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启发式教学推动校园足球发展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启发式教学推动校园足球发展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启发式教学推动校园足球发展探析

摘要:在教育不断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学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体育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体育教学项目众多,每一个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锻炼效果,其中以足球项目的效果最为突出。为了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有效激发学生身体潜能,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本文主要分析运用启发式教学推动校园足球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校园足球;发展探析

在学校开展的体育教学中,足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与喜爱。同时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教学中具有了一定的话语权。而启发式教育的运用,刚好可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有效落实“学生文本理念”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足球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教师以构建足球教学实践体系的方式,实现传统教学理念与模式的革新,进而有效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从教学实践的情况来看,启发式教学在我国的运用范围愈加广泛,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1]。

一、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和优势分析

(一)概念内涵

从理论上讲,启发式教学是教师通过一定手段,以启发式的方式将学生的潜能开发出来,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等能力,进而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从一定程度上讲,启发式教学的运用需要学生在“想”与“悟”的过程中受到教学启发。启发式教学是在教学改革中,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考主动性为基础,强调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的教学方式,它通过学生的主观意愿发挥,提升整体的教学效应。启发式教学更侧重于学生的思维拓展,通过学习中的闪光点,让学生深入探究学习的价值,并加深自身在学习中的启发。

(二)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我进行指导,具有改善被动学习状况的作用,能够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将形成良好的关系,通过互助、互帮的方式进行学习,能够促进教学效果提升。教学中,教师会积极给予学生鼓励,以此方式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观念。启发式教学的运用,主要围绕的是学生的兴趣,积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二、足球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足球教学的气氛不活跃

体育教学在各教学阶段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也需要通过体育教学锻炼自己的身体,甚至需要在教学中掌握相应的体育特长,为后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众多体育项目中,足球算得上是一个核心项目,在体育界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我国虽然是一个体育强国,但在足球领域一直都处于弱势地位,为了改善现状,大力发展校园足球成了当务之急。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足球教学,不但能起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还能够改善我国在足球运动的尴尬局面。然而从目前各大学校开展的足球教学现状来看,在未运用启发式教学之前,足球教学的开展稍显枯燥,课堂上教师往往会让学生进行自由练习,忽略了对足球知识、技巧的传授,导致足球教学的气氛不够活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会逐渐失去对足球运动的兴趣,阻碍了校园足球的发展。对于体育特长生来说,虽然将足球作为主要的发展项目,但一味模仿教师动作的方式,无法灵活有效地运用各种足球技巧,这也会导致教学气氛不活跃,对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学生无法在教学中学习到真正的足球知识与技巧。

(二)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开展积极性不高

与其他学科不同,足球教学需要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学以致用”。因此更需要学生对课堂讲解内容深刻体会。但是足球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师纯粹讲、学生单纯听的情况,导致学生足球课堂教学失效[2]。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对实际的足球教学开展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娱乐而学足球,而不是以培养一门特长为目标。学生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很难形成对终身健康发展和足球技能提升的兴趣,导致课堂参与度低、难以发挥出学生的主观积极性。

(三)缺乏专业的足球教师

足球是一种对抗性超强的运动,要求运动员掌握一定的对抗、操作技巧,还需掌握并灵活运用相应的战术,参与到足球教学中的学生也不例外。现阶段开展的足球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不是专业的足球运动员出身,对足球知识、技能、战术的掌握程度不够,无法有效指点学生,这就导致学生的足球能力长期得不到发展,这也是阻碍校园足球发展的主要原因。在教师专业性有待提升的前提下开展足球教学,教师无法根据足球运动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保护,学生参与到足球运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同时也达不到相应教学目标。

三、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价值

(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足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开展足球运动除了必要的体能训练和战术部署之外,还要求球员具备观察能力、整体观等多项素质。要经常观察队友和对手在比赛和对抗中的位置,冷静地发现对方的弱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表现出色,遇到重要考试时就手忙脚乱,这与足球运动有异曲同工之妙。有的队员在训练过程中总是有精彩的表现,但在遇到输比赛的时候就非常沮丧,这是抗压能力弱的表现;还有的情况是被人逆风翻盘,缺乏冷静思考的能力,球员会因为对手的压制而急于处理球,导致失误。冷静分析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都能保持理性的心态。在生活中,有这种能力的学生也善于处理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足球运动练的不仅仅是学生的体格,还有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很大的益处。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打造良好的学生关系

校园足球胜利靠的是在场上每一个学生相互配合,通过团队制定的战术完成整体的攻防。因此,校园足球场上,每个学生需要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且密切合作。在快节奏、高压力的对抗过程中,学生可以全身心地信任队友,这在其他体育项目和学科中是很难做到的。现在,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里会得到长辈更多的照顾。因此家庭的无限关怀也导致部分学生自私利己、学生的团队意识差,校园中以个人为中心的情况普遍存在[3]。虽然在新课程标准下,各学科都在发展合作学习模式,但这种合作仅局限在对学习问题的研究,缺乏足够的紧密性和针对性。校园足球可以连接学生相互合作,巩固学生的集体意识,创设良好的学生关系。

四、启发式教学推动校园足球的方法分析

(一)构建良好教学情境

想要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在开展足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足球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以特定教学情境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缓解足球教学中枯燥、乏味的现象。例如:在练习控球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二人小组,一人负责控球,一人负责抢球,让学生在真实的竞技情境中掌握真正的抢球、控球技巧。学生在进行对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适当进行讲解,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训练环境,激发学生对足球训练的兴趣。在运用启发式教学之前,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足球技术和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展开调查,全面了解学生,为足球教学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随后根据足球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增强足球教学的趣味性。

(二)拉近师生关系

在新的教学背景下,为了实现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转变自身角色定位,将自己当作一名课堂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同时,教师还需要转变以往严厉的形象,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比如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足球比赛,教师也可以成为一名参赛者,成为学生们忠实的队友。并且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交流赛,这样可以增加和学生们交流、沟通的机会,教师和学生的感情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认同教师才会认同体育课,也就会喜欢上足球运动,这是有效推动校园足球发展的良好方法,可以帮助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为足球教学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传授学生有用的技巧

当前,国内学校未能针对足球项目做出长远规划,只是将足球教学作为教学任务,没有认识到足球对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为了让学生在足球领域有良好发展,尤其是针对体育特长生,教师需要向其传授真正有用的技巧和知识。因为足球是一种高强度的运动,所以在传授足球技巧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身体情况进行简单的了解,有针对性为学生设计训练方案,并向学生讲授一些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4]。传授学生专业的足球技巧,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足球造诣,所以想要推动校园足球发展,学校可以引进足球方面的人才,专门负责足球教学。为了实现足球在校园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学校也可以采用自培的方式,对体育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打造一支有能力传授专业足球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让学校和学生可以在足球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进而在未来推动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

五、结束语

最近几年,在我国教育模式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教育理念也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革新。以启发式教学推动校园足球发展,目的是让我国在足球领域取得更好地成绩,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应当从校园做起。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学校开展的足球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启发式教学的运用能够很好地改善足球教学的现状,以拉近师生关系、提高足球教学专业程度的方式,实现推动校园足球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许宇斌.启发式训练在青少年足球训练中的实践运用[J].体育风尚,2021(01):80-81.

[2]黄武.启发式教学在中学足球教学中的应用[J].家长,2020(28):60-61.

[3]林志伟.启发式教学在高中足球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视野,2020(02):93-94.

[4]连灿华.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2020(20):79-80.

作者:刘忠胜 单位:福建省莆田中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