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西方绘画构图要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西方绘画构图要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西方绘画构图要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构图在绘画艺术和设计艺术中都是作品创作的第一步,它能将作者的情感更充分的进行表达,构图在西方传统绘画艺术里很早就已经应用,不仅是绘画中重要的构成要素,对招贴、摄影等平面设计领域也有最直观的影响。本文从绘画的构图角度上,通过对艺术学构图法则进行分析,联系艺术视知觉等相关理论,具体从平衡、对比、节奏等方面对平面设计作品进行分析,阐明绘画构图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和意义。

构图是指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绘画中运用构图把我们所想要表现的客观事物,通过主观思维进行提取,并通过作者的巧思和绘图技艺,合理地布局在画面上,传递出作者所想表达出的情感。在中国画中称其为位置的经营。凡是让人印象深刻的艺术作品都离不开好的构图,因而构图所表现的法则也影响了建筑、景观、招贴、摄影等设计作品的发展,其中招贴、摄影方面的表现形式和构图手法则是最受绘画艺术的影响。

一、构图理论原理及作用

1.构图的概念

Composition(构图)这个术语,起源于古典修辞学,最早是在坊间口耳相传的技术术语。该术语从技术性层面地运用到一般原则的体现之间的实质性改变始于阿尔贝蒂的《绘画论》。经后人们总结整理慢慢形成了一个完整独立的学科“构图学”其意为组合、构成,是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在《辞海》中称为“造型艺术”术语。艺术家为了达到作品所体现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空间安排和局部形象以及位置关系做了一定的处理,组成完整的艺术整体。在绘画书中统称为“构图”,在中国画中称其为“布局”;西方绘画艺术中称为“构图”,而摄影艺术中又称为“取景”。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构图在国画中,则称为“经营位置”。中国的布局,西方的构图学,还是摄影中常说的取景,从客观上讲统称为构图。总之,构图就是指根据表现者需要如何把要表达的形象进行归纳并合理的安排在画面中的方法,根据形式美学上的点、线、形态、光影明暗等手法使视觉要素和空间要素有机组织起来。

2.构图的目的和作用

在美术和设计作品中,艺术家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积累,对艺术作品都有自己想表达的想法称为构思,构思需要构图来展现。构图的目的是通过有效地组织视觉和形式要素来构成画面的形式感。把构思中最想体现的人或景物加以强调、突出,并主观的对表面的、繁琐的、次要的东西加以取舍,选择性的陪衬,使作品画面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以突出艺术效果。很多成功的作品反映出画面的形式感,通过视觉要素的强弱对比,空间位置安排来形成画的视觉中心,从而产生一定的视觉效应,引导观众视觉流向,尽可能的按照作者构思的线路去观赏整个画面。作为艺术家要擅于发现不同题材的视觉美点,正如罗丹所说的“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才能寻找出最佳的构图方式。总的来说,就是把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别人的艺术,构图是一种艺术的活动,是通过可视物的各个要素的组织、处理,达到即富有形式美又传达出情感的艺术效果。但构图只能是最大限度的阐明艺术家的构思,不能成为表达构思的本身,其最终目的是产生一件艺术品。

二、绘画构图中“形式构成规律”在平面设计的应用

绘画构图是丰富多元的,所有创作作品都具有独特的构图和表现形式。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还是可以总结出可遵循的、具有一定共性的“形式构成规律”,以下就从几个共性较高的构成规律谈谈它们本身的特征并结合广告招贴、摄影的实例中分析构图规律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1.平衡原理

通过对阿恩海姆视知理论中平衡理论的学习,发现平衡的概念可分为物理平衡与视觉平衡,在艺术作品中,组成它的要素必须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但从物理学角度是指物体上的各种力量相互抵消,如同一画面中有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物体,它们所处的作用力就可以相互抵消达到是平衡的状态。当外物的刺激使大脑视皮层的分布达到相互抵消的状态时,眼睛才能体验平衡。如油画的中心大体上与画框的中心重合的关系。视觉平衡是指画面中看似质量和物理力不一样的物体通过颜色、大小、方向等要素的重新排列组合达到视觉的平衡值。例如15世纪再现圣.米查尔称量灵魂的绘画中表现出因大小和位置的排列变化使一个瘦小的落体的雕像重量超过了四个精灵加两个碾盘的重量。“坐在黄色椅子里的塞尚夫人”也是艺术学构图的经典案例,这幅画构图上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放大了高宽比例大约是五比四,导致了整个画面向着垂直方向伸展,并通过人身影、椅子、画框的高低递进关系加大了瘦长的效果,同时人的手臂的环形加强了画面的稳定性。画面的比例分割也是构图的另一亮点,此外横过背景的黑色条带把整幅画分成了两个长方形,并比画框修长因此加强了对比。使得整体在看此画的时候眼睛是沿着向上的方向运动的。通过对传统绘画中的平衡理论及绘画案例进行分析得出,在艺术作品中人们是可以通过位置的变动、线性的分割、色彩的搭配引领观众的思想营造出作者想突出的部分及达到视觉上的平衡。掌握了构图中的视觉平衡原理,既可以对位置、面积的合理调配,利用虚实、气势达到呼应以求和谐一致,产生平衡感。比如在救援的海报中为了突出希望,把灾难效果集中在一侧感觉很沉重,把救援部队以点缀的形式在另一侧改变其颜色的质量达到画面的平衡。同时也可以根据作品意图的需要,利用平衡原理追求平衡中的不平衡因素,增强画面的张力和冲击力,拓宽视觉表现领域,创作出新的效果。在现代的平面设计作品中常用的平衡构图方式有:(1)主次分布的平衡构图。此构图为突出表现重点的手法,重点突出冲击力强。(2)散点分布的平衡构图。此构图适合表现那种以平均均衡的关系,达到面面俱到和谐共生的效果。

2.对比与调和的运用

对比是强调整体中各部分的差异性,突出某个局部固有的个性。调和是对比的减弱,是在物体之间找到它们共通的构成要素使对比减弱加强事物的相互联系。创作中常用的对比因素很多,从点、线、面的组织方面,改变形与色的大小、强弱、虚实、色相、明度、纯度等等均可加强对比,使想突出物形象鲜明起来。给予观众更多动态的视觉刺激刺激。单纯强调对比会使画面缺乏一致性,没有调和的对比是没有意义的。调和之美在设计创作中主要体现在边框和画面内部的调和。如在画面内的骨架或各个形象中与垂直线弧线进行结合,那么基本可以构成画面内外的调和美。这一特性,在装饰艺术的适合纹样中早己被运用,被界定为某种外形的形态,里面的装饰形象不论什么题材,形态及其构图必须适合它外在的形态,如圆的形态,里面的纹样必须和外在的圆弧形成调和,使之适合圆形。总之,必须使主体与搭配有相应的内在联系,体现出调和之美,至于某些细节点缀有对比因素,只是达到丰富画面的层次而已。分别了解对比与调和的特点后并运用到画面构图中,即可以使主题形象鲜明又不失与周围的和谐关系。

3.构图中的结构韵律美

构图中的韵律法则,是指形象组织之间运用高低宽窄的变化体现构图中的节奏韵律,在构图的具体实践中,对“节奏”的概念是建立在可视形象的基础上。音乐上的音的长短强弱,在设计中转化为点、线、面、形、色的运用。韵律感的表现手法主要通过有形状和线条在画面上的位置渐变、大小渐变、方向渐变、疏密渐变,并结合重复异形等解构手法突出。色彩上突出画面上的冷暖、明暗的渐变。节奏的表现也是创作者对意境的传达方式,狂野、灵动、幽静的意境皆可由节奏决定。

三、结语

通过对西方绘画构图作品及相关艺术学理论的研究,提取出了影响平面设计表现效果的构图要素。构图是艺术作品立形的重要环节,好的构图方式表现手法自然有利于作品呈现。但除此之外,艺术作品的高低还需建立在作品立意本身,“巧思”、“意匠”是作品的精髓。因此设计者还应把匠心与独特的构思融入到构图当中,尽可能完整的展示出创作者的艺术水平。

作者:沙晨迪 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