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路径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自2009年开展试点,目前已总体实现全覆盖,成为农村养老基本保障。现分析了广东省江门市“新农保”发展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新农保补贴水平;提高新农保经办水平;充份发挥普惠制金融支持作用;搭建新农保网络平台;完善体系框架并协同其他保障同步发展等优化路径。以期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进程,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促进全面小康持续深化。
关键词:新农保;体系框架;普惠金融
党的报告指出,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立社会保障稳定机制,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进农村养老基本保障体系制度化建设。据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亿,比重高达12.6%,增速居世界第一。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完善农村互助式养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建立世界级城市群,江门作为珠三角九市之一,需发挥重要节点作用。然其作为典型“老年”城市,在融入弯区经济建设中,如何克服人口难题,是现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此,引入普惠金融角度,探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体系现状。新农保自2009年颁布实施以来,克服“老农保”系列弊病,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发展。作为农村基本保障的试金石,引起业内学者广泛关注。王小增等(2020)基于CHARLS数据,以成年子女劳动力迁移为中介变量,对新农保参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老年人经济供养进行实证分析,阐述了增强社会养老保险福利效应的重要性。张雨(2019)运用文献研究法,整理分析新农保的整体社会效益及存在问题,从人口红利、城乡发展、社会公平等方面相应地提出建议。孙瑞萍(2019)针对湖北恩施、襄阳、荆州三市的调查数据,着重考察了风险态度对农村居民养老规划选择的影响,提出应加强农村居民金融风险教育等。李兆友等(2016)在研究新农保养老金投资运营管理机制基础上,综合分析新农保制度政策演进背景,提出从政府、市场两方面建立资金筹集保障机制,从而促进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现状
(一)地区“新农保”参保情况新农保实现“低档”全覆盖,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一是江门恩平、开平等地总体实现适龄人员参保全覆盖,农民纳入养老保险体系范畴之内。例如,在调研新会大鳌镇发现,相关村落16-59周岁人员都参与了新农保,大部分以最低档次参保。二是足龄人员100%领取了养老金,且金额逐年增长。以江门新会大鳌镇为例,2019年基础账户养老金维持在每人每月208元,同比增长8%。全市参保人数达155.41万人,基本覆盖全市。三是文明认知增强,养老观念有所转变。在传统农村文化里,养老观念集中在“养儿防老”阶段,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占据主要方式。而新农保进一步实施,促使人们深入认知“社会养老”的普惠性。在对恩平大田镇的调研中,抽取黄沙村50位村民为样本,年龄分布在30-59岁,超过90%的人都十分清楚当自己到达60周岁,即可按月领取养老金,这说明该村人口已具有较强的养老金意识,这将极利于提升村民幸福感。
(二)“新农保”体系框架概况框架基本形成,函括不同主体。新农保参与主体主要包括村民、村委会、人社局、基金管理所等。通过走访江门市相关农村地区,发现在新农保推行进程中,村委会积极发挥集体经济规模效应,为农村适龄人员全额缴纳保费,并按时完成村民年龄登记、参保确认等事项。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发挥基层人社服务作用,按期完成新农保征缴工作,推动全区新农保工作的持续推进。各级政府则积极发挥财政补贴作用,自2010年以来,财政补贴逐步增加,对于地区新农保发展起积极作用,同时亦依据实际情况,调整参保档次、参保金额,具体来说,江门市大部分地区参保档次不断增加,由2010的5个档次上升至12个档次,最低档次参保金额总体稳定在农民可接受范围内。基金管理方面,实行收支两条线,设立新农保专项基金,养老金主要存放在具有事业性质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基金活力较小。此外,管理机构重叠,成本高、效率低,社会化管理程度较低。
(三)五邑地区“新农保”重视程度“新农保”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乡二元化弊病起重要作用。政策方面,近年来,政府层面上关于新农保重视程度有所加深。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强调增强社会保障,注重民生领域的投入,2019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民生事业292.57亿元,同比增长12.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近七成。农村建设方面,由于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的落实,美丽乡村精品路线的确立,江门恩平市沙湖镇、台山市五丰村等实现脱贫摘帽,江门地区农村经济有一定发展,村集体及村民个人参保热情有所增加。结合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关于人居环境、经济层面建设持续向好,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深化,亦促进新农保体系持续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保险意识普遍偏低在新农保落地的第十个年头,五邑地区基本实现参保全覆盖,然而大多数农民选择最低档次参保,对于养老保险保障缺乏深入认识。一方面,由于鲜少接触多档次参保事项,村民对于新农保保费金额、上交形式的认知停留在模糊阶段,因而极少选择高档参保,形成“中央发力,地方助力,民众不受力”局面。另一方面,村民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新农保只发挥单纯“补助”作用。而各村村委会作为农村集体的管理单位,对新农保工作实行“一箩筐”管理,从确定参保对象到缴纳保费等事宜,由村委统一受理,农民个人没有直接参与其中,导致其对“新农保”政策的认识较浅,仅认为“到年龄即可领钱”,对于保险保障却无进一步认识。
(二)“协保体系”普遍缺失在新农保运作体系中,村委会本应作为天然的协保(协助新农保实施)选择对象。但调查发现,村委会负责新农保事务的工作人员数量较少,缺少挨家挨户宣传介绍的条件,此外,相关人员专业知识储备尚不够,对此亦不够重视。导致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农民自身认知较有限,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极易出现抵制心里,对于“新农保缴费”更是心有芥蒂。二是少了“中间人”助力,村民在计算保费、养老金方面,认为步骤麻烦,程序复杂,故只能被动接受新农保,产生“拿多少是多少”的想法。而人社局方面,由于社会保障类政策实施时间长,人社局相关工作职位易发生调配,亦无法真正带动协保员机制的落实。
(三)财政补贴力度较低新农保虽已实现全覆盖,但基本保障水平尚不高,财政支持力度不明显。调研发现,江门市大部分地区采用市、县两级财政补贴形式。目前,各级人民政府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对选择低档次标准(每年120元—360元)个人缴费的,补贴标准维持在每人每年30元,对于促进参保的作用不明显。调研相关村落村委会得知,新农保筹资主要靠村委会来协调资金,而江门市除了对恩平市、开平市和台山市给予三级补贴,即省、市、县(市、区)三级财政补贴外,江门市其余地区由市、县(市、区)财政各负担一半。此外,关于社会捐助层面的筹资构成也仅停在口号上面。
(四)金融支持力度不足新农保实施进程中,金融支持作用发挥不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存在制度性缺陷。新农保基金实行市、县级管理,地方出于安全性考虑,基金运作以稳健为主要追求,缺乏风险决策能力,一昧追求“稳定”。二是信息沟通出现障碍。在新农保运作体系中,各级政府、不同机构各自为政,皆以完成任务为准,彼此之间缺乏深入交流合作。三是金融支持力度不足,未形成体系化。基金管理碎片化、管理投资渠道单一,导致运作效率低,社会化管理程度不明显,养老基金的“负帐”痛点明显。
(五)缺乏深入贯彻执行从村委会执行力度来看,大多村委会直接运用集体资金,为村民统一缴纳保费,虽然提高了该区参保率,却体现出“任务式”完成指标现象。大多数情况下,迫于上级参保率要求,忽视了村民的个人缴费部分,亦削减了村民参与新农保的积极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方面,没有发挥教育宣传作用,在引导村集体、村民保障意识方面,未与村集体形成良好沟通机制,有较大缺位现象。此外,基金管理所方面,则缺少内部绩效鼓励机制,各级人员缺乏执行活力,在创新性解决问题上有较大空白区间。
(六)政策宣传形式老旧五邑地区新农保宣传手段还是以口口相传、黑板通知为主,形式老旧,缺乏创新,对政策知识普及不到位、宣传不到点,加上农民自身认知局限,对新事物的悦纳程度不高、面对风险的掌控意识较弱,新农保政策并未“深入人心”。另外,在政策普及过程中,缺乏精准对象宣传,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受教育程度村民一把抓,均采用同一种方式。而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浏览量和粉丝量都是寥寥无几,现阶段新农保宣传的效果还是不太明显,影响其落实与优越性体现。
三、优化路径
(一)提高新农保补贴水平新农保作为农村社会养老的主要方式,明确政府发挥主体作用。因此,江门市各级政府应当积极作为,适时增加对于新农保的财政补贴,建立财政补贴定期增长机制,为新农保深入实行奠定基调。此外,应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会,发挥“江门市人才岛”战略定位,大力扶持江门市乡村企业,以增加农村居民就业机会,提升其缴费能力,从而在根本上促进参保。同时,各级政府还应制定合理政策,针对江门市各村落经济发展差异,实施差别补贴,以缩小城乡差异。最后,有必要鼓励和引导村集体、社会组织等发挥带头作用,增强筹资能力,以提高新农保补贴水平。
(二)提高新农保经办水平要建立健全新农保经办人员考核制度,为村民高档参保提供渠道。新农保属于社会保障范畴,兼具保险性质,可引进协保员对“产品”进行介绍,即普及新农保相关知识,包括缴费事宜、死亡继承、缺地补贴等,因此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协保人员、可持续的协保地点。如引进人社局业务人员实时讲解、引导大学生定期帮扶等,这将有效提高新农保保障体系运作效率,同时亦会促进高档参保进一步落实。此外,在引进协保机制时,应注重岗前培训,实行严格的岗位准入制度,确保协保机制确实有效。
(三)充分发挥普惠制金融支持作用普惠金融在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帮助农村居民提升造血功能等方面有着一定作用。一方面,在国有资产支持,农民自愿为前提的情况下,政府带头,把农民闲置的基础养老金集中起来,与商业金融机构展开合作,探索将养老金转化为商业金融机构资本的运作方式,进一步提高新农保基金的利用率及收益率。另一方面,银行、保险以及其他民间金融机构,可以提供相关金融养老产品,服务农村养老产业。针对城乡差异,提高对于风险的把握,为农民开通更多绿色通道,发挥精准普惠作用。具体可通过当地银行下乡等措施,增强农民关于金融风险的认知,克服其对金融市场的恐惧心理。同时政府层面应建立健全激励、监督机制,确保新农保基金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搭建新农保网络平台加快新农保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结合普惠金融概念,建立起市、镇、村三级网络平台,推进银行网点建设,让每个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站都确保有计算机等现代设备,且为其配置专门的工作人员和辅助的协保员,不定期针对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与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出信息化网络平台在新农保业务经办、服务、监管中的巨大优势及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加强针对性,为老年村民提供及时指导,带动农村居民真正参与到新农保保障体系之内。
(五)完善体系框架并协同其他保障同步发展一方面,需进一步完善江门市新农保体系框架,明确各参与主体的职责。江门市政府应加强区域统筹,适时调整新农保政策,使得参保对象在缴费、待遇水平上享有权利和义务,从而减少管理混乱等问题,使得有法可依。同时,各区镇应依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关补贴,逐渐推行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的养老普惠金融政策,这将对缩小各市(区)城乡发展差距起重要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新农保制度应与“金保工程”下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失业保障体系等相联合,进一步搭建与城镇职工养老制度、被征地农民保障制度等衔接的体系,探索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张雨.论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J].智库时代,2019(47):14-15.
[2]孙瑞婷,熊学萍.风险态度对养老规划的影响研究———来自湖北农村居民的问卷调查[J].西北人口,2019(4):91-105.
[3]李兆友,郑吉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探析[J].求实,2016(4):88-96.
[4]胡芳肖,张美丽,李蒙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J].公共管理学报,2014(4):95-104+143.
[5]赵静华.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8(11):74-75.
[6]赵周华,张春璐.老龄化与养老普惠金融:国际经验、中国实践及对策建议[J].征信,2020(1):71-77.
[7]王劲屹.农地流转运行机制、绩效与逻辑研究———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J].公共管理学报,2019(1):138-152+175-176.
作者:郑绚 秦健平 李慧颖 单位:五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