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融媒体时代品牌营销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出版机构的营销战略与手段此起彼伏,层出不穷。微博、微信、抖音直播等自媒体的广泛运用,带来了品牌营销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然而在众多的品牌营销中如何建立自己的品牌特点,避免同质化倾向,是每一个出版企业都需要思索和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出版品牌;营销战略;融合创新
每一个出版企业都要具有创建一流营销品牌的意识,也就是精品意识。出版行业只有创立属于自己的世界知名品牌,才能在国际上更好地提升中华文化的地位。图书品牌营销的成功与否,不仅决定了图书是否畅销,还决定了企业是否可以长远的发展。
一、图书品牌营销的现状
数字时代,出版社的营销战略层出不穷,图书营销更加多元化并具有渗透性,读者、作者和出版机构之间的互动都是营销手段。
1.精准定位,风格鲜明。图书营销需要明确定位和精准投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甲骨文丛书”在学术出版领域一直有着良好的美誉度。它们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定位准确,风格统一。它们利用“罗辑思维”庞大的粉丝群,吸引了大批读者,在自媒体平台进行有效营销,使得“甲骨文丛书”品牌在读者中广泛传播。借力营销也不失为一种营销策略。譬如:果麦文化2015年8月出版《浮生六记》,一开始也只是普通的销量。到了2017年,突然跃升畅销榜榜首,这和著名主持人汪涵的“推荐”有关。汪涵在2016年8月12日播出的节目中,重点谈到了《浮生六记》这本书,并说:“我们要学会用美的眼光,去发现周遭的一切。”汪涵并没有指明是哪一版本的《浮生六记》,但果麦的编辑巧妙地利用了这次机会,在宣传文案中写道:“著名主持人汪涵念念不忘,反复在节目中向观众推荐的一本书。”他还将汪涵说的话作为宣传口号。此后,果麦版《浮生六记》的销量便一路攀升,问鼎“京东2017年图书畅销榜”。[1]
2.了解市场,因地制宜任何一种品牌都不能盲目扩张,需要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强化这种核心竞争力与市场的融合度。2019年12月19日,贝塔斯曼成为世界最大大众图书公司企鹅兰登的唯一所有者。“企鹅中国”进军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对团队的建设和企业品牌本土化极其重视,从人员到产品结构做了适当调整。它利用自己强大的图书品牌资源优势,结合中国本土市场有计划地开展业务。例如:“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它们选择了中译出版社;企鹅文学类经典系列选择与人民文学出版社、三联书店、上海文艺出版社等合作;社科类图书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合作,甚至有一部分图书加入了“甲骨文丛书”;“企鹅黑经典”、“企鹅青少年文学经典”系列与中信出版社合作,并借助“罗辑思维”的平台来推广……出版品牌的推广不是任何方式都可以适用的,因时因地制宜,不断变换营销思路和策略才是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3.发挥优势,做大做强。在有限的资源中独具慧眼地挑中适合自己的产品,并努力培育市场是出版人的明智选择。出版社只有集中精力做出拳头产品,才是重中之重。最早的成功模式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哈利·波特》。《哈利·波特》从诞生开始就经历了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它的创作、出版到拍摄成电影都是商业化的完美呈现。2020年是“哈利·波特”系列图书引进中国的第二十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RDV书店SKP店举办“哈利·波特”读书之夜活动,通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抖音平台直播,观看量近50万人次。此前2019年上海书展期间,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南京、上海两地分别举办三场“与哈利·波特一起走过的日子”暨中国原创封面多卷本读者分享活动。这些系列活动的持续举办使得“哈利·波特”这个品牌进入了一代代书迷的内心。
4.跨界融合,多元发展。大数据时代品牌需要考虑流量条件,流量红利才是品类崛起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些年很多图书品牌开始模仿星巴克、瑞幸、喜茶等快消品牌形成品牌矩阵和衍生产品的特点,进行拓展。譬如理想国图书开设了理想国咖啡,中信出版社有自己的咖啡馆,人民文学出版社有自己的文创室,《三联生活周刊》有自己的茶文化品牌……越来越多的出版企业有自己的文创产品,有的甚至会为某些畅销书做一些特定的文创产品。譬如读客的“半小时漫画历史系列”的帆布包,译林出版社“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典藏版《莎士比亚全集》”的相关创意布袋和笔记本,“企鹅中国”的马克杯、帆布包、台历等。这些周边产品的衍生和开发使得图书出版更加的年轻态。还有一些传统出版品牌成功地进行跨界融合,与影视等媒体资源紧密对接。磨铁旗下拥有六大知名图书品牌,分工明确,定位清晰,成功地将品牌效应进行了最大的发挥。白马时光提出“书影行动”的口号,打造推出《琅琊榜》和《应许之日》等IP资源。这些出版品牌的跨界融合,使得当中的很多公司都进军了资本市场。
二、图书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
目前,图书品牌营销虽然有了显著提升,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和弊端。
1.选择错误,无效营销。如何精准营销是图书出版业从业者多年不断探索的课题。无法精准地将自己的图书信息锁定目标客户投递出去,不自带流量,就很容易造成无效营销。品牌营销最怕的是无效营销,薇娅在直播间两分钟就可以卖出2万套图书,很多出版社也在进行直播营销,却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甚至在一个小时的直播时间一本书也卖不掉。主要是因为,很多出版社在直播推广时,往往只是泛泛地讲一些内容简介,抓不住重点,不能把最打动读者的图书特点宣传出去,这样就无法达到效果。
2.盲目跟风,持续乏力。图书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同一本书畅销,就会出现无数跟风模仿,这种现象也表现在营销上。盲目跟风营销,忽视自己的品牌特点也是读者流失的重要原因。有的出版品牌在营销过程中营造了过多的宣传点,但却无法持续跟进,导致后续不足,达不到长期的品牌效应。还有的出版品牌频繁更换公众号和宣传主题,导致刚刚对这个品牌产生兴趣的读者无所适从,不知道宣传着力点在哪里,从而丧失了对这个品牌的兴趣。
3.人才匮乏,转型不易。传统的出版营销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和适应时代的脚步,出版社必须调整营销策略,并注入新的活力,才能赢得一定的市场空间。目前技术型、创造型和复合型跨界人才的匮乏依然是出版界面临的难题。出版行业是一个创新型的与时俱进的行业,需要不断融合新科技,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呈链状结构的传统出版业发生转变,平台模式和产业链模式相结合是未来出版业的主要模式。在这样的形势下,需要既钻又精的全面型人才的不断加入,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潮流演变。
三、图书品牌营销的建议
第一,打造图书产品自身独特价值,创造独有文化产品。出版企业所生产出来的图书产品能够超出一般商品的价值,并且具有一定的增值空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譬如很多获得国内出版最高奖的图书以及具有收藏价值的图书等。这些图书自身具有独特价值,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每一年的“中国好书”和“中国最美的书”都具有可观的销量,书店也会在显眼的位置码堆摆放。例如:2019年“中国最美的书”《陈从周造园三章》《观照——栖居的哲学》《梦影红楼》《东坡乐府·雅集》等就因为装帧设计的独特优越而获得了广泛的关注。而这些书在设计和制作的时候就已经注入了诸多的营销元素。《梦影红楼》随书附赠了精美的贴画和大观园全景海报,《东坡乐府·雅集》附赠了《万事从来风过耳》填词本和《一肚皮不合时宜》日程本。第二,提升图书营销的跨界融合能力。如果图书产品具有一定的跨界融合能力,被电影、电视或者广播等媒介开发融合,它的增值效应就是不言而喻的,自然就带有了品牌推广的属性。2020年上映的叶嘉莹文学传记片《掬水月在手》,其影像文本中的多媒介互渗相生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与反响,与此同时,同名图书《掬水月在手——镜中的叶嘉莹》的推广借助电影和媒介公众号的营销也获得了很好的销量,随书附赠作者导演双签章和诗意书签,使得收藏价值更加突出,上市不到一个月,跃居当当传记新书榜第二位。第三,提升图书品牌营销的可持续发展性。这是指可以持续出版,并且可以向多个领域辐射,产生一定的子品牌,并形成品牌群或者品牌矩阵。由此,图书营销也就可以继续围绕产品开展,持续产生营销效应。例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名著名译丛书”“中学红色文学经典阅读丛书”,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译文经典精装系列”,北京燕山出版社的“世纪文学经典丛书”等都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吴林,吴燕.差异化战略在公版书出版中的应用分析[J].出版广角,2018(8):32.
作者:蔡晓妮 单位: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