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术期刊编辑工作量考核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论文以期刊编辑人员工作的量化及其考核进行探讨,分析了期刊编辑人员工作量科学核定的方法及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对期刊编辑工作量量化及其考核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学报编辑;工作量;考核机制
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期刊的数量也逐年增长,不但将国内期刊的快速发展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研究发现,很多期刊的建立与发展都离不开相应的期刊编辑人员,然而现阶段国内尚未就期刊编辑的数量与评估指标进行明确。当前,国内期刊在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怎样在不断提升期刊质量的同时,一方面编辑人员尽可能地让其工作量接近饱和,同时又杜绝超负荷工作,以确保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得到充分保障亟待解决。
一、编辑工作量的核定
众所周知,编辑工作工作量大,在表现出重复性的同时还明显带有创造性,因此很难以定量的方式对其工作量进行准确的界定。而在考核以及分配编辑的过程中,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工作量的确定是非常关键的,不但决定了能否很好地维护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甚至可以说直接影响了出版行业的后续发展、出版期刊品质的高低等。结合最近一段时间的相关数据可知,对工作量进行硬性规定能够在确保期刊质量的基础上很好地提升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式同时也暴露出一定的不足,即无科学的参考依据,并且在进行工作量的折算过程中主要依据的是个人经验,很容易造成指标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二、编辑工作量的核定方法
在进行工作量测评的过程中,主要结合两个不同的方面:首先,数量指标,其获取难度往往较低;其次,质量指标,通常情况下质量指标是最为核心的。以科技期刊为例,质量指标系数的确定要建立在对文章加工难度系数确定的基础上。例如:《湖北农业科学》属于农业领域的综合性期刊,稿件与很多不同的专业息息相关,杂志栏目固定,各栏目由单独的编辑负责。在编辑文章期间,虽然不同文章的字符数或许完全一致,然而若编辑对文章所属领域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则要付出的精力要更多。除此之外,各投稿稿件良莠不齐,与质量较高的稿件相比,编辑在质量较差的稿件上要耗费很多的时间。随着期刊类型的不同,其工作难度也是千差万别的。通常情况下,与社会科学类期刊相比,自然科学类期刊由于会使用到公式、数据、图形、表格等,因此要更为繁琐,编辑难度要大得多。综上所述,简单地对稿件的字符数量进行加和缺乏合理性,而应当需要将不同的潜在原因赋予相应的权重,从而进行标准字符数的折算。另外,还要将读文稿的加工质量系数进行明确,主要原因是在进行期刊评测过程中加工质量也是非常关键的,通常与三个不同的领域有关:首先,内容加工;其次,体例加工;最后,文字标点加工。在进行质量指标系数核定者选择的过程中务必要确保科学、合理。主要原因在于,核定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直接决定了最终的核定结果,因此要求其对与出版相关的不同环节熟知,并且能够明确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工作人员往往较为固定,并且机构的负责人往往是核定者。在与属下员工的长期接触期间通常会形成较为深厚的情感,另外也极易被外界因素所干扰,因此需要充分确保公平公正,杜绝私心。当完成编辑工作量的核定后,要确保其能够充分落实,避免按照个人意愿进行随意修改,以此彰显核定工作的公平、严谨。
三、编辑工作量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考核意识不足
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中,学术期刊编辑往往为事业编制,无需考虑经济效益。在确保定期出刊,同时不犯政治错误即可,很少会积极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不仅如此,由于我国长时间实行计划经济,造成很多人适应了平均主义,而缺乏对市场经济的认知,没有充分意识到绩效考核的意义与作用,无论是主动性,还是积极性都是严重不足的。
(二)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
通常情况下,期刊编辑的影响力较小,很难收到科研院所以及高校的充分重视,因此其绩效考核工作往往借鉴科研人员和教师开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考核期间,考核指标往往是不健全的,而更多地依赖个人看法、过往经验等进行,甚至部分地区遵循平均主义。即便部分单位按照改革的相关要求,开始对绩效考核体系进行逐步地构建与健全,然而却不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现阶段,国内绝大部分的出版企业在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上刚刚起步,考核指标体系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其中最为普遍的问题表现在部分指标太高、量化程度不符合实际、考核形式化现象严重等。而受事业单位体制的影响,多数考核者不愿意得罪人,从而造成绩效考核失去了其功效。就编辑领域而言,只有出现了政治上的原则问题,才可能接收相应的惩罚。若绩效考核无法切实落实,那么还不如直接取消。只要对考核标准进行了制定,就必须遵循公平公开的理念切实执行。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的相关要求可知,在出版领域中,编辑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在表现出较强专业性、科学性、政治性的同时,也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以说,编辑人员政治素养、理论知识、工作态度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出版物的品质。由此可知,要重视编辑人员的培养,逐步地构建高素质的人才梯队。出于提升管理工作的水平,逐步地构建完善的学报编辑人员岗位责任体系考虑,按照相关的要求,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学报编辑部编辑人员工作量核定建议
1.学报编辑人员的工作主要以文章的初审、录用、与作者沟通、校对为主,在工作过程中容易造成各编辑人员都想少编辑文章的想法,为改善编辑人员内部由于工作量不平衡的矛盾,建议编辑人员以每年完成几期期刊为标准,建议奖罚机制。务必考核编辑人员的“劳”。我们知道,对于各职称从业人员的职责要求编辑岗位责任制进行了明确,然而却未就其完成职责的量的指标进行要求。由此可知,针对不同编辑人员的劳绩的考核就无从谈起了,即造成干多与干少是没有差异的,也就不可能实现按劳分配了。尤其是岗位责任制与物质收益的脱离,造成量化指标的不明确,所以多工作不意味着多收益,少工作不决定少收益。2.建议各学报编辑人员的工作量以每人每年完成2期学报为标准,基本为50万字。本文依据上海科技编辑界规定的人均年编辑工作量为标准,期刊为30万字,书籍为60万字。一些学报已对编辑人员工作量定额作了实践,如湖南大学学报为18-22万字,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和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为25-30万字,大连铁道学院学报为30万字。由于各学报每个编辑室的编辑人员每年都是超额完成工作,为了保证期刊的正常时间出版,大量的编辑工作容易造成编辑工程中的出错,在期刊质量上会有所下降建议。3.建议各学报增加编辑人员数量。1991年6月5日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第12号令“科技期刊管理办法”有规定:第八条“专职编辑人员根据工作量定编,通常季刊在3人以上,双月刊在5人以上,月刊在7人以上。除此之外,还需要另外配备相应的专职编务人员,并且外文版期刊编辑部要配备外文专职编辑。”国家科委党组颁布的“全国性自然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则对专职编辑的数量进行了明确:季刊不低于3人,双月刊不低于5人,月刊不低于8人。本人编辑部每个编辑室都少于这个规定,建议增加编辑人员数量,减少现有编辑人员工作量,以保证高质量的编校质量。4.建议对超额完成工作量的编辑,每1000字应发给超额费7-10元。通常参与下述要求制定奖励与惩罚的标准,如果工作量高于额定值,则按照每千字10-15元进行奖励;如果工作量未达到额定值,则可扣除当年部分奖金。参照教师超过工作量的部分,有奖罚制度,在编辑人员完成自己工作标准后要给予编辑人员一定的奖励,以体现超出工作量的工作价值。
(二)学报编辑部编辑人员弹性工作制建议
1.平日工作制应采取值班例会制。学报编辑部是相当于系或校属研究所一级的学术机构,应该参照教育教学人员的工作制度来管理编辑人员。在保证每周政治学习的基础上,要求例会日,所有编辑人员全部统一进行会稿、修稿以及发稿等事项。编辑人员在审稿、与二审沟通、校对的工作流程中,需要安静的工作环境,编辑室的编辑人员都来办公室,彼此之间影响太厉害,工作效率低下,参照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的编辑人员的工作弹性制度,建议本单位不要求编辑人员每天签到,可以每个编辑室每天保证一人在办公室,对电话咨询和来办公室咨询的作者给予回复,及时处理作者意见,每周有一天为编辑室编辑人员共同讨论期刊进展情况,进行期刊必要的进度统一安排。2.年工作制应采用校历弹性工作制。期刊出版是按照计划进行出版,然而教学校历则按教学需要进行制定,因此发刊时间和校历规定是相互矛盾的。如果我们只按照校历进行安排编辑工作,肯定不适宜,如双月刊每双数月28日出刊,那么第四期的出刊工作只能在8月进行(因7月中旬至8月底为放假时间),造成在假期其他人员休息时,编辑人员还要上班按时出版期刊,造成工作时间增加。总的来说,为了处理好这个矛盾,我们在现实情况中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学报编辑人员的暑假休息时间取消,准时发版;其二是放弃部分刊物的出版,编辑人员正常放假,而期刊出版延期。我认为以上两种方式都不是最优的方案。因为这两种方法不是牺牲了编辑成员的寒暑假休息时间,就是对编辑工作人员的工作安排不公平。建议学校学报编辑部实施校历弹性工作制,其内容如下,学报编辑人员全年从事编辑工作时间与校历时间一致,类同于教师的上课周数,休息时间同校历安排的寒暑假教师放假休息一致。在一整年的有效编辑工作时间内,要摒弃传统的校历时间安排,改变编辑期刊的工作时间,在校历月中,可按照期刊出版的编排时间进行计划,把编辑部工作人员的休息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所谓休息时间以季度为范围,以周为单位,可在当年中多次使用,而休息日与寒暑假一样,可正常休息,以保证学报编辑的正常休息和身体机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刘江霞.360度绩效考核法在高校科技期刊编辑考核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1).
[2]蒋学东.编辑绩效考核的定量化尝试[J].科技与出版,2014,(1).
[3]赵云辉,张晓娟.企业知识网络中知识中介角色演变:从封闭到开放[J].财经理论研究,2017,(1):98-104.
[4]骆超,彭桃英,熊水斌.基于AHP-PCE的科技期刊编辑绩效评价体系[J].科技与出版,2014,(4).
[5]王丽娅,陈阁阁.中印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7,(6):47-54.
作者:高平亮 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