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术期刊快速传播的路径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术期刊快速传播的路径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学术期刊快速传播的路径研究

摘要:出版效率低是当前学术期刊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突出问题,严重影响学术信息的快速传播,也是国内高水平论文大量外流的一个主要原因。实现学术期刊快速传播主要路径有三:一是技术路径,先进的互联网数字平台技术是提高传播效率的重要手段,学术期刊应乘势而上,抓住机遇,积极尝试;二是内容生产建设路径,知识生产和加工是实现快速传播的关键,期刊编辑和作者应齐心协力,加快生产进程;三是制度路径,制度创新是期刊实现快速传播的前提,政策制定要科学、合理,并符合数字化时代学术期刊快速传播的需要。

关键词:学术期刊;快速传播;媒介技术;生产流程;制度创新

一、互联网数字传播创新———平台技术路径

当下互联网和数字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中国的传媒生态,彻底颠覆了人们习以为常的出版模式。数字平台传播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给学术期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顺应时展,搭载新技术、新平台、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快车,是学术期刊实现快速传播的必然选择。目前,有关学术期刊互联网传播的新模式主要有“域出版”“中国学术期刊(CAJ-N)网络首发期刊”以及自建网站或新媒体微博、微信、APP等。“域出版”是高校学术期刊和超星集团合作推出的一个被誉为“新新媒介时代的学术平台”②,它为解决论文传播效率低、出版时滞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其中的投稿、组稿平台向所有的期刊和作者开放,加盟平台的期刊均为作者投稿的目标期刊,作者可向平台统一的采编系统在线投送稿件,平台对稿件提供顺序转移服务,统一审稿、统一,在快速传播方面比单刊孤军作战有明显的速度优势和专业优势;作者的投稿效率也将得到极大提升,“一稿多投”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作者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投稿的命中率,缩短从研究到成果的时间。①加盟“域出版”平台的学术期刊在论文审定后及时,审定一篇一篇,并根据需要优先出版;期刊版面不再是稀缺资源,可以有效化解作者投稿和期刊采用的矛盾;“域出版”平台提供的技术、传播运营、排版印刷及发行等服务也大大减少了期刊编辑的文字加工、版面调整等非核心工作,提升了编辑工作效率,有利于快速传播。“中国知网”为实现学术期刊稿件即时数字出版,加快出版速度,开发了按篇即时在线出版的优先数字出版平台,即“中国学术期刊(CAJ-N)网络首发期刊”。该模式不断升级改造,并得到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认可,以“单篇首发抢时效,引领学界最强音”吸引作者投稿,旨在真正提高学术期刊文献出版的时效性和影响力。优先数字出版平台不受纸质刊的出版周期限制,在时间上早于纸质期刊出版,大大缩短了学术研究到成果的时间,并取得学术成果的优先确认权。优先出版解决了传统出版的时滞问题,相较于纸质出版一般会提前1个月到2个月,有的期刊出版时间会提前2个月到1年。②如大型财经期刊《财政研究》作为“中国知网”首批网络首发期刊,在网络平台的有关财经政策专家解读的系列热点文章,第一时间被高度关注并大量下载,借助于新的数字平台,迅速提升了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③至于自建网站,部分有实力的学术期刊捷足先登自建网站,内容实时更新,文章定稿就可以立刻发表在期刊的网络版上,第一时间取得学术成果的优先确认权。如《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在2015年就成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复的首批网络连续出版物试点期刊,通过自己的网站就可以实现优先网络出版;并有了正式的网络连续出版物刊号。这也就意味着上线的网络版论文和纸质版论文都一样得到承认和肯定,均为正式出版物,在评职称、拿学位及课题结项中有同等效用。与此同时,学术期刊APP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网络优先出版发展也很快,其推送速度不仅先于纸质版,有时还先于同期网络版。用户(读者)通过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学术期刊信息,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从文献摘要的预览到对原文的完整阅读,部分期刊还提供免费下载等增值服务。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顺应了用户碎片化阅读的特点,有效提升了期刊的出版时效,已成为提升学术期刊传播速度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比如,《编辑之友》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在研究动态方面的更新非常迅速和及时,比出版时间提前4到5天最新一期期刊出版的目录,对每期的重要文章从研究内容、方法、过程和结论推介,还附有相关内容图片、作者近照等,图文并茂,可读性很强。目前,微信出版成为更加便捷、快速的信息传播方式,进一步增强了期刊的移动出版和传播能力。可见,依托强大的互联网数字技术,学术期刊的发展进入新时代,知识生产和加工的网络化、数字化已经成为常态,这也深刻影响着学术论文的写作、投稿和审稿、编辑、出版过程;论文生产和加工的时效性得以极大改善,出版发行也可以快速实现。基于新技术、新应用的“域出版”和“中国学术期刊(CAJ-N)网络首发期刊”等数字出版平台以及微信、微博、手机APP等新媒体平台形成了学术传播出版的新格局,彻底改变了以往学术论文出版的流程,打破了多年来单一的学术传播渠道,特别是在缩短论文出版时滞方面的意义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的编辑出版工作中,这些新平台、新媒介的应用并不乐观:一是大多数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进程缓慢。“中国学术期刊(CAJ-N)网络首发期刊”在优先数字出版的基础上已经运行多年,但时至今日其发展并不顺利。据笔者2018年9月27日统计,加入网络首发的学术期刊是851种,相对于国家期刊管理部门在2014年和2016年两次认定的6430种学术期刊(不包括此后新批准的期刊)来说,网络首发期刊只占了13.2%;相对于“中国知网”显示收录的8525种学术期刊来说,占比就更少了,还不到10%。可见,对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首发期刊,绝大多数的学术期刊没有加入。有的学术期刊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形式,但是却少有更新,仅仅是开通而已,被人称为“僵尸”微博或“僵尸”公众号,与学术期刊相关的新媒体有名无实。“中国知网”开发的APP阅读客户端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传播学术信息,但是有阅读需要的读者对此却不熟悉也很少用。为数不少的期刊与合作的第三方数字平台的互动也仅限于每期定稿之后、印刷之前的发送上传,这对提升期刊的传播效益和学术影响力几无影响。另外,“域出版”学术平台是在一张白纸上重建学术传播的新秩序,这对涉及学术期刊传播的各方面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域出版”平台的前身是被誉为“精英俱乐部”的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网刊),加盟者均为有绝对话语权的名刊,非名刊只能望洋兴叹。尽管目前“域出版”欢迎所有的期刊加入,但原本就弱小的非名刊在新的数字平台能否分得属于自己的那块“蛋糕”,与名刊一起进入快速传播的新时代,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二是质量不高。加入网络首发的期刊数量少,质量更是参差不齐,还处在粗放和初始期,优先网络出版中的有些文献编辑校对质量较低,差错率较高,图表数据也有不准确的现象,只能算是“预出版”,距离学术“精品”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如何兼顾质量和速度的平衡,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提高出版速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①三是理念滞后。长期以来,多数学术期刊遵循传统的办刊理念和模式,即便是有机会、有政策改变出版模式,加快传播速度,往往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仍慢半拍。“特别是人文社科学术编辑,往往与新技术有着天然的隔膜,对传统则抱有一种温情脉脉的眷恋。”②一直以来,我国的大部分学术期刊在体制下生存,缺少与时俱进的有效机制和市场意识,这既让学术期刊难有作为,也让期刊人存有幻想,容易产生依赖和惰性。部分影响力大的期刊受惠于期刊评价机制的推崇和政府政策资金支持,主动参与数字化的动力不足,不愿意牺牲既有利益去主动改革;影响力小的期刊,约稿、组稿维持正常运转就很不易,对数字化改革兴趣也不大。相比较而言,科技学术期刊数字化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走在了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的前面。四是缺少相关政策支持。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既需要技术的支持,也需要得到体制的认可。而目前学术期刊网络版处境比较尴尬,如果没有配套的纸质版,有关权力部门还是不予认可,《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这样有正式的网络连续出版刊号,并得到各方广泛认可的成功案例毕竟是凤毛麟角。还有网络期刊的版权之争和侵权纠纷等问题也困扰并影响着学术期刊数字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总之,互联网数字技术颠覆了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学术期刊对知识的垄断,改变了自上而下的知识传播模式。对学术期刊来说,新的技术革命催生出很多发展机会,但也将学术期刊置于许多的不确定之中。抓住机会,直面挑战,顺势而为,搭载互联网和数字平台的快车,提升期刊出版速度,就可以实现学术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期刊的跨越式发展。反之,踌躇观望,消极等待,也许就会错失良机。

二、内容(论文)生产与加工———知识生产路径

内容生产是学术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学术期刊都要秉持内容为王的理念,始终坚持以优质内容的组织和生产为工作核心,在此基础上,研究学术信息快速与传播才有价值和意义。学术期刊内容生产与建设主要由期刊编辑和作者共同完成。期刊在内容组织、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主编和审稿专家作为期刊的领路人和把关者,对提升出版效率至关重要;期刊编辑对出版周期、审稿时间的管理与控制则是实现快速传播的重要抓手。而内容生产的源头———作者撰写———符合期刊要求的高质原创论文是快速传播的关键。

(一)缩短出版周期

期刊的出版周期直接反映了学术成果的速度,也是影响传播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出版周期过长不利于学术快速传播,也不利于互联网时代学术研究的变革更新。据笔者对“中国知网”的查询显示,我国学术期刊有10个学科分类,“知网”收录学术期刊共8525种。这些期刊中,数量最多的是双月刊3397种,其余是月刊2977种,季刊1385种,而出版周期短的半月刊只有426种,旬刊更少127种,周刊仅有30种,这与国际学术期刊出版周期较短形成强烈的对比。国外著名期刊或一级学科期刊全为周刊,二级学科中著名的刊物也几乎是周刊或半月刊,月刊较少。比如《Science》从投稿到完成同行评议不超过42天,《Nature》从发稿到发表仅12天,重要稿件只需3天。③从世界范围来看,出版周期和期刊的质量或影响力并不成正比。作者在研究论文完成后,都希望尽快发表以获取成果首发权,而出版周期更短的国际期刊就成为首选。国内高水平论文大量外流与我国学术期刊出版周期长不无关系。缩短出版周期不仅有助于学术成果的快速传播,同时也有利于学术成果被检索、被收录和被引用,有利于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优化审稿流程

我国学术期刊审稿周期长,论文的时效性受到影响,为此,严格控制审稿时间、优化审稿流程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一是建设快速审稿的绿色通道。对于有重大理论创新的原创性成果,对期刊的计划专题论文和针对当前热点问题的约稿论文,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一条第一时间快速审稿的绿色通道,提高传播的首发性和时效性,为研究者搭建一个及时发表的学术平台应是学术期刊实现快速传播的一条捷径。二是对每个审稿环节进行严格的时间控制,促进并推动审稿活动高效完成。针对编辑初审不及时、外审时间难以控制等问题,对审稿流程各环节进行严格的时间管理很有必要。只有明确规定审稿时间,确保审稿流程的通畅,才能保证审稿环节快速高效。

(三)遴选合适的主编和审稿专家

主编是期刊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决定期刊质量和快速传播的关键。要选用真正热爱学术期刊事业并愿意为期刊发展投入时间和精力,同时具备新媒体平台运作能力的学者型全职主编,“主而不编”的主编和“编却不主”的主编自然也不会在意期刊的快速传播,均不利于期刊发展。至于审稿专家审稿,这是审稿流程中最不易控制的环节,期刊在遴选、管理审稿专家时,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要选择审稿质量高、速度快,主观上乐意并善于为期刊审稿的专家。在稿源充足的情况下,增加审稿专家的数量可以加快审稿速度。学术研究越来越细化,学科间的交叉也愈加明显,选择专业水平高且具备定性判断能力的“小同行”专家有利于提高审稿的质量和速度;对审稿专家擅长的学科要细化到二级、三级学科,精准送审。关注专家身份、研究方向和社会角色的变化,及时调整审稿专家队伍,如有的专家走上了领导岗位,时间就很难保证;有的专家研究方向有了变化,有的专家到了退休年龄或身体原因等都会直接影响审稿效率。

(四)发挥期刊编辑的作用

纸媒时代“编辑是出版的灵魂”①。数字传播改变了出版生态,编辑角色除了对知识的把关外,更多演变为对知识资本的生产与组织、数字内容的配置与共享、出版资源的整合与推送等。②在新媒体平台的学术传播活动中,编辑依然处于核心地位。就具体工作而言,编辑直接参与出版的全部过程,对责编的稿件从收稿到出版负责到底;在审稿活动中更多扮演组织者和服务者的角色。编辑要在第一时间准确快速处理稿件,筛查并判断其学术价值,拿出初审意见,有效过滤掉不合格稿件,最大限度减少审稿专家和主编的工作量,为提高审稿效率打好基础。接下来的环节,要选择最合适的同行专家,送审时要和专家充分沟通,并提醒督促审稿专家在约定时间内完成审稿任务。然后分析汇总专家意见为终审定稿做好准备。终审定稿环节,编辑要从期刊选题方向、近期栏目选题要点、学科热点等出发,综合专家审稿意见和自己的判断对拟用稿件做出精准的意见,为主编定稿做好前期准备。总之,只有充分发挥期刊编辑的作用,才能使期刊出版高效顺利。

(五)生产符合期刊要求的优质论文

如风如电的传播必然建立在如流如注的优质稿源生产之上。内容生产源头———论文作者———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撰写论文的能力,生产优质的原创论文是实现学术成果快速与传播的关键之举,也是助推学术期刊提质增效的根本。论文内容创新、质量高,退稿率、返修率自然下降,出版流程顺畅,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术成果的快速传播。论文完成后,对投稿目标期刊的选择也是影响发表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投稿前要做好、做足功课,了解或者研究准备投稿的期刊,尽量避免论文因非质量因素发生的退稿。每家期刊都有自己的学术个性和偏好,期刊的层次不同对稿件的具体要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不具备目标期刊对投稿的基本要求,那么在初审时就可能遭到退稿。比如,有的期刊对摘要写作有严格的要求,摘要中必须对研究对象、目的、方法、结果和创新点等有非常准确的表述;有的期刊要求在论文开始的部分有对研究背景和学术史的介绍和回顾等;有的期刊对论文的字数和规范性有比较严格的要求;等等。虽然不赞成某些作者处心积虑迎合期刊以求的做法,但是对目标期刊的定位和投稿要求做一定的研究,找到自己论文内容与期刊的契合点,可以有效避免盲目投稿,提高投稿、审稿效率,减少修改次数,增加快速传播的可能性。

三、期刊管理政策改革创新———制度路径

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亟须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尤其离不开国家相关部门的制度改革与创新。针对目前学术期刊发展的无序、不平衡现象,建议期刊主管部门整合学术期刊的布局结构,对刊号资源动态化管理,保优汰劣,从政策上支持学术期刊提升传播效率,实现快速传播。

(一)根据学科发展布局调整刊号资源

目前,我国学术期刊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结构不合理,布局无序,管理粗放,多被人诟病。特别是期刊资源配置与学科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学术期刊的快速传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术期刊不能满足高速增长的需求,出版体量大,与学科发展和科研水平相当的学术期刊偏少,这与国家期刊管理机制有一定的关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叶继元教授从2007年起开始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布局进行研究,2018年叶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学术期刊学科不均衡现象仍然严重,期刊结构布局不合理,综合性期刊比例偏高,而专业期刊偏少,专业期刊中部分学科期刊数量较多,部分学科期刊数量较少;学科分布的不均衡导致不同学科作者的难度有很大的差异,甚至出现有作者找不到对口的专业期刊来刊发自己的论文这样的窘况。①有些学科发展快、影响大,但专业期刊却偏少。比如,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并繁荣起来的社会学专业,直接关系社会建设和民生问题,其研究领域涉及家庭、单位、国家乃至国际社会。从目前来看,热点问题多,研究者和研究成果也比较多,但是有影响的专业期刊却很少。“中国知网”显示社会学核心期刊仅有4家,期刊发展捉襟见肘,难以满足社会学研究的需求。②而充足的与学术研究发展相匹配的期刊数量是学科健康发展、学术信息快速传播的必要条件之一。期刊学科分布不均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政策管理服务学术研究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发挥应该难辞其咎。建议期刊主管部门组织力量调研期刊的学科分布,考察各学科期刊总量以及该学科人均拥有期刊的数量等问题,动态把握学术期刊结构布局和调整的需求。在刊号资源配置方面,适当向专业期刊数量较少的学科倾斜,支持近年发展较快的重点学科的期刊发展和扩容;具体可参照国家颁布的学科层级标准适度柔性调整查漏补缺。③同时鼓励部分有条件、有优势的综合性期刊向专业性期刊转型发展。期刊资源配置应充分满足学术研究的需要,满足作者和期刊对快速、高效传播的合理诉求。

(二)政策支持学术期刊网络化发展

“制度设计是个精细活,既要有顶层设计,统筹全局、高屋建瓴,又要有底层设计,抽丝剥茧、脚踏实地。”④一是构建促进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发展机制,政策鼓励学术期刊的优先数字出版。建议期刊主管部门整合现有学术期刊资源;鼓励学术期刊或学术机构创办网络学术期刊,如数据期刊、多媒体期刊等;允许纸质版的学术期刊申请对应的网络出版刊号,让传统的学术期刊门户网站的网络出版合法化;⑤满足目前学术期刊网络化发展的诉求,政策助力学术期刊转型网络数字期刊。二是重视对网络优先出版文献的认定和版权保护。网络优先数字出版是学术期刊实现快速传播的重要手段,但是优先数字出版与现行成果评价体系不对接;有关部门对学术成果的认定,还是以纸质版为主,数字出版为辅;如果学者的研究论文只有网络数字出版而没有纸质版还是不予认定。有关部门对网络学术出版平台疏于管理,监管机制不健全,优先数字出版与阅读的版权侵权问题时有发生,版权纠纷悬而未决。建议政府尽快出台支持学术期刊优先网络出版的相关政策和规定,重视并认可优先数字出版文献,将网络数字出版文献与纸质版的期刊论文一起纳入正常的学术评价体系;从政策层面支持鼓励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和发展。重视保护优先网络出版原创者的知识产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政府层面构建促进优先数字出版的发展机制,推进学术期刊网络出版产业创新进步。

(三)创新期刊管理体制

任何一项变革最重要的推动力还是来自政策制定者。期刊主管部门解放思想,需要头脑风暴,更需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在期刊管理上实现新的突破。比如,酝酿已久的期刊准入退出机制应加快推进实施,对期刊刊号动态化管理,保优汰劣,可以激发办刊活力,促进传播效率。借鉴国际期刊管理模式,在一些边缘交叉学科,审慎可控、有序尝试期刊管理“注册制”,有利于我国学术期刊的合理布局和调配,有利于各个学科学术期刊的充分发展。目前,期刊管理的审批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期刊的发展,但其积极意义在于政府便于对期刊宏观调控,集中优势资源,将有限的刊号资源用来打造“专、精、特、新”学术期刊,将“全、散、小、弱”的期刊资源整合重组,并以此组建大型期刊出版集团,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我国学术期刊传播效率、学术影响力双低的办刊窘境,中国学术期刊也才能够更快地“走出去”,传播中国学术,参与国际学术竞争。

结语

学术期刊实现快速传播是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要求,传播速度提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快速传播一定要建立在高质量的期刊出版、强大的审稿编辑队伍和优质充足的稿源基础之上,只有处理好速度和质量、效率和责任的关系,用精品意识做好知识生产,把握好传播效率和社会效益的平衡,让传播速度和内容质量齐飞,才能保证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从上面的论述来看,要实现学术期刊的快速传播,来自顶层设计的国家政策创新是前提,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数字传播技术和模式创新是重要手段,知识生产加工过程中期刊编辑、审稿专家以及作者等方面的共同努力是关键。党的报告指出,我国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有这种新机制做后盾,集聚各方力量,打一套漂亮的组合拳,解决学术期刊出版效率低的问题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当然,这中间肯定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相信只要从这三方面努力,化挑战为机遇,把问题倒逼为发展动力,不但可以以最快的方式传播最新的学术成果,而且还可以全面提升我国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作者:樊霞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