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研究

1基层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

1.1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基层推广体系待完善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法律上也规定推广经费由政府财政划拨,问题在于目前农业对地方经济发展不如其他行业,以至于许多地方对农业还不够重视,投入到基层乡镇农业部门经费少,人员工资较低,造成基层农业推广体系还不完善。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卸包袱”,将农业推广服务部门推向市场,有的甚至将服务部门拍卖,造成人员离岗和流失或抽调去拆迁、招商,已出现“线断、网破、人散”的被动局面。虽然一些农技部门经营农资,少数农技人员开展有偿的指导咨询服务,但为农民服务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不能够满足生产上对科技的需要。

1.2农业种植效益低、规模小

(1)农产品价格低,引起农业种植比较效益低。一项农业技术的推广,在小面积上很难看到明显效益。对农民而言,只有当一项科技成果能为其家庭创造高的效益时,才会主动采纳应用。在种植效益不明显的情况下,农户对农业科技的应用表现热情不高,影响到科技采用率。

(2)当前各地农业生产还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小,而且每户耕种的土地田块分散,不利于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同时也不利于农户采用规模性农业技术。如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和无公害蔬菜的标准化生产等。

1.3农业成果与生产需求不对应

技术推广针对性不强,导致技术与产业割裂。农民需要的是效益好、操作简便、实用性强的技术。一些科研单位往往缺乏市场调研,不知道农民在想什么,研究的成果同生产需求相互不对应,在实际生产中很难有效地推广。如对水稻高产研究,农民不仅仅需要高产,而且需要优质,需要通过优质来创造好的效益[3]。

1.4基层推广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基层推广队伍不稳定,知识机构老化,素质相对下降。

(1)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优秀专业人员少,大多是转岗来的非专业人员。

(2)大多数基层推广部门缺乏知识更新和进修深造机会,对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不够。

(3)推广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主要从事粮食作物栽培、育种和管理的技术推广工作,而从事园艺、蔬菜等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的技术推广人员少,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多样化发展的要求[4]。

1.5农民文化底子薄,农业技术推广效率低

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科技成果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科研成果内在潜能的发挥也受制于它。目前,大多数有文化的农村年轻人都到外地打工,现从事农业生产大都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和妇女,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大部分是小学文化程度。由于文化底子薄,经济基础差,存在着科技意识不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差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

2对策建议

2.1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业发展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要等同其他行业一样重视农业,加大对推广经费的投入,创新农技推广体制,完善农技推广体系。逐步建立新型的以政府农技推广队伍为主导,企业和农民组织广泛参与,无偿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按照经营性职能与公益性职能相分离的原则,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特点,健全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作用的管理体制。把乡镇农技站重新收归上级主管部门实行垂直领导,把农技人员从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从单纯经营中解脱出来,使其能够安心地从事技术工作。并对这部分承担公益性职能的人员,财政要保证他们的工资和正常推广事业经费[5]。

2.2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业技术推广

(1)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业技术推广。针对农户经营规模偏小的实际,在农户自愿的条件下,采取股份合作、租赁经营等方式,实现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有序的流转,使地块相对连片集中到种植大户手中,进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以规模产生的效益,刺激他们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应用农业实用技术,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如马鞍镇现已有水稻种植大户20个,面积都在15hm2以上。通过水稻适度规模方式经营,水稻种植效益得到明显提高,同时水稻机插秧技术、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和病虫综防技术等已得到种植大户的广泛应用。

(2)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农业规模性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实施如竹镇、马集和冶山等镇万倾良田项目,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利于农户采用规模性农业技术。如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和无公害蔬菜的标准化生产等。

2.3争取实施农业项目,激发农民应用新技术

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争取实施农业项目,提高农业种植效益,激发农民应用新技术。基层农业推广机构积极申报高效农业项目,以项目促进保护地设施栽培,引导农民自觉应用新技术。支持农民无息贷款资金,增加农民经济实力,提高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接受能力。认真做好当前良种补贴、农机补贴项目,促进优质高产新品种的推广和机插秧技术推广。在良种补贴、农机补贴项目实施的5年来,六合区的良种覆盖率已经达到95%以上,机械化耕作、收割已达100%,设施农业已占全区农业种植面积40%以上。

2.4科研与生产联结,促进技术有效推广

科研单位要加强市场调研,研究的成果要同生产需求相对应,让成果在实际生产中能够有效地推广。根据农民想什么、农民的需要,研究操作简便、实用性强的技术。如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农民可以通过简单的模式来管理施肥,实用可操作性好,深受群众欢迎。另外,科研与生产部门紧密联结,根据市场机制的要求,利用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农业科研部门、农技推广部门和农户的互利合作制度,逐步形成生产服务指导联合体,有效调动农民接纳农业科技的主动性,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效益。如马鞍镇勤丰蔬菜合作社,与农业科研部门、农技推广部门和农民结成互惠互利的生产联合体,有效地促进农民自愿应用无公害蔬菜高效栽培技术,加快该镇蔬菜产业发展,提高了蔬菜种植效益[5]。

2.5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推广效率

要持续不断、有计划地对在职的推广人员进行新技术培训,促进知识更新、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服务水平。同时也应出台相关“英才计划”政策,吸引各类农业院校农业人才充实到农技推广队伍中来,不断充实推广队伍。针对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技术方面的多向性,在培养大宗作物的技术推广人才的同时,也要培养能够掌握运用非大宗作物技术的农技复合人才,如蔬菜、园艺类和农产品加工等人才。不仅要懂得粮食作物的技术推广,同时也要掌握该地区特色农业的技术推广。如马鞍镇的现代特色农业以种植蔬菜为主,在重视稻、麦、油生产技术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掌握蔬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2.6提高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促进科技深度、广度推广

针对农村中不识字或文化水平较低的留守人员,通过采取农民培训和科技入户等形式,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实行以实用技术为主的培训带动,促进科技深度、广度推广,使他们灵活掌握发展地方特色的致富本领。针对现有农村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且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中青年劳动者,努力建立和发展多层次的农民成人教育体系,对他们进行专业性脱产培训,使他们不断充实、更新和提高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成为支撑当地农业的专业户和种植大户,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用得着、留得住的专门人才[6]。只有提高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才能增强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接受能力,才能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