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平面设计中扁平化设计风格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平面设计中扁平化设计风格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平面设计中扁平化设计风格的应用

摘要:在信息咨询日渐发达的今天,人们每天都要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中接收处理大量的信息,因此界面设计与交互设计在现代生活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扁平化风格作为一种高效的设计风格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数字终端,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日常生活。扁平化风格也早已从显示屏投影到了整个平面设计领域,在插画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方面都有涉及。本文将通过对扁平化风格的起源、应用等方面的探索,分析扁平化设计风格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扁平化设计;平面设计;视觉元素;应用

1扁平化设计风格的概念

扁平化设计风格最初应用于界面设计,之后逐渐扩散到了交互设计、插画设计、包装设计、VI设计等平面设计领域。扁平化设计风格在界面设计中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去除一切三维效果的视觉效果,例如渐变、投影、高光、反光等。在表现形式上以内容为主,对信息排版和较少的配色进行平面化处理,通过对色块、抽象图形以及简洁的无衬线字体等元素的运用,将重要内容突出,排除干扰项。扁平化的极简是对版面信息的提炼设计,更加注重功能性,将核心内容更加快速地展现在用户眼前。扁平化设计风格因其高效快速地特点深受设计师喜爱,就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而言,这种设计对各类数字终端具有更好的适配性,前段制作的难度也大大降低。多媒体时代下,界面设计与交互设计作为数字媒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现代平面设计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道至简的艺术逐渐深入人心。

2扁平化设计风格的起源与发展

扁平化设计风格的起源很难追溯具体的时间地点,最早被人熟知是被微软公司应用在WindowsPhone上的Metro风格,出现即取得了很大成功,对后期的界面设计及交互设计起到了指导性作用。数字媒体设计作为一个全新的设计领域,其主流设计风格中可见几种现代设计的影子。2.1现代主义设计风格20世纪20年代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提倡功能性设计,去装饰。以建筑设计革命为圆心扩散到了各个设计领域,并在包豪斯设计学院建立之后推向高潮。同时期,米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即是多”的概念对之后的设计影响深远。无论是之后的极简主义还是现在的扁平化风格都是“少即是多”的不断沿用发展。

2.2国际主义品面设计风格

20世纪50年代的国际主义品面设计风格,也称瑞士风格。这种设计风格喜爱简洁的画面,层次分明,具有清晰明确的视觉传达效果。核心之处是对无衬线字体的大胆运用,著名的Helvetica字体就诞生于这个时期。其次是网格结构的利用,让简约的设计更加富有条理,赋予信息和元素以条理和秩序感,能够让元素的逻辑更加顺畅。因此网格结构设计在界面设计中也是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方法。

2.3极简主义设计

20世纪60年代瑞士的极简主义设计,通过去除多余的装饰,将中心内容突出成为整个画面的焦点。极简主义设计的典型特征就是对元素进行精简,运用极少的画面元素,干净的线条,几何化图形等组成画面。因此扁平化设计风格并非突然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形式,它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上个世纪几种现代艺术风格的影响。最早由微软推出的Metro风格为扁平化设计奠定了基础,为数字媒体终端提供了更多可行的设计方案。在微软之后苹果也紧跟步伐了ios7,ios7的界面设计放弃了拟物化设计,将所有细节删除,调整了阴影纹理,整个视觉效果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也相继做出改变,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APP界面在一次次更新中变得越来越简洁,国产手机系统如小米的MIUI、魅族的Flyme、华为的EMUI等都采用了扁平化设计风格,在UI界面和软件适配上做出了改变,扁平化设计风格逐渐成为成为界面设计的主流形式。

3扁平化设计风格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应用

3.1插画设计中的扁平化设计风格

扁平化风格的插画也遵循简化原则,在空间上会减弱物体的光影效果与细节,强调颜色的块面感与对比冲击,在绘制上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创造出更强烈的视觉效果,因此近年来商业插画也偏爱这种模式。扁平化插画的种类也有很多,一些插画师会选择直接用纯色色块拼贴、剪切、叠加等方式进行绘制,也有用在色块内部增加肌理来丰富画面的方式,用最少的笔墨传达核心内容,并让观者有最直观的认识。日本画家村上隆凭借对扁平化的极致理解,以太阳花系列画作和二次元创作在艺术和商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2包装设计中的扁平化设计风格

包装设计与界面设计时具有共通性的,信息传达空间受限,要在一定空间内展示产品信息并快速吸引顾客目光。同类型的产品在价格品质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包装设计影响着顾客的购买欲望,因此包装还需要产品及品牌营销的目的。包装设计作为商品营销的重要渠道,设计师们将扁平化设计风格应用到包装设计上,通过清晰地文字,简化的图形与颜色,规整的排版,在传递产品信息的同时强调了品牌形象。

3.3VI设计中的扁平化设计风格

近年来VI设计越发趋向简洁的设计风格。标志作为VI设计的核心内容,也是各大品牌最为重视的一部分。很多品牌的标志会随着时代审美不断改变,就品牌文字而言,当下的流行趋势更偏向规整简洁无衬线字体。扁平化风格进入VI设计并不只是在内容上进行删减,而是更加注重功能,适当的添加文字、图标等设计元素更有助于表达品牌形象、品牌文化,最重要的是风格保持统一,将品牌内涵传达给受众。

4扁平化设计风格的优势与局限性

4.1扁平化设计风格的优势

4.1.1功能性对于设计师而言,逼真地制作现实中的事物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用在面积有限的屏幕上反而使画面变得琐碎,显得有些多余。扁平化设计去除了这些鸡肋的装饰,使界面变得干净利落,使画面变得简洁的同时有效地在有限的版面上增加了信息量,也让设计师有更多的时间处理重要的内容。站在用户角度来看,这种风格不只是单纯的美化效果,更能为我们带来舒适的操作体验。现代社会人们每天要花大量时间通过一个小屏幕浏览信息处理事务,方便快捷便是这快节奏生活中最大的需求,清晰地文字与高对比度的色彩在最大程度上缩短了用户的查找时间。界面设计师们正是因为了解了客户需求,才总结出来现在“形式服从功能”的扁平化设计风格。

4.1.2美观性虽说是“形式服从功能”,但不意味着扁平化风格就不美观,事实上它在界面设计领域取得成功已经很好的验证了这一点。具体分析地话还要从它的配色风格、字体运用、板式设计等方面说起。扁平化设计的配色风格多样,无论是单色系还是多色系都能很好的驾驭。鲜亮的色彩与强烈的对比是人们对扁平化的固有印象,高饱和的色彩加上设计师的用心经营可以呈现强烈的视觉效果,带来年轻活泼的感觉。单色系的运用又是另一种感受,单一的颜色将装饰元素更加弱化,做到了视觉设计的最小化。当色彩被弱化时,排版就显得十分重要。扁平化设计最常用的两种排版方式就是网格系统和大图运用。网格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使版面在无形之中呈现出秩序感。我们在浏览网页的时候最常忽略的空白也是网格的重要组成,留白为画面增加了呼吸感,划分了不同的功能区域。除此之外是大图的运用,铺满整个版面的或是占大面积的图片加上少量文字,可以为画面营造出相应的氛围。扁平化风格的字体运用也有很有代表性。不管是字母还是象形文字都不约而同地偏向与笔画粗细一致的字体,无衬线字体留有更多的空间,更加清晰,在有限的分辨率内提高了文字的可读性,就外观本身而言,无衬线字体简介明了,更有现代感。

4.2扁平化设计风格的局限性

扁平化最典型的特征是纯色、色块、去装饰的设计形式,最大化满足了用户简化操作方式的需求。但是这种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页面层级关系的表现方法,能改变的区分方式无非是改变大小、颜色、字体的加粗变细,而对于功能较多的页面就很难表达,有时反而需要更多的页面来表现,将内容变得琐碎。除此之外,极简地表达方式虽然快速美观的传递了信息,但也会给人一种不接地气的感觉,变得缺乏温度,并不适合所有受众。举例来说,超市的宣传单页,电商平台的终端等就不能完全使用这种风格,设计师在制作时要将功能性与受众审美偏好重点考虑。而在高端设计需求中受众对设计的视觉效果又有了更高的需求,扁平化风格的固定框架会显得不够出众,需要设计师寻求更丰富的设计语言来表发。

参考文献:

[1]方心怡.扁平化设计风格下平面视觉元素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5-03-01.

[2]佀冬梅.扁平化设计风格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文教资料》2019-06-25.

[3]燕林飞.浅析上世纪末界面设计风格对当下界面设计[J].《魅力中国》2018-12-16

[4]张欣,邹建敏。“视觉符号在扁平化界面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探索》2013年6月

[5]侯景艳,熊传鹏,叶根军.从符号学角度解读扁平化设计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3月

[6]吕艳丽.多媒体时代扁平化设计风格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7月

作者:王庭如 单位:常州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