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音乐教育中农业民俗音乐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业民俗音乐代表着在某一地区范围内,由当地群众口耳相传、用以记录农业生活和抒发情感所发展起来的一种大众音乐形式。我国农业民俗音乐发展历程源远流长,情感丰富、种类多样,蕴藏着对农村地区劳动人民生活状态和生产面貌的真实写照,其别具一格的审美风格和艺术价值在中华传统音乐文化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信息多元化发展的当今社会,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农业民俗音乐文化成为了我国传统音乐行业的重点研究问题。本文通过阅读《中国民俗文化》一书,将根据中国民俗文化知识对农业民俗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展开深入分析,并探索农业民俗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及传承途径。《中国民俗文化》是柯玲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一部民俗文化研究图书,属于北大版中国文化通识教育系列丛书之一,共十四章。该书首先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分类进行了综合性概述,紧接着对中国传统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交通出行民俗、人生交际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生产商贸民俗、社会组织民俗、民间信仰、娱乐民俗、语言民俗以及民间文艺等内容及其基本特征展开了详细全面的介绍。总体来看,该书主要基于中国人日常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及文化底蕴所编写,文字通俗浅显、表达简明扼要,有助于广大学生学习民俗文化、掌握民俗知识,同时该书还充分考虑到外国留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汉语水平,可以作为具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外国留学生的学习教材,以便他们进一步认识与了解中华文化。
农业民俗音乐的主要价值
民俗音乐是通过各种传统乐器以独立或组合形式完成演奏的一种传统音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它具有极为宝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民俗音乐发展历程悠久,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演奏形势和演奏风格,如春秋战国时期以吹竽、击筑、弹琴等演奏形式为主,秦汉时期击鼓,隋唐时期弹琵琶,元明时期弹奏弦索乐器等等,在保持形式多样化的同时实现了良好的传承与发展。农业民俗音乐也是我国农业文明发展历程的记录者,其艺术内涵具有鲜明的民俗文化特点,不同地区的农业环境都可以展现出绚丽独特的音乐艺术魅力,成为当地农业民俗文化的代表。此外,农业民俗音乐与农业环境下农民群众辛苦劳作的日常景象密切关联,人们可以借由农业民俗音乐抒发内心深处积极、热烈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祈愿,同时体现出我国人民吃苦耐劳、团结互助、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应用农业民俗音乐必要性
一是实现农业民俗音乐传承。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对传统文化发展造成了一定冲击,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使用占比颇高的群体,思想观念极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干扰和影响,更多地追赶流行音乐浪潮,缺少对民俗音乐文化的认识。在高校音乐教育当中融入农业民俗音乐,可以对民俗音乐文化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引导学生详细、深入地了解农业民俗音乐的专业知识理论和传统文化内涵,以实现农业民俗音乐的有效宣传,大力弘扬并传承民俗音乐文化。二是促进农业民俗音乐发展。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应用农业民俗音乐元素对于大学生的民俗音乐能力培养和传统文化自信心建立有重要意义,让他们能够透过农业民俗音乐感受传统音乐文化的美好与价值,提高自身审美能力,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在各个领域都能实现农业民俗音乐的良好发展。三是加强农业民俗音乐创新。传统音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农业民俗音乐可以在高校音乐教育应用过程中与现代音乐元素发生碰撞与融合,在传承的同时汲取更多新兴文化和风格,为农业民俗音乐创新提供更多选择内容与前进方向,助力农业民俗音乐长期发展。
农业民俗音乐的应用策略
首先,高校音乐教育课程应当提高对农业民俗音乐的重视程度,将民俗音乐教育与现代音乐教育放到等同地位,教师们要深刻认识到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意义并将这种文化信念传递给每位学生。另外,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搜集农业民俗音乐知识,将其融入于音乐教育教学内容当中,增强音乐教学的丰富性,拓展学生民俗音乐专业视野。其次,高校音乐教育课程可以选择改革音乐教育模式,围绕学生开展多样化教学,以便农业民俗音乐可以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实现有效融入。比如课堂内容选择的教学曲目在具有代表性和艺术性的基础上,也需要尽量贴近学生的审美需求,以提高学生对农业民俗音乐的关注度,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后,高校音乐教育课程应强化音乐实践教学,通过丰富多元的农业民俗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民俗音乐文化的艺术美感,并构建高校民俗音乐教学研究平台,组织校内农业民俗音乐文化演出活动,以切身实践的方式增强学生民俗音乐专业能力,积累民俗音乐表演经验,从而真正地爱上农业民俗音乐,充分体会民俗音乐厚重的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农业民俗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民俗音乐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增强他们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荣誉感和文化自信,还非常有利于我国民俗音乐的弘扬、传承及发展,为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贡献一份有效的力量。
作者:孙凌阳 单位:河北廊坊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