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如何提高非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影响因子是期刊评价国际上的通用指标,在期刊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总体来看,影响因子的主要影响因素首先是文章的质量,其次是期刊属性和学科差异,再次是出版时滞与载文量,政策导向的因素也不可忽视。要提高期刊影响因子,必须从稿件入手,努力组织优质稿件,提高文章质量。具体而言,可以从主动约稿、组织学术会议、加强期刊宣传、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四个方面入手;同时还要努力打造特色栏目,注重刊发地域性和综述性文章。此外,还要积极加入各种电子资源数据库,优先出版,缩短出版周期。
[关键词]影响因子;期刊
一、影响因子的概念
影响因子是期刊评价国际上的通用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有一个比较简单的计算方式:某期刊前两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被引频次)除以论文总数,即平均被引率。被引用频次越高,影响因子越大;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就越大。影响因子是衡量一个刊物学术地位的重要指标,在期刊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二、影响因子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文章质量
从理论上来说,文章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影响因子的高低。而那些知名学者、学科带头人,由于学识渊博、眼光敏锐独特能够站在学科的最前沿,能够前瞻性地审视某一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动向,往往能够提出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观点,甚至可以引领学术研究的方向。以民国时期王国维先生为例,其著名的《人间词话》被公认为近代诗词研究的集大成著作,后来的研究者在研究诗词的过程中都很难绕开王国维先生。这样的情况下,引用率自然就会很高。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研究者都能够像王国维、鲁迅、陈寅恪等那样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学术眼光,但那些选题新颖、属于学科前沿领域的论文的确能够比较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加之,具备比较深厚学术素养的研究者在撰写论文时一般都会选取那些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较高的实用价值的内容为研究对象,而且基本能够做到研究方法合理、调查数据可靠等。至于学术规范和文章完整性、系统性就更不需要考虑了,在这样的写作背景下,这些论文就会达到结论科学、论述充分的目的。
(二)期刊属性和学科差异因素
除了文章质量外,期刊的属性也是影响影响因子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期刊由于同类型的刊物比较少而成为影响很大的刊物,比如某些省内刊物,虽然级别并不是很高,但由于其是本省某类学科唯一的综合类刊物而收到众多稿件,这样,期刊在选择过程中就可以挑选那些质量比较高、作者知名度较高的文章来刊发,长此以往,此类刊物的影响因子自然就会提高。相反,那些同类型期刊较多的刊物由于稿件来源有限而对文章选择性不高造成文章质量下降,影响因子降低。根据张敏等人的研究,研究类论文被引用的周期要长一些,一般会在3年后达到最高峰。值得注意的是,综述类的文章反而会更容易被引用。因此,期刊的内容也决定影响因子水平。学科类型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期刊的影响因子产生影响,一般来说,专业性期刊影响因子一般会高于综合学术期刊。还有那些比较热门的学科,由于研究者众多而无形中提高了论文的质量,还有一些学科由于更新速度很快,其原来的数据在研究过程中也会被大量引用,而那些冷门学科则由于更新速度慢,其被引用的频率较低[2]。
(三)出版时滞与载文量因素
出版时滞是指从收稿日期到出版日期之间的时间间隔,通俗地说,出版时滞与影响因子成反比,即出版时滞较短的学报容易获得较高的影响因子。原因很简单,首先公开发表的论文就容易更早地被发现并征引。因此,期刊的传播、发行范围和途径对期刊影响因子具有一定的影响。载文量一般是指一年或几年内所刊载的文章数量。众所周知,载文量与出版周期成正比,减少载文量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出版的时滞增加,导致对学者吸引力降低,引用率自然会有所降低。因此,刊物对于期刊的载文量应进行严格把控,控制在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才能达到比较好的状态。
(四)政策导向因素
众所周知,搞科研的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评职称,但不可否认,职称评定对很多研究者而言是一个重要的目的,很多单位要求申报者在中文核心、cssci,甚至SCI、EI收录期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由此很多研究者往往会把质量较高的文章,首先选择那些影响较大的期刊进行投稿,这就造成很多普通刊物很难收到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导致影响因子难以提高。
三、期刊提高影响因子的途径与方法
(一)组织优质稿件,提高文章质量
期刊影响因子的高低,最关键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在于文章的质量,这一点毋庸置疑,关键是如何才能组织到优质的稿件。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主动约稿。期刊的工作人员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主动向国内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约稿,特别是向那些拥有国家级基金项目的专家以及优秀的研究单位或个人约稿,努力构建比较稳定的作者群。同时高度关注国内外的重要学术期刊,在选择稿件时把握学科前沿,紧跟学术热点,使期刊文章不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学术性,同时还具有创新性。第二,如果有条件,期刊可以适当组织举办一些与自己刊物相关的学术会议,邀请一些权威人士来参加会议,并有意识地与有关作者建立联系。这样,既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期刊,又能够与权威人士建立一定的联系。最主要的是参会者所带来的论文一般都是高质量的,这样不仅可以比较方便地组织到优质的稿件,同时还能够让参会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期刊,从而扩大刊物的国内外影响力,提升期刊的传播力。第三,加强期刊宣传。据笔者调查,很多作者在投稿的过程中,常常习惯性地投一些熟悉的刊物,对于不太了解的刊物投稿意愿不高。因此,做好宣传是获得优质稿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通过网络做好自己的官方网站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做好不仅仅是让读者、投稿者点击浏览,更重要的是让网站成为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除了自己的信息外,还要对学术前沿进行报道,使网站有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此外,手机、微信、微博等移动网络也可以选择利用,尽量扩大自己的影响,从而组织到更多优质的稿件。第四,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审查不仅包括出版前,而且还包括出版后,除了要对稿件的学术性、科学性和创新性进行审查外,还要对文章的学术规范诸如摘要、注释、文字、参考文献等进行审查,然后进行校对。只有多刊发高质量文章,才能吸引读者、作者的关注,提高被引频次。
(二)努力打造特色栏目
学术期刊尤其是非核心学术期刊,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保持自己的期刊风格[3]。特色化是期刊发展的新要求,创建特色栏目是非核心学术期刊凸显个性、提高质量、扩大影响的必由之路[4]。笔者认为,打造特色栏目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注重地域性。期刊可以从地域性和行业性入手,在办刊中大胆尝试,设置反映地方经济和地域特色的栏目,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第二,重视综述性文章。综述性文章由于学术含量不高而往往被很多期刊所忽视,然而,从现实来看,综述性文章被征引的次数是比较高的。这主要是由于综述型文章不但占有大量的文献,而且还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学术性都有自己的见解,更有对外来学科或者学术发展趋势和方向的预测,这就为一些初学者提供了文献支撑,因为很多科研人员都是从写综述性文章入手,开始进行科学研究的。即使不是初学者,很多研究者在阅读相关综述性文章后可直接阅读和利用所述相关内容和所附的参考文献,从而成为很多研究者征引的对象。所以,积极刊载一些专业界权威人士的综述性文章,对提高期刊的引文率,进而提高其影响因子,都是非常有利的。
(三)积极加入各种电子资源数据库,缩短出版周期
笔者通过统计发现,一个期刊如果只加入知网,被征引的频率要比同时加入知网、万方数据库低0.002到0.003;如果同时加入知网、万方数据和龙源网,则可以再增加0.001到0.002。也就是说,一个期刊加入的电子资源数据库越多,影响因子就会越高。科研人员已经习惯了通过互联网检索各种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因此,期刊应该及时将自己的数据上传给各种资源数据库,进而提高刊物的影响因子。此外,如前文所述,学术期刊出版周期与影响因有密切关系,周期越短,总被引数量相对越高,影响因子也相对较高。因此,期刊应该尽量缩短出版周期,以提高影响因子。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两种方式。第一,缩短刊期。如季刊可以缩短为双月刊,双月刊可以缩短为月刊。但是,笔者不主张将双月刊缩短为旬刊,这样会使得期刊文章的质量无法保证,从长期来看,对影响因子的提高并没有好处。第二,实现数字在线优先出版。也就是实现在线投稿、在线审稿、办公网络化,及时进入电子资源库,让更多读者在第一时间就能看到并检索,从而成为被征引的对象,以提高被征引的频次。
【参考文献】
[1]周江川,魏艳君.非核心期刊提高影响因子的途径和方法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143-147.
[2]张敏,宋咏堂.浅谈科技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因素及提高途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222-224.
[3]张丽萍.试论期刊的风格创造[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2):88-89.
[4]康敬奎.高校社科学报的特色化之路[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47-155.
作者: 张丽萍 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