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数据下信息技术对建筑工程发展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数据下信息技术对建筑工程发展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数据下信息技术对建筑工程发展影响

摘要:为促进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现场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了建筑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对建筑工程发展的影响,包括BIM技术、BIM+AR技术、BIM+AI+智慧建筑、BIM+GIS+Lot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减少人员投入,实现高效快速的现场管控,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采用信息技术手段,确保各施工作业的有序进行。

关键词:信息技术;大数据;BIM;AR;AI;GIS;Lot;智慧建筑

2020年,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建造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基建的效率。火神山医院1000张床位,投入人员1300人,机械设备150台,10天建成,是怎样做到的,除了中国建筑工人的团结、高素质、高技能水平、材料物资的及时供应之外,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火神山医院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系流程上:工作平台软件作为运转系统融合制度体系、指导书等,将烦琐的流程、标准体系化、将搭建工作有效转换,减少甚至消除管理重复和搭建盲区,有效验证和完善了体系流程。硬件互联:将摄像头升级,关联劳务实名制,记录现场违规行为,及时预警。安装“指挥官”软件定位和记录机械设备功效,使机械设备、人员在有限的空间内有序作业。将各类硬件接入大管理平台,相互联系,及时科学地进行调动与管控。大数据与区域化:以BIM为主的信息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利用功效分析,记录每天消耗的人、材、机等资源,系统自动分析统计得出合理的消耗值,若超出该合理值,系统便会报警,这样有利于精准管控。除此之外,大数据在整体统筹规划、风险分析及防范、项目协调、可视化模型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信息技术对建筑工程发展影响

1.1BIM技术

BIM技术具有轻量化模型访问、多专业模型集成、协调化、三维可视化等特点,将其应用于5D系统平台可支持可分可合的应用模式,在大型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BIM5D系统包括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商务管理五大子系统。BIM技术管理系统可将人材机数据随进度呈现,实现合理配置和资源管理,提升交底效果,保障交底传达到位,减少施工错误;变更与图纸协调查看,保证现场变更执行到位,提升效率,减少返工;提升建筑企业方案编制与审批效率。441BIM生产管理系统不仅能高质量地编制施工计划,进行各级计划联动,实时掌控进度偏差,还能根据现场实时情况自动生成计划,通过Web端生成任务分发到个人App,在线协同管理,提升效率,通过企业平台实时同步项目一线数据,实现主动管控、风险预警。BIM质量管理系统可对接硬件,实现数据自动传输,对问题进行在线跟踪,关联生产进度计划,提供过程及验收实时提醒,及时解决质量问题。BIM安全管理系统内置各专业2000条以上的风险清单库,能够及时全面掌控风险分布;全过程实时流转至责任人,记录留存;提供完善的管控任务库,随时掌握危大工程的管控情况;安全资料分类存档,快速记录与查阅;掌握实时安全生产情况,统计分析,提供数据支撑。BIM商务管理系统关联生产系统,能够快速准确统计产值;从不同维度进行自动分析和三算对比,全面识别盈亏点,实现风险自动预警。BIM技术已在深基坑方案优化、城市综合管廊、装配式建筑及复杂高大特殊建筑中得到了应用。

1.2BIM+AR技术

AR技术是一种可模拟真实现场场景的新型技术。BIM和AR技术相结合,利用信息采集装备结合周围环境信息和项目进展信息等,向BIM和AR模型实时反馈,有效融合虚拟和现实,利用输出设备向可视屏幕上传输信息[1],对于施工现场质量、安全、资源的合理利用都起到了优势互补的作用。在安全管理方面借助BIM模型提供的建筑信息,可建立和优化安全指标体系,分析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对策,确定管线中的冲突碰撞问题等。结合AR技术,施工人员可进入施工现场,运用BIM叠加的三维图像,利用AR设备准确地向施工人员传递相关信息,加强技术交底。管理人员可结合AR设备的预警模块和BIM标识危险源,落实安全演练。在质量管理方面,项目施工前,可利用数据库中记录的质量风险点等信息资料,模拟施工工序,结合AR技术生动呈现。施工完成后,利用BIM技术和AR技术可对施工是否存在缺陷进行检查[2],对进度是否拖延、成本是否超支、管理措施是否到位进行有效检查。AR技术仍处于开发阶段,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发研究,加强运营维护,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操作培训。

1.3BIM+AI+智慧建筑

AI(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智能建筑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建筑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广泛采集信息,建立大数据中心,对运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智慧建筑可利用AI技术收集第一手信息并进行分析,BIM将各信息进行整合提供给平台。将BIM和AI结合搭建智慧建筑综合管理平台,可将复杂冗长的大数据进行智能化关联与融合,例如:在安全方面,智慧建筑综合管理平台可实现视频监控功能,分析建筑物中是否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在质量方面,利用该平台可对施工现场各操作工序进行动态监控并进行方案优化,如钢筋绑扎质量、隐蔽工程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感应等。在绿色环保方面,通过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从外墙保温、室内温度调节、智能物流能耗等方面节约能源。BIM+AI技术的结合,改变了传统的现场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应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对AI技术和大数据的认识,科学合理利用。

1.4BIM+GIS+Lot技术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可实现工地上人、物互联,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利用GIS的跟踪定位、实景呈现功能,配合BIM技术建立微观的工程模型信息,使工地建设趋向集成化、精细化、智能化。BIM+GIS+Lot技术相结合,通过数据集合成云平台,在安全管理方面,利用BIM模型进行模拟,Lot、GIS技术将现场人员、机械、物料等进行关联,劳务实名制,发现未佩戴安全设备或其他安全异常情况立即报警。在工程进度管理方面,利用云平台上展现的施工生命周期,进行施工时间的把控。在环境管理方面,通过GIS实时监测现场环境,分析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水、噪声、废弃物等,通过Lot和BIM进行技术数据分析,超过正常范围时自动预警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但BIM+GIS+Lot技术的结合,存在成本高、应用碎片化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4]。

2结语

大数据、AR、Lot、人工智能、BIM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减少人员投入,实现高效快速的现场管控。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采用信息技术手段,确保各施工作业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奇.基于建筑安全管理的BIM+AR技术运用[J].地产,2019,(15):89.

[2]张宏春.基于BIM与AR的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1):141.

[3]杨军志.基于BIM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智慧建筑综合管理平台[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02):10-14.

[4]郑杰,吴世永,毕小青.人工智能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分析[J].中国市场,2019,(35):54-58.

作者:张妮丽 单位:湖南三一工业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