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师外出培训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结果
1.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并回收了109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06份,问卷有效率为97.25%。在106名培训学习的医师中,男60人、女46人;年龄31~58岁,平均43±8岁。培训时间15d~21个月,平均4.84±4.67个月。从医师结束培训回医院工作到填写问卷的时间最长为31个月,最短为1个月,平均为12.89±6.93个月。在国内医院学习的有46人(43.40%),在国外学习的有60人(56.60%),国内外学习的医师所占的比例相差不大。
1.2培训效果分析
经过外出培训学习,在医疗工作方面,大部分医师有了明确的专业或专病方向,有101人(95.28%),其中有38.68%的医师开设了专病门诊。有42.45%的医师开展了与专病相关的新技术或新项目,另外还有38.68%的医师拟开展与专病相关的新技术或新项目。在科研工作方面,有32人已发表或正在发表SCI文章(占30.19%);有48人已发表或正在发表核心期刊文章(占45.28%)。有47人已开展或已申请了相关科研课题(占44.34%)。培训后不同学历的医师只有在SCI文章发表情况方面培训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博士、硕士和本科学历的医师培训后已发表或正在发表的SCI文章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45%、44.64%、5.13%。培训后不同职称的医师在开设专病门诊、与专病相关的新技术或新项目和课题开展情况方面的培训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称越高的医师培训后开设专病门诊、开展新技术或新项目以及开展或拟开展课题的人所占的比例越高。培训后不同培训时间的医师培训后只有在是否开设专病门诊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时间为0~3个月、3~12个月和12个月以上的医师培训后开设专病门诊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8.89%、33.33%和85.71%;培训12个月以上的医师开设专病门诊的比例明显高于12个月以下的医师。医师在不同培训地点(国内、国外)接受培训,在与专病相关的新技术或新项目、SCI文章发表情况和课题开展情况方面的培训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在国外接受培训的医师开展或拟开展新技术或新项目、发表或正在发表SCI文章和开展或已申请课题的医师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在国内接受培训的医师。
2讨论
2.1学历对培训效果影响
医师的学历不同,培训后SCI文章的发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博士和硕士职称的医师SCI文章发表情况明显好于本科医师。而SCI文章的发表要求比较高,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科研和书写文章经验的积累,在医疗工作开展方面,临床经验显得尤为重要,学历的影响就不太明显。
2.2职称对培训效果影响
不同职称的医师,培训后在开设专病门诊、与专病相关的新技术或新项目和课题开展情况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职称的医师在本科室和本专业的影响比较大,更便于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运用到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便于医疗工作的开展和课题的申请。而高职称的医师申请到的课题往往需要其他医师一起协助完成,文章的书写大多也是由直接参与课题实施的医师来完成,所以在文章的发表方面不同职称的医师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2.3培训时间对培训效果影响
本次调查的医师,要求其培训时间在3~12个月之间,调查数据显示,培训时间只对培训后是否开设专病门诊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培训12个月以上的医师开设专病门诊的比例明显高于培训12个月以下的医师。说明要医师经过培训开展本专科的专病门诊,培训时间需要在12个月以上。培训时间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而本次调查中培训时间对其他培训效果指标没有显著的影响可能是因为本次调查的样本量比较小。
2.4国内外培训效果的分析
医师的创新性,是医师接受培训后学习到的新知识新技能的体现,说明医师在国外接受培训能学习到更新的知识和技能,便于医院的医疗水平与国际接轨。针对医学人才成长的特殊性,医院对医务人员,在他几十年的工作过程中,都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培养。尤其是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应建立长效机制,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培养,医师外出培训是医师培养必不可少的方式。学历、职称、培训时间和培训地点是医师外出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学历比较高的医师更容易发表SCI文章,职称比较高的医师更便于将学习到的新技术新方法运用到医疗和科研工作中,如果医师经过培训要开设本专科的专病门诊,培训时间需要在12个月以上,医师在国外培训比国内培训更容易学到创新性的知识和技术。
作者:顾泽龙 白永萍 丁晶宏 杨存霞 卢秋颖 王雨萌 黄傲 李宁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中日友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