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物流组织可行性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农业物流产业组织的界定
农业物流产业组织是大量集中且与农业物流有关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行业、企业、协会、研究机构等),以农产品为核心,提供整体的一站式的与农业物流相关服务的产业群体,在一定区域内外空间组合的经济现象。
(二)潍坊市农业物流产业组织形成的可行性分析
1.农业产业化是基础
潍坊农业产业化起步于1992年,经过近20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寿光为中心的300万亩蔬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青州、高密400万亩优质粮基地,安丘为主的30万亩姜蒜基地,临朐为中心的100万亩果干鲜果基地,昌邑市为中心的10万亩绿化苗木基地,以诸城为主的肉鸡生产加工出口区,以临朐为主的肉鸡生产加工出口区等等,农业产业化发展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典范,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了农业物流产业组织的形成。
2.主体发育成熟
近几年,潍坊市的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迅速,截止到2010年,潍坊市规模较大、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420多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6家,省级龙头企业77家,市级龙头企业178家。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打造亚洲最大的综合性农产品物流园,中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最权威的蔬菜标准形成中心。这些主体成为带动农业发展的主要载体。
3.空间上组合的可行性
空间上组合实现的依据是信息化,目前潍坊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初具规模。潍坊市物流发展十一五规划中,“重点抓好三大信息平台建设,扶持物流信息企业发展”是规划中的重中之重,而寿光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正是这三大信息平台之一。推行“110”式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普及农产品网上交易;推广“寿光蔬菜”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专家系统;建立健全农业宏观决策系统、资源环境系统、防灾减灾管理系统;推广计算机模拟栽培、防治和配给等技术的应用。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和农村经济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市县乡农业信息联网及“三农”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等逐步完善,实现信息进村入户。信息化的发展为农业物流产业化空间组合提供了保证。
二、农业物流产业组织布局规划
针对目前潍坊市的农业发展现状及农业物流的现有发展水平,提出三种类型的农业物流产业组织布局。
(一)以物流园区为核心的外向型产业组织布局
寿光被誉为中国的蔬菜之乡,依托本地蔬菜发展市场建立的农产品物流园,设有蔬菜果品交易区、蔬菜电子商务交易区、农资交易区、农产品加工区、物流配送区及配套服务区六大功能区,并具有交易、存储、配送、商业、居住、办公、休闲多功能混合互动模式,实现多业态积聚效应,其服务定位为锁定山东,连横西部,建设遍及整个西部的农产品市场网络;以点带面,开拓中部地区,进而对接长三角、珠三角,并且山东与日韩隔海相望,一衣带水,发挥寿光农产品的优势及物流园的集聚作用,构建山东农产品外贸物流框架,为外向型农业物流的发展搭建一个宽广的平台。
(二)以农贸市场为核心的内向型产业组织布局
早在2008年,潍坊市政府就下达了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市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对现有的农贸市场进行标准化建设,并且根据市区商业网点结构调整意见,在社区建设一批农贸市场和生鲜超市。随着政府对农贸市场的建设,各县市区相继完善农贸市场的功能,依托各县市区内的农贸市场构建内向型的农业物流产业组织布局,主要服务于本县市区内的居民。
(三)以虚拟物流企业为核心的综合型产业组织布局
虚拟物流企业是适应市场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高端管理人才为手段,通过整合合作者的核心竞争力来聚集和发掘市场机会,取得竞争优势。实行虚拟经营可以充分发挥各企业的专业优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产生规模效益等优势。将该种模式应用到农业物流领域,正好符合农产品保质期短、数量大、品种多、运输成本高、物流难度大等特点。
三、农业物流产业组织布局优化
(一)外向型产业组织布局优化
用供应链管理来整合农业物流产业组织布局,充分发挥供应链条上的企业和产业集群的优势,尤其要加强寿光物流园的带动作用,加快促进供应链上各节点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分工,实现产业与物流的互动发展,着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农业物流产业组织外向型的进程。
(二)内向型产业组织布局优化
内向型物流体系覆盖范围小,易操作。内向型农业物流产业组织布局优化应建立综合化的农业物流产业组织布局。综合化就是将分散的生产方式通过农贸市场实现集中销售,为农产品生产流通搭建交流沟通平台,进而从生产农户或企业、流通企业中培养一批龙头户,带动本地农产品生产流通的发展,提高分散生产的专业化水平,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借助农业物流的创新机制,加快农业物流一体化发展进程。
(三)虚拟型产业组织布局优化
利用“大通关”的理论来进行虚拟型产业组织布局优化。“大通关”理论是指运用现代管理、信息化和高科技手段,建立政府有效监管和企业高效动作的协调联动机制,构筑农业综合化、智能化、系统化的物流运作体系,实现海运、铁路、公路、航空、内河航运等运输方式的衔接。优化单证流、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作业流程,优化农业物流与大通关的空间结合,倡导人性化的集中办理相关的单据,实现“一站式服务”,加快农业物流运作效率,实现物流各节点的无缝化对接,建立衔接国内外市场的农业物流大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