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肿瘤学期刊官网延伸性服务能力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肿瘤学期刊官网延伸性服务能力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肿瘤学期刊官网延伸性服务能力建设

学术期刊作为科学研究成果的最重要媒介,其知识性服务功能理应上升到推动科学发展、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1]的高度。虽然在社会化服务功能层面,学术期刊仍然是小众媒体,但是由于其提供的内容信息更权威、科学、专业且深入,因此有很多潜在的服务功能待于深入挖掘。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出版的发展是以内容质量为基础,衍生服务为重点[2]。衍生服务即期刊超越传统纸质印刷版发表文献和介绍期刊信息等基本服务功能外,提供其他更广泛的延伸性增值服务。这往往需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化为基础,主动提供专业程度极高的特色性信息,如情报、资讯、培训、测评和咨询等[3]。肿瘤期刊是医学类学术期刊的一个重要分支。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持续升高,人们对肿瘤学研究成果的了解需求日益增长,肿瘤学期刊的数量、质量和办刊模式都在快速发展[4]。然而在数字化、网络化日益发达的今天,肿瘤学等医学期刊越来越需要思考,还能提供哪些服务更好地满足专业性及更广泛读者的多方面需求,从而提升期刊的服务力和影响力。因此,在对照国外学术期刊延伸性服务经验[5-8]的基础上,笔者研究调查了我国肿瘤学期刊利用官方网站进行延伸性服务的基本情况,重点分析了目前实现延伸性服务的具体内容和途径,以期总结优秀案例,思考服务创新,为国内同行提供参考。

1基于中国肿瘤学期刊的调查分析结果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截至2017年6月),查询中国肿瘤学期刊名录,结果显示拥有ISSN和CN刊号的中国肿瘤学期刊共42种,其中,学术期刊39种。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查询39种中国肿瘤学学术期刊的官方网址,发现2种期刊暂未建设官网。继而重点调查37种中国肿瘤学学术期刊的官网建设情况,包括首页的设置栏目及位置、二级网页显示栏目、各栏目内容及数目,以及链接其他网址等信息。根据官网设置栏目及内容,将官网服务功能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围绕期刊文献为中心的基本服务,包括在线投稿、稿件处理系统、期刊信息介绍、当期文献展示及过刊文献检索等;另外,期刊与作者和读者之间进行简单沟通的一般公告,如专栏征稿启事、期刊获得荣誉等宣传内容也纳入基本服务范围。第二部分是在基本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提供的增值服务,包括对期刊已有内容资源的深度加工、重组等更为广泛且深入的延伸服务。本研究重点分析37种中国肿瘤学期刊通过官网进行延伸性服务的具体情况。这37种中国肿瘤学期刊中,英文刊4种,中文刊33种;电子期刊3种,传统期刊34种;科技核心期刊29种(含9种中文核心期刊)。调查发现,37种拥有官网数字传播平台的期刊中,过延伸性服务信息的期刊仅16种,占比43%;其余均只提供稿件处理系统、期刊信息宣传、已刊文献检索和一般公告这4个基本功能。

2中国肿瘤学期刊利用官网进行延伸性服务的途径分析

2.1重视纸质期刊已有特色栏目的再推介

特色栏目是纸质版期刊精心设计的能够体现期刊特色和优势的重要栏目。经营成功的特色栏目往往是期刊的一张个性化名片,对吸引和凝聚读者和作者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除了纸版传播外,网络平台在信息的持续和反复传播上具有很强的“长尾效应”,可以使这些特色内容焕发出长久的生命力[9]。因此,期刊官网的延伸性服务应充分重视这些特色栏目及内容的再利用。本次调查发现,不少期刊官网均设置“专题系列”“特色栏目”和“特色文章”等版块,并通过图片新闻的形式滚动播放,对纸版发表的特色栏目及重点文献进行了重点再推广。以《ChineseJournalofCancerResearch》的“CancerStatisticsinChina”栏目为例,官网通过虚拟专题的形式列出了该刊于2011—2017年发表的18篇中国癌症统计数据分析文献,数据来源于2006—2013年报告,可PDF和HTML全文下载;从该刊所有文献的被引频次排行中可见,位居前7名的即是这其中的7篇,足以说明这些文献的重要性,值得多平台重点推介。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一些期刊纸版中拥有口碑较好的延伸性内容,但其官网没有相应呈现。例如《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的“精品风采”(对主编等优秀科研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进行及时推介)和“科技动态”(对国外优秀期刊的重点文献进行摘译分享),以及《中华肿瘤杂志》的“专题综论”(刊登具有一定科研导向性的高级述评类综论)和“癌症论坛”(发表一些肿瘤临床共识讨论,包括老专家从事肿瘤研究工作的毕生经验体会总结等)[10]。这些都是很好的栏目,值得深挖其潜在价值,然后通过官网平台进行再推广。

2.2注意服务的多层次、多方位和个性化定位

数字化出版模式下,学术期刊应当成为学术研究的参与者以及学术前沿信息的及时者、服务者和提供者[11]。而且,期刊应以全媒体出版的互联网思维[12],深度挖掘用户需求,实现学术期刊的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因此,延伸性服务能力建设需要与期刊的宏观定位相适应,各刊之间不能盲目仿效,而应探索能发挥自身优势的个性化服务,从而使整体期刊界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高效特色服务。例如,一流学术期刊须继续在延伸性服务领域内引领学术探讨。以《ChineseJournalofCancer》为例,该刊从2017年开始,设有特色栏目“肿瘤研究与临床肿瘤领域中最重要的150个问题”,向全球的肿瘤科学家征集问题,从中精选后每期10个问题,以供同行交流探讨。在问题征集启事中,该刊宣称将“致力于为全球科学家们提供一个展示国际抗癌成果的重要平台,期望为促进高水平的肿瘤研究和新的肿瘤治疗发挥积极作用”。由此可见,这些问题的征集和正是该刊意欲引领肿瘤学进展及交流的重要体现,而开展这类延伸性服务必将大力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另外,拥有特色资源的期刊应充分利用有效资源来提供特色服务。如《ChineseJournalofCancerResearch》和《肿瘤》分别利用期刊主办单位或编委的信息资源优势,中国癌情报告和上海市恶性肿瘤统计报告,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从而形成了各自官网延伸性服务的一个重要品牌。即使是特色资源不明显的期刊也可以通过狠抓服务细节来形成自己的个性化优势,例如进行论文写作指导、学术会议深度报道、国外行业资讯翻译、优秀科研团队推介、健康科普教育等,甚至编委通讯、优先出版和论坛留言等都可以成为一本期刊的魅力型特色服务[13]。

2.3考虑相关期刊的集群化建网优势

众所周知,零散弱小的手工作坊式期刊发展模式产生不了专业的服务团队[14],也就难以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因此,科技期刊在延伸性服务能力建设上还应考虑集群化融合发展。只有规模化集群建网,才能从顶层设计上构建团队分工合作框架,研发规模化、自动化的数字服务工具,增强优质内容的高效组织及市场推广能力。本次调查中已经发现一些集群化提供延伸性服务的优秀案例。例如,《中华肿瘤杂志》《肿瘤研究与临床》和《白血病•淋巴瘤》同属于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不仅统一通过中华医学会网站进行稿件登记、处理和作者投稿行为规范等,而且在延伸性服务方面,均设置有“视频中心”和“业界动态”等栏目,内容除了本期刊信息外,还包括中华医学会及其系列期刊的优质内容共享部分(如肿瘤诊断及治疗指南共识),实现了集约化的信息传播。而浙江省肿瘤医院主/承办的《中国肿瘤》和《肿瘤学研究》共建一级域名网站,从编辑部工作规范和管理条例、医院承办学术会议、期刊新闻荣誉和相关信息等方面提供综合服务,也是一张期刊服务于医院科研的特色名片。此外,《肿瘤》杂志尝试建立虚拟的肿瘤学期刊联盟,目前联合了《中国肺癌杂志》和《肿瘤防治研究》,共同提供期刊出版、行业资讯和政策法规等共性信息,也是一种集群化服务能力建设的大胆尝试。

2.4利用数字化传媒新技术探索新的服务方式

身处数字化传播时代,期刊需要关注新技术在延伸性服务能力建设中的应用。一方面,改进期刊数字化出版方式,提高数字化传播的效率;另一方面,有效整合并管理内容,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数字服务。本次调查发现,一些期刊已经尝试应用二维码和视频技术进行延伸性服务。例如,很多期刊在官网首页的醒目位置给出了二维码,从而实现官网与微信、电脑与手机的交互融合;有的期刊还给单篇文献标记了二维码,从而实现同一文献的多媒介无缝链接。而视频方面,《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的“视频之窗”、《肝癌电子杂志》的“视频精粹”、《中华肿瘤杂志》的“视频中心”以及《ChineseJournalofCancerResearch》的“Video”栏目都有很多临床手术及会议视频,可使读者感觉身临其境地获取数字化增值内容。当然,还有一些数字传媒新技术如音频、3D动画、VR(虚拟现实)等的应用尚没有在本次调查中看到,期待医学期刊尤其是电子期刊今后在这些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2.5搭建官网与其他传媒平台及国内外数据库之间的交互链接

虽然目前国内肿瘤学期刊大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由于大多数期刊还处于零散、孤立的发展阶段,因此这么多期刊官网几乎均是信息孤岛,用户关注度和文献阅读传播率往往比较低。因此,期刊通过官网进行延伸性服务能力建设时,还必须重视与其他期刊之间的横向融合,以及与新媒体传播途径之间的纵向融合[15],即期刊官网要与国内外数据库、相关专业期刊和其他多种传媒平台进行交互链接式融合发展。本次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期刊都在自己官网上链接有收录数据库、兄弟期刊、主办及主管单位网址,而且在官网首页的醒目位置都显示了微信二维码等其他平台信息;但显然目前的这种交互接口是单向的,对官网信息的有效传播能力远远不够。期刊还需要重视给单篇内容设置DOI、二维码、数据库链接和常用社交媒体推送等服务接口,使官网展示信息的传播能力以及提供服务的受益率最大化。

3结语

目前,我国肿瘤学学术期刊通过官网提供延伸性服务的比例不高,服务范围有待拓展,服务内容需要再深入挖掘,服务方式也需要不断探索。而且各刊之间应避免服务内容的雷同和无序竞争,需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积极探索差异化的个性服务,即根据期刊自身的资源优势,提供特色服务,最终使期刊官网的延伸性服务更好地促进学科发展、科研成果传播,吸引并凝聚特定作者和读者群,成为期刊综合影响力的一张特色名片。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