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众期刊社会化媒体营销整合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社会化媒体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社交平台,也成为企业不容忽视的营销工具。大众期刊作为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精神食粮,却鲜少运用社会化媒体开展全方位的营销活动,应用效率也不尽如人意。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微博、微信、直播平台三种特色鲜明且具有代表性的社交媒体工具,通过对比分析各自在平台影响力、营销途径、营销效果和平台特点的异同,取长补短、优势整合,系统构建从事件引发、持续吸引,到品牌价值建构和实现精准营销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活动项目整合模型,并提出大众期刊要将以用户为核心、建立品牌核心价值、善用社会化媒体管理工具、合理评估社会化媒体活动收益等作为社会化媒体营销活动的关键,以提升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大众期刊社会化媒体社会化营销整合营销
1大众期刊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期刊业蓬勃发展,据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共出版期刊总数10130种,定价总金额223.89亿元[1]。信息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全球的传统媒体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消费特性显著的大众期刊作为期刊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遭遇新媒体浪潮的冲击,数字阅读悄然兴起,传统媒体的读者逐渐被数字媒体分流,发行量和广告收入锐减。对此,实现与社会化媒体的融合与创新,创造数字时代大众期刊营销新途径,从而为期刊与用户创造深层次价值,是数字化转型与品牌拓展的关键。目前,多数大众期刊对社会化媒体的认识仍停留在开通微信、微博账号后杂志内容的照搬或简单宣发,新媒体矩阵与传统媒介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导致内容冗余,收效甚微。
1.1大众期刊定义及特性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将“大众出版”定位为“专注于少儿、文学、社科、生活、艺术等细分出版领域”[2]。除专业期刊与教育期刊之外,其他类型的期刊均属于大众期刊的范畴。大众期刊涵盖小说、非小说的各类大众读物,譬如大众理论读物、大众文史考古收藏读物、大众财经读物、大众心理读物、大众生活健康读物、大众艺术读物、非教材教辅类大众文教读物、大众军事读物、大众科普读物等,以及少儿出版、居家生活、各种实用手册等,这些都属于大众期刊[3]。从形式上看,大众期刊包括传统纸质期刊与数字期刊两种。大众数字期刊是一种制作精美、内容精粹、信息集束、具有更大书刊效果的,综合运用图文、数据、音视频及动画效果的数字出版物。本文对两种类别的大众期刊均有涉及,但不做详细区分,以“大众期刊”代指传统期刊与数字期刊。从目标群体看,受众大众化是大众期刊最重要的特征。大众期刊面向广泛的受众群体,内容涵盖兴趣、情感、时事、娱乐等各细分领域,主题多样,读者群的阅读目的不是单纯地寻求知识增量,而更多地是为了获得生活资讯等消遣型信息,享受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其发行渠道更加开放,更具市场化,恰好与社会化媒体覆盖面广、丰富精神文化等特性相对应。可以说,大众期刊进行社会化媒体营销有其天然的优势,探讨如何构建一个完整合理的解决方案拓宽大众期刊的营销渠道、创新出版企业的运营模式是非常有价值的。
1.2移动互联环境下大众期刊营销现状
伴随着数字出版与移动互联技术的日益成熟,读者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正在悄然变化,传统纸媒也正在媒介融合和数字转型的浪潮中摸索前行,进行很多积极的尝试。在期刊界,以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为主要功能的大众期刊,也陆续开始在移动互联网中开辟自己的新天地。目前,国内大众期刊移动互联网营销平台主要包括三类,分别是聚合阅读客户端,大众期刊App以及新媒体平台。以网易云阅读、ZAKER、读览天下等为代表的聚合阅读客户端,通过整合第三方资源满足用户移动阅读需求,但资源少、下载不便、缺乏互动等弊端一直是困扰聚合阅读客户端的“顽疾”[4],用户无法与出版企业形成直接的互动也导致平台无法进一步激活潜在用户。《意林》《时尚芭莎》等大众期刊移动出版App,一方面会将纸质版刊物已有的部分内容进行数字化,同时也包含原生数字平台的内容周期更新,可视作传统大众期刊在智能移动终端的延伸或推广[5],但目前高成本的开发及运营投入始终未能解决,众多出版机构仍在为合理的付费模式和最佳的运营模式而苦恼。微博、微信、知乎等新媒体平台作为新兴的移动接入口,以低成本、受众广泛、强互动等优势逐渐成为数字化出版的突破口,但信息过剩、广告干扰、效果局限等问题难以解决。如何利用新媒体创造最优的营销方案也成为许多出版机构探索解决的关键问题。
2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基本构成及对比分析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优兔(Youtube)、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会化媒体应运而生,迭代更新,开创市场营销的新纪元。它们与传统媒体相互借鉴、融合发展、共同进步,有效促进企业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营销渠道的优势互补。这些平台早已取代传统的广告模式成为市场营销的新主角,而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式也成为拓宽企业盈利空间、实现引流变现的新方式。美国有全世界最发达的期刊市场,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吞噬杂志读者的市场冲击下,最早开始探27期年第第卷PUBLISHINGJOURNAL索大众期刊营销策略的转型,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相关研究也源于此。学者将社会化媒体定义为“一组在Web2.0思想和技术基础上构建的基于互联网的应用,这一应用允许用户生成内容并在群体中互相交换内容”(Kaplan&Michael,2010)[6]。《玩赚社会化媒体》一书将社会化媒体定义为促进顾客与公司双向交流的数据化工具组成,并将其分为三类平台,分别是社交型、推广型和分享型[7]。社会化媒体营销指的就是通过社会化媒体网络获得网站流量或注意力的过程(Trattner&Kappe,2012)[8]。在实际环境中,许多社会化媒体工具(微信、微博等)可以同时归属于多个平台的分类,融合社交、推广、分享三类平台的基本属性,是多元的社会化媒体工具。本文挑选三种国内典型的社会化媒体工具(微博、直播、微信)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其各自在营销方面的优劣势进行对比分析。自2009年微博诞生以来,作为一款新兴的移动接入口,微博以其低成本、传播快、互动强成为出版企业宣传营销的必备平台,但由于其信息流常由事件引爆,且呈裂变式的传播方式,可控性较低,存在着信息过剩、冗余信息干扰等问题。其次,由于微博开放式的信息环境,信息停留时间短,用户微博阅读多为跳跃式的“浅阅读”,粉丝之间的互动的差异性也会分散出版企业的目的性信息和导向话题。许多出版企业的官方微博受限于平台服务功能,仅将微博作为信息的平台,并没有获得实质的营销收益。微博之后,微信的诞生与广泛应用为出版企业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微信作为一款及时通讯与社交相结合的社会化媒体工具,为出版企业营销服务延伸创造契机,即时语音、公众号、二维码、微商城[9]、基于LBS的定位、小程序等功能使微信营销更垂直、便捷。相比微博而言,微信一对一的信息传播方式可以保证信息精准到达各位用户终端,提高信息的曝光率;其次,区别于微博的显性营销,微信平台的信息分享较为隐形,且用户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更加私密,用户接受度高。但由于消息传播方式的限制,信息传播范围较窄,且用户面对大量公众号推送的消息时,同样会产生信息被淹没,影响用户阅读效果。伴随着虚拟现实(VR)产业兴起并逐步成为重要产业趋向的各类直播平台也在近年呈现井喷式增长。2017年可谓是直播行业洗牌整顿的一年,目前直播行业正在朝着健康稳定的发展方向努力。从市场规模看,直播答题、线上抓娃娃等泛娱乐化直播增长迅速,垂直领域直播占比逐渐增大;在移动直播方面,2017年中国移动直播行业市场规模达119.5亿元,随着行业技术的成熟以及行业盈利手段的多元化,市场规模仍将进一步增长[10]。直播作为继微信、微博等平台之后崛起的又一新媒体产物,也成为传统媒体试图进军的新领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共计约200家直播平台,平台资源与流量呈集中式分布。直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时性与沉浸感,直播平台以明星、网红直播为优势,其快速吸粉能力以及一对多的传播能力都昭示着这款新媒体的发展潜力。但对于目前的直播市场,仍存在巨大的缺口——直播内容没有系统化的纵深内容,用户无法沉淀。而这个缺口恰好是传统媒体所具备的优势,强大的内容生产力以及高质量内容的生产运作都是直播内容价值最大化开发所必不可少的优势方。企业营销注重平台的品牌、功能独特性、受众数量、平台持久性和用户黏性[11]。本文从营销途径、平台影响力、营销效果以及平台特点四方面对微信、微博以及直播进行了营销能力的对比,如图1所示,并进一步将各对比项拆分成11个具体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总体而言,三大社会化媒体特点各有不同。微信的平台影响力较为稳定突出,其一对一精准传播,强保密性和高可控性成为它区别于其他两种平台的重点;微博作为成熟的开放式社交网络,其裂变式传播及热门话题可快速引发信息爆点,吸引大量潜在用户;直播平台作为新兴的社会化媒体平台,强粉丝效应及VR直播等特点成为直播平台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虽然三类社会化媒体平台都拥有强时效性、高传播性等优点,但平台信息量过大、信息易沉没、优质内容无法沉淀等却成为社会化媒体平台的通病,垂直化纵深的问题仍需探讨。对于大众出版企业而言,有效将微博、微信和直播等社会化媒体工具进行优势整合,构建完整的社会化媒体营销体系,可以发挥“1+1>2”的效应,无缝对接影响目标用户,从而实现营销效益的最大化。
3大众期刊社会化媒体营销项目模型
从某种程度上讲,社会化媒体有时确实能被看做解决营销问题的“灵丹妙药”,甚至已承担起出版企业营销部门的角色,但社会化媒体却存在过分夸大的嫌疑。各个企业蜂拥而上,开通企业微博、微信平台,却忽略了社会化媒体活动不单单是简单上传几张图片,写一段文字,坚持定期更新就可以轻而易举获得营销收入的,很多企业并不清楚如何构建盈利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方案,战略性的针对社会化媒体活动进行规划部署,反而使得社会化媒体的效用大打折扣。如何高效利用社会化媒体,通过协同工作产生可观的投资回报率就成为出版企业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成功的社会化媒体活动应当达到“滚雪球效应”,一旦触发,就会越滚越大,释放出无限的循环动力。成功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应该同时注重深度与广度,即在每一个社会化媒体平台中投入精力并且尽可能跨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媒体活动。本文将先前所分析的三种社会化媒体工具进行优势整合,针对大众期刊提出社会化媒体营销的项目模型,从而实现社会化媒体之间的有效整合,构成社会化媒体活动的循环效应,促进出版企业大众期刊的数字化营销。图2大众期刊社会化媒体营销项目模型要想达到社会化媒体活动的“滚雪球效应”,必须取长补短,将各类新媒体有效整合,形成大众期刊社会化媒体营销的长线循环,实现潜在用户挖掘与营销盈利。通过先前的社会化媒体优劣势对比可以发现,各类新媒体之间营销手段、长效发展的优劣势各不相同。对此,本模型在构建时,紧紧围绕各类新媒体的主要特点,并有机组合,以发挥社会化媒体活动的最优效应。第一步,事件引发。微博这类平台其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一对多裂变式传播,传播速度非常快,传播面积广,通常成病毒式传播,因此,可以作为整个社会化营销项目的导火索,通过创造事件来引爆受众的好奇心,实现将潜在客户引向社会化媒体活动的第一步。事件的前期策划、寻找事件的引爆点成为事件营销成功的重要前提。前期战略分析做27期年第第卷PUBLISHINGJOURNAL好之后,要对事件传播进行合理规划,积极引导,做好信息的预埋,利用热门话题、明星转发等对事件进行良好的扩张。最重要的是让用户实现自传播,让用户真正理解并热爱,产生认同自愿成为口碑营销的传播者,达成更佳的营销效果。第二步,持续吸引。直播平台作为一类新兴的非延时视频平台,其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极其快速的吸粉能力让人叹为观止。通过事件成功引发的社会化媒体活动的第二步就是利用直播平台持续吸引受众,让受众对事件有深入的了解并积极互动,有效利用明星效应,通过置身其中的沉浸感增强受众对营销活动的心流体验,吸引更多的受众成为潜在用户。直播平台虽然吸粉能力强,互动性高,但其最大的缺点就是无法生成真正意义上的纵深内容,且直播内容无法沉淀,而这刚好就是传统大众期刊的深度内容所能弥补的漏洞。第三步,品牌价值的建构和精准营销实现。大众期刊的深度内容可以有效将潜在客户转化为目标消费者,促进大众期刊的销售与盈利。虽然经过微博的事件引发与直播的持续发酵,已积累一批有效用户,但这也仅仅只是受众的一小部分。微信作为一款优秀的社交传播类平台,以其一对一精准营销的优势成为这个模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方面,通过优质营销内容的推送,将部分潜在用户转化为购买用户;另一方面积极与用户互动,全方位了解用户需求,利用微信营销能充分挖掘微信用户的独特性需求。针对读者用户的回复和关注程度实行个性化的专题推荐,从而建立起与用户之间的强关系链接,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更切合其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增强出版企业的品牌效应。以国内时尚杂志《ELLE》为例,它在其实现品牌价值,促进营销推广的探索中就曾做过类似尝试。时尚杂志一直都与明星、各大秀场、时尚前沿有着密切的关系。《ELLE》从纸质杂志,到ELLEPLUSApp上线,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其优秀的社会化媒体活动的运营。“巴黎时装周”是每年时尚圈的热门话题,ELLE微博首先发起“#ELLE直播时装周#”热门话题,吸引微博受众阅读量达5828.2万,随后再通过在直播平台美拍上全程直播范冰冰在巴黎时装周的动态吸引眼球,高峰时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达到30万人的惊人数字,成为明星直播热潮的首个引爆点。通过这场直播,《ELLE》杂志的美拍账号一小时吸粉10万,有力宣传了其手机应用ELLEplus,幕后花絮及独家专访等深度内容也促进《ELLE》杂志的发行量,其微信公众号ellechina也与Elle中文网相互绑定,及时推送春夏巴黎时装周的相关信息,并为用户提供时尚穿搭技巧与时尚单品推荐。同时公众号内嵌“时髦商店”小程序,巧妙地将电商购买环节融合到整个社会化媒体活动中,实现完整的潜在用户的挖掘和老用户的关系巩固的流程,为大众期刊高效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营销活动提供了鲜明的实例。
4大众期刊社会化媒体营销活动重点
社会化媒体营销项目模型为大众期刊在移动互联时代的跨媒体融合创新营销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在进行社会化媒体营销活动时,企业更应以用户为核心,积极提升品牌核心价值,同时以数据为基础,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及时反馈并修改营销策略,量化评估社会化媒体营销活动。
4.1以用户为核心,与用户建立深度关系
使用社会化媒体的正确方法就是和用户进行交流,其区别于传统营销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不再是以营销方法为核心,而是以用户思维为核心。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营销,出版企业要想尽一切创意将所要营销的产品和内容呈现在用户面前,并将其转化为盈利,这就要求出版企业站在用户角度构思,转化为买方语言,刺激消费。积极与用户保持沟通互动,积极了解用户实际需求,让用户需求引导大众期刊的生产,实现出版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互利共赢。
4.2巧用多平台挖掘和提升品牌核心价值
品牌作为出版企业最重要的无形产品,通过社会化媒体准确表达出版企业的品牌核心价值,是营销活动成功的关键。品牌核心价值的深度开发与挖掘需要出版企业的产品、服务、分销渠道、付费媒体以及自有媒体等每个品牌接触点都能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和功能,以实现相关出版产品和服务信息的及时有效触达[12]。然而,通过社会化媒体清晰地传达出版企业的品牌内涵和核心价值并非易事,立足于出版企业品牌核心,高质量、有吸引力的内容,与消费者沟通并发展更深层次的关系和交流,改善用户体验,在品牌与目标顾客之间发展强关系链接,提升出版企业品牌价值,这都需要出版企业在社会化媒体上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
4.3善用社交数据进行方案评估与反馈改善
成功利用社会化媒体开展营销活动必须进行规划、培养、追踪及管理,完整的社会化媒体活动就是一个全新的营销系统,其系统完善离不开重复的反馈。这就需要一系列指标来帮助测算活动是否有效,使用互联网媒体监控、测量工具,全方位地对社会化媒体进行管理,对社会化媒体的粉丝数量、评论转发、阅读量、点赞数等指标进行检测,社会化媒体管理人员可依据这些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不断改进完善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和内容,以数据为基础,按照数据分析行动。比较重要的几个测量工具包括:Socailbakers、Rapleaf、OracleSocial等[13]。
4.4利用投资回报率评估社会化媒体活动
社会化媒体活动中可测量的指标包括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即通过社会化媒体管理工具所直接得到的测量数据,包括评论数、关注者数量、点击次数等;定性指标指用户对于产品、服务的情感与感受程度,而最重要的测量指标是投资回报率,通过分析获取的用户消费倾向、潜在客户转化率、客户保有量以及产生的利润,从而使得社会化媒体活动真正成为可盈利的营销项目[14]。通过计算顾客终身价值与可接受的取得成本之间的比率就可以得出大众期刊社会化媒体活动的投资回报率,从而评估社会化媒体活动的成功与否。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持续追踪社会化媒体投资回报率,不断收集用户数据并利用数据对社会化媒体活动进行改进,不断将受众转化为潜在客户,并将其消费意愿转化为消费行为,形成可持续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循环。
作者:曹子郁 刘雪梅 单位: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