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出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近几年来,中文科技期刊的种类数呈现增长趋势。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收录的中文科技期刊分别为2014年3961种、2015年3884种,到2016年更是增加到4264种[1]34。尽管如此,根据2014年至2016年《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中有关中文科技期刊的信息可以发现,与英文科技期刊相比,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正在逐年减弱,包括最具国际影响力期刊和国际影响力优秀科技期刊中,中文期刊的数量和占比都逐年下降[1]36。不过,在这3年中,高质量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指数和国际他引影响因子虽有波动,但总体依然呈现提升态势,表明高质量中文科技期刊已经到达平稳发展的阶段。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是评价科技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从2014—2016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中文科技期刊的平均总被引频次和平均影响因子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增速有所放缓。另一方面,近3年来总被引频次≥1000和影响因子≥1的中文科技期刊数量逐年增长,占比提高趋势明显,表明中文科技期刊在国内科学界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术影响力也随之攀升。当然,跟英文科技期刊相比,中文科技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存在先天不足,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差距仍将进一步拉大。除了少数优秀的特例,大部分中文科技期刊的现状不容乐观。
1制约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的因素
1.1评价体系和政策导向
在国际化和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国内科研评价体系着重于SCI影响因子,中文科技论文的地位略显尴尬。在高水平的高校和学术机构中,中文科技论文对科研人员的成果评价几乎没有影响,只是研究生获得学位资格的垫脚石;而对于许多研究实力一般的高校和机构来说,中文科技期刊,尤其是所谓“核心期刊”的论文在职称评定、业绩考核、学生毕业中成为重要指标,造成了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风气,抄袭、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现象层出不穷,反过来也使部分中文科技期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学术垃圾场”。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优秀的科技论文大量发表在国外的刊物上,造成中文科技期刊高水平稿件匮乏和优秀编辑人才流失,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教育部评选的精品高校科技期刊中,中文刊的比例不断减少(从第1届的90.4%降低到第5届的75.5%),而英文刊的比例则不断提高。进入21世纪之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2]。事实上,一些新创的英文期刊正是由中文刊改办而来,或者是由原先的英文版改为独立的英文刊。毫无疑问,这既是现阶段我国科技发展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
1.2自身不足
中文科技论文的总量虽大,但整体水平不高,论文被引用的概率较低。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首先是优秀稿源的缺乏,但从中文科技期刊本身进行分析,可以再将原因总结为稿源重叠、缺乏特色和精品期刊的匮乏。关于稿源重叠、期刊同质化、管理体制等问题,已经有不少学者进行了分析[3-4],不再赘述。在这里主要对中文科技期刊内容上的问题进行探讨。中文科技文献阅读得越多,就会发现其中高水平的论文数量十分有限,实验性研究的方法雷同,缺乏创新性。加上一些中文科技期刊把关不严,编辑专业水平不足,有时会出现很低级的错误,比如实验设计中随机化分组明显未做到真正的随机;还有的作者在撰写综述时,是将国外发表的综述翻译为中文,这已经涉嫌抄袭,而不是真正的综述[5]。学术不端行为也是阻碍中文科技期刊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抄袭、重复发表、一稿多投、假引、篡改数据、署名不当是6种最为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6]。长期以来,这些学术不端行为的频繁出现,不仅使中文科技期刊在学术界内的声誉受到严重损坏,也降低了科研工作者的公信力,影响十分恶劣。与国外科技期刊和国内英文期刊的发展相比,中文科技期刊还存在着出版周期过长、出版规范过于简单和显示度不足等问题[7]。其中,显示度不足受限于语言因素,短期内较难解决,但出版周期和规范问题通过借鉴优秀国内外刊物的经验,及时改革、改进,还是有迎头赶上的希望。以本刊《热带海洋学报》为例,在采用编委审稿制之后,审稿效率大为提升,论文从收稿到发表已基本控制在6个月以内。此外,本刊还参考国外刊物的投稿指南,在保持已有的著作权转让协议、保密审查意见单的基础上,增加了论文模板,对各种类型的图、表格式进行了规范,同时对文章的创新性、前沿性和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发展策略
2.1明确定位,抓住机遇
面对中文科技期刊所处的困境,我们应当走出常见的思维误区,比如过度强调语种制约、评价体制等因素的冲击,一味追求办综合性刊物等。的确,英国、美国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在许多学科中具有世界领先的实力,英语是公认的世界语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优秀稿源还将源源不断地流向英文期刊。这是制约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的最大因素,也是我们目前无法改变的现状。同样的,体制、政策和外部形势的变化,是所有科技期刊都面临的问题,要想成为业内的佼佼者,就必须在接受现实、适应大环境的基础上,找到合适的发展战略。为了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明确期刊的定位。在一些国内优秀英文科技期刊跻身国际优秀期刊的同时,少数中文科技期刊,如《岩石学报》等也具有了高于许多SCI、SSCI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以平均国际影响力而言,中文科技期刊已经高于日文、俄文、法文等非英语WOS(WebofScience,美国汤森-路透公司科学引文数据库总称,包括SCI、SSCI、A&HCI)期刊[8]。这些期刊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国情和研究领域是重要的原因,比如一些药学类的期刊,如《中国中药杂志》,以及一些工程技术类的期刊,如《石油勘探与开发》《地质学报》等,都具有较高的被引频次。2016年《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中最具国际影响力的56种中文科技期刊中,工业技术类期刊依然占比最高,达到一半以上(30种),其次为基础科学类期刊,有17种;医药卫生和农业科学类期刊分别为6种和3种。这种学科分布情况与2014年和2015年相比变化不大。不过,对于中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数据,我们应当以冷静、客观的态度看待,是国际化还是“被国际化”,是值得深思的问题[9]。“放眼世界,立足本土”,中文科技期刊的作者和读者除了专业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外,还有众多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的学者和技术人员。可以说,中文科技期刊在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目前中文科技期刊更应当着眼于为国内科学界服务,致力于科研成果的传播和转化,定位于办成有国际性影响的期刊是不切实际的[3]。在我国科技期刊中,有大约1/3为高校科技期刊。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开展了“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评选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5届。教育部希望通过这项活动鼓励优秀期刊,交流办刊经验,从而提高出版质量,并维护高校科技期刊的学术声誉[2]。对于中文科技期刊,各个主管部门的要求不可谓不严格,学术期刊认定工作,优秀期刊的评选与奖励,各种扶持计划等都相继推出。与此同时,数字出版已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同方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已经基本控制了中文科技期刊的电子版发行。同方知网数字出版集团推出了“三大工程”,其中之一就是启动“优秀期刊双语出版项目”,筛选出200种中文学术期刊进行中外文双语对照出版[8]。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进的国家出版基金工作。中国科协在“十三五”期间致力打造的科技期刊体系,包括综合性科技期刊、专业学术期刊、应用性期刊和科普性期刊的协同发展。中国科学院的科技期刊体制改革,试图通过编辑部整合和多模式集中办刊,建成国际一流的科技期刊集群,并探索科技期刊创新性出版模式与国际化传播体系[1]34。科技期刊集群的形成,将可以起到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整体竞争力的作用,但这一切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所有这些都是难得的机遇,中文科技期刊应当在努力提高自身质量的同时,不断关注业界内、外的形势变化,争取一切可能的支持。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中建议,“建立由科研部分分别编辑、出版企业统一出版发行的运行模式,依托大型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搭建学术出版经营平台”[10]。目前这也是本刊采用的运行模式。对大多数中文科技期刊来说,产品经营和市场开拓一直是短板。在目前的体制下,许多期刊的办刊思路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模式[11],缺乏这方面经营的动力。如果能够借助市场的调节,使一部分水平较低、处境艰难的期刊逐渐退出,或者实现转型升级,那中文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也将得到提升。当然,相比国外比较成熟的集团出版模式,中文期刊在这方面的发展有点力不从心。这也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应当如何操作,还需要更加详细的调研。
2.2做好内功,吸引优质稿源
首先应当以作者为中心,争取优质稿源。编辑是作者们的朋友,特别是在许多研究生和年轻科研人员开始学术生涯时,中文科技期刊是他们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的地方。通过这第一篇论文的撰写、修改、再修改,到最后发表,年轻作者可以收获经验,获得信心,为未来的科研生涯打好基础。需要指出的是,相当部分投稿论文存在内容不完整、研究设计不合理、写作不规范等问题。期刊编辑需要耐心与作者沟通,对论文修改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强作者的修改意识和科研写作水平。这种合作也是一种互利共赢,年轻作者得到了成长,而期刊在确保论文质量的同时,也有希望在未来能向有潜力的作者争取到高水平的稿件。另一方面,中文科技期刊还需要不断跟踪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加强热点领域和方向的组稿和约稿,以创新性成果的报道赢得更多关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进行这方面的报道时,编辑应当关注作者的断言是否符合事实,比如“本研究属国内(国际)首次……”等,此时需要确定作者是否全面掌握了国内外研究情况,用更加合理的语言来描述研究意义。盲目地夸大研究价值和科研水平可能对中文科技期刊带来影响深远的伤害。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交流越来越方便,期刊编辑工作也同样如此。相比工作方式更加灵活的英文期刊,中文科技期刊的发表周期一向是作者诟病的话题。采用对作者和审稿专家友好的稿件处理系统,可以缩短稿件处理周期,提高论文时效性。此外,优先出版、预印本等新的出版方式,也使一些新的成果可以第一时间呈现在读者面前。中文科技期刊应当拥抱这些新的理念和技术,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在获取优秀稿源的过程中,编委会的作用不容忽视。现实的情况是,许多中文科技期刊的编委会阵容强大,但是只停留在挂名上,对期刊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实质的推动作用。其实,这些编委中既有学术声望极高的大家,也有已经有所成就的青年科学家,他们在各自领域里是学术带头人,有高水平的平台支持,也不断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产生。如果能调动编委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约稿、审稿、组稿的环节中,无疑将显著提升刊物的稿源质量。编委本身作为具有高影响力的科学家,还可以为刊物撰写一些综述性、指导性的文章,或者像其他业内的科学家约稿,以提高刊物的内容层次,而这些文章通常也会有较高的引用率。本刊《热带海洋学报》从2014年编委会换届之后,采用了编委审稿的新模式,在物理海洋、海洋地质和海洋生物3个学科方向上分别设置了7位编委,兼顾不同的专业领域和年龄层次。当稿件进入投稿系统之后,执行副主编首先进行初审,然后将初审合格的稿件分发到所属方向的编委手上,由编委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决定最适合的审稿人。如此一来,审稿的效率大大提高,出版周期也显著缩短,收稿量和退稿率都有所提升。而且,这些编委自身对本刊的热情被调动了起来,开始有了更强的责任感,不断为本刊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除了推荐优秀稿件外,他们还亲自撰写高水平文章(包括一部分英文文章),或组织出版热点方向的专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建立品牌特色,加强期刊宣传
国外的大型学术出版集团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十分成熟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营收增长令国内期刊出版界艳羡不已[12]。可以预见,在相当长时间内,中文科技期刊想要复制这样的模式是不可能的,毕竟即使是目前许多优秀的国内英文刊,也必须通过国际出版集团“借船出海”,并接受相对比例较低的利益分成。因此,中文科技期刊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科技期刊的本质功能是促进学术交流,传播科学发现和先进技术[4]。中文科技期刊要想提高传播能力,扩大在学术界和期刊界的影响,首先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凸显自己的特色。以本刊为例,《热带海洋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海洋学综合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南海及邻近热带海洋学研究中有关海洋水文、海洋气象、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海洋沉积、河口海岸、海洋生物、海洋污染与防治、海洋仪器与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以及反映最新学科前沿动态的综述性文章[13]。与国内其他海洋科学类期刊相比,本刊更突出热带海洋,特别是南海的研究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南海、西北太平洋及印度洋海域不断提升的科研实力。依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科研平台,本刊还策划、组织了多次专辑,比如2013年第2期的“中尺度涡旋研究专辑”和2016年第1期的“海洋岩石圈结构及动力学”专辑。这些专辑论文紧贴区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下载率和引用率都较高。中文科技期刊还可以通过开设学术专栏、完善期刊网页宣传界面、开展学术会议和科普活动等方式加强宣传,发展并巩固品牌特色。网站和社交媒体是提高期刊显示度的重要媒介。中文科技期刊可以向目前微博平台上较为活跃的一些科普杂志和科普网站,如《博物》《中国国家地理》、果壳网等学习,通过问答互动、视频直播、有奖赠刊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推广期刊,或者与相关高校、研究机构联合组织活动,使有兴趣的网友对相关的学术领域有更多的了解,这也是中文科技期刊创造社会效益的方式之一。
2.4与英文期刊协同发展
在科技期刊的发展中,期刊精品化策略、论文质量的提升,以及数字化传播手段和多语言、多方位与国际接轨的尝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近6000种科技期刊中,英文期刊有200余种,中文期刊仍占据着主导地位,而面对国际化、市场化的趋势,国家正在重点打造一批高质量的英文期刊,参与国际竞争。这是应对优秀稿件不断外流的重要举措。在这种形势下,中文科技期刊需要明确分工,与英文期刊协同发展。在策略上,中文科技期刊要注重英文信息的准确和规范,适当地刊登一些质量较高的英文文章,并争取被更多的国际文摘数据库收录,提高在国际同行中的显示度。在这里必须提到的一点是,中文科技期刊应当从思想上重视论文中英文部分的质量。目前绝大多数的中文科技期刊都附有英文摘要和英文图题、表题,一些期刊还为中文参考文献条目附上了英文翻译。通过这些英文信息,国外读者可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参考和引用。而且,随着国际化的趋势,文摘已经成为科技情报机构数据库检索的重要内容,英文摘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文献是否能进入情报资料联机检索数据库,特别是英文数据库。提高英文内容质量的关键在于:一方面,编辑需要掌握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包括语法、单词拼写、专业用词等;另一方面,编辑需要严格把关,厘清作者的问题所在,抓住重点,耐心帮助作者修改,使英文摘要、图题和表题等能够准确地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现在,一些编辑部已经配备了专业的英文编辑,或者聘任了特约专家进行审校,使论文整体质量获得了提升。本刊多年以来一直聘有专职的英文编辑,其他编辑也多次通过英文编辑业务培训提高自身水平,确保英文内容的准确、合理。为了更多地被外文数据库检索到,本刊自2016年开始,在原有的题名、作者姓名和单位、摘要、关键词、表题和图题的英文翻译基础上,增加了作者简介、基金项目和参考文献(含有英文摘要和题名的文献)的英文翻译。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短期内或许看不到显著的变化,但对未来的发展很有益处。作为一本中文科技期刊,《热带海洋学报》也发表过一些英文文章,主要为高水平科学家的约稿。未来我们计划建设国际化的稿件处理系统,先争取刊载一定比例的英文文章,如有机会再创办英文版刊物。
2.5创新出版形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碎片化传播形式的盛行,新媒体包括微博、微信、手机应用等也在期刊的宣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2,14-15],数字化出版也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纸质出版,成为读者阅读文献的最主要方式。目前,越来越多的中文科技期刊选择了单篇发表的优先出版方式。这是一种灵活、快捷的发表方式,可以使读者在第一时间看到论文,大大提高了论文的时效性。目前,优先出版已经成为国际期刊界普遍认可的出版方式,许多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如《Nature》《Science》《Cell》等很早就采用了优先出版的形式,而爱思唯尔、施普林格等国际学术出版商还创办了优先数字出版期刊[8]。目前,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等公司都相继推出了优先出版服务,中文科技期刊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在第一时间发表先进的国内研究成果,提升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在当前这个“互联网+”时代,中文科技期刊在“走出去”时有了更多选择[16]。虽然汤森-路透已经宣布SCI统计源不再收录中文期刊,但另一些收录多语种文献的数据库正逐渐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比如,收录中文科技期刊的Scopus就推出了SNIP、SJR等新型期刊评价指标;很早就收录多个中文科技期刊的EI数据库,其收录质量近年来也不断提升;能抓取大量中文科技文献的谷歌学术平台如今已经成为国际学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入口,并且推出了学术期刊指标、排名的统计,对中文科技期刊的大数据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
3总结与展望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颜帅先生曾在2013年提出中国科技期刊的“三步走”计划:第1步,实施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提升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地位;第2步,改革与发展并重,建立国际化的英文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和平台;第3步,进行双向译介,推动中文期刊的国际化和英文资源的本土化,使科技期刊成为国家创新的重要媒介。2014年,颜帅等还提出了“打造全球华人科技协作平台”的建议[17]。近几年来,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迅速,在国际化和市场化程度上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反观中文科技期刊,尽管有少数出彩的期刊表现出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但总体而言发展并不如人意。按“三步走”计划的设想,在完成前两步计划之后,“到2020年前,相当多的中国优秀成果首选用中文发表、中文成果英文化、英文资源本土化的中国科技期刊的第三步要大踏步地走起来”。颜帅先生的计划清晰明了,令人鼓舞,但想要真正实现,还需要广大期刊界从业人员付出加倍的努力。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著名科技期刊办刊人游苏宁指出,把优秀论文刊登在祖国的期刊上是科技期刊编辑的时代使命[18]。中文科技期刊在我国科技、经济和文化发展中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未来也肩负着传播科技成果、推动技术应用的使命。只有认清现状,明确定位,选择正确的发展路径并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树立期刊品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科技发展和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