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我国打造国际性高水平期刊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我国打造国际性高水平期刊的建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我国打造国际性高水平期刊的建议

摘要通过对832名科技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经过网络搜索、归纳总结之后,最终认为国内SCI期刊数量严重偏少、中国学者忽视国内期刊、贡献给国外的出版费用过高等问题。同时,基于本次调研的数据分析,笔者认为发展我国高水平的国际性学术期刊,建议国家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发展SCI期刊,跟随国际步伐创建OpenAccess期刊,推出中英双刊扩大国际影响力,打造国际性高水平期刊

关键词中国学术期刊;OA期刊;国际化;期刊改革

目前,数字化与国际化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在总理的号召下,中国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在国家发展创新的总需求下,我国学术期刊面临着重重挑战,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全球第二大科研产出国,对接国内外需求,发展高水平的国际性学术期刊,赢得国际学术话语权已经成为中国学术界的共识。

1当前中国学术期刊发展面临的问题

据面向我国832名专业性科技工作者的一份问卷调查数据(其中博士比例为42.55%,硕士比例为46.03%)显示,83.89%的科技人员认为我国应该整合资源支持创建并发展如Science、Nature、Cell的标志性的SCI期刊;56%的人表示中国每年因在SCI期刊发表文章而贡献给国外的出版费用过多;75.6%的科技人员支持我国在未来发展开放存取(OpenAccess,OA)的期刊,跟上国际发展节奏。基于调查与分析,笔者发现目前我国的学术期刊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有以下四点。

1.1国内期刊审核机制不完善,文章引用率低

国内学术期刊注水严重,引用率低。作为一种专业性的学术文章,论文往往会被学者、学术机构等用来引用借鉴交流。然而中国期刊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频次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有35%的论文是零被引率,而零引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论文本身质量。国内期刊多数重“量”不重“质”,核心原因就是缺乏完善的审核制度。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科研产出国,科研产出与国内期刊质量不对等,这种情况引人深思。经调查数据显示,六成的学者认为由于科研学术圈子关系,国内论文有不少“人情”文章,审核过程中“注水”严重,缺乏客观评价,导致优秀稿件外流。没有了优质稿件源头,期刊自身的影响力下降,不能得出优质研究成果,如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虽然国内多数作者支持双盲评审方式,但仍有46.65%的国内学术期刊采取单盲方式,双盲评审方式只占了49.27%。在文章评审过程中,人情干扰大于利益冲突[1]。加之国内职称评选的论文需求很大,部分人员买文章、骗文章、拼凑文章,我国期刊文章水平自然就处于落后状态。

1.2国内SCI期刊的数目少,相对国际期刊比较落后

SCI期刊中文名是《科学引文索引》,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个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收录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的核心期刊。超过六成(62.62%)的人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产出国,每年发表SCI论文有300000多篇,而中国SCI期刊数仅占全球的1%,二者之间的数目不匹配,我国SCI期刊数目在国际上明显劣势。中国科协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1月28日在北京。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表示,尽管已是科技期刊大国,也有少量刊物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但与科技强国和世界一流期刊相比,我国科技期刊数量多而不强,学术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偏弱,资源整合能力和融合发展能力不强,缺少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1.3国内科技工作者热衷国外期刊,成果考核成难题

调查数据显示,46.75%的工作者表明他们的文章更多的发表在英文期刊;超过六成的人赞同国内科研人员卯足劲投国外期刊,忽视国内期刊这一现象。国内学者的优秀成果变成了“肥水”流入“外国田”。分析得知,由于SCI期刊收录的论文大多数为有影响力和重要的研究成果,因此,大部分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将在SCI期刊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于是,在国内学术界,科研人员首先选择将论文发在国外期刊,而国外期刊的成绩又和所在单位的考核、成绩、职称、晋升息息相关。从根源上,国内期刊明显的不受重视,从而限制了我国期刊水平的快速发展。

1.4国内期刊行政化干预较强,期刊评比制度不完善

官办身份是国内学术期刊的一大特征。根据主管或主办刊物机构的行政地位而非学术水平的高低,期刊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地方级的刊物,这种级别间的差别,是基于依靠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学术研究这样一种社会资源的相关要素加以垄断而人为造成的,是一种非自然状态,无法再追究的、没有起点公平的现实状况[2]。在此次调查中,2/3的科研人员表示,我国有部分优秀期刊,但由于这种期刊评比制度,导致部分期刊影响力不高。虽然说评比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督促期刊不断提高质量,但这种评比是滚动进行的,每年评比的结果都有变化。这种由各地组织的评比,由于各地的评比标准不统一,也不是单从学术水平的高低对期刊进行评价,因此不能完全以此来衡量期刊的学术水平。而且这种评比制度容易造成有些地区优秀人才流失,有些地区人才稀少的现象,不利于我国期刊的综合发展。

2针对当前国内期刊现状提出可行性建议

我国期刊的发展不仅仅象征着我国学术科研的发展,也对我国在国际学术界地位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促进期刊发展,更是需要我国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现针对中国期刊落后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大力发展OA期刊,提升我国期刊国际影响力

OA期刊是经由同行评审的电子期刊,以免费的方式提供给读者检索、下载和复制。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9.95%的表示他们的文章更多的发表在OA期刊,38.58%的人表示他们发表的文章分布在订阅型和开放获取型这两种模式的期刊。开放获取出版的兴起和备受关注开始于2001年底的《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倡议》(BudapestOpenAccessInitiative,BOAI)[3]。短短十几年间,国外OA模式的期刊发展迅速,许多国外学术出版商看准中国市场,大笔捞金。在此次调查中,有3/4的科研人员支持中国未来需要发展OA期刊,这种方式融合了“互联网+”思维,充分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等传播方式,兼具了网络传播速度快、高效率的特点。OA期刊相较于传统期刊的模式,其质量源于所收录的期刊实行同行评审,或者有编辑进行质量控制,对学术研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国内政府也会按照BOAI检索系统建立或整合一批国内优秀期刊,通过BOAI这一平台扩大我国期刊影响力[4]。

2.2推出英文刊,发展中英双刊实现“引进来”

中国学术期刊想要国际化,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就必须推出英文刊,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国家语委主任、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就曾指出,语言文字与文化二者互为依托、相互渗透。语言文字承载、传承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同时文化又是语言文字的一种现象,是人类的智慧与文明的结晶[5]。英语霸权已经渗透在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例如在政治领域的外交,经济界的国际贸易,文化方面的出版以及各个领域的国际会议等。因此,中国学术期刊想要国际化,就必须推出英文刊,这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了。中国不是没有好论文,太多的“肥水”流入“外国田”。在国内期刊发展的同时,既可加大力度鼓励国内期刊推出“中英双刊”,也可以实现“引进来”,扩大稿源。在调查中,78.85%的学者也强烈认为推出英文刊,不仅是让中国学者的科研成果向世界公布,而且可以吸引国外学者的稿件,扩大稿源,真正使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推动国内英文版期刊走向国际化发展,可采取国际期刊界正推行的一种新的出版模式——开放存取,加入国际出版发行行列中,将发行委托给国外著名出版商发行,实行开放阅览,可以在网上免费下载所刊登的全部论文[6]。

2.3完善论文评价及人才评价体系,提升国际学术声誉

现阶段,我国对学术期刊的评定从“质”和“量”这两个方面,分别是“质量评价”及“影响力大小”的评价[7]。但由于历史文化的差异,国际论文评价体系在某些领域并不适合中国,例如中国哲学、中医药学、国画、书法等。为了更好地维护我国期刊的评定系统,80%的调查对象认为,我们应该结合自身学术期刊发展现状,建立适合自己的论文评价体系。提升国际学术声誉,这是每个学术者的责任和义务,无论是投稿人,还是审稿人,都应回归本源,重视成果,而不应该从功利角度出发,追求论文影响力和数量,忘记科研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一是以实事求是为标准,丰富和完善评价内容、标准,突出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增加评价内容。二是提高评审专业度,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审编队伍,增加特邀论文的数量评价学术者,基于其研究成果,以学术组织对学术者的评价辅之。三是打击学术不端行为,对一些涉嫌学术不端的商业行为进行打击。四是完善论文盲审制度,确保公平公正评价。

2.4政府加强政策引导,配合国家人才政策

促进我国期刊走向国际化,近六成人员认为国家级人才等各类人才都有责任在国内英文期刊。通常来说,一个期刊稿源越丰富,则该期刊的文章质量越高,期刊影响力越大,进而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稿件。就如同市场经济中的“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政府加强引导,创办一批高质量学术期刊。一是给予激励政策吸引国内优秀学者发表文章,在国家级等各类人才项目上予以优先,如申请长江学者需至少1篇以上发表在国内顶级期刊。二是成立专项基金,用于推动期刊发展,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可设立期刊建设专项基金项目。三是政府要极力推广宣传国内核心期刊,借助“一带一路”活动,实现科学走出去,引进来。

2.5严格执行评审标准,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自2018年1月起,Oncotatget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因缺乏严格执行评审标准导致不再被SCI收录。例如以下几个问题:作者推荐评审名单的审核不严,有些研究生或者不具备评审能力的评审人进入评审;而资深评审专家驳回稿件无法通过,期刊未采取这些评审专家意见进行退稿,依旧将稿件进行发表。基于以上原因,导致收稿数量急剧上升,部分稿件质量直线下降。虽然还是有不少优秀稿件,很有影响,引用率也很高,导致整个期刊实际的影响因子并没怎么降低。但由于上述问题,硬被踢出SCI数据库,名誉大损。反过来又导致今年投稿数量急剧下降。过去几年该期刊影响因子均在5分以上。因此,中国未来发展OA期刊、国际性学术期刊的同时注意确定审稿、评比制度的标准与条例,确立一套严格的评审标准,并严格执行,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3关于中国打造国际高水平期刊未来发展的展望

虽然,目前国内期刊的水平与国外期刊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近几年来,中国已经慢慢地开始重视国内期刊的建设,而且国内的科研学者对于审稿制度、评价体系、SCI国际化网站的建设等积极地提出建议与意见。互联网时代给予了中国学术期刊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我们既需要变革传统的学术期刊出版经营的模式,又要融合互联网快速广泛传播的特点,吸收国外办刊经验,创办一批符合中国国情的高水平的OA中英双刊。2018年,调查组撰写的提案《关于我国打造国际性高水平期刊的建议》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提案,提交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2018年11月,中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并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有专门提及,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振奋了信心,也看到了国家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决心,我们也坚信在新时期下,中国有越来越多高水平期刊的崛起,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陈培颖,陈倩,李娜,等.国内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现状的调研——基于国内自动化领域作者群和评审专家群[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3.

[2]哈布尔.学术期刊:现状与未来[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25(2):136.

[3]任胜利.开放存取(openaccess):现状与展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2):151.

[5]王红孝,杨琦.英语霸权与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载体语言的选择[J].科技与出版,2013(12):13.

[6]靳晓燕,李成俊,张小燕,等.国内英文版学术期刊如何实现国际化[J].经济研究导刊,2009,69(31):218-219.

[7]李艳.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5):508.

作者:刘伟东 曹咏 李娜 谢格俐 黄遵楠 单位: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