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CSSCI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CSSCI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CSSCI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一)中国规制经济学学科的发展

“规制”也称“管制”,在社会实际部门中通常也被称为“监管”。规制经济学是政府对私人经济部门进行规制活动的系统研究。以1970年美国经济学家AlfredE.Kahn的《规制经济学:原理与制度》的出版为标志,该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经济学科发展起来。中国经济理论界对规制经济学的研究起步较晚。1992年,朱绍文等翻译出版日本经济学家植草益的《微观规制经济学》是国内引进国外规制经济学最早的著作[1]。1998年,王俊豪教授出版的《英国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研究》可称得上是国内最早的规制研究专著[2]。此后,越来越多的西方规制经济理论逐步引入中国,国内规制经济学论著迅速增长。在国内学科体系中,规制经济学常与产业组织学并列作为产业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三个学科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有较多的一致性,均属于应用经济学科中的二级学科。截至2018年3月,教育部根据发展战略和重大需求,共确立9所高校的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或重点培育学科①,具有规制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仅3所(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学和浙江财经大学)。其中,浙江财经大学是依托“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授予经济学博士学位的。

(二)规制经济学的综述评价

现有对国内规制经济学研究进展的综述性文章或书籍比较丰富。臧旭恒和王立平(2004)从激励性规制理论、接入价格理论及公共事业领城中跨国公司的规制理论的三个阶段,回顾和分析规制经济理论的发展[3]。汪秋明(2005)对新规制经济学理论进展的五个方面进行述评,为市场经济下政府规制和产业规制改革提供理论参考[4]。肖兴志和陈长石(2009)从理论框架、研究视角和领域拓展等角度,总结归纳规制经济学的最新发展[5]。王俊豪和王岭(2010)系统梳理和分析中国管制经济学的发展脉络、理论前沿及热点问题[6]。肖兴志(2010)主编出版的《产业经济学理论研究新进展与文献评述》对国内外规制经济学研究文献予以评述[7]。与上述综述类文献不同,本文着重从学科发展的角度,通过文献计量的分析方法来具体考察规制经济学学科在中国的发展轨迹和研究特征。对某一学科发展现状和整体实力评估时,可从学生人才培养、招生就业规模、科研产出能力等角度综合评判。目前,国内关于学科发展评价的文献,其研究对象包括如下的类型:(1)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反映学科建设和学生人才培养质量,如张立(2009)从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数据统计分析中国图书馆专业学科建设和研究热点情况[8];(2)学科单位和教师的学术论文产出量,考察该学科领域的科研产出能力、发展进程和研究热点,如林杰等(2011)对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作者及单位进行成熟度分析[9];(3)学科相关权威期刊的载文信息,综合分析学科发展特点和规律,如曹亮等(2012)、钟赛香等(2015)分别基于若干权威期刊对国际贸易学、人文地理学进行统计分析[10][11];(4)学科内高频关键词为主题检索文献,分析一定时期内某一具体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演变,如陈静和吕修富(2014)、吴远仁和沈利生(2015)、杨虎涛等(2016)[12][13][14]。具体到产业经济学或规制经济学的学科评价研究,仅有刘曙光(2007)对产业经济学学科建设的会议综述、胡晓鹏和李欣(2015)选取2012~2013年经济管理类期刊作为研究对象的会议报告、肖兴志和张伟广(2018)以学科内权威期刊《中国工业经济》刊载文献对产业经济学进行统计分析,而尚未出现系统评价和分析中国规制经济学学科发展演变的学术文献[15][16][17]。因此,综合考虑规制经济学学科在国内的专业设置和相关的期刊定位,本文拟采用高频关键词为主题限定检索,同时限定cssci期刊和经济类学术文献,以检索得到的文献样本来考察中国规制经济学学科发展轨迹与特征。

二、样本来源与数据处理、方法说明

(一)样本来源与数据筛选处理

本文的研究样本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首先将研究主题精确限定为“规制”“管制”和“监管”,中图分类号模糊限定为“F”(即经济类),以相对准确地筛选出规制经济学学科的学术论文。同时,为提高研究样本的学术价值,再将期刊来源限定为CSSCI期刊,由此检索得到20026篇文献,时间跨度为1998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检索下载得到全部样本的基础上,通过严苛的手工筛选,剔除非学术性文章的样本1135篇,最终确定有效数据18891篇文献,共计1851家第一作者单位,以此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具体的数据筛选处理过程如下:1.对搜索的总体文献样本进行无效样本剔除,包括会议通知、会议综述、书籍评介、期刊致谢、征稿启事、政策法规、通知公告及作者单位空白等,核心原则为该论文样本不包含有意义的关键词和作者单位不明确。2.在剔除无效样本的基础上,手工处理“作者单位”信息时只保留到第一责任单位,且保留单位为高校、政府或企业的一级单位名称。3.经过对单位信息初步排序后,筛选出在样本期内单位名称发生变更的高校或政府机构,将名称统一并对样本数量进行加总,以保证样本质量的稳定可靠。共涉及47家作者单位,如“浙江财经学院”于2013年更名为“浙江财经大学”。4.为保证后文对期刊来源分析的严谨准确性,对样本期内名称发生变更的期刊同样进行统一和数据加总。共涉及19种期刊,如“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于2008年更名为“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二)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说明

本文主要采用词频分析法和共词分析法,以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2.0、综合型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内部集成的可视化工具NetDraw等为技术手段,结合图表对样本文献进行统计描述[18]。其中,词频分析法能对反映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当某个关键词在该领域文献中反复出现时,说明它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共词分析法能统计一组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共同出现的次数。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越多,说明这两个词的关系越紧密,进而反映这些词之间的亲疏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从期刊发文量、作者及单位来源、关键词主题变化等角度,结合经济学逻辑和现实经济社会发展背景,总结中国规制经济学学科发展演进的一些特征规律。

三、发文数量与期刊来源

(一)历年发文数量的筛选统计

某一学科在学术期刊的发文数量是衡量该学科受到研究学者关注和重视程度的最直观指标。通过跟踪分析学科历年发文数量,我们可以发现学科的演进趋势和总体特征。表1列示1998~2018年规制经济学文献的历年发文数量和样本筛选情况。1998~2007年间中国规制经济学学科发文数量逐渐平缓上升,并在2007年达到784篇;而在2008年之后,学科的学术论文量急剧攀升并呈稳定发展态势,保持在每年1200篇以上。这表明规制经济学研究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且在近十年间逐渐走向成熟发展。结论1:中国规制经济学学科以2008年为节点,近十年来的研究得到蓬勃发展,学科逐渐走向成熟。

(二)文献来源期刊的统计分析

学术期刊的刊文主题和数量与该期刊的自身定位密切相关,而通过学科主题的检索得到文献来源期刊发文量频次统计则可反映期刊在助推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期刊发文量频次分布上,排名前五位的期刊均与金融保险相关,这与“金融监管与规制”主题始终作为我国经济现实和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热点相吻合。同时,检索得到文献来源于610种期刊,表明中国规制经济学学科发展得到不同类型和平台期刊的重视与推动。

四、作者及所属单位分析

(一)论文的第一作者分布

在全部样本18891篇文献中,共涉及第一作者(含个人署名和课题组署名)11911个①。1998~2018年间,发文量最多的五位学者分别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巴曙松(60篇)②、浙江财经大学的王俊豪(48篇)、东北财经大学的肖兴志(42篇)、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何德旭(35篇)和中国银监会的王兆星(33篇)。发文量16篇及以上的第一作者24人,累计占比3.03%,

(二)论文作者的共现分析

对文献作者的共现分析,有助于发现各学者间的合作关系。首先使用Bicomb2.0对全部样本的作者信息进行提取统计,根据频次分布离散度较大的实际情况,设置阈值≥12,生成96×96的共词矩阵。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和内部集成的可视化工具NetDraw进行可视化中心度分析,生成作者的共现网络分析图。其中,关联节点的大小和连接线的多少分别代表相关学者与其他学者合作的关联程度和频次。以肖兴志、钟伟、李成、何德旭和于良春等学者为连接节点的共现关系较多,说明相关学者为丰富和推动规制经济学领域内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三)作者单位的数量分布

作者单位是学者进行相关科学研究依托的平台和载体,对作者单位来源进行分析,有助于发现规制经济学领域学术研究的主要机构和团队力量的分布情况。全部18891篇文献共涉及第一责任单位1851所,而且作者单位分布比较广泛,包括全国高等院校及国家部委、研究机构等。排名前三位的单位发文量均超过550篇,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政府机构,对国内金融市场监管研究并负责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实施,发文654篇;中国人民大学作为高等院校的代表和国内经济学研究的“重镇”,发文604篇;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发文578篇。统计来看,发文量108篇及以上的机构40所,累计占比52.63%,超过整体发文量的一半①。结论2:作者单位来源广泛,学科研究主体多元,但发文数量集中度较高,学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依赖部分机构平台。

(四)作者单位的学科内类别分析

在分析论文第一责任单位总体数量分布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别高校在学科发展和学术推动中的贡献比例,首先将发文量仅1篇的1087家作者单位删除,从而得到更稳健的17804篇文献、764所作者单位。对规制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点高校(3所)、产业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培育学科高校(9所)两种类别进行统计分析②,以探讨中国规制经济学学科发展是集中依赖于国家重点建设类别高校还是呈现百家争鸣、全面发展的局面。学科内两种类别高校的平均发文量均远远高于稳健样本的单位平均值,表明现阶段规制经济学学科研究主要依托于国家重点建设扶持和整体学科实力较强的高校单位。同时,产业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培育学科高校单位发文量又高于规制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点高校,表明规制经济学尚未完全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学科发展上仍作为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方向而受到局限,较依赖原有产业经济学学术平台。结论3: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对中国规制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起着主体作用,尤其是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培育学科高校的优势更为明显,规制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仍有待加强。

五、关键词主题共现与变化特征

(一)传统规制经济学文献研究热点的频次分布

由于全部样本包含大量的金融、金融监管类关键词,为深入分析传统规制经济学研究的主题演变特征,有必要对样本数据进一步筛选剔除,以得到更稳健的文献样本。经比对关键词词频,特删除包含“金融监管”“金融”“银行”“保险”“证券”等五个关键词的文献,最终得到传统规制经济学样本(下文简称“传统样本”)11179篇文献。对传统样本的关键词进行提取统计后得到原始关键词19748个,关键词呈现总频次为46516次。“环境规制”“食品安全”“环境管制”等具体的社会性规制主题词明显集中于后十年,而“自然垄断”“放松管制”“放松规制”等关键词主要集中于前十年。具体的主题演变特征的背后逻辑,下文予以详细论述。

(二)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和主题演变特征

对文献关键词的共现分析,不仅可直观了解不同研究主题之前的关联度,还可清晰反映关键词的整体特征和可视化中心凸显。为尽可能客观科学地反映中国规制经济学研究主题的发展变迁和演变特征,本文采用纵向分年度阶段,即分别对近二十年、近十五年、近十年、近五年、近三年的文献关键词进行细致分析。限于篇幅,本文不再一一列示高频关键词分布表和共现网络关系图,仅给出主题变化的分析结果。1.“自然垄断”“公用事业”“放松管制”“放松规制”“民营化”等关键词集中于前十年(1998~2007)。公用事业主要是指自来水、电力、天然气、电信和铁路运输等具有网络性的行业,该类行业的最大特点是自然垄断性,因此自然垄断的公用事业具有典型的市场失灵特征。早期规制经济学理论提出以国有化和政府管制两条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必然带来效率低下、竞争活力缺乏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自然垄断性的公用事业采取一系列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放松政府管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进入自然垄断行业。自然垄断性公用事业的改革从1998年开始,重点集中在2003~2007年间,随后频次逐渐降低。2013年之后,对此类行业的规制改革尤其是“放松规制”的研究极少。这既与规制经济学学科理论的发展有关,更与我国经济社会现实的发展演进相关。随着国家对垄断性公用事业完善规制体制、放松规制并引入民营经济的同时,一方面解决了原有政府规制的低效率,另一方面也与我国以发展来代替改革、在经济发展中解决问题的战略思路密不可分。2.“食品安全”“环境规制”等具体的社会性规制主题的研究频次在2008年之后急剧攀升。早期规制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主要以经济性规制为主,随着学科研究领域的拓展,关注健康、环境和安全的社会性规制研究不断增多。我国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以2008年爆发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为典型代表的食品安全问题、近些年频繁出现的重度雾霾天气等环境污染问题及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都迫切要求社会性规制理论与经济社会现实有效结合。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中国政府不断通过将环境质量纳入官员政绩考核、重组国务院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环境监管机构等方式来加强对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的监管和治理,均对规制经济学理论研究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作用,相关的热点研究大量涌现(如图2的右图所示)。结论4:研究主题与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紧密结合,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也反映规制经济学研究者密切关注现实经济问题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导向。

(三)规制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高校的关键词特征

为进一步考察学科内部不同高校间的研究偏向,本文重点对具有规制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3所高校的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研究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所在高校规制经济学学科建设发展的特色历程和关注热点的特征。东北财经大学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重点关注规制经济理论、自然垄断行业规制、规制效果评价等领域的研究,其高频关键词“环境规制”“煤矿安全规制”“规制效果”“规制改革”“自然垄断产业”等具有鲜明的特色导向。辽宁大学作为综合性高校,在“金融监管”“自然垄断”“环境规制”等领域均有涉及,研究覆盖面较宽。浙江财经大学依托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在“政府管制”“城市公用事业”“垄断性产业”等领域拥有一定的研究优势和特色。结论5:不同高校的规制经济学研究主题具有明显的偏好和特色差异,对学科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六、结语

通过对中国规制经济学学科研究近二十年来发文量变化、期刊来源、作者与所属单位结构及关键词等信息的深度文献计量分析,本文从多角度解析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学者在紧跟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进程,洞察、思考并破解中国政府规制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推动中国规制经济学学科建设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刻画中国规制经济学学科的当前发展格局,旨在厘清中国规制经济学学科发展的现状和特征,以期对规制经济学领域的各位专家和学者了解并支持中国规制经济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有所裨益。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