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物流体系创建问题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物流体系创建问题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业物流体系创建问题思考

一、农业物流的构成与特点

(一)农业物流构成的四大板块

1.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水利灌溉、饲料,也包括钢材、水泥、柴油、农用货车等等。

2.满足全国人民消费需求的农产品物流与为了实现农产品总量供需平衡而进行的进出口物流。农民生产的所有产品,只要不是供自己消费的,就可能成为商品。农产品一部分直接面对消费者,成为最终消费品,一部分作为工业原料,以工业品提供消费,一部分加工成食品后供居民消费,一部分通过出口供国外消费。

3.为满足农村劳动力再生产需要形成的生活消费品物流,主要是吃、穿、用、住、行等类消费品。

4.为推进循环经济与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而形成的可再生物资的回收物流。比如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废金属、废纸、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等。

(二)我国农业物流主要特点

1.物流量特别大

以2005年农产品产量为例:粮食48402万吨,棉花571万吨,油料3077万吨,糖料9451万吨,蔬菜56284万吨,水果16120万吨,肉类7743万吨,奶类2864万吨。又如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县及县以下占32%,消费量超过2万亿元。2006年农产品进出口物流总值接近600亿美元。

2.物流难度较大

与工业品不同,农产品是动物性或植物性的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存在包装难、装卸难、运输难、仓储难等问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特殊处理,比如一些水产品、蔬菜、水果从捕捞、采摘、加工等到消费者手中,都要经过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自选商场冷柜—消费者冰箱等环节。同时,还要看到,由于种种原因,农业生产资料与日用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物流也比较困难。

3.物流时间与空间要求高

一是农产品季节性生产,全年消费;地域性生产,全国消费。二是农资与生活工业消费品物流包括农业回收物流在时间与空间的要求上也有别于城市工业品物流。

4.农业物流是一个双向物流系统

农业物流是一个双向物流系统即我们常说的“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解决的是农民“卖难”与“买难”的问题。但双向物流系统又不仅仅是解决商品的流动,还要构建农业物流的供应链、价值链与服务链。

二、我国农业物流存在的问题

1.农业物流整体处于低水平运行

以2003年为例,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统计,我国食品工业100强企业营业总额突破3960亿元人民币,达到3961.895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达326.222亿元人民币。其中,通过表1数据显示:一是农副食品加工业占百强营业总额的44.79%,说明百姓日常食品消费的加工程度普遍较低,农副产品及其初级加工产品的市场份额以44.79%的销售份额占据消费主导地位。二是农副食品加工业在食品工业百强中的数量多,平均销售规模大,仅次于烟草行业,位居第二,说明其成长性。全国社会物流总值处于高速增长状态,说明经济增长对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对物流协调发展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同时也不难看到,农产品物流(不含农业生产资料物流)总值在社会物流总值的比重很小,仅占3.81%,并且同比发展增幅只有2.5%,远远低于全国社会物流总值27%的增长幅度,与突出的高额农产品物流损耗和成本一起,反映出农产品物流的差距悬殊。

2.物流主体多元化,但规模小而分散,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低

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依靠传统的商粮供企业、个体运输业者、单个农户以及批发市场组织等实施,虽然已经出现了合作组织、虚拟网络组织等新型组织形态,但数量和规模较小,特别是许多地区农产品物流主要靠农户以及个体民营运输类小企业承担,农产品物流市场进入的规模性壁垒小,市场结构呈现很低组织化程度的原子型状态。同时,农产品的生产、商流和物流的分工程度较低,自营物流占有主导地位,专业化农产品物流组织数量不足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商流合一是当前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普遍现象。

3.物流技术落后,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很大

我国销售的农产品鲜销产品占绝大部分,而现有的保鲜手段无法适应农产品的鲜销形式。由于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会大大限制了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要求。我国农产品中相当一部分新鲜产品由于运输和产品保鲜技术原因而损失巨大。有数据显示,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也就是说1/4强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了。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如美国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中国生鲜冷链薄弱的现状和数量型的农产品生产形成很大的矛盾,问题不解决,高损耗的状况也将难以根本扭转。

4.缺乏健全、快捷、灵敏、安全和可靠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网络

农业物流流体的流向和流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效率和效益与农业物流的信息体系密切相关。农业物流信息体系既包括农业市场信息,也包括农业物流的资源信息,而现在农业信息系统和农业物流信息体系所能提供的信息品种和质量都不能满足需要,缺乏有效的信息导向,农资和农产品物流的流向带有盲目性,流程不合理,这是导致在途损失严重、影响流体保值增值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已基本上具有覆盖面广、层次多、适应性强的特点,绝大部分的农产品价格也已经完全由市场来进行调节,对满足我国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消费者的需求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这一市场体系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一点就是没有形成一体化的市场网络,致使农产品流通信息不畅、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大。长期以来,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的获取渠道单一,手段缺乏,滞后失真现象严重,赶不上市场变化,要改变这种状况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体系。

三、建立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建议与对策

1.加大政府推动力度

农村物流水平的提高,一方面,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农村交通设施建设、农资及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的发展和建设、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等。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的作用尤其重要,特别是国家的国债应努力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就像当年国债主要倾斜扶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样。另一方面,需要逐步推进农,产品绿色通道建设。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增加,整顿和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提高优势农产品流通效率,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营销体系,努力扩大农产品出口,建立统一、有序的农产品国内流通大市场,由此建立和疏通农产品“绿色通道”,降低农产品运销成本,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的呼声很高。为此有关部门必须清理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等收费规定,简化审批手续和程序,减免优势农产品在流通、储运和交易等中间环节的收费;并要求各地方政府运用市场经济办法,协调和组织鲜活食品运输,建立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合理连接的运输网络,推行多式联运和直达运输,建立各种形式的物流配送体系,特别是第三方物流,实现全国范围内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的流通,其效果会在今后逐步体现。

2.加大培育农业物流运作主体与载体

鼓励商贸系统、粮食系统、供销社系统、邮政系统成立农业物流公司,扶植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的大批发商、仓储经营户、运销经纪人,改造提升为物流公司。考虑到我国农业物流四大板块运作的现状,农业物流可以有适当的分工,以建立不同类型的农业物流供应链:一是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实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二是以供销社、邮政物流、专业协会、经纪人为核心,实施多元化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链管理。三是以“万村千乡工程”为主导,培育涉农商贸企业集团,以其自营与加盟的网络为核心,实施日用品供应链多元化管理。四是以粮食、林业、供销社、民营商贩为核心,实施对农业回收物资的供应链管理。

3.加大农产品技术研发力度

农产品采摘、保鲜、分选、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的技术是农产品物流环节的技术,也是广义的农业技术。在我国以往的农业技术研发中一般比较重视良种、植保等田间地头生产环节的技术,后来也开始重视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技术研究,但对农产品物流环节的技术却一直比较忽视。这种状况随着一批农业产业化中的龙头企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农产品物流技术发展的总体状况还很落后,使我国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损耗巨大。因此,加强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保鲜、运输、储存等技术研发力度所能提高的效益实在不亚于生产环节的技术研发。加大农产品物流技术的研发力度,需要政府和企业各方的努力。政府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在农业技术研发规划中应加强对农产品流通环节技术的投入或支持力度,农业产业化中的龙头企业更应该将此方面的研究放在重要地位。应特别指出的是,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技术虽然要充分借鉴和引入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但在总体上应该以适应型技术为主。

4.加大农产品大物流的信息平台建设

缺乏全面、准确、快捷的农业市场信息系统网络是制约我国农业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发展农业物流就必须下大力气解决这一瓶颈因素。近年来,农业部加快推进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全国的大中型商业企业普遍实现了联网或建立了企业网站。2004年,国家发改委安排国债资金4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全国81个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检验检测系统和信息系统建设,主要是大中城市、主要产区及集散地的粮食、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批发市场,其中西部地区占1/3以上。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检验检测系统和信息系统,有利于完善批发市场的检验检测功能和信息采集、、电子结算等功能,提升市场的档次,发展跨区域的物流配送中心,使我国农产品市场建设迈上新台阶;有利于引导农民按着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发展绿色食品和建设生态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居民消费安全,并逐步形成全国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安全卫生、机制健全、信息灵敏、交易方式先进、运行规范、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