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妙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妙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妙用

摘要:启发式教学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启发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规律,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使学生主动投入物理问题分析与探究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初中物理;应用

引言

启发式教学不仅能够全面激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也能够转变过去物理课堂枯燥、单一的教学形式,为初中生营造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其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让中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获得更加丰富的物理学习经验。在初中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启发式教学能够有效推动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并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启发式教学概述

启发式教学的重点在于“启发”二字,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更加关注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注重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物理探究能力、分析能力与实践能力。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会为学生布置各种学习任务,并通过多种方式启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问题探究与学习中。启发式教学的本质是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既能够体现教学客观规律,又能够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完善的过程中,启发式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完善,教学中,学生学习主体性原则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凸显,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得到有效调动。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实现了系统知识学习与智力发展的有机结合;强调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激发,促进了内在动力与学习责任感的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课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1]。

二、初中物理课堂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问题情境,开展启发式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是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手段,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兴趣、思维特点,合理提出问题,利用问题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结合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固有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等设置问题,以达到引领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目的。另外,问题情境创设还要以检验和提升初中生物理探究、思维能力为目标,能够让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对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和阐述,从而发现其中的物理规律,通过表象看到本质。例如,在“摩擦力”的相关教学中,课堂上,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视频:一个杯子中装满了大米并压实,之后在杯子中插入一根筷子,用力提筷子,发现杯子被提了起来,此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杯子会被提起来,请大家思考一下是什么力提起的?以此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学生被有趣的问题情境所吸引,对这种现象感到很好奇,不仅注意力得到集中,而且纷纷表现出探究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筷子插入大米中,提起大米的过程详细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再次观看视频,提出自己的猜想。有的学生说是“压力”,有的学生说是“摩擦力”,还有的学生说是“阻力”,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思维也十分活跃,虽然得出的结论不完全正确,但实现了自主探究与学习,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最后,教师总结:筷子之所以能够提起大米,是因为在筷子插入大米之后,如果我们试图移动筷子,筷子表面与大米会产生静摩擦力,米与玻璃壁之间也存在摩擦力,被压实的大米对筷子、玻璃壁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这个压力让静摩擦力增大,于是,筷子就很轻松地将整杯大米提了起来。由此可见,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利用课堂讨论,开展启发式教学

课堂讨论是开展启发式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初中物理教师应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和探究,使学生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看法及意见的机会[2]。在激烈的课堂讨论中,学生的思维会进行碰撞,从而产生更多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这对中学生物理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并结合学生的表现给予合理点拨和指导,同时教师还要观察学生的表现,适时提出递进问题,引领学生思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此达到推动学生思维运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学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在课上先利用视频播放演示实验。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看到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进入玻璃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借由演示实验,学生了解到这种现象叫作“光的折射”。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研究“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物理规律”,同时强调折射光线和折射角,并提出递进性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具体问题如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的关系是什么?(2)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是什么?(3)如果入射角变化,那么折射角会如何变化?(4)在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以上问题,思维逐层走向深入,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体会也会更加深刻。

(三)利用物理实验,开展启发式教学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与物理实践能力、应用意识的有效途径。初中物理教师要结合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对各种物理现象的分析。在学生独立完成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各种启发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激活学生物理思维,使学生能够借助固有的物理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快速解决实际问题。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现象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学生思维进行启发和引导,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物理探究意识及逻辑分析能力的形成。在物理实验中开展启发式教学,更能够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能够有效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价值。例如,在“杠杆”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组织学生自主进行物理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及实验操作获得物理知识,进而对物理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体悟和认知。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最常见的笔袋、尺子当作实验工具,先试着用尺子去撬动笔袋。由于笔袋里装了很多东西,所以撬动时有些吃力。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让学生动脑筋想一想:“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尺子比较容易将笔袋撬动呢?”问题提出之后,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发,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也更加高涨,在兴趣的促使下,他们经过反复的尝试发现尺子距离支点越近,笔袋就越容易被撬动。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结论:“尺子的支点距离笔袋的远近是关键,支点离笔袋越近,离手指越远,需要用使用的力就越小,相反,需要用的力就越大。”可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探究,不仅可以启发学生思维,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意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各种生活现象。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可以有效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价值和地位,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积极的学习态度,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都非常有帮助。

[参考文献]

[1]朱建山.如何基于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J].人民教育,2020(Z1):59-61.

[2]薛欣.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02):37-38.

作者:陈玉春 单位: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