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物流农产业化发展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这一概念,最早于1993年由山东省在总结农业和农村发展经验时提出的。1995年,人民日报发表的《论农业产业化》一文,对“农业产业化”要解决的问题、内涵和关键进行了权威的解释,即“农业产业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在包产到户多年不变,市场经济越来越发展的趋势下,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民个体生产和越来越大的消费市场相衔接;其内涵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制;关键是形成产业化生产经济体。简而言之,农业产业化就是要改造传统的自给半自给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使之和市场接轨,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近几年来,尽管学术界对“农业产业化”还存在着诸多的争议,但比较一致的观点是:1.农业产业化要以市场导向为基础,根据市场需要组织农业生产和输送农产品。2.农业产业化要运用包括仓储、运输等在内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3.农业产业化要按照产业分工要求,实现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和生产服务进行合理、科学的分工。由此可见,真正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化就是农业生产过程的一体化和系列化,涵盖了从农产品生产、加工到储运、销售的一系列、一体化的运作过程,使农业生产成为包括种养、加工、储运、流通在内完整的产业链。
(二)农业物流是农业产业化的本质要求
1.农业产业化应当包括农业物流
农业物流是指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运用现代的物流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资料与农产品、相关服务和信息,从供应源到消费源所进行的组织、控制与管理等经济活动,是全社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农业生产资料采购和农产品的生产、收获、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配送、分销与信息处理等一系列运作环节组成,并在整个过程中实现了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保值、增值和组织目标。把上述农业物流和农业产业化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分析,可以看出,上述运作环节都是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系列与农业生产和消费有关的活动均属于农业物流的范畴,对于这些环节的管理也是农业物流管理的重要领域。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认为,作为以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产业化,应当而且必须涵盖农业物流,只有包括农业物流在内的农业产业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化。
2.农业物流对农业产业化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1)有利于实现生产和消费的同步化。在农业产业化中引入农业物流管理,可以减少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农业生产资料从工厂到地头的中间环节,缩短流通时间,降低流通消耗。通过农业物流系统建立起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对接,使农业生产和消费实现同步化。
(2)有利于实现农产品的空间价值。高度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物流的重要特征,管理优良的农业物流企业具有充分的市场供求信息和广泛的配送网络,在农业产业化中实现现代物流管理,有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使区域性的农业生产面对统一的大市场。不仅有利于扩大农业产业化的规模,也有利于农产品从低价值生产地流向高价值消费地,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和农业生产的空间价值。
(3)有利于实现企业和农民的共赢。与传统松散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不同,在现代农业产业化活动中,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农业物流企业,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将农户聚集到农业产业化体系的链条中,凭借专业化的物流管理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效益,从而使更多的农户和龙头企业建立起共赢的利益联盟。
(4)有利于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在农业产业化中实行现代农业物流管理,可拓宽农村就业领域,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新的途径。物流是一个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在农业产业化中发展农业物流,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富裕的特点,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吸收到农业物流行业中,既可以降低物流管理成本,又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二、当前我国农业物流发展的现状
(一)存在的挑战
1.组织松散,产业化水平不高
我国农产品生产的总量虽然很大,但农户生产规模普遍偏小,人均产量和销量都不大。再加上农业产业化推进迟缓,农户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销售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城乡集贸市场完成的,交易成本和市场风险较高。
2.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低
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一般都在90%以上,农产品加工值大多是农业产值的3倍以上,加工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重是80%。我国农产品加工率只有20%-30%,加工值不到80%,加工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重不到30%。
3.以自然物流为主,储运损耗大
我国销售的农产品中鲜销产品占绝大部分,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大大限制了运输半径和流通时间。有数据显示,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仓储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而发达国家这一数据在5%以下,美国则仅为1%-2%左右。
4.基础设施落后,增加流通成本
我国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增加了农产品物流的运输成本。目前,我们大部分农村路网等级还比较低,路上运输时间长。尤其是农产品集中上市时,流通更是不畅,加工能力不足,产销脱节严重,损耗情况更为突出,造成生产者经济利益受损较大。
5.市场信息匮乏,信息流网络不健全
目前,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中,不仅农民自身信息匮乏,即使是一些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也难以做到掌握充分的市场信息,造成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脱节,致使产品积压、损耗严重。此外,由于信息不灵,产品销售困难,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资金回笼缓慢。
(二)面临的巨大机遇
1.中央对发展农业物流高度重视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单列一章,明确提出“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制度,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中央认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为农业物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意义十分重大。
2.农业物流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1978年的农、林、牧、渔业构成的第一产业总产值为1018.4亿元,到2010年为40497亿元,增长了39.7倍。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供的数据,农产品物流总值1978年为527亿元,到2010年为22355亿元,增长了42.4倍。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978年县及县以下为1053亿元,2010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875亿元(不含县本级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9.8倍。农业生产资料中,农用化肥1978年产量为869万吨,到2010年为6740.6万吨,增长7.75倍。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农业物流的潜在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
3.农业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到2010年底,全国新改建公路里程34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26万公里。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398.4万公里,高速公路7.5万公里。行政村通公路率已达92.4%,客车通达率已达90.4%。据国家粮食管理局提供的数据,全国粮库已建31275个,总仓容达29364万吨,其中13%为具有“四散”作业能力的现代粮库。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商流、物流一体化运作的全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年经营额超亿元的有4100多个,建筑面积2.28亿平方米,全国已有冷藏库1700多万平方米。
4.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应用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农业信息化进程的推动力度,“金农”工程深入实施,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农业部、商务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也在大力推进“农村信息网”、“新农村商网”与“农资新网工程”。不断运用的现代网络技术和不断完善的现代网络系统,为农业物流信息的收集、、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平台和载体,加快了信息在企业与企业间、农民与企业间的流通,提高了农产品的配置效率和输送效率。
三、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推动农业物流发展
(一)完善农业物流政策体系,为农业物流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
要充分利用各类渠道宣传农业物流的重要性,使各级党委政府、农业管理部门、涉农企业和广大农民认识到农业物流对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调动社会各界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发展农业物流的积极性。要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税收、财政等不同角度扶持农业企业壮大,为农业物流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要加快改革现有农业物流管理体制,尽快解决“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等问题,统一指导和协调农业物流发展。
(二)加大农业物流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加大对农业物流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交通网络,尤其是改善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交通网络,确保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运输道路畅通。加强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仓储基施建设,加快改造现有仓储设施,逐步实现仓储的机械化、智能化和自动化。合理规划和建设农业物流园区,积极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和连锁超市,加快建设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强农产品储运工具开发,改进各式农用运输车辆,提高设施和装备的利用率。
(三)加快农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网络体系
在农业物流信息化建设中,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硬件设施建设,要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物流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实现生产者、消费者和第三方的互联互通。二是重视现有涉农信息网络整合,逐步建成连接各级农业管理部门、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大户和龙头企业的统一、全覆盖的信息网络系统。三是重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把“走出去”和“引进来”有效结合,实现农业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
(四)加强物流技术研究和应用,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把物流技术创新贯穿到农业物流的每个节点:一是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把标准化贯穿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每个阶段。二是提高加工、包装技术,积极利用新型保鲜、包装技术,延长农产品储藏时间,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三是积极运用现代营销手段,大胆探索和运用现代营销理念,鼓励龙头企业在区域商贸中心设立销售网点,发展商,建立直销市场,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和配送等形式。
(五)发展农业物流增值功能,提高农民收入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加工和配送等,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农产品增值,增加农民收入。这就要求发展农业物流时高度重视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和应用,延长农产品供应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农业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以及配送服务水平的提高。
(六)发展第三方物流,创新农业物流模式
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第三方物流仍是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农业物流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的关键。要实现这一转变,首先,要更新观念,正确认识第三方物流。其次,要开发和拓展农业物流需求:一方面要加强引导,树立物流服务商与生产者“共赢”理念;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必须尽快转变观念,从顾客去求出发,树立用户导向的营销理念,切实降低用户的物流成本,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最后,农业管理部门或者行业协会在建立公共信息平台、规范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协调部门和地区关系等方面为农业第三方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