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农村农业物流发展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业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由此看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任务和根本目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等,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第一,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农副产品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的比例是体现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发达国家农业物流是一个价值增加的过程,而我国目前不少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却是一个质量减损、价值降低的过程;发达国家果蔬产品的损耗率仅为5%,而我国高达25%~30%。因此可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可减少农业物流过程中的损耗,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降低农产品销售的人工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
第二,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有利于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和提高生活水平。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有利于农村新的社会分工的形成,有利于开辟新的就业门路,如配送、维修、市场调研等都是新的就业增长点。这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解决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保持农村的安定团结大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三,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将会使农业更加现代化、科技化。例如,在农产品的物流中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可以将分散的小农户组织起来进行规模生产和经营;物流信息可以指导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减少农业生产和流通的盲目性;广泛的配送网络推动农业领域的全国性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农产品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农产品消费物流的运作,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农业专业化分工,提高农产品生产水平和销售水平,打造农业生产组织及流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农产品生产及销售的专业优势、品牌优势。
第四,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有利于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除了个体商贩的经营、个别农业加工企业以“订单”形式与农户签订农产品的购销合同外,大多数由农民自己进行销售。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数量多、规模小,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交易成本高,难以进入加工和流通领域并分享其较大利润。建立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可以有效地填补农业组织上的空白。物流公司作为中间组织,连接农户与市场,根据市场需求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提供物流增值服务。这样既能提高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产品质量,又能节约交易费用,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第五,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与工业生产方式相比,农业生产之所以收益较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业生产的规模小、产业化层次低。目前,单干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已经阻碍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同时,农产品的滞销又使得农业的规模化生产缺乏内在动力,农业物流的发展将使得农产品货畅其流,能较好地实现农产品价值,从而就会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愿意生产更多的产品,于是就带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第六,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有利于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选择农产品时,人们关注的不仅是温饱,更重要的是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这样就对生鲜农产品在品牌、加工、包装、超市、生态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农产品需求的这些新变化,需要现代的农业物流模式来满足,即建立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统一组织货源,并进行清洗、检疫,商标注册,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七,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外物流公司可以分销我国的农产品。我们的部分农产品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质量不占有优势,而成本又较高。例如,从加拿大进口的玉米和大豆,到岸价格与国内玉米、大豆的生产成本相当,而且其质量不次于国内。假如物流成本再高,就更无法与国外的农产品竞争了。所以,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对于降低农产品的成本、提高农产品的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八,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有利于农村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应包含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城市的发展,吸引农民进城成为市民,另一层含义是农村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文明程度的提高。农村的工业多集中在城镇,县(市、区)域工业物流也是农村地区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工业基础比较好的县(市、区),以物流的发展改造城镇工业,会加快城镇的发展和农村城市化的步伐。发展农业物流,农村环境的改善、科技手段的利用,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长、生活的富裕,都意味着新型农民的形成、城乡差别的缩小,这也是中国城市化的应有之意。
二、影响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业的因素
分析我国农业物流业现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迅猛,尤其是农产品生产、加工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农业物流的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加工业的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从而成为影响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尚不够高,农业物流发展缓慢。农村物流的发展水平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很大。目前,农村税费改革使得农民受益很大,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依然相对落后,农民收入偏低,农村市场相对城市市场发展滞后。这必然使得农村物流供给及需求水平偏低,农业物流业发展缓慢。同时,农业物流发展缓慢还与广大农村地区物流意识差、物流知识薄弱、对物流重视不够有着直接关系。
第二,农业流通基础设施落后,技术装备不够先进,物流成本高。“新鲜”是鲜销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会大大限制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农业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大部分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加工处理落后、分级简单、粗糙,不规范,包装简陋,使得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较大。据不完全统计,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达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
第三,农村生产组织水平低,物流需求分散,物流供给能力不足。我国农业生产目前基本上仍是以农户为单位,生产规模小,分工不细,收入有限,对物流需求不足且分散,而物流的供给需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实现规模经济。目前,无论是农村生产组织、流通组织还是物流企业都存在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技术条件差等问题,制约了物流的供给水平。
第四,物流政策不到位甚至空白,物流作业不规范,物流交易成本高。影响物流交易合约顺利形成和履行的因素很多,其中政策和信用是主要的。现在农村地区的物流政策供给不足,有的地方还是空白,这样物流作业就难以规范,物流需求者对物流企业缺乏信任,对物流外包的结果难以预期,因此物流合约难以达成。如果没有政策的支持,物流业也难以发展壮大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五,缺乏完善的农业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体系,农资和农产品流向带有盲目性。农业物流流体的流向和流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效率和效益与农业物流的信息体系密切相关。而现在农业物流信息系统所能提供的信息品种和质量都不能满足需要,缺乏有效的信息导向,流程不合理。这是导致在途损失严重、影响流体保值增值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的获取手段缺乏,滞后失真现象严重,赶不上市场变化。据调查,半数以上的“批发市场”不提供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业的途径和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农业物流的发展,农业发展就会受到阻碍,甚至可能会再次面临低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也无法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遭遇挫折。因此,我们应以农业物流为切入点,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所以,积极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物流,是迈向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步。
第一,加大现代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建设,政府引导性投入是关键。通过倾斜的税收、财政等经济杠杆,近期优先扶持建设一批区位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大的区域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增强集散和服务功能。加大对农业物流基地、保鲜冷藏和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入,着力改善与农业流通密切相关的公路、铁路、航海等交通运输条件,提高农业物流技术的专业化水平。
第二,科学总结和创新农业物流的运行模式,提高农业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在加强和提升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重点扶持超市化、连锁经营化、电子商务、网上交易以及各种专业型和综合性物流中心的建设,不断总结、提高和创新现代农业物流的运行模式,逐步形成具体导向性政策,并积极扶持和大力推广,实现现代农业物流理念、规模、层次、管理的整体提升和迅速扩张。支持农民创办农业流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鼓励倡导多种形式的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合作运销组织以及农村运销户、农民经纪人、商、中间批发商等中介组织,采用“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大户+农户”、“经纪人+农户”等多种流通形式。鼓励商贸企业、供销合作社和邮政系统等市场流通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等方式参与农村市场建设,拓宽为农服务领域。
第三,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物流。农业物流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依托各地农业生产资源优势,从培育区域性主导产业着手发展特色农业物流。西欧国家农业之所以发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区域特色非常明显。联系我们自身,例如,潍坊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每个县(市、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带,如寿光市(县)的蔬菜和水产品,安丘市(县)的姜、蒜、葱,昌乐县的西瓜,青州市(县)的花卉,诸城市(县)的畜禽等。特色农产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销售基础,且容易组织,这样完全可保证物流企业或组织的运营,让企业或组织得以发展。当这些企业或组织拥有了一定实力后,自然就会推动其它农业物流的发展。因此,依托各县(市、区)的农产品加工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交通区域情况,发展特色农业加工与物流,可以此为纽带发展农业物流。
第四,加强现代农业物流的信息体系建设。现代农业物流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信息化程度很高,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信息体系支撑,就不可能完成现代复杂的农业物流活动。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尽快加强和完善农业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为农业物流整体实现跳跃式发展提供可能和基础。一是成立由农业、贸易、气象、供销、交通、工商、统计等部门参与的农产品市场预测预报体系,对有关情况及时分析预测和,为市场提供服务。二是建立全市统一的农产品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制度。应用计算机网络将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链接起来,通过EDI(数据交换)和POS(时点销售信息)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交换,建立农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达到整个产业链上的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减少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例如,山东省田润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农业公共物流信息系统”,是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农业物流信息平台。目前,全市近500万农民在该平台实现了物流主体的供求交易,每年的直接社会经济效益达50多亿元。有“中国田润、物流天下”的美誉。对此,政府应予大力支持,培植成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品牌。
第五,加强现代农业物流的人才培养和理论、政策的研究。通过教育、培训,来增强农民的市场经济观念,增强现代物流意识,运用系统优化原理、供应链管理等物流方法来改善农业流通方式,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建立物流行业职业教育系统;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实行现代物流产业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农业物流的理论研究力度,在政策制定上充分考虑分地区、分产品、分环节等具体情况,出台可操作性强的相关政策,保证农业物流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