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彩陶装饰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马家窑文化彩陶距今约六、七千年,艺术特色鲜明,器型丰富多样,图案绚丽多姿,是实用与审美的高度结合的人类史前文明代表性产物。在总结马家窑文化彩陶装饰特点的基础之上,用现代设计的标准对彩陶装饰进行分析,提取它符合现代审美的形式美法则,而这些形式美法则不仅对当代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更能通过现代平面设计手段创造出既不失传统又富有现代感的优秀作品。
关键词:马家窑文化彩陶;现代设计;装饰艺术
马家窑文化彩陶器型丰富多样,装饰精美绝伦,达到了彩陶装饰艺术的巅峰。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及纹样审美特征,为后人提供了装饰的典范。对现代设计有着极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为中国设计着眼于本土和传统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1马家窑文化彩陶各分期装饰特点
马家窑文化彩陶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各分期彩陶具有其自身不同的装饰特点。马家窑型彩陶纹饰构图以对称居多,二方、四方连续、同心圆见长。从发展过程来看,早期彩陶是以古朴粗键的黑色线条绘制漩涡纹或者弧形纹。中期以黑白两色的线条绘成弧形并列条纹。到了晚期,则是用两色线条在陶器上绘制简化纹饰。当时还有白色作为辅助色绘制在彩陶上。图案的布局方式多按器形进行设计,狭长的瓶子、壶上的装饰图案多分布成横带式或散点式排列;而大型的陶器在装饰时多采用多层排列,器形较小的则采用通体满饰的方法[1]。
半山时期的彩陶装饰,以黑红两色相间在陶器上绘制,运用粗细不同的笔加上多变的笔法进行勾勒,画出形状、大小、粗细等各不相同的点、线、面、形。不同的构成方式,如交错、重构、相间等组合使用,汇聚成既形式绚烂又看上去是那么的有理有据的画面。它的主体花纹通常装饰在几何形陶地上,周围衬托大面积的繁密纹饰。利用疏密虚实的对比鲜明地凸显主体纹饰。此时陶器上的纹饰并非是单一存在,而是两两组合。
马厂型彩陶的纹饰相对比较统一。以直线构成为主,在其中巧妙的将均匀细致的直线纹与粗键的宽带纹的疏密、斜正的对比,使直线组成的画面更加生动、有趣。马厂类型早、中、晚各个时期各有特点。早期还保留半山彩陶的精细、绚丽的纹饰。到了中期,纹饰绘制手法流畅、奔放。例如四大圆圈纹、变体蛙纹、三角纹、波折纹、菱形纹及回纹。晚期纹饰制作变得粗糙,逐渐萧条。
2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美的形式中对美的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有: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秩序与反复等。探索、研究形式美法则,不仅能够培养人们对美的发现,而且可以更好地指导人们去创造美。在马家窑彩陶的装饰上同样体现着符合现代审美价值的形式美法则,如对比、对称、均衡等。
马家窑彩陶装饰手法中,对比是最常出现的,这也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形式法则之一。曲直、粗细、大小的对比,点、线、面的对比使得画面生动有趣,如螺旋圆圈纹,相互缠绕的曲线中间点缀着大大小小形似鱼卵的圆点,看似毫无章法,但细细剖析,就会发现这些
圆点与曲线是按着相同的分布方式排列结合的,在螺旋纹的接口处点缀着圆圈,象征着生命的源源不断,表达着先民们对生命的渴望与祈祷,旋转不停,生命循环。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美是和谐的比例”[2],这种美学观念即是对称与均衡。在彩陶装饰中,有的以中心点为依据的圆形作为外轮廓,将圆分成若干等份,每份中采用相同的图形进行装饰,也有以中心线为依照的上下、左右的。通过点线面形等的规律分布、色彩的变化,这些元素反复交替形成不同的韵律,就如同音乐一样,马家窑彩陶也有着自己的节奏与韵律[3]。彩陶纹样在组合成图案时,运用定点法、定位法,在陶器表面划分出装饰区域和留白区域,这样各部位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契合,进而让观赏者能感受到虚实、主次、动静等有序的节奏与韵律。除了在整体装饰布局上的划分,在同一区域的纹饰中,有效的留白方式同样能使人产生美的感受。重复的形式在马家窑彩陶中运用的频率同样较高,一种元素的反复出现进行排列组合,形成延展的美[4]。秩序是用复杂的外部纹饰进行归纳、概括,提取出更简洁的造型纹饰,反复在陶器上出现的经过有目的的加工的秩序化的形象,丰富了画面的效果,使陶器的装饰变得井然有序,这种装饰语言也是绘画艺术与装饰艺术相区别的地方。
3.1马家窑彩陶装饰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现代平面设计在利用马家窑文化彩陶的装饰元素时需要遵循化简为繁、分解重组的设计原则。在马家窑彩陶上的装饰图案是先民们根据自己的现实世界及精神世界中的元素去创作的,现代人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在现代设计中如果一味的生搬硬套这些元素是不合适的。如果能把丰富的陶器上的图案装饰化繁为简,保持民族性、神秘性的同时,将装饰图案抽象化,必然能呈现出另一番设计景象。对马家窑文化彩陶装饰图案进行分区,把口部、颈部、腹部、底部,不同部位的图形进行分类排列,根据装饰纹饰的整体性找出其中独立的纹饰和相互呼应的纹饰,从而发现虚实、主次、动静等有序的节奏与韵律,比如马家窑文化彩陶中的代表纹饰漩涡纹,我们可以以点为单位把它分为若干个点,再把不同的点用直线或者曲线甚至是创造出的图形去连接,这样就会产生新的不同的漩涡纹。在构图上、色彩组合上也可以采用重构的方法去进行创新。《兰州百合干包装设计》中的产品——百合干,是兰州本地的特色产品,在包装袋上采用了马家窑彩陶中的漩涡纹,以硬牛皮纸为包装材料,体现整体设计的原汁原味及绿色可循环理念。小包装采用镂空透明设计,把百合干的微波外形与手提袋上的漩涡纹相辅相成,在实用上也方便消费者直观的看到产品,增加购物体验感。《啤酒瓶包装设计》这件作品中色彩选用了当下流行的简约设计的主色调——白色,手提袋的抽绳使用棉麻材质以体现环保理念,色调以黑白为主,马家窑彩陶中的葫芦纹与菱格纹的变形使用,平行排列在包装上,使整个包装形式上既充满现代感,又有着古朴的韵味。
抽象化的纹样在马家窑文化彩陶中大量使用,这一点与现代设计不谋而合。在选取主要纹样之后可以把纹样中不需要的部分删除,留下符合现代设计意图的元素,形成新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图形、纹样。从而能够主次分明、整体井然有序,最后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李宁半坡篮球鞋在“ifdesignaward2007”的评选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致的表现手法,一举夺得“Recreation&Lifestyle”类别的IF设计大奖。那么为何这样的一款设计会得到一众评委的青睐呢?李宁半坡篮球鞋在鞋后跟的位置装饰了漩涡纹,而这种纹饰也是马家窑彩陶中常见的纹样,流动的水的形状,象征生命不息。在脚裸内衬区域装饰着鱼纹,为产品的细节增加内涵。鱼在马家窑文化中,是祖先、神明的象征,他们认为半坡人是鱼的后代,因鱼转世,死后再会变成鱼,反映古人朴素的生命观。球鞋整体采用彩陶的黄沙和泥土色,赋予其历史的厚重感,这种色彩的选择虽然忠实彩陶,但不免缺乏时尚感,为传统所束缚,作为面向年轻受众的商品,如果能丰富颜色的层次,突出“篮球鞋”的青春活力,也许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
在大力提倡设计创意、创新的新时代,先人的智慧是我们所拥有的一笔巨大财富,当我们为设计思路枯竭、设计想法盲目推崇欧美时,我们不妨回过头来,从先人们的优秀作品中寻找突破口。在舞蹈纹盆的内壁上,用流畅的笔法勾勒出五个手拉着手舞蹈的人,人的头部微微扭向侧面,头饰和尾部朝向不同的方向,五位舞者手拉着手,仿佛是围着篝火在跳舞。这种欢快的纹饰,仿佛传递着远古之音,让观看者心生愉悦。在CD光盘的包装设计中,直接引用这样的纹饰,加上牛皮纸的带有质感的包装材质,把西北民族的内在韵味表现的淋漓尽致。
马家窑彩陶装饰方面的形式美法则是在理论上证实了它的审美价值。在包装设计中对彩陶装饰元素与形式美法则的借鉴可以提高设计的审美价值。彩陶以黑、土黄、白、赤红为主,这些颜色古朴、自然,与甘青地区的风土人情、地域特色相符,把黄河流域的人们的粗犷与细腻,天真与浓郁的性格特点表现的十分入微。现代平面设计中崇尚自然、健康、绿色的包装形式,尤其是色彩的选择,在茶叶、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包装中,提取马家窑彩陶的色彩,进一步创新装饰图形,设计出符合产品特性的包装设计作品。巧克力的代表色是黑色、棕色,这与马家窑文化彩陶的主要颜色十分相近,在巧克力的包装上可以提取马家窑文化彩陶的色彩加以设计,古朴、浓郁的外观形象在无形中拉近了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对大众的审美品位的提高也有积极促进作用。
3.2马家窑彩陶装饰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马家窑文化彩陶具有多重应用价值,从人文角度分析有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从市场角度出发又具有商业价值。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就是现代设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马家窑彩陶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典型代表,如果通过现代设计的手段进行传播,被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对我们民族与世界文化、艺术的交流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在远古时代,人类处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时代,马家窑彩陶的实用价值一定远远大于它的审美价值,然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处在物质资源极大丰富的社会,人们从这些精美的陶器身上能够看到的是一种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变迁,是极大的美的享受[5]。文化认同感会促使人们产生购买欲望进而刺激消费行为,马家窑彩陶深厚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结合这些绚丽的纹样巧妙的呈现在现代设计中,不仅能够促进消费,甚至可能被消费者珍藏。在消费市场,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如农夫山泉的矿泉水包装、东方树叶系列包装等,屡获大奖,在饮料市场也是稳居销量榜首,究其原因,文化认同和出色的设计表现手法功不可没。
4结语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对现代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马家窑文化彩陶是中国原始彩陶艺术创作的巅峰之作,我们现代人对于它的思考、分析、研究,也许并不存在于原始先民的脑海中,他们的创作是始于憧憬的、朦胧的对美的追求的意识,可能是有意,更有可能是无意识的。马家窑文化彩陶形式可能是先民们在原始巫术、信仰、礼仪的交织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6]。即便如此,它也为我们展示了精美绝伦的视觉盛宴,使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在现代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保护和发展愈加重视,当我们为设计想法、设计思路绞尽脑汁时,与其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设计中找寻灵感,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去感受古人的智慧,感受他们最初的关于美的表达、美的记录、美的联想,必然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陈烈汉.浅谈马家窑文化彩陶装饰形式[J].陶瓷研究,1993(24):57-58.
[2]李厚泽.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7.
[3]张晓凌.中国原始艺术精神[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3.
[4]张之恒.中国考古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5.
[5]吴越民.象征符号解码与跨文化差异[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2.
[6]赵毅衡.符号学文化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17):353-364.
作者:柯心霞 单位:池州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