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业农民培训现状及对策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职业农民培训现状及对策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职业农民培训现状及对策探讨

摘要: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有效促进浙江农业高质量的发展。持续有效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树立主体意识并激发内生力量,是引导农民脱贫致富有效途径。文章就此展开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浙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对策

近年来,浙江省在推进“三农”工作中,一切以农民为中心,把富民放在首位,切实将农民摆在了乡村振兴的主体位置。为此,浙江省颁布了各种惠农政策,激发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励他们成为新一代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让这些生力军成为建设我国新农村的主力军。毋庸置疑,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至关重要。

1浙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绩斐然

浙江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方式方法方面进行了许多有效且大胆的尝试,许多工作及成效都在全国名列前茅,形成了可复制的浙江模式,主要成效如下。

1.1提供政策保障,走规范管理之路

浙江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建设美丽乡村,颁布了许多农业利好政策。通过对农民进行资格认证,保护持证农民的权益不受侵犯。近年来,浙江省加强了新型职业农民的规范化管理,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证和管理制度。各县市也相继出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鉴定方法,以此来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

1.2消除发展短板,走全面培育之路

光培训农业技术是不能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整体素质的,因此,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系统做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一是完善了职业农民的鉴定制度。浙江省各县市为了保证新型职业农民指标的良好发展,在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鉴定程序基础上,完善了新型职业农民鉴定制度。二是找出新型职业农民的弱势项目有针对性的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长期稳定的,属于攻坚战。根据职业农民的从业类型,浙江省除了支持农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外,还注重基础文化知识、专业知识、收入管理能力、自我行为能力和辐射驱动能力等方面的培训,进行全方位的培育[1]。

1.3注重职业农民成长,走终身教育之路

浙江省政府把农民的终身学习放在了关注度的首位,注重新型职业农民的长期发展,帮助职业农民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打造了从初级到中级到高级的培养层次,并进行定期跟踪观察回访,使每个职业农民的不同的培育阶段都得到较为完善的关注和支持。

1.4创新培育模式,走浙江之路

根据浙江省各个区域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创新了培育模式,走出了浙江之路。首先,通过走“互联网+”培育道路,优化了培育手段。在农业互联网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中,学员可以在农广校的网络平台上自主学习,另外专门开发了移动掌上APP,学员可以随时随地与专家进行沟通,在线答疑,让平台成为一个政策解读、技术咨询、销售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网络平台。

2浙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浙江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为浙江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的人才保障,极大提高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速度。但是目前,浙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不健全

浙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发展需要依托各个层次的培训机构不断发展与壮大。笔者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发现浙江不同地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对培训项目有不同的需求和偏好。由于知识层次的不同,对培训内容接受程度呈现不一。而在现实的培育路径中,由于培育路径设计的不完善、不健全,导致没有进行分类教学,而是采用笼统式的大班课讲授,学习效果有欠缺,浙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际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2]。使受教农民的参与性、获得感较弱,影响学习积极性,培育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2.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经费大多来自于政府财政支出,其他渠道的经费比较少。随着浙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的增加,经费使用捉襟见肘,影响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速度和数量。因此,拓宽培训资金的募集渠道,有效引入社会资源,将有助于整个浙江新型职业农民的体系发展壮大[3]。

2.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内容针对性不强

由于浙江各地,农业优势不同,农业发展程度也不平衡,所以他们的文化层次,产业规模、经营种类以及经营理念也是千差万别。但是,在培育过程中却缺乏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学员所学知识缺乏针对性,以至于学成后出现学无所用的现象。因此,做好培训前的调研工作至关重要,要想尽办法,利用现有的互联网科技,做好有针对性的培育工作,切实加强培训内容与当地农业发展需求的对接工作。

2.4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综合素质偏低

浙江新型职业农民大多学历文化层次较低。培育对象大多由浙江省各个乡镇进行选拔推举。据课题组调研统计,在受访浙江新型职业农民中,经营能人类浙江新型职业农民、能工巧匠类浙江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的比重不到15%,大部分浙江新型职业农民的文化程度集中在高中或中专。从调研结果看,浙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的文化素质总体偏低。

3浙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策

3.1建立政行企校多方合作载体

创新培育机制,构建省内外大专院校、农学院、农广校、农业培训机构、农业实训基地等四级联动、多方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分层递进培育体系。一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探索形成“七位一体”培育模式基础上,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典型事例塑造[4]。二是大力培育农业科技人员。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湖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公益性定向培养+社会化职称评定”培育模式。让农民专家有机会可直接评定为中级职称并给予每人每月一定补助。三是大力培育农业创客人才。大力实施“学历+技能+创业”三教统筹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创新创业能力。

3.2提升教学骨干理论素养

建议设立培训课程,提高骨干教学质量,促进新型专业农民培育项目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程教学骨干的理论素养,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5]。鼓励成人学校校长、管理骨干、系统操作员和培训领导者参加培训。就如何使用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新型专业农民培训的运作程序和注意事项、乡村振兴与农村建设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邀请浙江省农广校、省农科院、市农业科学院和市农业局的专家和教师进行专题研讨和现场解答。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内容新颖且针对性强。它有助于农民开阔视野,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程教学骨干的专业素质,更好为新型职业农民服务,并起到了催化作用。

3.3创新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首先要坚持“双创型”特色。创新创业是驱动发展的不竭动力。2015年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民创新创业服务工作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意见》,由于中国人口结构中,农业人口数量最多,因此潜力最大,也是需求最旺的重要群体[6]。他们将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力推手。要培养浙江农民在文化素养、生产规模和效益上具有较好的起点,因此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多贴近生产经营管理、创业营销,组织建设等方面内容。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其次要坚持“分段式”培养。农业生产是要遵循自然规律的,要考虑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所以在培养方式的考虑上可以自主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沿着创业技能培养与农业生产技能培养两条主线,采用分段培养、多元化化培养模式。鼓励他们多外出参观考察、生产实践。最后要“可持续”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要注重培养的延续性和系统性。要培养农民的自主学习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强课后的服务指导,树立一批典型的、有示范作用的职业农民专家,注重提升职业农民自主发展能力,加强服务指导,跟踪一批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职业农民,为他们创造条件提高学历,发展农业事业,让他们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起到引领和带头作用。

3.4科学确定职业农民培育对象

在选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对象时,要注意认真筛选培育目标,可以按照他们的年龄、所属行业、经营规模、培训经历等标准确定,确保了解他们的培训需求,使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此外,还要顺应时展的趋势,合理制定培训内容。在文化素质、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经营管理的基础上,对农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可以增设“一对一”“分段式”的精准培训。大力支持浙江职业新型农民采取“弹性学制、农学交替”的方式接受专业培训。

4结语

浙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将促进农民剥离其“身份”属性,向职业属性转变,主动融入现代农业的经营生产,实现中国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浙江新型职业农民还需要在培育力度、政策支持、构建体系、培训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使更多农民受到精准培训,成长为新时代中国现代农业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吕莉敏,马建富,陈春霞.基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构建[J].机械职业教育,2018(3):14-17.

[2]易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4(2):90-92.

[3]越寒.加大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力度发挥新型农民主力军作用[J].吉林农业,2015(11):48.

[4]陈冠铭.构建双向对流精准脱贫工作机制[J].今日海南,2018(7):56-57.

[5]徐金海,蒋乃华,胡其琛.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实施绩效评估研究:基于江苏省的实证[J].农业经济问题,2014,35(10):46-54+110-111.

[6]苗其俊,胡敬邦,袁晓羽.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技能提升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16):90+149.

作者:尹蕾 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