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术论文写作立场建构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术论文写作立场建构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学术论文写作立场建构研究

提要:学术观点的建构不仅需要客观呈现研究数据,更需要合理表达作者立场。本研究分析了中国理工科博士生与国际期刊作者在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中表达立场的文本实践,结果表明:博士生比期刊作者显著多用模糊限制语、强势语和自我指称语,这些立场资源词在博士生论文与期刊论文各部分的分布具有一定差异;博士生写作词汇资源有限,且存在刻意回避作者身份的现象。研究为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立场表达;模糊限制语;强势语;自我指称语

1.引言

近20年来,学术语篇作者立场(authorialstance)逐渐成为二语写作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在当前国际学术交流日趋频繁的背景下,合理表达作者立场、彰显作者身份从而在学术领域发出声音的重要性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同(Hyland2005;Lancaster2016;Jiang&Ma2019;徐昉2015)。然而,相较于母语作者,英语二语学习者由于语言能力所限,在合理使用立场词汇表达观点方面存在较大困难(Jiang2015)。立场表达不仅是二语学术话语习得研究以及学术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学术新手论文写作的难点(Hyland2018;王敏,刘丁2013;徐昉2015)。为应对这一难题,教师应把握英语学习者和国际期刊作者立场表达的总体特征及规律,揭示导致立场建构差异的具体词汇表达及其功能和分布特征,发现学习者症结所在(Aull&Lancaster2014)。我国已有写作立场相关研究多关注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位论文(徐宏亮2011;徐昉2015;周惠,刘永兵2015),甚少涉及其他专业英语学习者,尤其是作为学术新手的理工科博士生在科技论文中立场表达的特点(秦枫,陈坚林2013)。鉴于此,本研究对比中国理工科博士生与国际期刊作者建构学术立场的文本实践,考察学术立场的语言资源、修辞功能及其在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分布,以期进一步提供理工科学术立场语言表达实据,指导学术英语写作教学。

2.文献综述

作者立场指语篇中作者对文章信息或话语参与者的态度、情感、判断及责任,包含作者对文章信息显现方式的评价(Biberetal.1999)。学术语篇中,作者通过使用多种语言资源(如模糊限制语、强势语等)表达立场,实现论说协商以及与读者互动的人际功能(Hyland2005;姜峰2016)。立场资源词是立场的语言实现方式,主要包括模糊限制语、强势语、自我指称语和态度情感标记语,用于传递作者的判断、观点以及对命题的态度(Hyland2005)。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表达事物的词语”(Lakoff1973),主要帮助作者实现避免对命题表达武断态度、承认学术团体其他观点的功能(Hyland1996)。与之相反,强势语则表达明确、不容争议的态度主张(Hyland1999)。学术语篇中的模糊限制语和强势语是表达作者立场的核心修辞手段,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帮助作者进行论说协商(Hu&Cao2011;Lancaster2016)。为了突出自身或所在团队的立场观点,加强与读者及篇章的互动,作者还会采用自我指称语,即第一人称代词、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等(如“I,we,my”)来表达对命题的观点、态度,从而建构作者立场、彰显作者身份(Zareva2013)。态度情感标记语表达作者对命题的态度,实现形式主要包括从句、对比、标点符号等(Hyland2005)。虽然态度情感标记语可直接表达作者评价,但其在学术写作中的使用频率远低于其他立场资源词(Biberetal.1999)。Hyland&Jiang(2016)发现,态度情感标记语在过去50年的理工科学术论文中使用频率大幅下降。鉴于此,本研究重点关注模糊限制语、强势语和自我指称语3类立场资源词的使用。合理表达作者立场并使之符合学术共同体的规约,对作为二语学习者的学术新手来说并非易事。学科背景和论文结构对立场词汇选择至关重要(Salager-Meyeretal.2003;Biber2006)。就学科背景而言,相较于人文学科论文,理工科论文的立场表达虽然较少(Hyland2004),却在近50年呈现明显的历时增长(Hyland&Jiang2016),需要更多研究关注与教学指导(王晶晶,吕中舌2017)。就论文不同部分的立场资源词使用特征而言,Mansourizadeh&Ahmad(2011)发现和专家相比,学术新手在论文结果与讨论部分准确使用立场资源词表达修辞劝说的能力较弱。Jin(2018)进一步指出,论文结果与讨论部分最适合专家学者展示研究成果、推介研究发现。徐宏亮(2011)通过对比中国英语专业博士生学位论文与期刊论文,发现在结果与讨论部分期刊作者倾向于使用认知型立场资源词,而博士生更多使用态度型和方式型立场资源词,且选词单一、缺乏多样性。从以上研究结果可知,我们需要更多了解学术新手如何融入学术话语共同体并与之对话。正如Swales(2004:56)所言:“学术话语应凸显新手与专家的差异,而不是母语与非母语的分歧。”理工科博士生作为国际学术发表的后备军,在学术英语写作中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因此,描述我国理工科博士生与国际期刊作者学术论文立场表达特征,可为学术新手增强目标读者意识、丰富立场表达资源与手段、了解学术规范并在国际学术领域有效发出声音提供实例借鉴。

3.研究方法

3.1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3个问题:(1)立场资源词在理工科博士生学术论文与国际期刊论文中总体上各有何分布特征?(2)立场资源词在理工科博士生学术论文与国际期刊论文各部分的分布有何特点及异同?(3)理工科博士生与国际期刊作者的立场资源词选择分别有何特征,体现什么修辞功能?

3.2语料来源

本研究基于理工科博士生学术论文语料库(CSW)、国际期刊论文语料库(JAW)两个自建语料库探讨研究问题。两个语料库的语料涉及4个学科,分别为类属于理科的物理学、生命科学以及类属于工科的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CSW语料来自北京市某高校学术英语写作课学生提交的期末论文,每个学科30篇,均参照各学科国际权威期刊要求撰写。JAW语料取自4个学科的高水平期刊①,每个学科选取排名前三的期刊,每种期刊抽取论文10篇。由此,每个语料库的论文数量均为120篇,总共240篇,约98万字符。为确保研究结果的有效性,两个语料库选取的均是“引言—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模式的实证研究论文。根据Hyland(2005)的立场资源词分类,我们使用语料库分析软件AntConc3.5.0w检索语料文本,共得到148种立场资源词及词块形式。两位研究者分别统计每种形式在不同语境中的频率,并人工剔除功能不符合的语料,两者间信度为0.95。两个语料库库容不同,因此立场资源词分布状况采用每万词的标准化频率来统计。参照Hyland(1998)、Yang(2013)的分类,本研究将模糊限制语、强势语分为3类:认知情态动词,认知形容词、副词和名词,认知动词。认知情态动词主要表达对话题的判断与协商。认知形容词、副词和名词的功能主要是突出与特定知识领域的关联,或表达评判与论断。认知动词则主要表达对从句引导的事实或观点的立场。此外,对自我指称语的检索显示,“me,mine,my,ours”在两类语料库中均较为少见,因此本研究主要关注“we,our,us,I”的分布及使用,其中“we”是仅指代作者的“we”(exclusivewe),而非与读者互动的“we”(inclusivewe)。

4.结果与讨论

4.1总体分布

检索结果显示,两个语料库中立场资源词的总频数为106441次,标准化频数为每万词1081次。博士生使用的立场资源词总体上显著多于国际期刊作者(p<0.01)。两个语料库中,作者都频繁使用立场资源词,表明学术语篇不仅仅汇报枯燥的研究数据,更是通过数据、观点评价与判断等表达个人认知立场,以此构建学科知识(Flowerdew1997)。博士生与期刊作者立场资源词使用的共同特征是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均为最高(分别占39.1%和42.7%),表明无论博士生还是期刊作者都倾向于用谦虚商讨的态度来论说和表明观点。自我指称语的使用频率均高于强势语,位居第二。这一结果支持了相关研究(如Hyland&Jiang2016)。Hyland&Jiang(2016)指出,过去50年模糊限制语已逐渐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立场资源词;作者越来越注重在学术语篇中彰显身份,自我指称语在科技论文中的使用频率逐年提高;与之相反,强势语使用频率却日趋走低。虽然博士生与期刊作者的立场资源词使用具有共同特征。

4.2立场资源词的论文结构分布及使用特征

4.2.1模糊限制语

模糊限制语大多集中出现于论文的结果与讨论部分,这或许与理工科学科知识构建有关:研究者通常会在汇报研究成果之后对成果进行解释性判断和评价。方法部分使用模糊限制语较少,在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均低于10%,期刊论文中的使用频率更是仅为4.7%。论文作者在方法部分少有态度评价,大多为程序性“列清单”式的表述(Swales1990),这在理工科类研究论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博士生在方法部分的模糊限制语使用频率大于引言部分,且与期刊作者的使用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这说明中国理工科博士生在方法部分的表述训练依然不足,极有可能因使用不恰当的模糊表达而增加表述的不确定性。对于期刊作者,方法部分主要是描述性汇报,只需清晰地阐释实验材料和数据分析步骤。期刊论文语料库中引言部分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占13.2%)高于结论部分(占4.3%)。但在博士生文本中,结论部分的模糊限制语使用频率(占12.2%)却高于引言部分(占9.2%)。解释这一分布差异需要考察模糊限制语在引言部分的功能:模糊限制语不仅可为引言中的话题创建语篇协商空间,而且有助于激发读者兴趣、推动读者对研究问题进行探索和讨论。作者梳理和评价已有文献,通过模糊限制语为读者创设语篇交流与对话的机会,从而在开放的话语空间引介研究议题。这一功能在期刊论文中较为多见,如例1、例2①所示:例1Onemightwonderifthereareanionimpuritiesortheequivalentswhichactuallyenhancegrain-boundarydiffusion..(IN-生科-期刊②)例2Ultrafastexperimentsonmolecularnanostructuresareincreasinglyabletoprobethedetailsofenvironmentaldegreesoffreedom,whosequantummaybekeytounderstandingthedevicecharacteristics.(IN-物理-期刊)例1中,期刊作者通过“might”推测材料特性并设置疑问,从而激发读者对议题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研究推断。例2中,作者使用模糊限制语“may”探讨分子纳米结构实验中量子研究的重要作用,进而引出实验目的。与期刊作者不同,博士生倾向于直接介绍背景,错失在文章开篇与读者互动、沟通和协商的机会。例3Fidebondformationproteins(Dsb-p)areakindofproteinfamilythatcatalyzesthedisulfidebondformationduringtheproteinprocessing.(IN-生科-博士生)各类模糊限制语按使用频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认知形容词、副词和名词,认知情态动词以及认知动词。为深入了解博士生立场资源词使用偏好,我们还考察了博士生与期刊作者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具体特点及差异。对两类作者使用频率前五位模糊限制语的比较发现,“may,could”在博士生论文和期刊论文中均排名前两位,表明科技论文作者常使用此类资源词表达对自身或他人研究结果的商讨及推断。博士生与期刊作者模糊限制语使用的不同之处在于,博士生多使用“about”(排名第三,占9.5%)和“mainly”(排名第四,占5.8%),或表达对数据的大致推测(如例4),或表达对研究范围的限定(如例5):例4Theintenseemissionlocatedatabout590nmcorrespondingtothemagnetic5D0-7F1transitionofEu3+wasrelatedtothecentrosymmetricstructureofthehostlattice.(R&D-材料-博士生)例5Inthefirstthreepasses,theaverageeffectivestrainincornersismainlyfocusedonthethirdpass.(R&D-材料-博士生)期刊作者则更多使用“possible”(排名第三,占9.1%)、“likely”(排名第四,占5.2%)和“indicate”(排名第五,占4.3%)来表达对研究结果、论断的商讨和推测,体现出明显的互动特征。

4.2.2强势语

博士生与期刊作者使用的强势语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即在结果与讨论部分使用频率最高,使用频率居后的依次为引言、方法、结论部分。这反映了科技论文强势语的分布模式:作者在结果与讨论部分着力强调研究成果的学科关联性及重要性,从而获得读者对研究的理解和认同。然而,一旦作者论辩协商达成(即结论部分),用来渲染论断及提升自信的强势语需求则会相应减少。对强势语使用情况的进一步考察发现,博士生和期刊作者都在引言部分自信地搭建理据,介绍研究目的,并在结果与讨论部分使用强势语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与模糊限制语的类别分布相同,强势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也是认知形容词、副词和名词,其次为认知情态动词,提升研究结果客观性的认知动词使用频率最低。博士生与期刊作者强势语类别使用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博士生逐渐掌握了学术写作中强调和增强知识判断、表达作者声音的语篇交流手段。然而,博士生比期刊作者显著多用强势语(p<0.01),这一结果验证了Hyland&Milton(1997)的研究发现,即学习者比母语者多用强势语,在论断中过于直白,且不能透彻理解强势语之间的细微语用差异。对博士生论文与期刊论文中使用频率前五位强势语的比较发现,“find,show”在两个语料库中均位居前两位。这一分布特征印证了Hyland(2005)的研究发现:理工科研究需要依据客观的科学事实来构建知识。通过使用“find,show”,作者强调事实、汇报研究结果,而非解释信息,从而提升知识构建的客观性。值得注意的是,博士生多用“typical,obvious”来强调研究结果的事实性(如例6),作者显示度相对较低;而期刊作者则更多使用“demonstrate,believe”来评价、判断自身或他人的研究结果,凸显个人或团队发现,彰显作者身份。例6Itisobviousthatthewirelessnetworktrafficwouldbeapparentlyalleviated,whileweusesuitablerecommendationmethodstopredictandapplyCASoRTsystem.(IN-计科-博士生)

4.2.3自我指称语

整体来看,自我指称语在两个语料库论文中的结果与讨论部分使用最多,使用频率均超过50%。这反映出作者主要在结果与讨论部分表达个人声音和立场,提升自我显示度。方法部分自我指称语的使用频率位居第二,用来实现程序性描述,如介绍研究方法或步骤。两个语料库中自我指称语的分布差异在于,博士生论文在引言部分的自我指称语使用显著多于期刊论文,或能表明博士生在论文开篇就有意彰显个人或团体身份,表达作者观点。文本中使用最多的自我指称语是“we”,其在博士生论文和期刊论文中的使用频率分别占74.1%和62.1%。这一现象可能与理工科研究多为团队行为有关,也印证了Hyland&Jiang(2016)的研究结果:“we”在自我指称语使用中占比最高,尤其是过去50年在理工科论文中的使用频率远高于人文学科论文。博士生使用“we”的频率显著高于期刊作者(p<0.01)。语料分析发现,不少博士生在同一段落中反复使用自我指称语来描述团队研究行为,如例7:例7Thusinthispaperweproposedatemporalenhancementpropagationalgorithmtocombinethesetwovideos.ThenwealsotriedtousesomehardwaresuchasGPUtoreducethecomputetime.Byusingthesetechniques,weacquiredapracticalreal-timesystemwithhighindexeasily.(IN-计科-博士生)此外,从表5还可知,博士生比期刊作者显著少用“I”(p<0.01)。这或许是因为“I”的使用让人感觉比较突出自我,也可能与母语文化有关。Shen(1989)指出,在汉语文化中“我”被视为归属于“我们”,因为“我们”代表着国家或团体。因此,中国学生在写作中会对“I”的使用表现出不适应,而倾向于使用具有集体归属感的“we”。

5.结语

本研究基于自建语料库,分析了博士生学术论文和国际期刊论文立场建构的特点及差异。研究发现,博士生比期刊作者显著多用立场资源词,但是立场资源词的论文结构分布差异则表明博士生在与读者互动、立场资源词语用特征把握及学术共同体规约遵循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博士生在立场建构中多直接汇报研究结果,而非引导读者构建知识、强化研究发现或论断。此外,博士生还通过大量甚至过度使用“we”的方式来回避其自我呈现。由此可见,博士生在与读者互动协商、彰显作者身份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困难。依据以上发现,我们建议在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立场资源词的使用特征。第一,注重培养学生对立场表达社会建构属性的意识,帮助学生了解立场表达在不同学科语篇中的分布差异及其在论文不同部分中的功能。通过建立小型学科期刊论文及学生论文语料库,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学科立场资源词使用频率和分布特征,使其更为清晰地认识立场表达的语篇实践。第二,丰富学生论说协商、与读者互动的词汇资源。鼓励学生利用语料库分析工具,比较学生论文与期刊论文的立场资源词使用形式及功能。增强学生的目标读者意识,指导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合理、规范地建构观点、表达立场,从而使研究更好地被目标读者接受和认可。本研究仅考察了4类学科论文写作的立场表达特征,多学科样本会使研究数据更加丰富、更具说服力。今后的研究可就学生的立场表达认知对写作表现的影响等主题展开探讨,以此推动相关研究深入发展。

作者:王晶晶 姜峰 单位: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