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品牌建设策略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品牌建设策略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品牌建设策略探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要想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其育人、树德的教育使命,就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树立党建工作品牌。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党建品牌建设的作用,然后指出了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在目前的党建品牌建设中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了优化策略,希望能够推动党建品牌建设,开创出适合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自身实际的新型党建工作新模式。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党建;品牌建设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重要举措。指出,我国高校要想获得稳步、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在党的领导下创设出良好的教育环境,在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明确自身办学宗旨和理念,为祖国发展培养出爱党爱国的高素质人才。党建品牌建设是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落实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党建工作常态化建设的必经之路,是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实现教育育人理念,与时展同进退的重要途径。

一、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党建品牌建设的作用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是指由我国与国外的大学按照法律规定合作设立的符合教学相关要求,具备办学资质的,地址在我国境内,具有独立法人以及校区的高等院校,是我国顺应时展,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策略。党建工作品牌建设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持续发展具有非凡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竞争力

党建品牌建设是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能够在党的先进指导下展开教学活动的基础,为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之中占据有利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品牌首先是在经济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概念,结合了产品本身以及服务的质量,代表了产品在市场之中的影响力。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是拥有独立的法人的,其无论是和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母体大学,都不具有依附关系,是完全独立的机构,其必须要依靠自己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之中独当一面。随着国内外高等教育竞争的加剧,各大高校都在致力于自身的品牌建设,希望能够塑造一个良好的口碑,获得影响力[1]。中外合作办学是经济全球化、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以党的理论方针为指引,加强党建品牌建设是和党的领导保持一致的重要战略决策,是保持教育先进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措施。

(二)能够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持续发展

党建品牌建设是保障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经费的支撑。即便高等教育不同于企业,以追求利润作为第一目标,但是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组织形式,除具有为社会输出人才的公益性之外,还具有一定的私益性,需要市场和政府的支持才能够有序的运营。相对于国内许多的公立大学而言,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获得国家财政拨款的力度不大,虽然一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高校通过校友会、校企合作等多种渠道来筹措办学资金,但是并未取得预期的成效[2]。党建品牌建设能够促使中外合作大学和党的理论方针保持一致,运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自己,是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第一,中外合作办学高校通过党建品牌建设为自身发展营造了一个无形资产;第二,党建品牌建设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和影响力,可以吸引社会资源的关注,拓宽融资渠道;第三,党建品牌建设能够使得政府部门加大对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重视,加大投入力度。综上可知,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十分有必要加强党建品牌建设,拓增自身的张力和影响力。

(三)增进社会公众对大学信任度

高等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所实现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公众创造幸福。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那么,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党建品牌建设的核心要素便是人们大众。所以,党建品牌建设必须要以人民为核心开展,是构建在公众认知的前提之下的。近年来,我国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飞跃的发展,获得了人民的拥护和信赖。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党建品牌建设是向社会大众做出的庄重的承诺,意味着高校要在党的指引下做一个踏实的践诺者,这也是赢得社会公众信赖的首要措施[3]。除此之外,党建品牌建设能够在全体师生以及学校管理之间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凝聚力,使其涌现一股自豪感,为高校发展献计献策。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是我国结合于时展所实施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具有独立的法人,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但是,因为其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导致社会公众对其抱有观望态度,信赖感较低,通过党建品牌建设能够促使高校保持先进性,与时俱进,以自身独特的品牌张力获得公众信赖。

二、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党建品牌建设面临的挑战

随着地球村的不断推进,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然而,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在党员数量上和普通高校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党建品牌建设方面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党建工作薄弱化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国内的普通高校相比,无论是在党员数量上还是党建工作质量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突出表现为基层党建工作薄弱化,为党建品牌建设增添了阻力。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普遍沿用国外的自主化管理模式,只是侧重于提升学生的能力,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在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上,采取了忽视的态度,党支部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发展和教育党员的责任,导致党的社会主义育人机制落实不到位,党组织对于党员的吸引力不足,学生政治意识薄弱,不利于党建品牌建设的开展。

(二)意识形态的多样化

中外合作办学是在优秀中西方文化相结合的基础上围绕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中的教师包含中国和外籍教师两种。外籍教师在意识形态上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党建品牌建设带来了障碍。除此之外,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再加上还未形成完善的辩证思维意识,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干扰,难以培养社会主义价值观[4]。

(三)学生个体的差异化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教育方式是学生在国内学习一段时间后,还需要在国外学习一段时间,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还需要学习外语,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对于一些外语程度较好的学生来说,还比较轻松。但是对于一部分外语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课程学习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没有多余的时间参与党的教育培训工作;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党的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认为入党会影响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党员数量偏少。

(四)党建工作单一化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旨在为社会培育出创造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爱国人才。但是,其在党建工作上存在着单一化的情况。党建工作普遍采取座谈会等形式枯燥的方式,难以发挥实际性效用,不能够拉入学生投入其中,使得党组织缺乏吸引力。除此之外,并未结合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加强党员的监督,关注党员的思想动态,导致学生的思政意识薄弱,不利于党建品牌建设。

三、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党建品牌建设优化策略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基础和前提。党建品牌建设是发挥党的影响力,实现政治引领和导向作用的重要决策。结合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实际情况,加强党建品牌建设的优化策略如下:

(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国际化党建工作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实现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每年都会向社会输出大批次的高素质国际性人才。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虽然和普通高校在融资渠道、管理方式等多个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双方都承担着育人、树德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因此,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必须要加强党建工作,树立党建品牌,肩负起思政教育的政治使命和责任。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在党建品牌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因此,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必须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国际化教育发展建设。首先,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下发的各项政策决定,始终和党的方针、路线保持一致,在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指引下完善自身基层党组织建设;其次,全面实施党组织书记责任制,实现书记“两手抓”,强化党对行政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基层党组织副书记分管纪检监察工作,加强和完善党内监督,实现党建和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再次,扩大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针对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党员数量偏少的情况,基层党组织充分关注党员的思想动态,吸引优秀的学生和教师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进一步推动国际化党建工作体系建设;最后,充分加强高校的政治引导作用,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强化党建品牌建设的组织基础[5]。

(二)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推进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工作

同志指出,我国始终要围绕着建设具有非凡引领力和强大凝聚力的意识形态来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融入了中西方文化,对于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中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其爱国主义热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首先,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持续推动党建品牌建设,明确自身在党建工作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组织内部全面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其次,针对高校内部师生差异化严重的情况,一是要加强教师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对于本国教师,有效规避其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以培养有益于祖国发展的优秀人才为使命,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针对外籍教师,要增强他们爱华的理念,为学生传播正确的思想理念;二是要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等教育平台来强化党员的党性教育,完善监督机制,全面做好统一战线工作。最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要以意识形态工作为抓手,推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工作,建立党建工作“一盘棋”大格局,为党建品牌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加强党建个性化管理,发挥优秀党员的典范作用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要围绕着社会主义建设来开展实施,坚持落实党的教育决策,结合自身实际开拓创新,实现教书育人和党建品牌建设的有机结合,彰显高校政治功能,推动教育工作的正向发展。首先,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必须要正视自身和普通高校在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差异,不能够盲目照搬普通高校党建工作体系,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实现党建个性化管理,促进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通过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第一,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在整个教育过程之中融入“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党建工作理念,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之中,要有效传达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促使党员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坚固党性修养;第二,要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典范作用,通过优秀党员上讲台来宣扬高尚的价值观念,通过宣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掀起向优秀党员学习的热潮,提升学生为集体荣誉奉献的热忱;第三,针对出国的学生,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必须要以坚定不移的社会主义建设决心来加强对学生的党性教育,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全面落实党员的组织关系归属管理工作,实现个性化、多层次的党员管理工作,结合新时代的需求,建立自身独特的党建品牌。

(四)尊重党建工作科学规律,丰富党建工作形式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信息技术实现了大范围的渗透,党建工作也因此受到了显著的影响。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实现党建品牌建设就必须要尊重党建工作科学规律,丰富党建工作形式,将“三化”指标和党建结合起来,夯实党建基础。首先,中国作为世界的一份子,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要扩大格局,树立实现中国伟大复兴,就是促进全球整体发展的格局。其次,要加强思政课程改革,丰富课程内容,通过开展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增强学生跻身社会建设的责任感;再次,要引领学生树立平等的观念,对中西方文化一视同仁,克服偏见和歧视,在培养学生爱国意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汲取西方优秀的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来使得学生对于中西方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帮助学生以一个客观的角度来审视世界发展格局,进而培养出国际化高素质优秀人才。然后,充分发挥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通过微信平台等加强党建工作;最后,强化党性监督,时刻关注党员的思想动态,扩宽党员的交流渠道,建立完善的党员激励机制,将党员考核和评先评优联系起来,推动党员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为党建品牌建设奠定基础。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是随着我国综合实力提升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加强其党建品牌建设具有能够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竞争力、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持续发展、增进社会公众对大学信任度的重要作用,但是现在还面临着基层党建工作薄弱化、意识形态多样化、学生个体差异化、党建工作单一化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达到推动党建品牌建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娟,杨亮宇.高校党建品牌活动优化策略分析——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14(4):137-140.

[2]方凤玲,黄绍华,毛霞.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实践理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2):38-40.

[3]杜树芬,吴妙娴.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高校基层党委与企业党委共建优秀党组织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20,41(5):38-40.

[4]江谭,田禹,高一丹.新时期地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1+N”实践教育探究———以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20):94-95.

[5]周鸣.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实践研究———以广东金融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4):1-2.

作者:赵毅 卓梅英 单位: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