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学科技期刊的编校质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吸纳高质量论文、创办精品期刊是大多普通期刊的愿望及奋斗目标,编校质量是出版物质量的基础,是内容建设的重要环节,提高编校质量是创办高质量期刊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对医学科技期刊编校质量下滑的原因进行思考,提出了提高编校质量的几点方法,同时提出了“校对外包”的展望。
关键词:医学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编校质量;管理制度;编校能力
近年来,在“互联网+”新媒体浪潮的冲击下,期刊的运作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加之国外期刊的强势竞争,国内期刊市场受到了不容小觑的威胁。在这样的两大背景下,为了生存和发展,有些期刊会考虑如何利用新媒体转型,有些期刊会从学术质量出发,组织高质量论文,加强市场竞争力。但无论是选择转型还是提高学术质量,期刊整体的编校质量都出现了下滑的现象,特别是医学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出现滑坡的程度更大。本文分析了导致编校质量下滑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医学科技期刊编校质量下滑的原因
(一)管理重心的改变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纸质期刊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并且基于国内期刊小、散、弱的现状,期刊管理者们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处于迷茫阶段。在这种背景下,大多期刊会选择利用新媒体发展期刊,同时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以加强期刊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相对的,对编校质量的管理力度就有所减小。但这也是一个矛盾点,因为即使管理者不想减小编校质量的管理力度,但因工作重点的改变,编辑们精力有限,也无法使编校质量达到预期水平。
(二)编辑对编校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上层管理的指挥棒在改变,编辑们便会向着指挥棒指引的方向努力,对编校工作的重视程度自然会有所下降。加之现实工作中,编辑们努力尝试学习新媒体的相关知识,努力组织高质量的论文,这些工作占据了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其无法全身心地投入编校工作中。再者,受医学科技期刊论文本身特点的影响,大部分医学编辑会有“经过专家审理的稿件,内容设计上基本不会有问题,而文字描述上不需要过于求真”的想法,因此,审稿比较粗略。而医学科技期刊的论文来稿质量参差不齐,对于质量较好的稿件,修改的空间较小,但对于质量较差的稿件,又会有种“萝卜永远修不成人参”的想法。以上种种原因导致编辑们对编校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够,更不会将大量的时间用于总结、归纳编校方法上,从而导致当前学术期刊的整体编校质量有所下降。
(三)编辑职业倦怠感的产生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2004年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表明,从行业角度分析,媒体、新闻出版业出现工作倦怠的比例为37.84%;从职业角度分析,编辑、记者出现工作倦怠的比例为38.30%。[1]可见,职业倦怠在编辑出版行业已普遍存在。编辑工作的重复性、繁杂性和利他性很容易引起职业疲倦,使编辑产生惰性,[2]从而使之对可能存在的差错的敏感度降低,进而直接给期刊的编校质量带来影响。
二、提高编校质量的对策
(一)提高对编校质量的重视程度
科技期刊的质量需从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两方面考量。学术质量对于医学科技期刊固然重要,更是其核心所在,但期刊作为一种媒介,除了传播学术,更多的是传播文化,因此,在编校质量和出版形式上决不允许超越“红线”。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于2018年1月10日发出《关于对<报刊质量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最明显的调整是期刊编校差错率从3/10000提高到2/10000,且先不说它操作起来的难易程度,单从数字上即可看出期刊管理部门对编校质量的重视程度,甚至可以说编校质量是主宰期刊命运的主要因素。
(二)完善编辑部的管理制度
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是规范编辑审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3]对编辑、作者等与及写作的相关人员均需制定严格的制度。除了所有期刊共用的制度如《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等外,编辑部应根据自身实际运作情况及编校流程制定相关制度,如网上三审责任编校制度、责任编辑编校制度、校对制度、刊前审读制度、作者清样校对制度等。网上三审责任编校制度是一项让网上审稿编辑审稿有依据、有步骤的制度,不仅能大大降低编辑后期的工作量,而且可缩短作者的投稿时间,减少作者后期修改的次数,提升期刊在作者心中的形象。该制度应具体指明三审的每一环节应该审理哪些内容,初审环节应对文字复制比、文章篇幅、整体结构、大体思路等内容进行审理,对于医学期刊,还应对文章中的研究新颖度、立项可行度进行初步审理;专审环节应与专家做好沟通,及时将稿件催回并根据文章结合专家修改意见,谨慎整理返修意见;终审环节应根据期刊全年的来稿情况、来稿质量、栏目发表情况等对专审通过的稿件进行整体把关,最终决定稿件的录用与否。同时,制度中也应对每一环节的审稿时间节点做好规定,因为在信息时代,论文快速、抢先发表是“硬道理”。责任编辑编校制度是对责任编辑做好一本期刊的监督与管理制度。该制度应对整本期刊的编校时间节点有一个明确的计划,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充足的时间,以保证编辑加工、校对工作的质量,以及送厂印刷的时间。因为责任编辑是掌控整本期刊质量的关键人员,因此,可制定编校差错的相关奖惩方式。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每一期刊物的发表情况及期刊评价指标的大体数据,可统一制定一份《(责编)内控质量工作流程审核表》,内容包括当期出版的各个栏目的文章数、作者数、基金文章数、参考文献数等,同时了解期刊发表动态的数据以及参与相关工作的编辑、校对人员、照排人员、编务的签字,以便责任明确到个人。交叉校对可弥补上一编辑的编校漏洞,同时还可提高上一编辑对编校质量的重视程度。刊前审读可将差错消灭在送厂印刷前。[4]作者清样校对除了使作者对出刊前的文章进行确认外,还可消灭排版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且更利于作者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5]因此,校对制度、刊前审读制度、作者清样校对制度也是编辑部必不可少的制度。不管哪一项制度,都应在做好充分调研工作后再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拟定,做到有理有据、公平公正,从而使其具有执行力。制度中有惩罚之处,也要提出奖励之说,有奖有罚才具有说服力。总之,“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按照制度走,才能使出版工作运作得更加顺畅、高效。
(三)制定内部编校标准
一套统一而完整的内部编校标准是提高编辑工作效率和编校质量最好的方法。期刊管理单位制定了较多相关的编校规范及标准,如《量和单位的用法》《标点符号的用法》《数字的用法》《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但在制定的标准及规范中,有些内容是选择性实施的,有些内容也不够详细,因此,编辑部应依据现有的标准和规范制定内部统一的编校标准,以达到差错认定统一的目的。现代医药卫生编辑部于2016年起草《编辑出版工作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并于2017年年底正式投入使用,该《手册》主要分为四部分内容,即编辑部工作规定、编辑出版规范、编辑学习园地、附录。在编辑出版规范部分中,根据期刊出版单位制定的编校规范、标准以及期刊的自身特点,整理出了完整、统一的内部编校规范,包括期刊的编排格式、作者单位的录入标准、关键词的标注要求、医学专业名词术语使用规范、缩略语及英文单词使用要求及标准、编辑规范用字标准、数字的用法标准、量和单位的用法标准、外文符号书写与正斜体录入的规定、图与表的编排规范、标点符号用法、参考文献标注规定等,为编辑们节省了大量学习新标准、新规范的时间,同时做到了编校标准全刊统一,最主要的是,该《手册》大大减少了编校差错。但《手册》中缺少了有关语言文字素养的培养,这是编辑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入职培训时必不可少的培训内容。
(四)定期进行内外部学习交流,提高编校能力
有了统一的编校标准,还要有一个配套的学习策略。对于工作繁忙的编辑来说,自学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定期组织内部学习、外派学习是提高其编校能力的最佳方式。内部学习主要是加强巩固原有的编校规范,而外出学习是为了带回更新的编校规范和方法。内部的编校规范须依据最新的编校规范及标准进行更新,以避免使用已淘汰或不适宜的规范及标准。
(五)总结编校方法,提高编校效率及质量
对于编辑而言,无论是编校还是组稿或组织会议,提高个人能力的方法不仅是不断地接收新的知识,还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对于一篇论文,结构上无非就是题目、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参考文献,从结构上一一审阅,不仅可提高效率还可减少编校差错,例如先看题目及摘要,确定文章的新颖度和其是否适合发表在刊物上,确定发表栏目,如果这两部分无法确定,建议查看一下参考文献并参阅一些相关资料。接下来考虑下一步的编辑加工内容,对于一本固定的期刊来说,同一栏目的文章,结构体例大体相同,那么按照编辑部对每一部分的编校要求逐一进行编辑,最后审阅正文细节内容,并提出修改意见。按照这个流程审稿,不仅高效,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差错的遗漏率,值得编辑参考使用。
三、小结与展望
在信息时代,期刊的学术质量是期刊发展的核心,组织高质量论文、创办精品期刊是国内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改善我国期刊发展的主要方式。编校质量是期刊生存的必要条件,是创办精品期刊的有力支撑,[6]因此,在提高学术质量的同时一定要重视编校质量。但在这个期刊发展的特殊时期,笔者心中总是有一些困惑和想法,编辑的工作确实十分繁忙,组稿、参加会议、组织会议、编校稿件等,笔者熟知高质量论文自然会降低编校工作量,但是对于高质量论文较少的期刊,编辑仍需在编校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组稿等工作与编校工作之间就像一杆天平称,编辑并不能做到完全平衡,但若能将编校彻底分离,将校对工作外包,那就将编校工作的砝码减轻了一半,编辑自然会将这一半的砝码加到组稿等工作中。相信校对外包也是当前时代大多编辑的愿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2004年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DB/OL].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2]吴健敏.科技期刊编校质量问题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3):372-373.
[3]蒋丽杰.提高编校质量的几点建议[J].报刊荟萃,2018(5):122.
[4]张文光.实行印前内部交叉审读是提高科技期刊编校质量的有效方法[J].编辑学报,2003,15(5):375-376.
[5]王桂珍,颜志森.作者自校清样有利于提高期刊编校质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5):716-718.
[6]饶华.提高科技期刊编校质量的几点想法[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3,24(6):460-461.
作者:孙廷 王东 谭涛 刘芹 许祖双 毕丽 单位:《现代医药卫生》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