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融汇中西文化平面设计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融汇中西文化平面设计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融汇中西文化平面设计论文

1中国平面设计的现状及问题

在中国的平面设计史上,优秀的设计作品不胜枚举,比如曾经受到广泛关注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设计,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印章、书法等元素与体育精神中的运动概念进行完美结合,将历史文化遗产,现代的北京、中国的形象,以及对世界、对未来的期许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庄严承诺融合在一起。国际奥委会前主席罗格曾经盛赞:“北京奥运会的标志设计是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灿烂文化的完美结合。”标志的普遍认同感更多来自于作品表达出来的传统文化精神与文化意象。著名设计师靳埭强先生认为,通过高度概括的方式表达主题和深层次的文化,是成为优秀设计作品的重要条件。在中国银行标志的设计中,设计师别出心裁地将中国古钱币的形状和汉字“中”相结合,既明确体现了中国银行的特点,又满足了视觉上的识别性。在中国的设计文化传统中,从来就没有缺失过“工具理性”,这一直是中国设计的长处。就“价值理性”而言,这种涉及思想和信念层面的创作内涵,中国的设计仍存在一些欠缺,这是大多数研究者都体会到的事实。尤其是当代中国设计现状,那种急功近利、抛弃信念、脱离民族和传统而一味西化或者形式化的做法比比皆是。社会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即一切历史都是当代行为的规范和启示。生活在历史的情境中,而不能对历史和传统作出自己的理解将会成为发展的瓶颈。有观点认为,近现代的中国平面设计没有真正的设计。这样的说法不能说是完全正确的,但回顾中国近代以来的设计发展却又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这种说法。20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盛行仿古风,一批设计师认为大屋顶就是传统,无论什么建筑只要加上大屋顶就实现了设计上的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由此产生了很多拙劣的建筑。中国设计没有形成象征中国文化和精神的设计体系,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设计发展的前景令人担忧。新千年的中国国家大剧院以及随后的“鸟巢”“、水立方”等建筑设计的展现,引来了广泛的思考与争论。这些作品在某个设计层面上,用现代的语言阐释了新北京的设计精神,被很多的设计研究者所认同。关于民族性与世界性如何融合,设计造型及艺术层面上所引发的文化、审美等问题越来越多地被设计师们考虑。

2在传统元素意蕴中把握设计

传统文化不仅是我国的民族精神,也是我国5000年来的生活方式,更是劳动人民智慧与艺术的结合。神秘的传统图形带来了历史的沉淀,体现了我国文化底蕴和不同时期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对我国具有深远影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设计越来越多地被人们重视,已成为无法或缺的日常行为。伟大的劳动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并创新了传统图形,即使设计如今不断走向国际化,和全球接轨,设计师也应该传承我国优秀文化中的传统图形,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再创新。如何在设计全球化的基础上,融合传统图形,使中国设计焕发新的生命力,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不仅应该学习西方的设计风格、设计形式及其优势,更应该珍惜我国的文化精髓,更多地去思考如何将传统图形根植于我国设计的艺术样式中,追寻“中国设计”。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图形元素不同的寓意,使平面设计具有中国韵味,运用特有的小“意蕴”来设计具有民族特色的大“设计”,这对我国平面设计领域具有重要影响。东方哲学思想中的和平、宁静,正是西方文化所不具备的。由此,中国的当代设计师非常有必要将中国几千年来留下的文化精髓、传统图形运用到平面设计的现代思潮中,在“中国设计”作品中加入传统哲学思想,使作品具备包含本土智慧的国际化艺术格调。靳埭强先生的作品正是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图形的典型代表。《和平》海报,画面上的4只和平鸽分别出自靳埭强的儿子、女儿、太太及他本人之手。海报用一家人不同的手法表达了“和平”的意义,体现了和谐的家庭伦理观念以及“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的儒家思想。和平鸽图像由幼至长的排序,也反映出靳埭强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反思。作品让人从家庭的天伦之乐联想到世界的和平安宁,意犹未尽,发人深省。平面设计史上,这种经典之作不胜枚举,其中以德国冈特•兰堡和金特•凯泽为代表的作品最具特点。他们在进行作品创意时,先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解构和重构,而不直接使用传统图形元素。经过重新思考设计,形成丰富而不同的崭新符号。解构是对设计元素的再结构,并不是对传统元素中语法意义的局部体现,而是通过生动的方式进行重新编码,展现设计作品的全新意义。

3设计中的手法

在我国古老而悠久的文化历史发展进程中,古代劳动人民为后人留下了非常丰富的艺术文化遗产,甚至被文化学家和历史学家研究。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传入并影响中国。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使得设计更多地受到西方文化生活影响而转型,从而影响中国设计中图形设计的发展。美国文化史学家维尔•杜伦曾评价中国社会的变革:“以前,万物变革,唯有东方不变,而今,东方却是无所不变。”正是由于中国的设计处在这种无所不变的大环境中,使得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视觉设计元素的应用中境地尴尬,难以把握。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国的变革中最大的特点是“最强有力的变革进程是模仿国外”。在当代中国设计中,许多设计师创作的主要手段就是对国外进行模仿。设计上的拿来主义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中国设计要走出这种尴尬境地,需要抛弃单纯的模仿,找到属于自己的设计。深入传统去感受,通过取神、延意、传神的手法,形成适合我国的自主的设计。

3.1取神

取图形之神,不应该只是简单的照搬,而是应该通过对设计的再创造,进行重构与变革。在中国传统元素中的太极等图形都是设计表现形式中良好的母本。比如英国的“米”字形的符号是“十”字形的变形,而瑞典与丹麦则直接将“十”字形用在了国旗上,只是在色彩上有不同的表现。在形式上,这些国旗有鲜明的可识别性,而在内容上则能延伸到不同国家的传统、历史与文明中。将这种图形符号运用到了极致的是国际红十字会的标志,这种形态的超强表现力能够在各种环境下迅速被识别,而符号所象征的友善与美好,也深刻地体现出红十字会的精髓与价值。中国移动3G通讯技术的标志,英文字母与书法艺术相结合,用毛笔来书写"G",并将传统书法形式与太极结合,再通过中国传统大红印章来呈现数字“3”。这种水墨丹青的传统元素与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完美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图形文化的延展性,整体设计生动传神,是中西文化和艺术巧妙结合的代表作之一。

3.2延意

延图形之意,一方面通过新的设计继承发展传统的思想与寓意,另一方面需要在传统思想寓意中演变并发展中国古代图形。图形之意传达了古人的精神世界,图像的形式反映了古代的视觉系统。很多流传下来的传统图形被古人赋予了丰富的含义,当代设计师的任务是发掘并表现图形元素中的意义,设计出优秀作品,获得大众认可。中国宝贵的文化财富中的传统图形,是古人提炼的源自百姓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的精华。设计中蕴含这样的图形元素,最能打动人们,引起大众的共鸣。云南白药的标志,借鉴中国宋代吴炳的《出水芙蓉图》,通过运用传统工笔的绘画形式,绘制成吉祥花朵的图形,借助此种设计方案传达企业的文化理念。标志中,宝相花是花中之王,代表白药在“植物王国”云南的地位;中间的宝葫芦代表悬壶济世,奉献为民;最上方的仙丹,说明白药功效卓著的特点。标志色彩鲜艳,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有效地传达了云南白药作为中华瑰宝承载着民族医药文化的信息。

3.3传神

传图形之神,是设计师通过对传统语言符号的变革重构,将图形之神传递给大家。比如著名设计师靳埭强的《汉字》系列作品将中国原始文字结合传统水墨而设计,运用“山”、“水”、“风”、“云”进行设计,传达情感与思想,令作品中的神韵发挥得淋漓尽致。作品海报《山》。靳埭强的设计作品,常运用中国传统元素如水墨、书法等在设计中进行表达。作品之所以能够传神,在于设计师的文化水准,在于设计师对生活的理解,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对当下设计中各个方面的关系的整合。再如韩国国旗的太极图案设计,设计师把这种具有形式感和深刻观念的古代图形元素,运用到国旗设计中,既能够表现出东方民族的特色,又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生生不息、刚柔并济的民族精神。取神、延意、传神的语言法则是一个整体有机的过程。意与神的传达在于形的构建。如今,科技的进步提供了更多方法和手段去把握形的本质,意传神的表达则取决于设计师的文化底蕴,对事物的内在认识和理解,但这所有的前提都在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4结语

当今就中国的平面设计而言,融会贯通中西文化,结合传统与现代,既是传承文化的责任,也是商业上追求更高回报的方法。如何使视觉设计具有中国特色,这是中国设计师在应对全球设计竞争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图形语言带来了很多灵感与收获,是本土设计文化的精神和源泉。根植于传统,并通过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结合,才能创作出最优秀的设计。

作者:黄玮雯 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