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英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提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英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提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英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提升

近年来,在政府各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同人在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一部分优秀的英文科技期刊崭露头角,同时也迎来了英文学术期刊创办的新潮。然而,相比于我国学者发表的SCI论文总量,我国英文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仍然不能与之匹配。2016年5月,提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1]。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对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现状

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承担着“立足国内,面向国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建立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构建我国在科技领域国际学术话语权的责任[3]。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第一、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我国目前共有学术期刊6448种[4-5],其中同时持有ISSN和CN号的英文学术期刊共256种(截至2016年底)。目前,我国英文学术期刊的发展呈现如下态势:在“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6]、“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行动计划”[7]等政策与基金的扶持下,越来越多的英文科技期刊在国际化建设与国际影响力提升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截至2016年底,共134种持有CN号的英文科技期刊被SCI收录,占总被收录的持有CN号的科技期刊的86.5%。在学术领域国际化传播和建立国际影响力方面,我国英文学术期刊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同时应注意到我国英文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发展仍存在一定问题:1)与我国日益强大的科研能力不匹配。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7年10月公布的统计结果,截至2016年我国学者以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已连续8年世界排名第二[8],这些论文大部分未发表在我国期刊上。同时截至2017年10月,我国学者发表的SCI论文10年被引量比2016年的统计增加了29.9%,超越英国和德国,进入到世界第2位;且2007—2017年统计周期我国高被引论文数量保持了世界排名第三[3,8-9]。然而,截至2016年底,在WebofScience(WoS)核心合集收录的1.28万种期刊中,持有CN号的我国英文学术期刊仅134种,呈现出我国期刊国际影响力及期刊国际话语权与我国科研发展水平严重失衡的情况。2)呈现两极分化趋势。我国部分英文科技期刊.如《CellResearch》《NanoResearch》《MolecularPlant》,根据WoS统计数据,已在所在学科中取得较高影响因子,超过多数同学科国外期刊,是我国英文科技期刊进行国际化建设并取得优异成绩的代表。而另一部分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在国际影响力方面甚至低于部分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呈现出明显两极分化趋势[10]。3)我国部分英文科技期刊国内外影响力不均衡。分别统计国际和国内他引频次,可以发现我国部分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与国内他引频次呈现巨大差异[10]。以期刊国际他引数与国内他引数之差作为指标,32.4%的期刊呈现国际偏向,即该差值大于100,其中5.9%的期刊呈现严重国际偏向(差值大于1000)。说明此类期刊虽然取得了很好的境外影响力,但是期刊对我国学者影响力不足,在推动我国学术交流与发展方面还需要做更多工作。而另一部分期刊则呈现出相反态势,5.4%的英文科技期刊呈现严重国内偏向,即国内他引数高于国际他引数1000次。这些期刊在国内学者中建立了良好的影响力,但是在国际影响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持续提升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同时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是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当下并且长期需要努力的方向。

2职称制度改革之际的挑战与机遇

根据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建设现状,随着《意见》的推进,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将面临以下挑战与机遇。第一,《意见》指出,在职称评价中,“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说明国家对学术不端之风的零容忍。2017年6月周涛等在《Nature》杂志上撰文,抨击虚假同行评议[11],表明了学者对学术不端风气的抗议。近年来曝光的我国学者因学术不端而被国外期刊刊发后撤稿的事件,也变相损害了我国学者和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形象。作为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者,期刊也肩负着对作者与读者进行学术伦理引导和教育的社会责任。同时,建立良好的学术伦理制度,也是期刊论文质量和长期良性发展的保障。因此,进一步完善期刊学术伦理制度建设,正是当下我国英文学术期刊所应该重视的。第二,《意见》指出,“初级、中级职称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专业不再进行相应的职称评审或认定”,“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质量,淡化论文数量要求”。在此要求下,部分期刊的自由投稿数量可能减少,而优质稿源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但是,“代表作”制度的推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唯核心期刊论”“唯SCI论”“唯国外SCI期刊论”,为我国发展中的英文科技期刊提供新机会。试想,以后学术论文可能不再单纯以发表在某个期刊上来评价,而可能以被引次数、社会转化效益等其他指标针对单篇文章来评价,甚至由第三方机构来进行评价[12]。对于非SCI期刊、非核心期刊而言,如果能在国际化的作者服务、文章推广等方面,提供与国际优秀SCI期刊一样甚至更有效的服务,帮助作者使其文章获得更大的可见度、更好的社会效益,则这些期刊也完全可能获得优质的稿源,并建立新的品牌形象。因此,职称制度的改革,将打破旧格局,进一步优化期刊结构。相信随着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进一步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优秀学术甚至首发在我国英文科技期刊中。第三,《意见》指出,要“丰富职称评价方式”,“基础研究人才评价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评价突出市场和社会评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才评价重在同行认可和社会效益”。丰富的职称评价形式,对学术期刊文章发表后的服务提出挑战。虽然我国英文学术期刊在国际化建设与发展中已经接受了一系列国际化的办刊理念,但是我国仍有相当部分英文期刊在文章发表后的宣传、推广方面做得还不够,对新媒体的融合运用尚不够深入。这样的后果可能导致优秀文章成为“沧海遗珠”,在信息激增的时代,因为没有足够的可见度而“怀才不遇”,导致优秀文章不能充分发挥其学术价值、市场价值与社会价值。长此以往,可能导致期刊流失大量优质稿源,使得期刊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因此,职称评价形式的丰富,将倒逼期刊进一步探索更新更有效的文章推广方式。

3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策略

3.1重视学术伦理建设,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我国英文科技期刊为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取得长期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和自身情况的学术伦理制度。目前,我国大部分英文科技期刊已有自己的学术伦理制度,然而有些期刊制度尚不够明确完善,或不够符合国际通用规范。学术不端事件的避免与处理,更多的是依照社会相关的公序良俗。对于国际化建设中的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办刊方式,也应包括建立起符合国际化要求的学术伦理制度。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成立于1997年,目前在全球有1万家以上会员机构,国际著名出版机构如Elsevier、Springer、Wiley等均是COPE会员。COPE致力于为编辑及出版单位提供关于学术伦理各方面的具有实用意义的建议。快速发展中的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有必要根据COPE建议,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起具有国际通用意义的,包括作者、编辑、评审人、读者、出版商的责任与义务的完善学术伦理制度,实现对学术不端事件的处理与追究时有据可依、有理可循。同时通过学术伦理制度建设与推进,建立公正清明的学术期刊形象,获得来自学者的认可,以吸引更多优质的稿源与忠实的读者,对期刊的健康发展形成制度保障。3.2深入挖掘,拓展优质稿源如前所述,职称制度改革后,“初级、中级职称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专业不再进行相应的职称评审或认定”,同时会“淡化论文数量要求”,因此稿源总量在某种意义上会减少,优质稿源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期刊必须通过多方位的深入挖掘来获得优质稿源。1)充分挖掘与关注高被引论文。这里所指的高被引论文包括2部分:一部分指是本刊刊发的高影响力文章;另一部分是指在第三方引文评价中获得高影响力的文章。跟踪并主动邀请发表高影响力论文的学者把新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刊物中,特别是对已在本刊中刊发过高影响力文章的作者,宜进一步跟踪其团队的研究进展,主动提供咨询帮助,以和作者团队建立良好互动关系,争取其将后续研究成果发表在本刊上。2)关注研究热点的进展与变迁,建立与项目团队的联系。作为该学科方向期刊的编辑有必要了解该方向主要的研究热点,利用国内外重要的基金项目信息进行选题策划,特别关注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及交叉学科的研究进展,适时进行组稿。并与相关科研团队建立良好联系,可以挖掘从事相同科研方向的多个科研团队,建立潜在作者群体,同时也利用新媒体工具为同方向的作者团队建立更加便捷的交流渠道,促进学术合作与学术交流。3)建立良性激励机制。期刊若要建立良好的品牌与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需要有长期而稳定的优质稿源。而优秀论文的诞生与发表,离不开作者、同行评议人、编辑的共同努力。因此有必要为作者、同行评议人及编辑建立良性的激励机制,以促进优质稿源的拓展。例如:设立优秀论文奖,对作者进行奖励;设立优秀评审人奖,通过时效性、准确性、详实程度等多方面对审稿人进行评价,给予优秀评审人一定奖励,并可将评审工作到Publons中,使审稿人的工作得到更多同行的认可;对于优秀编辑,也根据各期刊实际情况给予一定激励,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3.3回归价值交流,承担社会责任职称制度的改革,将倒逼学术期刊格局的优化。因此,英文学术期刊应立足于期刊学术交流本质,以学术为本,以繁荣国内外学术交流为责,为学者提供更好的国际化服务,通过国际化的学术交流使文章发挥更多市场价值与社会价值,从而提高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笔者认为,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提升文章的社会价值,进而提升期刊影响力。1)“宝剑锋从磨砺出”,重视文章编辑打磨。在《意见》提出的“代表作”制度下,每篇文章将具有独立的评价机制。因此,编辑除了按照传统要求进行编校外,应以扩大文章影响力为目的,对文章进行编辑打磨。目前,大部分科研人员在获取文献时,除了关注自己领域固定的少量几本刊物外,都是通过数据库的搜索功能或者公共搜索引擎来查阅相关文献。因此,一篇文章是否能获得更多的关注,除了文章本身的学术质量因素外,是否能被容易地搜索到,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大部分搜索引擎会通过在关键位置查找对应的关键词来实现搜索,例如题名(包括副题名)、关键词、摘要、图题(表题)、事先载入数据库的文章元数据等等。为扩大期刊被搜索到的概率,应当进行搜索引擎优化(searchengineoptimization,SEO)。在编校过程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①应根据同方向的高被引论文谨慎选择关键词。②修改题名、图题、表题。保持标题简洁明了,并尽可能出现关键词,表题和图题也应类似处理。③考虑文章的参考文献是否充分、著录项是否正确。充分而有效的参考文献,不但可以强化文章本身的研究背景,同时也可以增加文章自身的可见度。④版式设计和编校惯例应考虑与该学科方向主流高影响力期刊保持一致。⑤采用新技术进行出版生产,例如XML排版技术,以便期刊的进一步数字化处理与媒体融合发展。2)“弄潮儿向涛头立”,拓展文章推广途径。在传统编辑工作中,往往一篇文章顺利出版了,编辑工作即到此为止了。然而在信息如潮涌的大数据时代,随着“代表作”制度的推出,意味着要让刊发的文章在信息大潮中如弄潮人一样迎涛而立,获得足够的可见度,才可能让文章最大程度地发挥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期刊的可见度与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并吸引更多优质稿源,进入良性循环。在文章推广过程中,可以进行如下方面的工作:①尝试多种媒体融合手段,进行文章推广。据统计,65%的搜索信息工作由智能手机开始,66%的社交网络活动由智能手机开始,虽然接下来的工作,用户并不一定继续在智能手机上进行,但是智能手机是现在用户在线活动最常用的入口[13]。因此,学术文章的推广同样需要重视移动终端的碎片化阅读,通过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结合研究热点或热门社会事件,吸引读者的目光,并将之引入进行全文阅读[14-15]。②充分发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随着“代表作”制度的推行,作者将与编辑同样具有提升自己文章影响力的愿望。出版后,编辑应为作者提供便捷、适用于不同社交软件与网站的论文分享形式,并引导与鼓励作者进行分享。作者在科研群体中的影响力可能远大于一个普通编辑,因此,为作者提供材料,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既能与作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赋予作者更好的归属感,又能更好地推广已发表的文章。③做价值传播者,推动刊物报道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随着各媒体对推广工作的重视,受众可能每天都会收到太多EmailAlert讯息,造成其不胜其烦。因此,在文章推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传递给受众有价值的信息,使受众感受到接受推送的价值,从而由被迫接受变为乐意接受并分享。因此,首先编辑应对受众学者的研究方向进行仔细分类,根据其研究方向匹配相应的刊发文章进行精准推送。其次,可考虑收集该研究方向上其他高影响力期刊所刊发的文章内容与自己期刊所刊发的文章共同推送。将强制受众接受自己期刊的内容转变为提供咨询服务,为受众传递他们觉得更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此举,可以促进该研究方向上的学术交流,同时为自己期刊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在推广时,也应充分考虑到受众的语言习惯。对于国内学者,可以形成中英文对照推送版本,使得文章在获得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亦获得国内学者的关注,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价值,亦使得期刊在国内外均建立良好的影响力。3)“梅花香自苦寒来”,提高编辑自身素养。不难看出,在新形势下,要求英文科技期刊编辑有更高的自我修养。除了对英文编辑与英文沟通能力有相当要求外,同时要求编辑能够充分把握自己刊物所在研究方向的热点与行业动态,熟悉该方向下其他刊物,熟悉科研评价体制,了解并关注科研人员所关注的热点,熟悉科研人员活跃的社交媒体圈,能够通过新媒体展示并引导学者对自己期刊进行关注。因此,编辑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只默默地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默默地为作者做嫁衣,而应该成为不仅精通编辑业务与多种媒体业务,同时也熟悉自己刊物刊文领域的科研进展与研究热点的专家,获得与学者平等讨论学术的权利。这样方能想学者所想、思学者所思,通过与学者共同努力,出版高质量与高影响力的期刊。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