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护理培训改善护士职业倦怠效果观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护理培训改善护士职业倦怠效果观察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护理培训改善护士职业倦怠效果观察

摘要:观察护理优良事件培训改善护士职业倦怠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297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护理优良事件培训,培训前后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BurnoutInventory,MBI)对护士职业倦怠情况进行测量评价。结果:培训后护士总体职业倦怠得分、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得分低于培训前(P<0.05),个人成就感得分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护理优良事件培训可改善护士的职业倦怠情况和提高护士幸福感。

关键词:培训;职业倦怠;护士;优良事件

随着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渐深化,职业倦怠现象在医护行业已经普遍存在[1-2]。职业倦怠指个体长期奉献给他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逐渐产生极度身心疲惫和情感耗竭的综合征,分为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以及个人成就感[3-4]。职业倦怠不仅会对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自身职业发展造成影响,同时可能会对医疗质量、医患关系、医疗事故造成影响[5-8],而护理优良事件培训可以缓解护士职业倦怠状况。护理优良事件是指护士始终以病人为中心,关心病人的治疗情况,积极与病人沟通了解病情变化,为下一步医疗诊断和护理方案设置提供依据,保证病人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的各类事件。基于此,本研究应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护理优良事件培训前后护士职业倦怠的变化情况,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旨在为改善护士职业倦怠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在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的36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取得护师资格证的本院护士;②实施阶段未参加其他相关性研究;③获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实习护士;②进修护士。培训前对符合条件的326名护士进行职业倦怠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26份,回收326份,其中有效问卷297份,有效回收率为91.10%。

1.2优良护理事件培训实施

1.2.1成立研究小组该研究小组由我院2名护士长、4名高年资护士及2名医生组成。小组成员纳入标准:能够对各项护理优良事件处理技能熟练掌握;具备较强的授课与组织能力。护士长担任该研究小组组长,承担护理优良事件培训的研究设计、情景模拟演练培训模式的策划与指导等工作任务。培训小组由2名高年资护士与1名医生构成,主要承担优良护理事件案例的选择、具体培训演练脚本的准备及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工作,同时承担对低年资护士进行脚本的演练培训和培训结果考核工作。

1.2.2培训情景依据优良护理事件的正确处理方式,从优良护理事件处理过程中的环境背景、组织管理、技术方法、参与人员、交互反馈5个方面设计此次培训的演练脚本内容,将演练脚本具体内容经过编排好提交给护理部进行评审。为了保证脚本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由护理部安排5名急诊急救方面资深护士长及1名急救专家作为本次护理优良事件脚本审核评委。利用设计好的脚本和情景对参加优良护理事件培训的护士进行演练及考核。

1.2.3具体培训过程本次优良护理事件情景模拟演练培训为期6周。具体培训过程如下。1.2.3.1优良护理事件理论学习对护理不良事件中需要进行注重的地方进行交接,同时着重进行对比讲解一下护理优良事件的理论知识,由护士长和科室领导进行代课讲解。每次优良护理事件培训中针对一个项目进行详细讲解,遵循理论讲解—实际操作—课上练习的模式,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测量,考试结果合格者进行下一轮护理优良事件情景模拟阶段。1.2.3.2优良护理事件情景模拟对本院近1年发生的护理优良事件进行情景模拟,安排4名护士为一组,且有1名高年资护士承担,按照理论学习内容进行优良护理事件的处理,遵循“掌握情景模拟—角色任务分工—指导具体排练—护士成组练习”的模式进行练习,对挑选出来的案例中情景进行模拟分析,每名培训护士轮流扮演病人、家属、医生、护士等身份。指导教师需要全程参与整个练习过程,对情景模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1.2.3.3强化优良护理事件培训培训进行第5周和第6周时要加强护士护理事件培训,护士要熟练掌握适合自身的角色,且经过不断演练达到训练目的,培训组长要及时与演练对象进行沟通,了解优良护理事件的演练情况,同时针对护士演练结果进行评分和评价。

1.3研究工具

护士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BurnoutInventory,MBI):由美国心理学家Maslach和Jackson于1986年共同编制,香港理工大学彭美慈汉化、陈素坤等修订研制[9]。该量表中包括22个条目,由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构成,采用0~6级评分,0~6分代表“从未发生”到“每天都有”。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23,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770~0.888。量表中情感耗竭及去人格化维度采用正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情感耗竭及去人格化程度越重;个人成就感维度采用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说明职业倦怠程度越低。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该研究数据库,采用双录入形式进行数据录入,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培训后护士职业倦怠、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得分低于培训前,个人成就感得分高于培训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3.1护理优良事件培训可以改善护士职业倦怠

护理工作作为一种高技术、高风险且又与病人频繁接触的职业,需要护士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认真的状态,许多护士工作时长超过8h,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冷漠态度,给身心健康带来隐患[10]。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护士进行定期护理优良事件培训,培训后护士职业倦怠、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得分低于培训前,个人成就感得分高于培训前(P<0.05)。通过护理优良事件培训,不仅向护士传递与病人接触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技巧,同时运用案例分析的方式给予护理工作最大的肯定,帮助护士找到工作定位,改善职业倦怠情况。

3.2护理优良事件培训提高了护士工作热情职业

倦怠会使护士人际关系变得冷淡,对人对事不再积极热情主动,对自己所负责的病人没有任何感情,没有同情心,不会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同时工作中很难和同事上级进行沟通,造成人际关系恶化。优良护理事件宣传与培训重点关注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给予护理人员最大的关注和支持,向护士介绍情绪宣泄的方式,保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心理平衡。医护工作中难免会遭到病人或者家属的为难或者不理解,作为护士更应该从病人的角度出发,安抚病人的情绪和心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不仅是自己工作职责,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11-13]。

3.3护理优良事件培训有利于明确职业目标职业

倦怠现象中最普遍是个人成就感降低,人们往往在满足自身需求的时候,会对自我实现作为自己下一个目标追求,护士同样也是这种状况,工作中如果不能给自己带来成就,则会对生活和工作产生厌倦情绪。优良护理事件培训更重视对护士自我人生价值的提升,一方面是提高对自我岗位重要性的介绍,另一方面是对人生目标以及升职情况的指引,提高对岗位认知可增加护士岗位认同感,对升职目标的向往会带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和学术水平,不断提高自己来完成自己的职业目标[14-16]。

3.4护理优良事件培训有利于提高自身追求护理

优良事件作为一种榜样,丰富护士工作过程中的枯燥和减少工作压力,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护理优良事件作为一种激励方式,可以让人心情愉悦,产生积极工作的效果,护士在承担较重的为病人服务工作时来自工作和医患关系的内在压力,往往会使其产生情感耗竭。护理优良事件作为一种风向标,指引护理人员向着更高的人生目标出发,提高个人成就感,应该得到医院管理者的大力支持和推荐。优良护理事件培训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相比于护士不良事件,会对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带来积极阳光的效果[17-18]。

4小结

护理优良事件培训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值得医护管理者的重视,相比于传统惩罚式管理模式,类似优良护理事件积极表扬式的管理会激发护理人员的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同时可以提高工作质量,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9]。优良护理事件培训并不是一种从根本上根治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只有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医患关系,才能让护士在从事本职工作的同时感受到职业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获得感,从而消除职业倦怠。

作者:钟嫔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