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乡村手工艺品牌发展策略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以经典样本为生产、消费主体的传统手工技艺品类目前仍是手工业乃至轻工产业发展的重点。若以产业结构和布局的集聚效应来考量,其手工技艺的复兴和发展是实现产业化的主要路径,也会在贫困、偏远地区形成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的实践拓展。本文以品牌化为切入点,以特色产品“精准扶贫”为目标,分析传统村落中手工技艺产业化发展的可能,旨在扶持地方经济,振兴传统工艺。
【关键词】古村名品;传统手工艺;产业扶贫;品牌策略
城镇化建设虽消解了大部分手工技艺存在的生产环境,但市场需求却随着高技术、高情感的叠加追求而愈加明显。曾经是现在也是农村自然经济辅助手段的手工业在传统村落的发展中起到扶贫开发、文化复兴的作用,并有效地激发创造活力、促进就业增收,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振兴传统工艺。
一、齐鲁农村传统手工技艺及其制品大致分布
经调研整理,山东省村落传统手工技艺及其制品大致分布如下:本表未包含土特产及食品品类。但不否认它们也是农村副业的重要组成,同时可以明确地看出,齐鲁传统手工技艺品类众多、形成规模效应的也较多,如若将之分配于贫困地区、偏远地区,则可能拉动经济增长。对传统村落中的手工技艺挖掘、整理,进而达到利用的目的,发货其灵活适用、随时生产、就地取材作用,既可以“手工养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又可达到精准扶贫,甚至实现传统村落的异地搬迁扶贫目的。
二、齐鲁乡村“古村名品”发展策略及其路径
(一)“古村名品”发展策略
对山东省农村传统的手工技艺及其制品实施恢复性和保护性开发,因地制宜,集中连片,产业与品牌并重,在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古村”与“名品”的联动,促进我省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侧翼精准扶贫。通过开放传统村落旅游以服务地方经济,传统村落与手工艺联动发展的策略。
(二)该策略的基本理据
1.山东省乡村中的传统村落面临不断深入的城镇化、乡镇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城镇化的不断深入给传统村落带来新的商机,而工业化也带来了沉重的“现代性乡愁”。这些村落以及与村落相关的社会生产环境中,蕴藏着大量的手工技艺、民间艺术成分。随着社会发展,有些日渐走向乡村外围,发展为区域性技艺;有些日渐融入城市民俗,具有新的表现形式。打造传统村落旅游品牌与手工艺知名品类同步发展的高度,整体提升社会、经济、文化效益是发展两者的必然思考。2.传统村落中手工艺的发展存在几个特点一是从传统村落中衍生出的手工艺品类多而全,具有地域特质;二是分布上“集中连片”特别是鲁东、鲁中南、鲁西南地区,有集聚发展的可能;三是体系明确,涵盖传统工艺美术的几乎所有品类,并有所拓展。3.传统村落与手工技艺共融共生的条件村落发展在于经济,经济发展在于产业,产业发展根基在于就地取源,而手工艺品生产就是村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手工艺品的产业化乃至品牌化延展有可能是实现二者联动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传统手工艺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传统村落产业发展基础的条件,包括土特产、劳动力聚合、手工技能的培训与获得以及适度融投资规模等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另一方面,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特色小镇建设等战略实施将全社会的认识提升到“文化生态保护”的高度,为传统村落旅游品牌与传统手工艺品牌的开发营造了适宜的外部环境。
(三)实施该策略的基本路径
经逻辑分析,宏观上可以规划与实施并行,动态监测当时当地的整体发展状况。1.以村落旅游地品牌塑造为先,实施整体性开发,集中连片打造旅游地品牌。结合民俗体验、民间艺术展演、古建考察、自然风景,形成特色村镇,并精准定位。具体需当地政策利好引导资本介入,部门挖掘整合特色技艺,文管所等部门积极寻找手工艺人,分小组整合村寨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村落旅游地品牌,慢慢形成可游、可观、可居、可乐的旅游环境。那么伴随着旅游胜地的形成,东道主就会重塑自己的文化。2.提拣重要的手工技艺品类,厘清乡村手工产业的发展形态,渐进式聚技艺成产业。宏观上,甄选传承流变较为长久,市场较宜接受的手工艺品类,逐步形成规模化、特色化、原生态的产业发展基础。可以先家庭工坊,后官办集体加工,再进行手工业合作,最终转化成产业集聚。村落可成立手工艺生产行会组织,打通营销网络,保护最低收购价等基础措施,实现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益保证。微观上,一是厘清技艺普适性。首先将村落中的手工技艺“化而为民”。选择经济适用,市场化程度高的,打破传统手工技艺的僵化保存与自然衍变的规律,尽快介入生产性保护的实践,为民所有。其次,将传统技艺“化而成俗”。将这些手工技艺品类分散为民众参与,形成集聚效应,用传承维护传统。二是重点进行精准产业化。实行反哺乡村计划,轻工业定向向农村投放和转移。三是经济适用性才能“聚艺成业”。可以确立“手工养民”的文化自觉,其根本是要使之活用于生活,以免被人为外力逐出现实系统。3.结合当地生产条件,融精准扶贫与文化再造于一体。一方面在村落集聚地区实施“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引导手作艺术向农村布局,建立以手艺带农户,以农户带农村,以农村带基地,以基地带产业的经营模式;另一方面发展“民俗+民艺”的组合模式,纳手工技艺于展演活动中,形成“一村一店”“旅游淘宝村”等名号。4.推进手工技艺“品类发展”,深挖掘,多导向,求创新。一是先挖掘研究,后改造功能。以轻型小品为主,如泥塑、剪纸、漆器、木雕、陶瓷。二是深度挖掘价值,创造满足新需求的品类。如土陶、贝瓷、粗布纺织。三是发展高端养生保健产品,导向生活日用。如磁石、锡杯、金属工艺。民俗是村落的根性文化,手工艺是村落的辅助产业,旅游是村落开发的重点,开发旅游又是扶贫的重要投资载体。四者综合扩充了经济与文化的联动。三、需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第一,处理好保护性开发与恢复性开发的关系(含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的关系)。第二,处理好手工艺制品开发与精准扶贫的关系。第三,处理好本策略的实施与我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关系。随着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深入,有些要素如政策扶植、资金投入、流行性的商品文化、全媒体时代的大众宣传等已经备齐,村落及异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能否以此为新契机,坚持产业建村、产业建镇,以特色产业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不是要立马上项目、做研究、搞挖掘、做投资,而是要以当时当地的市场需求与产业前景做基础,融地方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挖掘保护为一体。
参考文献:
[1]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2]柳宗悦.工艺之道[M].徐艺乙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陈醉,吕品田.手工文化与开发西部[N].光明日报,2004-03-03(T00).
[4]黄涛.郑文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社区认同的内涵与重要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1).
[5]项兆伦.关于我国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几个问题[J].文化遗产,2017,(4):41-43.
作者:李金领 单位:山东工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