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三雕在平面设计的开发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三雕在平面设计的开发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三雕在平面设计的开发应用

【摘要】徽州三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经历时间的沉淀,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木雕的华丽、石雕的粗犷、砖雕的细致,都充分体现着徽州雕刻的艺术特征,民间习俗与传统题材的交融寓意图案的意义,则蕴藉着徽州雕刻的文化内涵。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雕刻经历过几千年的历史,仍然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广泛应用到平面设计中,不仅丰富了平面设计的表达形式,还间接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播,尤其是传统文化潜在的再创造价值。本文对徽州三雕在平面设计上的开发应用进行了探索,希望在推动平面设计的同时,对徽派文化进行宣传,从而使大众对传统文化产生心理归属和文化认同。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徽州三雕;平面设计

一、徽州三雕概述

徽州三雕出自于安徽南部地区,宋、儒家文化和程朱理学、新安画派、徽商都曾影响着徽州雕刻的发展。因徽派建筑中常使用的木、石和砖等材料镶嵌在其中,渐渐有了木雕、石雕和砖雕工艺。后因徽商的繁荣带动了当地经济、教育的发展,徽州雕刻艺人们经历漫长岁月的洗礼并受到各种学派理念的影响,文化素养、精神追求、大众审美、艺术品位也渐渐提高,徽雕的表现技法也迅速成长起来,逐渐形成了现在地域特色鲜明的徽派建筑风格。木雕、砖雕、石雕均为徽州地区明清建筑的装饰性雕刻艺术,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遗产之一,能够从构图方式、雕刻题材、雕刻技法等方面清晰体现出徽州人文地域特点。徽州三雕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雕刻题材广泛,遍布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在选材、构思和制作上也处处体现出当时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创新艺术思维令人叹为观止,雕刻手法巧夺天工,在我国民间艺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二、徽州三雕特有的风格特征

(一)艺术特征1.构图方面。木雕早期艺术刻画多借助于线条,强调对称构图,对称构图即轴对称、中心对称等;而均衡式构图更讲究透视变化,整体造型近大远小,近景造型精巧,远景造型粗略,夸大主体物的造型,凸显画面张力感,装饰趣味十足;对称式构图相较于普通构图而言,整体秩序感较强,以中心或水平垂直线为轴,纹样环绕均匀分布。在徽州三雕中,木雕的构图造型组合形式是最灵活、丰富的,因此它在三雕中居雕艺之首,总体来说需要因材施艺,因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生长着大量的木材,不同种类和质地的木材使得雕刻内容和构图都不尽相同,质地坚硬细密的木材适合雕刻复杂的构图内容,而质地疏松柔软的木材适合粗犷简约的构图内容,在选材上善于巧妙利用各种不同材质,不拘一格,层次丰富,雕工精细,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和文化感染力。代表作有绩溪龙川的胡氏宗祠,其为三进七间砖木结构,建筑宏伟,气度非凡。祠堂前进门厅为五峰重檐式高大门楼,就在高门楼额枋木雕中,前眼为“九狮滚球遍地锦”,后一眼则是“九龙戏珠满天星”,均系浅、高浮雕和部分透雕刻成,场面之大,气势磅礴,造型精确,实为木雕艺术之精品。2.造型特征方面。因用料材质不同,雕刻特点也不尽相同。工匠们经常会选择砖雕去刻画人物;石雕雕刻内容则以动植物为主;而把日常见到的花鸟鱼虫、博古山石等作为木雕的主题造型,而这些造型图案通常在生活中被赋予美好、吉祥等意义。在图案方面有各种花的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及四方连续,连续图案或者团式图案的应用,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延绵祝福[1]。而在砖雕艺术造型中,镂空式的艺术表现以及造型难度是最高的,对工匠而言,不仅要严格筛选造型砖的质地和细密程度,还要求有极其高超的雕刻技法,砖雕构图除了以圆为中心形成视觉中心点以外,自由构图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构图方式,画面不拘一格,灵活排布,呈现出花卉、植物的动感形象,这种构图方式使得整体造型更加灵动,给人以惊喜、流畅的感觉。

(二)民俗特征民俗的表现形式是大众共同遵守的标准,既是一种思维习惯,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徽州三雕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但在内容上不是随意选择的,而是在注重社会意义的同时表现人伦性,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和教育性。工匠们经常选择儒家题材进行雕刻,使儒家学说能够在徽雕中代代相传,它又把审美情感和道德伦理结合起来,例如,孔融让梨、苏武牧羊等故事;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自古以来代表着正直、无畏、谦逊和文雅的精神,从未更改。将这些题材元素提炼出来成为一幅幅独立的画卷,一件件完整呈现的艺术品,富有表现力的艺术美,所传达的道德规范足以超越时间与空间,至今仍让孩童们感受到其中教化的意义,并从中得到启蒙。中国各地的民俗差异很大,但在生活中对吉祥、美好的追求是一样的,例如经常见到的花、鸟、鱼、虫以及博古山石等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主题造型,常见的有花瓶、如意、琴、扇、珠宝、灵芝、坛等。而在动物吉祥纹样中主要是蝙蝠、瑞兽,吉祥寓意也就是福气连连、富贵吉祥、飞黄腾达、辟邪镇宅等。这体现了民俗文化中的整体意识,是集体参与的结果,也决定了徽雕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徽州三雕不仅向世人展示了徽州人杰地灵,也展示了徽文化的辉煌历程,它是徽州发展的日记,能够展示徽州建筑、徽商文化、徽文学、绘画、版画、风俗民情、名人轶事,在中华文化中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三、徽州三雕在平面设计中的开发与应用

第一,根据社会环境对徽州三雕风格进行优化,合理运用到平面设计中。设计不仅是设计师的个人活动,也是社会性的活动,将社会环境归纳到设计师所要考虑的因素中。徽州三雕独特的风格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平面创作的要求,如品牌形象、文创用品等。在满足创作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对传统文化进行应用,对徽州三雕进行传播。对三雕的构图、造型、结构等合理进行提取、变形、应用。第二,对徽州三雕的风格特征进行提取,把对中华传统美好文化的继承,选择具有代表性文化价值元素如动植物纹样、故事题材等,巧妙地运用到平面设计中。徽州三雕经历上千年的发展仍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对文化特征的选择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徽雕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但在内容的选择上不是信手捏来,而要十分注重选材的代表性和教育性。平面设计的表达离不开故事的主题,徽雕艺术中有许多民间传说、神话故事,设计师在文化特征的提取上会减轻选择的负担,选取接收者所认知范围内的文化特征,再通过转换、重构,设计元素运用到平面设计中之后,不仅起到保护徽州三雕文化,向大众传递皖南特色建筑文化的作用,还大大加强了传统文化感染力。[2]徽州三雕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为今后平面设计扩宽了发展的道路。第三,将徽州三雕中形式美和装饰性充分利用到平面设计中。木雕构图的可取性很高,这种构图形式更加富有动感和变化性,采用均衡式构图,凸显造型并夸张化,充斥整个画面的同时,富有装饰性。徽州石雕构图特点遵循了中国古典传统的中轴对称式,有一定的秩序感和庄严感;搭配均衡式构图,更加突出视觉重心,给人一种举重若轻的流畅感。众所周知,“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徽州三雕中众多的吉祥图案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还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他们习惯以花卉、植物的长势表达其生活性;以卷云纹、水纹、植物等纹样装饰四周让整个画面表现出自然、活泼的美;以二方连续、四方连续,连续图案或者团式图案的应用,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以及对祝福的延绵,给生活增添趣味性。

四、结语

徽州三雕作为皖南建筑文化中最闪亮的那颗星,不能当作束之高阁的艺术品,它的再创造价值不局限于此。三雕艺术的盛行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带动了当地印刷制版行业的发展,因三雕艺人多为平民百姓,民间艺人与专业画师达成了空前合作的热潮。因此其艺术价值不仅仅体现在雕刻艺术的精湛、造型的精巧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徽派建筑中凝聚了当地人对于艺术装饰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价值,艺术在人们内心深处的震撼和启迪。安徽旅游业较为发达,将徽派三雕艺术中经典的艺术造型平面图形化,并将其衍生到景区的导视系统、文创产品设计中,能够起到宣传和继承徽派精神的作用,也能与当地旅游业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同时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对徽州三雕的宣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此篇论文将徽州三雕通过保护、分析、利用、再设计等一系列的操作,进行资源整合,再把徽雕价值推广到包装设计、室内设计、装饰艺术、动画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对徽派三雕产生心理归属感和文化价值认同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品牌的滋养,这种滋养是一种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力量。徽州的三雕艺术是辛勤的劳动人民所创造出的具有幸福感和艺术感的产物,不论年月的沉淀,都会散发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魅力,带有岁月见证的古意和身后的民间艺术色彩,带给观者以美的熏陶和启迪。未来,这也将会对设计师提出更大的挑战,设计师需要更加关注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解决问题,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将徽派三雕映入更多人的眼中,带到更大更广阔的舞台。

参考文献:

[1]王舒.徽州雕刻艺术特色浅析[J].美术大观,2018,(09):84-85.

[2]李梅子.移情于物—拉祜族文化特征提取及再设计[D].中国矿业大学,2018.

作者:钱贝荷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