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术期刊出版优化创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术期刊出版优化创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学术期刊出版优化创新

摘要传统学术期刊出版长期受限于由诚信问题、垄断、版权混乱等造成的学术信息交流桎梏。区块链技术独特的点对点分布式网络结构,可以无缝整合学术期刊出版生态链的各协作方,从而削弱学术期刊出版商的垄断地位。研究团队能够在区块链上处理、验证、传播、出版和永久储存研究成果。区块链的四个技术特征——仅添加不可篡改、分布式结构、兼备匿名性和透明度、可内置智能合约可能——是解决传统学术期刊出版行业科研诚信困境和协作效率低下这两大痛点的钥匙。区块链技术通过智能合约、代币经济和去中心化存储解决方案可以为传统的学术期刊出版产业注入新活力,为学术交流开启透明、高效和无缝对接的新时代。

关键词学术期刊出版区块链版权保护

1学术期刊转型升级中的发展瓶颈

作为知识传播的关键环节,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冲击下,学术期出版面临着升级转型。学术出版包括学术期刊出版和学术图书出版,虽然学术期刊出版在学术出版领域比重有限,但学术期刊的文化传递功能和社会思潮影响力是其他舆论介质无法替代的[3]。从目前来看,制约传统学术期刊出版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科研诚信困难和协作效率低下。

1.1科研诚信困境

近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由学术不端行为特别是剽窃、造假等引起的科研诚信问题层出不穷,并屡屡引起各界激烈讨论和反响,成为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从在国内引发巨大争议的某电影学院博士学术不端事件到席卷国际学术界的小保方晴子造假事件,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传统学术出版模式在科研诚信上的短板。传统学术期刊出版业一直以来都充斥着关于版权、内容及其来源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的争议,并且经常要和剽窃科研成果进行斗争。基于传统出版模式的学术不端行为具有长期隐蔽性,剽窃来的文章很难被立即发现。这不仅会减缓科学进步,还会破坏科学的核心价值。

1.2协作效率低下

传统的学术期刊出版生态链是不透明的,内容的创造者、同行评审人员、出版商、研究机构、资助机构、内容的使用者之间充满了壁垒,这其实违背了科学研究在协作和交流中前进的特性。学术期刊出版对质量把控的高要求、层层壁垒的协作模式和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都造成了整个行业的低效率。研究人员对学术期刊出版的低效也十分了解,根据2013年开放获取网站Rubriq的一篇报告,每年学者们需要花费共计350万个小时在那些被拒绝接收的论文上,如果加上研究者们等待稿件被拒通知的时间,总耗时显然还要再增加好几倍。[4]冗长的同行评审过程被认为是延缓学术期刊出版的主要原因。目前使用的同行评审工具不仅耗费时间,而且无法检测重复研究和学术不端行为。此外,由于评审专家的匿名性,相互之间无法交流对稿件的评审意见,无法形成一致的修改意见反馈给作者。不透明的同行评审过程还容易造成诚信问题。2017年由于同行评审造假,来自中国的多达107篇文章从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集团旗下杂志撤稿。[5]

2无缝链接的学术交流——基于区块链的学术期刊出版创新路径

区块链技术可布局学术期刊出版的分配资金、研究合作、评审发表、传播引用等各个环节。本文结合区块链的特性,借鉴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情况,探索其与学术期刊出版产业的结合并突破发展瓶颈的路径。

2.1区块链:以技术保障诚信

区块链其最核心的价值是改变了现有的信任机制。信任的建立将不再依赖于强大的第三方,而是通过计算机代码,基于智能合约和信任协议。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分布式记录和存储。区块链记录了全网、全过程、全交易的数据,并且所有数据被全网所有节点所共同拥有。区块链上的每一个节点都可以访问整个数据库及其完整的交易记录。交易数据或者信息不被任何一方所控制。每个参与节点均拥有数据副本,任意节点的数据损坏或者异常都不会影响整个数据系统的运行。[6]区块链的每个新区块都包含一个哈希指针。当新数据写入区块以后,会生成该数据块的哈希指针,我们可以把这个指针理解成该数据块的指纹,用于链接下一个数据块和实现校验,由系统中所有参与的节点共同认定记录的真伪。因为加密哈希函数的特性,所有的区块都是紧密相连的。对任一区块链的哈希指数改变都会影响整个区块链的数据。正因为如此,区块链被认为仅添加、不可篡改,并且透明可溯源。学术期刊出版业对于诚信的高度要求成为区块链技术的完美应用场景。区块链技术是一项以技术保障诚信的创新。学术交流无疑会受益于将每次提交、引用、编辑、评议和出版的明确时间戳记录在区块链里。区块链可对每次学术研究和行为进行确权,为成果提供不可篡改的数字化证明。当作者将自己的研究数据和文章上传至区块链平台以后,这个学术成果的名称、权利人和登记时间等核心信息将生成唯一对应的数字块指纹,并将数字指纹封存于不可篡改的区块链数据中,实现版权信息的永久存证。之后,不管谁抄袭或者转载了这部作品都可以被轻易追踪。可追溯的数字化证明,大幅度降低了学术不端的风险,也降低了因知识产权纠纷而产生的人力与时间浪费。学术期刊的同行评审过程无疑可以得益于区块链兼具透明性和匿名性的技术特征。在区块链环境下,任何有权限访问系统的用户都可以看见链上的所有信息和记录。每个用户在区块链上都有一个独特的身份认证,这个身份认证是长达30多个字符的数字地址。加密算法允许对同行评审的身份进行验证,但仍然保持其匿名性并将评审内容永久储存。在区块链上,任何对文章的评审和对数据的检验都可以被加盖时间戳,这将有效实现版权追溯,鼓励学术分享与合作。此外,这项技术的衍生作用是可以更加高效地收集研究人员、研究团队和学术机构的科研绩效,从而使学科评估、专业排名等环节更加可信。英国技术研究公司数字科学(DigitalScience)于2017年11月在伦敦和波士顿《区块链研究报告——学术交流新范式展望》(《BlockchainforResearch:PerspectivesonaNewParadigmforScholarlyCommunication》),报告把视线聚焦在区块链对诚信问题的解决上,认为区块链带来的技术革新对学术实践会有积极影响,区块链的技术潜力可以延伸到解决学术交流危机和减低信任成本。[7]报告强调了区块链技术怎样触及学术交流中的许多关键方面,如透明度、开放科学和重现性。国际STM出版商协会的标准和技术负责人EefkeSmith对区块链技术持有肯定而谨慎的态度,他认为学术出版界目前正陷入自身的一系列信任危机中,虽然学术出版系统目前仍然很强大,也可以提供高效的基础设施,但是区块链技术在解决学术出版信任危机方面大有可为。[8]

2.2区块链:无缝对接的高效平台

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术诚信,同时可以使内容创作者、同行评审专家和内容使用者打破壁垒进行直接沟通。区块链的分布式结构带来的双向链接系统,让我们有可能在不依赖第三方的情况下计量链接的使用情况,并通过智能合约让使用知识内容的用户向作者自动实时付款,对整个知识经济产业都将造成巨大影响。智能合约(smartcontracts),本质上是运行在区块链上的一段代码,具有透明可信、自动执行、强制履约等特点,由尼克•萨博(NickSzabo)于1994年发明。[9-10]在加密货币或可编程支付的概念出现之前,智能合约并没有发挥出多大的作用。在区块链的背景下,当触发合同协议的预编程条件被满足时,智能合约可以触发自动付款和其他相关行为,这使验证和交易数字资产变得十分便捷。[11]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结构”“共识互信”“可内设智能合约”等特点基于公共账本打破了各协作主体的信任不对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智能合约和代币经济模式构建了一个去中介的利益共同体,将知识内容的创建者和使用者无缝对接,从而打破壁垒,减少中间成本,提高协作效率、优化知识传播的过程。例如,同行评审环节可以通过区块链得到极大的优化。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约有1/3的研究成果可以复制。[12]在区块链协议中纳入智能合约和基于加密代币的激励措施,可以对包括同行评审、验证数据有效性、检测实验可复性等任何形式的学术活动进行有效激励。此外,出版业对科研人员研究方向的影响过大,反而会对科学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例如,普遍存在的出版偏见使大量带有负面结果的论文未能发表,这可能对科学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出版那些进行相同假设的研究成果,也会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而区块链带来的无缝对接平台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目前为了发表而进行科研的现状。总部设在维也纳的区块链项目Scienceroot致力于创建一个透明、高效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该平台研究成果、申请资金和参与同行评审,在研究领域作出贡献。该项目还发行“科学代币”用于奖励任何形式的科学贡献。该平台的三个要素分别是:分散的开放式访问协作平台、基于代币经济的激励机制和基于区块链的《科学根源杂志》(《SciencerootsJournal》)。无论实验结果如何,所有科学成果都可能被公布和奖励。这很好地改善了目前许多科学家为迎合出版商口味而进行科研的现象。在优化协作关系,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上,区块链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可以展现科学家的整个研究思路和所有成果。总部位于波士顿的区块链项目Artifacts认为科研成果应该不仅限于最后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Artifacts不仅基于区块链技术整合学术论文,还整合传统学术期刊出版系统中通常不发表的、关于科学研究的所有内容,包括数据集、研究设计、手稿、同行评审内容以及文章发表后的评论。

3区块链技术的重点、难点

3.1传统学术期刊出版商对新角色的适应

虽然学术期刊出版商目前对区块链持积极态度,他们发现区块链可以帮助他们改进日常工作流程,特别在有多种期刊和海量论文需要管理的时候,区块链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明晰知识产权归属,便捷管理数字版权。但从理论上来说,区块链学术平台的开发,有可能消除学术期刊出版业中间商的角色。新型的学术交流平台允许作者上传内容、设置价格,之后分发内容,甚至无需出版商就可以完成学术期刊出版的整个流程。传统的学术期刊出版商可能将会失去对科研成果传播的垄断权,如何在这个过程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和价值体系将是推行区块链学术期刊出版平台的难点。传统的学术期刊出版商可能将侧重于提供编辑和同行评审等服务,作为重要的内容过滤机制为科研成果的质量把关。

3.2技术不足、成本高昂和缺乏监督体系带来的挑战

作为一个新兴技术,区块链依然面临行业标准缺失、底层技术不成熟等问题。当我们将现有的学术期刊出版业务框架转移到区块链上的时候也涉及大量的成本。区块链产业发展还面临政策和法规空白,针对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法理性仍然不能得到确认,特别是基于区块链的通证经济模式,需要特别考虑其监管和法律风险。目前,大多区块链项目仍然在概念或起步阶段。区块链技术的许多理念和解决方案都建立在Science2.0、开放存取、开放数据、开放同行评审的倡议和想法之上。区块链的分布式结构、智能合约和代币经济将这些想法提升到新的水平。然而,虽然学术界肯定了区块链技术的潜力并表现出了热情,但区块链的落地运用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每个学科、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不同的痛点,我们不能依赖一项技术来提供一个万能的解决方案。区块链到底可以对学术期刊出版界带来怎样的影响和革新还有待观察。

4结语

学术期刊出版的优化创新既要依靠技术的应用和进步,也要注重学术期刊出版体制的推动。过分地依靠技术会使我们陷入“技术至上”的陷阱,认为技术是学术期刊出版优化创新成功的唯一影响因素。然而对学术期刊而言,技术创新是产业优化的先导和基础,也是切入点,但其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生产。技术革新最终是为了优化产业生态链,为内容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持。

作者:郝烨 于文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