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物流土地流转挑战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物流土地流转挑战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业物流土地流转挑战策略

一、农业物流概述

1.农业物流含义。农业物流是指从农业生产的组织及相关联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产品销售过程中,一切物流活动的总称,涉及农业生产全过程,包括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和搬运等功能要素,因此农业物流含农业生产物流、农资物流及农产品物流[2]。本文侧重分析土地流转对农资物流及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2.农业物流特点。农业物流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特点,首先农业物流服务对象多、层次广,物流量大。因为农业不仅包括种植业,还包含林、牧、副、渔业等,这些产品都直接与人民生活需要息息相关,所以其商品率较高、物流需求广、物流量大。在整个农业供应链中,各种农产品和农资离不开供应商、分销商的支持,在一个连续的供给与被供给的过程中实现增值[3],所以农业物流服务对象多、层次广。其次农业物流要求高、难度大。农业物流与城市物流相比有其特殊性,其服务对象不同于无生命的一般物品,要求鲜活度更高,对物流中加工、储存、运输、包装等环节有特殊要求。另外由于农业季节性较强,物流需求不均衡,对库存管理及运能调节带来一定难度。再者农业物流是一个双向物流系统,是解决农民“卖难与买难”的问题,双向物流系统,不仅要解决商品的流动,还要构建农业物流的供应链、价值链与服务链。

二、土地流转为农业物流提供的契机

1.土地流转为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据初步统计,截止2010年底,亳州市土地流转数量及规模。其中,利辛县张村镇王郢村民王某2005年与林业、水务部门和当地群众协商,以荒滩地90—180元/亩、农民承包地260元/亩的年租金,租赁了西淝河堤坝和耕地2300亩(其中有河面300亩),租期10—30年,发展生态农业,种植林木近12万株,林下间种牧草,养殖黄淮白山羊、皖西大白鹅、土鸡等,年组织销售活羊100万只、鹅10万只、鸡3万只。为了能实现良性循环,其所获利润90%都投入到了道路、仓储、运载设施、以及计算及信息通讯设备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量的规模化流转,为农业物流发展资金短缺解了燃眉之急。

2.土地流转为农业物流破解人才匮乏难题。土地流转后一方面使部分农民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但另一方面也吸引了大批的行家里手加入到农资及农产品物流经营行列,一批有胆识、懂经营、会管理、有人缘的能人大户和志愿者投入到农业经营的龙头企业。此外,在国家相关政策扶持下,大批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很多直接从事与农业物流相关的领域,如专业化种植、循环养殖、农产品经销及农资等行业。土地流转,有效促进了城乡之间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而且亳州市农业规模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刻,并展现出了广阔的前景,可以说土地流转成为吸引人才向农业物流领流动的“引水渠”。

3.土地流转为农业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带来新的机遇。在土地流转中,随着非农资金进入土地经营市场,一些实力雄厚、科技力量强、管理人才丰富的优势企业也积极投身农业开发。如亳州市民营企业家尚某从出资500多万元,在谯城区双沟镇柴楼村发展260多亩设施蔬菜,每亩纯收益可达8000元;亳州市运通公司也投资500多万元,在谯城区魏岗镇兴建了皖北最大、占地150亩的鹅肥肝生产基地,年出栏郎德鹅20万只,利润在200万元以上。他们走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路子,所以非常注重信息化建设,普及了条形码应技术、应用了POS销售系统以及GPS设备等,投入多、规模大、起点高的非农资金介入,不仅使农村资金、人才得到调剂,也使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此外,为了规范土地流转,目前全市已在65个乡镇,238个村设立了村信息员,初步建立起了完善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和农资信息网,成为推动农业物流信息技术发展名副其实的“调速器”。

三、土地流转对农业物流的挑战

1.土地流转对农业物流模式产生冲击。农业物流模式是指在物流过程中由物流主体、物流渠道、物流环节以特定的组合来完成商流、物流、资金流的转移,从而最终完成流体交换的方式[4]。为了掌握亳州当前农业物流主要模式,课题组特对三县一区农户购销方式作了的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56份。,目前亳州农业物流主要从基层批发、零售市场开始逐级流通,中间环节多、渠道广,供应链中各成员主要是竞争或所有关系,物流效率较低。而土地流转后,农业物流的流体、流量、流向均逐步增多,不再仅仅是传统的一麦一豆,零买零卖及格式化的流动方向,要求物流载体专业化,流程科学化。所以必须构建新的物流供应链模式[5]。流体主要是通过批发市场流通,而大多数批发商没有低温仓储设施,不能满足鲜活品的储存及运输要求,且农户在采集、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操作不专业,也造成腐烂、变质等浪费现象,据统计,全国农业物流在这方面损失率高达25-30%,而发达国家一般控制在5%以内[6]。此外,分销渠道过长,质量等监控也难以保证。下面是改进后的供应链管理渠道。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的生产经营,物流需求变得较为集中,各种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也日益完善,供应链中以超市配送中心为核心连接的各成员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如图-3所示),发挥各方优势,实行集成管理,由竞争关系转为合作与联盟关系,以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2.土地流转加大农业物流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就目前亳州土地流转情况分析,流转区域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较好的乡镇,多靠近乡镇干道附近,偏远地区较少试行土地流转,一些群众认识上还有疑虑和担心,存在“惜地”心理。从流转范围分析,发达乡镇流转范围较大,很多与科研单位、企业和村外人流转,落后地区土地流转则多发生在本村亲戚之间、邻里之间,以村内流转为主。因此不同地区物流需求存在不平衡现象,流转较好的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发展较快,各种物流资金、技术、人才等会大量流入,物流服务能力也会逐步提高,并容易与其他物流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和无缝对接。较落后的地区,不仅会因落后的交通设施提高农业物流成本,现有的物流资源还会向外地流失。所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随着各地土地流转状况不同,农业物流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会加剧。

3.土地流转为农业物流可持续发展带来压力。可持续发展理论,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物流活动与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土地流转,人民增收、带动就业、盘活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又会引起农业物流总量的增加[7]。然而由于人们消费意识、消费观念和水平的限制,农业物流的绿色理念及可持续发展意识远远达不到。首先土地流转后,在生产物流中需要使用大化肥、农药等农资,由于农民缺少科学知识和安全意识,会给自然和人类带来一定安全隐患;其次土地流转后,农村市场越发繁荣,人口流动性加大,产生大量的塑料等包装物,由于缺少科学的工艺和技术,难以降解的有机物垃圾迅速增加,除一些被简单的填埋处理外,大多垃圾被随意露天堆放或被焚烧处理,对环境带来巨大破坏;再者在引导和推进土地流转过程中,流转的土地部分没有种植粮食作物,而是选择了种植蔬菜、烟草、花卉、树苗,或者直接用来挖塘养鱼、修圈养畜。虽然土地用途仍然属于农业范畴,但这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可持续发展要求。

四、对策分析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土地流转环境下,农业物流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顺应市场需求,改变农业物流落后局面,抓住机遇,走出物流“瓶颈”,就亳州市来说迫切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各地产业特色,引导农户向农业产业化企业、种养大户转让土地经营权、壮大特色产业规模,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高效农业。在此基础上构建农业物流管理机制,政府牵头构建相关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出台科学可行的农业物流战略规划,鼓励发展农业物流,培育龙头企业,成立行业协会或农业物流联合会等,实现农业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2.统筹规划、资源整合。结合“村村通”工程“、千村万乡”工程,重构农村交通网。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根据地方农业物流实际状况,完善仓储功能,改善仓库条件,优化物流节点,整合物流资源,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建设地区农业信息网,建立农业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利用现代物流GPS、E-DI等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物流管理职能化水平。以土地流转为契机,建立统一的区域运输体系,实行资源共享,信息共用,推行共同配送、互用配送,最终实现农业物流与其他物流系统的无缝对接。

3.更新理念、推行农业物流社会化。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农业物流与土地流转两者在发展中相辅相成,联系紧密,仅仅依靠某个部门或某些行业,不仅农业物流水平上不去,土地流转发展也会遇到阻力。因此,土地流转环境下发展农业物流需要积极推行社会化服务体制,多渠道、多形式,打破地域、行业界限,培育和发展一批农业第三方物流企业[8],可以先走“流转户+加工性企业”“、流转户十批发、零售企业”供应链模式,让加工企业或批发、零售企业沟通供需双方,再逐步引入第三方物流模式,提高农业物流的社会化程度。总之,只要善于规避风险,抓住机遇,统筹发展,科学谋划,土地流转政策下农业物流将充满无限生机。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