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科技期刊助推国家区域的医疗中心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科技期刊助推国家区域的医疗中心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科技期刊助推国家区域的医疗中心建设

在2017年1月22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了《“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通过合理的结构优化以及能力建设等方法,使区域医疗资源共享的实现成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区域医疗服务的相关配置,推动了医疗服务体系走向质量均一,促进了我国的公立医疗发展更加合理,更加符合我国现有的分级诊疗制度。《规划》强调并充分利用国家医学中心以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制定医疗制度中的引导作用[1]。科技期刊的发展对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具有推动作用,因为科技期刊是记录并传播科技领域新知识、新信息的重要媒介,而区域医疗中心的快速发展,也会进一步推动科技期刊的发展,两者相互依托,相辅相成,共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对科技期刊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发挥其功能角色、履行职责、实现其设置的目标任务过程中提供支持依据。

1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概况、功能定位及职责

1.1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概况“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在全国每个省份设立一个综合类别的区域医疗中心,在华北、东北、西北等6个区域设立儿科、肿瘤、心血管等专科区域医疗中心,通过合理布局、按照择优设置的原则,从而追求整体效益,预计到2020年,在我国各省均将建成1个综合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医学中心”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指以一个具备一定资质的医院以及其所在区域中其他医疗机构(含有1家中医医院)共同构成的医疗服务综合体,医疗服务综合体需要共同承担区域中心的医疗服务功能和任务。具有一定资质的医院则是这个综合体的主体部分,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拥有一定数量的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能够解决疑难重症诊疗;医院的病患来源、病种分布以及专业构成符合相应区域医疗中心的设置标准等。1.2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功能定位《规划》中所指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必须在其所属区域具备医疗服务的顶尖水平,例如医院配套设施、医疗精英人才的培训、临床医学的科研能力、各类疾病控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并且其具备与国家医学中心一起带动整个医疗体系水平的提升,最终促使各区域之间的医疗服务趋于质量均一的能力。1.3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职责《规划》中提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有以下职责:中心拥有一个区域内最优的医疗服务水平及配套设施,担负起所在区域医疗服务的领头作用;具备应对疑难病症的能力,学习和掌握医疗新技术、钻研诊疗新方法最终在区域内推广;为区域提供相关医疗专业人才和优秀科研人才,从根本上推动区域诊疗水平的发展;并且区域医疗中心应加大与国家医学中心交流和合作的力度和深度,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从而达到促进全国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提高的目的;承担突发公共医疗卫生事件的相关救援;贯彻医疗改革任务,帮助并扶持公立医院在医改的道路上蓬勃发展。

2科技期刊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的作用

2.1推广医学新成果、新技术,实现区域间医疗服务同质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着手化解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分配不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鼓励区域与区域之间共享医疗资源,从而使医疗水平达到质量均一,用创新理念实现健康中国的理想。科技创新对于区域医疗中心至关重要,它是区域医疗中心目标也是其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区域医疗工作者应该通过各种渠道、环节了解科技创新带来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并在临床上予以应用,从而促进区域间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和同质化,是医疗科技创新的真正需求和价值体现。目前区域间医疗服务机构众多、从业人员数量多且层次差别巨大等现状,导致人们多选择到大医院看病,从而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问题严重。要解决此问题,建议提高区域整体从业人员水平,推广医学新成果、新技术,从而实现区域间医疗服务同质化。区域医疗创新科技成果大多是以学术论文、会议论文、专利、科技报告等形式在科技期刊上刊载[2]。科技期刊是医疗专业人员获取科技情报与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通过及时及更新重大医学新成果、新技术,提供前沿、热点及高质量的论文,为区域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解相关信息的平台,搭建临床应用与科技新成果之间的纽带;科技期刊为区域内与区域间医疗中心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尤其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通过创办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信息平台,转载医疗行业中的重大科技动态或事件、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动态及个案病例分析等信息,并鼓励医务人员积极投稿进行经验交流,从而为医疗中心医务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实现健康中国的理想。因此,科技期刊成果及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可以促进区域医疗机构与其工作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换,增强医院内的学习氛围,为区域医疗增添活力,更有利于医疗科技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并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实现区域间医疗服务同质化。2.2招募、培训创新人才,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区域医疗中心发展的关键,应该对从业人员从数量和质量上进行提升。医疗服务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不仅从业人员数量众多,而且对从业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例如新技术、新成果的快速临床转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针对临床疾病进行研究建立新标准、新方案;依据临床大数据分析其在疾病预防中的价值等。因此,创新知识依然是区域医疗中心基础,而创新人才则是创新知识的储备站。科技期刊给医疗中心培训人才提供了平台,也为医务人员学习新知识、新进展提供了园地[3]。经过科技期刊专业编辑们严格的选择,保证了期刊的优质性和创新性,通过这些优秀成果,也发现了大量的创新性医学人才,而这些优秀医学人才因其临床新技术与新成果被同区域人员接纳并应用,不仅其本人得到医疗界、学术界、单位与社会的肯定及支持而不断成长,而且实现了区域内医疗服务同质化、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的根本目标。这不仅是科技期刊“人梯”作用的体现,更是科技期刊“社会”价值的体现。科技期刊通过参与各种类型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学术会议等有效手段,为区域医疗中心医务人员的创新工作提供肥沃土壤,发挥其学术引领的作用,从而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质。2.3提升学科为纽带的临床专科水平自国家与地方启动各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以来,在新医改的背景下,临床重点专科的创建及其成效已成为衡量医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依据和标准。而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与发展不仅要靠经验型人才,还需要创新型人才,尤其是既能从事临床、又能开展临床科学研究、开拓学科领域、并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4],更要利用优秀人才提升医院整体医学人才的素质与能力。医院学科建设是医院培养高质量人才、开展高水平临床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平台,并且医院师资队伍建设、医院优势和专业特色均需要通过学科建设层面的提升才能得以体现。可见,在医院进行以学科为纽带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不仅必要而且重要。人才培养是科技期刊发展与学科建设的共同目标[5]。科技期刊通过开设专题、专栏及特刊的形式,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可为区域医疗中心医务工作者提供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的权威资料,并引导临床工作人员从重视论文数量向重视质量转变[6]。学术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在学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科技期刊可担负起培育学科人才的重要责任。通过对优秀人才的新技术、新成果、新疗法、新方案等进行展示及论文写作指导,将此作为切入点,扩大个人及医院的影响力,从而彰显医院的专科实力和服务水平。这是科技期刊“育人”作用的体现。

3科技期刊在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科技期刊在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①科技期刊的出版周期长,导致信息相对的滞后[7]: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以互联网和新媒体为媒介,传播迅速,而科技期刊多为纸质期刊,出版流程复杂、周期长,传播科技成果的速度明显滞后,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无突出优势[8]。②市场定位有待准确:选题缺乏创新;虽然这一现象与一些外在原因有关,例如一些科研成果向国外期刊分流,但最重要的原因是科技期刊对市场及期刊的定位欠准确,导致选题和组稿缺乏创新,使科技期刊失去应有的创新功能。③科技期刊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医疗科技期刊的受众应当是医疗机构以及医务工作者,而相关的科技成果最终将应用于临床,但科技期刊缺乏与受众之间的紧密联系,未充分关注受众的真正需求,导致医疗机构对科技成果的认可度高低不一,不利于科技期刊的良性发展,更不利于科技成果的推广[9]。解决科技期刊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动区域化医疗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有着积极意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可采取以下建议:①优化出版途径,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和订阅号等方式,使医疗科技成果传播及读者获取的途径更加高效、快捷、方便。②了解受众及市场的需求,提高期刊编辑队伍的专业素质,加强审稿力度,重视文章选题的质量和创新性等,通过市场的差异性需求对受众进行细致划分,整合资源,从而使科技期刊更有深度、更加专业。③优化学术期刊的结构,加快医疗科技期刊结构调整速度,实行优胜劣汰;深耕细作,创新求变,将科技期刊做大做强,甚至期刊间强强联合走集团化和集约化之路[10]。综上所述,科技期刊通过其“桥梁”“人梯”“育人”作用及其“社会”价值的体现,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发挥其功能定位、履行职责、实现目标任务的过程中提供全方位支持,并在这个过程中科技期刊也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