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平面设计多维性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平面设计多维性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平面设计多维性分析

摘要:21世纪以来,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电脑、网络、数码技术的发展,平面设计也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传统的平面设计运用文字、照片、符号和图像等视觉元素组成二维的视觉效果来向受众传达信息。而在科技多样化,人类阙值不断提高的多角度视野下的平面设计呈现效果也出现向多维化的呈现。

关键词:平面设计;多维性;媒介

1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最早是人类为了记录自己的思想、活动、成就的一种手段,自古人类便利用视觉符号和文字储存和传递信息,在图画之中的表达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万四千多年的位于法国南部的拉斯考克山洞(Lascaux),但在图形中的表达十分有限,于是人类又创造了文字,从中国的甲骨文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Mesopotamia)的契形文字皆是平面设计的开端,而后开始出现将文字与图形相结合的早期平面设计,将华丽装饰文字与精美插图相结合的凯尔经(BOOKofKells)便是早期平面设计的范例之一。“平面设计”来源于“graphicdesign”这个英文单词,由威廉•阿迪逊•德威金斯最早使用,是指在二维空间中将字体、图形、文字、色彩、标志、插图等在内各种基本元素进行的设计、排列、布局,使之以符合视觉传达的方式进行组合并进行批量生产,从而达到能够向大众传达信息和满足视觉心理的目的。平面设计历史悠久,与二维的印刷方式紧密联系着,古苏美尔人将文字与插图以规则的方式编辑在了草纸上是最早的平面设计典范,隋唐时期中国人创造了印刷技术,将雕刻好的木板用于印制纺织品的图案,后来也将这一技术用于印刷佛经,而后发明的陶瓷活字印刷更加提高了生产效率,扩大了批量印刷的规模。中世纪时,欧洲将圣经和诗歌精美的文字和插图进行设计并加以装饰,以手工抄写绘制的方式进行编辑。公元15世纪,德国古腾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这一西方最早的印刷技术促进了欧洲印刷业的发展推进了版面、字体、插图的出现。工业革命之后,平面设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于新型能源的采用引发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蒸汽机和内燃机的使用大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水平飞速发展,城市居民具有了越来越强的购买力,批量生产商品促进了大众市场,大众市场又促进了技术的改进,市民阶层逐步崛起,原本从前封建时期属于少数人的特权的阅读和书写在工业革命时期后成为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对于书籍、报刊、商业广告、海报的需求日益增长,在这张情况下,面对大众增长的需要和变化中的文化诉求,平面设计的行业、职业日趋专业化、细致化,平面设计中的元素,如字体、插画、排版、色彩、标志等也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信息时代电脑带来的新科技的冲击,在媒介和形式上极大程度地改变了平面设计。

2设计中的多维性

维度,又称维数,是数学中独立参数的数目。在物理学和哲学的领域内,指独立的时空坐标的数目。零维是一个无限小的点,没有长度。一维是一条无限长的线,只有长度。二维是一个平面,是由长度和宽度(或部分曲线)组成面积。三维是二维加上高度组成体积。四维分为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四维。四维运动产生了五维。在平面设计中,多维则又包含了思维、材料、内容、表现形式等等,英国的人机关系研究学者吉莉安•史密斯(GillianGramptonSmith)曾提出设计中具有的五个维度:一维,词汇维,用文字来传递信息;二维,平面维,通过排版、编辑、标志、图案等平面元素来表现;三维,空间维,与用户在空间中产生互动;四维,时间维,涉及音响、形象展示、动画、互动交流等时间长短的;五维,与参观者之间需要反馈、互动、反应的。

2.1平面设计的三维化

在涉及到三维的物体时,我们在脑中自然会想到立方体、球体、圆锥体等几何形象。这些是我们对于三维的世界最基本的认识,在长与宽的坐标轴上又建立起了高度使二维向三维递进。原本在二维中的点线面在三维中开始分散于三个次元之中,在光线和空间的作用下,将三维立体中的点、线、面视觉化,原本平面化的视觉元素则仅有一个面的展示方向,三维化之后则出现了前、后、左、右、上、下的表现空间。零维只有一个点,一维是一条线,怎么样表现都很难在一条线上体现出美感,二维是一个面,在此之上可以创造出无穷多的美感,向受众传递生动丰富的信息,由长、宽、高构成的三维空间比之二维有了更多的表现空间和美感,能够设计出更为生动立体的作品,在信息传递上也会更加的丰满并具有感染力。原研哉为2020东京奥运会设计的LOGO在交流形式上就将二维的LOGO(图1)以三维的方式表现(图2),在视觉感受和信息传达上都给人很强烈的冲击。设计师借助更多的手段,不再局限于二维空间,更多的借助了多维化的展现形式和空间手法来传达设计师想表达的的情感、创意、内心世界和文化内容。

2.2平面设计中的四维化

在三维以上存在着的四维空间即时间维,时间一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提出:不能把时间、空间、物质三者分开解释。时间与空间一起组成了四维的空间,构成了宇宙的基本结构。设计中时间的艺术与受众心理感受到的节奏变化相关,当物体出现了运动就具有了时间性,一个人出现在了一个空间之中,与这个空间或是空间中的物体发生了关系,他们之间的的关系发生了改变,时间就出现了。人类的感官中包括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在当今的平面设计中常使用的多媒体介质就将视觉与听觉有机结合,平面设计在社会中应用极其广泛,道路标示、企业标志、UI界面、书籍、网络、广告牌、包装等等,随处可见平面设计的踪影。它们在根本性上并没有发生改变,不同的展示媒介同时带来了四维性的时间,平面动态地结合音乐、音效,展示中呈现的影视动画,这些与用户的传达与交流自然地就会涉及到时间长短设计和心理时间应用的问题。

2.3平面设计中媒介的维度

在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共生之下,电子媒介相比较传统的印刷媒介更加的多向性、活动性、机动性,传播更为高效及时,内容可以进行多次的编辑。21世纪,平面设计作为一个集多种元素于一体的设计活动,媒介不再仅仅是单一化的某一种应用形式,不同媒介的互相兼容为平面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近年故宫曾运用全息投影、4D动感球屏影院、发生装置、电阻屏等科技手段展现北宋《清明上河图》,观众在欣赏的同时感觉自己置身于画面之中并能与作品产生一种互动感,感知的维度由原本单纯的二维得到了延申。荷兰的一家设计工作室TrappedinSaburbia通过媒介实验模拟制作了一系列体验式设计的概念海报。“AutoPlay”、“ShyPoster”、“SoundPoster”等等,设计师运用传感装置、发声装置作为一种媒介达到对视觉、听觉、触觉浸润式的信息传达,在这个过程中维度又得到了提升。

2.4设计思维中的多维性

设计思维作为一种方法论,是一种利用身边的材料、工具、媒介用于满足审美和实用需求而找寻的富有创造性思维的解决方案。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平面设计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的提高,对设计思维的要求也进一步到达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为了能够更好的表达设计师的想法并做出好的设计,设计师必须从多维的角度思考问题,整合出形象、想象、逻辑之间合理的关系,通过主观性的创造性处理和总结,经过符合审美性以及大众需求的筛选形成一个设计想法。这个过程要经过打破固定思维、将元素分解、联想讨论、创造整合、方案筛选等等,这个思维的过程是多维性、动态性、选择性的一个过程。在其中要考虑需求、反馈、信息、时间、视觉、体验,不仅仅从一个点出发,而是由发散的几个点共同形成的一个多维的思考方式。

3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处在一个社会全球化不断加深、经济水平飞速提高、信息与科技大爆炸的时代,现代工程技术、数码技术、通讯技术、生态技术急剧发展。平面设计也面临着数码技术和网络技术带来的变化,纸质媒体逐渐减少,交互媒体日益增多,逐步引导传统平面设计发生改变。设计面临着社会发展过快、资源严重浪费、文化教育系统不足、审美水平差异大等挑战,因此平面设计不再局限于二维空间中的表现,当代的平面设计既可以以纸质形式出版,也可以增加三维空间和四维时间以多维的形式出现,在视觉传达信息的同时加入对于听觉、嗅觉、触觉的考虑,用多维性的设计思维去考量,把受众的反馈和互动加入设计中,达到更全面直观的传递设计信息,更为高效高速的创造出符合审美以及市场需求的设计。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N].深圳:新世纪出版社,2002.

[2]黄丽燕.平面设计中的跨维空间表现[J].包装工程,2009,(08):190-192.

[3]丁蕾.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3.

[4]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作者:唐堃 单位: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