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推广硕士知识体系创建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系统的职业领域知识体系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具有各自不同的职业背景(应届本科生除外)。职业背景的特殊性,导致学生对知识需求的差异性。不同职业、不同领域的学生经过培养以后,是否都能在更高层次上达到从事这种职业的资格,应作为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知识体系构建的根本出发点,由此决定了系统的职业领域知识体系是其整个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和核心。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材较少,质量参差不齐少,不少教师直接照搬学术型研究生的教材。其次,在课程设置中,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课程占多数,观摩、讲座、讨论等实践性课程偏少。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多数有职业背景,然而,适合不同职业背景学生选修的特色课程几乎没有。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需要的是知识更新以及更新基础上的系统化。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及时纳入教学中,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知识体系得到合理构建和改善[3]。第三,授课教师和学生对专业学位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在职拿一个学位,不少教师也没有将专业学位教育打造成一个“品牌”的意识,在授课内容、过程、方式、方法及课程检验上深入研究不足,照搬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理念。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归根到底就是为某一职业领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检验合格与否的唯一标准就是其“更高层次任职资格”能否达到。应从学生的地域和职业背景差异出发,按照对知识的不同需求组织授课内容,构建起合理的职业领域知识体系,包括基础知识体系、专业知识体系和最新理论技术体系[4](如图1所示)。不同职业领域知识体系内容差异由地域差异和职业背景决定。
二、职业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
社会发展的最理想状态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实实在在地摆在人类面前。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自然科学,同样需要社会科学的介入。对于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既要掌握相关农业知识,又要掌握经济、管理等社会学知识[5],在职业领域知识纵向加深更新的同时,还要横向拓宽他们的相关知识领域,构建起“职业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充分体现出“复合型人才”的特点。通过这一知识体系的学习,使该类型的研究生能够具有较好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在实际农业推广工作中既能有“教练”的水平,又能有“教授”的水准[6],从而体现其“高层次”特点。
三、科学的思维知识体系
思维是人所特有的认识能力,是人的意识掌握客观事物的高级形式。思维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形成合乎逻辑的理论体系,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运动规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只能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一个方面的一个课题,而在其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科学等,就有赖于研究生学习阶段科学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引用“思维”这一名词,旨在说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不能离开“研究”二字,要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科学地研究问题、科学地思考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这也是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高层次”的一个标志。在课程设置中,应增加方法论、思维与科学、科学研究方法等选修或必选课程。
四、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美国林业硕士教育MF起步较早,它的培养方式为:每一位学生有一个指导委员会,学生的学习过程由其批准和监督实施[7]。将可这一培养模式引入到我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来。依据以上三个知识体系构建模式,在学校层面设立不同知识体系的导师组群,每位研究生的第一导师在职业领域知识体系导师组中选择,而后根据职业背景和课题需要在其它导师组群中选择1~2位副导师,再加上校外导师组成导师组,校内的不同导师组群负责不同知识体系的传授、解惑和必要的课题指导,校外导师参与到课题的选定和实施监督指导当中。通过选择不同知识体系的导师组,分别构建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三大知识体系,从而达到人才层次和职业能力提升的培养目标。综上所述,在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中,以职业领域知识和技术理论更新为主线,根据个人职业背景拓宽其相关知识领域,让其渗透进个人素养当中,培养和锻炼科学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职业能力,从而完成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