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构建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的和谐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构建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的和谐关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构建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的和谐关系

关键词学术期刊;编辑;作者;和谐关系;编辑实务

1“审”则高效专业

对学术期刊而言,良好的投稿和发表体验有利于吸引优秀作者、塑造良好形象,其中,审稿环节的处理情况最受作者关注,也最能影响到与作者和谐关系的构建。作者在投稿之初最为担心又深感无奈的是:期刊审稿周期长,审稿效率低,投稿后常常得不到任何反馈;期刊通常建议3个月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稿件,这样的“告示”实际上为期刊不给作者反馈意见提供了借口;许多反馈给作者的意见仅寥寥几句,大而化之,基本没有建设性可言。期刊要想构建与作者的和谐关系,显然需要针对作者担心的问题进行换位思考,想方设法打消作者的顾虑。一是高效。针对作者最为担心的审稿周期长、效率低、无反馈问题,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以下简称“期刊中心”)在长期的办刊实践中不断创新编辑理念,优化稿件处理流程,全面推行“限期服务”承诺,要求期刊编辑在作者投稿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并对审稿周期和刊出周期给出期限。实际执行过程中,本着对作者及其科研成果负责的态度,编辑的处理往往比承诺的时限要求更为高效。“限期服务”承诺既是期刊对自身的底线要求,也是期刊给作者的定心丸,旨在通过高效的服务建立起作者的信任,为双方构建和谐关系打下良好基础。二是专业。此处的专业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内容审查方面,编辑将稿件送与学科方向对路的审稿人以给作者反馈具有建设性的专业意见;二是形式审查方面,编辑对稿件科研伦理、意识形态及形式要件的严格把关,帮助作者树立起基本的学术规范和科研伦理意识。前者需要编辑尽可能精准地把握稿件所涉及的学科方向与审稿人的擅长领域是否匹配,必要时可就相关问题以适合的方式与审稿人或作者进行沟通交流。后者一方面要求编辑熟悉和掌握国家及有关管理部门对期刊出版的相关政策规定以及学界对学术伦理和科研诚信问题的规范与共识,精通科研论文在形式要件上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要求编辑将这些规定、规范、要求落实到审稿环节之中,并以适当的方式传达给作者。实践表明,编辑在审稿环节越“专业”,与作者的沟通交流越充分,越有助于期刊品牌的树立以及与作者和谐关系的构建。

2“退”则以理服人

退稿是编辑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每个编辑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在退稿过程中做到“退稿不退人”,维持与作者的和谐关系,一直是学术期刊编辑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西安交通大学主办期刊基于同行评议机制的“三审制”,最终会退掉大部分稿件,个别刊的退稿率高达95%以上,但无论是哪一审级的退稿,都坚持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退”则以理服人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以理服人的过程表现,即大多数情况下的正常退稿。比如初审退稿的原因多是选题非期刊关注方向,风格不符合期刊偏好,科研伦理或意识形态存在问题等;复审/外审退稿的原因多是创新性、思想性、科学性、规范性、深入度等方面评议后不适合录用;终审退稿的原因多是各方面因素综合考量和权衡的结果。这类退稿的关键在于将相关意见反馈给作者,让作者在接受退稿的同时,感受到期刊严谨负责的态度,了解到稿件的不足之处和改进的方向。从部分作者的反馈来看,让作者信服的退稿一般不仅不会引起作者的埋怨,反而可能会赢得作者的认可和感谢。其二是以理服人的环境创设,即通过“答辩”流程设置为那些不接受期刊退稿意见的作者营造宽松的学术思辨空间。编辑工作实践中,偶尔会遇到作者不接受退稿意见的情况,究其原因,多是作者认为审稿人没有看懂自己的文章,所提意见不对,但实际上这不仅仅是一个专业方向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科研表达的问题,起码说明文章从表达角度来说存在不足,导致“读者”无法理解,如果再从中举出若干实例加以说明,必会增强作者对审稿意见的接受度。当然也不排除其他情形,比如审稿人尽管大多是相关领域的专家,但由于其和作者的研究实践及占有的相关资料存在差异,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也不尽相同,此时便需要以“答辩”“重审”等方式为学术思辨创设空间,而不能一味片面地强行退稿。可以预见,无论作者最终是坚持己见并说服了审稿人和编辑,还是认识到了问题所在转而认同审稿人的意见,都需要经历一番努力的求证和探索,“理不辩不明”这个过程本身既有助于期刊编辑更深入地了解稿件内容,也有助于作者训练学术思维、提升科研能力。如此以理服人,必将大大助益于编辑与作者和谐关系的构建。

3“修”则提升表达

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职业特点要求编辑必须以“工匠精神”来雕琢文字、钻研表达[7]。受学术积淀、教育背景、写作功底等影响,论文的成稿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情形,单从表达角度看,有的有理有据、字斟句酌;有的简单平实、中规中矩;有的意思明白、文字艰涩;还有的文字粗糙、疏漏百出。面对作者良莠不齐的表达能力,编辑在稿件编修的过程中也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不妨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指导作者从读者角度审视和完善稿件,既提升论文成稿的表达效果,也帮助作者提升基本的学术表达能力。期刊中心在长期的稿件编修实践中,坚持对不同层次文字表达的稿件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一般而言,对于有理有据、字斟句酌的优秀稿件,编辑可以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编修,如有疑问可以和作者进行充分沟通,共同协商是否需要或如何加以完善。对于简单平实、中规中矩的稿件,编辑可以指导作者进行重点提升,尤其是指导作者将读者最为关注的篇名、摘要、引言、结论部分进行字斟句酌地修改完善,以突出稿件的独到之处和创新之处。对于意思明白、文字艰涩的稿件,编辑可以采用“修订+批注”的方式作出一些编修示范,并将需要完善之处标注出来,请作者一一进行修改,指导作者从编者和读者的角度理解表达的适用性和重要性。对于文字粗糙、疏漏百出的稿件,编辑则需要对作者“面授机宜”,详细讲解如何对稿件修改完善,然后一遍遍对照检查作者的修改状况,直到满意为止。

4“录”则及时传播

录用是学术期刊稿件处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录用后的稿件不管由于何种原因迟迟得不到刊发,都会影响期刊编辑与作者和谐关系的构建。这一问题在传统出版模式下并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但进入数字出版时代后,随着一些新型出版模式的推出,“录”则及时传播成为可能,这对期刊编辑与作者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大有裨益。数字出版时代的新型出版模式,早期以中国知网的“优先出版”为代表,可以实现学术期刊稿件的即时数字出版。对作者而言,发表快慢意味着作者的研究成果首发权能否及时得到确认;对学术期刊而言,发表快慢影响着期刊对稿件的吸引力,传播快慢关乎着期刊在学术圈中的先发影响力。因此,“优先出版”模式一经推出,西安交通大学部分主办期刊便先行先试,使得录用稿件在网络上的发表比在纸刊上的发表篇均提前3个月以上,不仅文章的下载量和被引频次得到明显提升,也成为期刊吸引作者的有力举措之一。2017年,中国知网升级推出“网络首发”出版模式,在“优先出版”模式的基础上,录用定稿的网络首发效果等同于论文的纸质出版,这对于广大科研人员来说是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可以为科研成果的发表与传播抢得先机。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多个期刊已随着出版模式的升级对录用定稿的论文在中国知网上进行“网络首发”。此举取得了热烈的反响,许多作者的稿件一经录用便表达了“网络首发”的希望。除“网络首发”外,期刊中心还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平台为论文的广泛传播提供延伸服务。例如与超星合作推送流媒体版式以满足移动端阅读传播的需要;《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连年通过“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平台(F5000)”推送相关入选论文;《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定期向各大文摘推送精选的优秀论文;《药物分析学报(英文)》与加拿大TrendMD公司合作,按照论文内容相关度进行精准推送,等等。

5“用”则互动互助

稿件录用之后,前文的“录”环节主要是针对稿件的及时传播,此处的“用”环节主要是针对与作者的互动互助而言。优质的作者资源是保证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期刊要形成特色、办出水平,离不开稳定、专业、可持续的作者群。因此,在“用”环节,编辑一方面要主动作为,想方设法维护好这部分作者资源;另一方面要拓展思维,合理适度利用好这部分作者资源,将期刊编辑与作者和谐关系的构建提升到共赢层面。在维护好作者资源方面,期刊中心特别重视为作者搭建一个温暖、活跃、实用的交流平台,提供编者力所能及的其他相关服务。2017年以来,各刊陆续组建了作者群,一是由编辑引导相关科研话题进行讨论;二是交流前沿学术信息与动态;三是通过编委带动和新人入群,不断壮大期刊学术力量;四是为青年作者答疑解惑,促进青年作者的成长;五是收集整理相关实例,分享作者的经验心得。2018年初,期刊中心“格致堂”公众号正式推出,为读者、作者、审者和编者之间的交流搭建了平台,提供论文写作的策略与方法、科研选题的经验与体会、科学研究的思考与成就、学术期刊的投稿经历、学术动态与政策解读等方面的原创内容,为广大科研人员发表学术论文服务。在利用好作者资源方面,期刊中心十分重视对优秀作者的关注和追踪,尤其注重与能力强潜质好的优秀青年作者建立长期的互帮互助互用关系,使期刊、编辑、作者三者之间实现共赢。以审稿专家队伍建设为例,西安交通大学主办期刊非常注重从作者队伍中遴选、发现那些科研功底扎实、治学态度严谨、热心学术公益、支持期刊发展的优秀作者,通过将这些优秀作者发展为优秀审稿人,甚至将个别高影响力作者进一步发展为栏目主持人,来建立一支老中青相结合、既有学术沉淀又活力涌动的作者审稿队伍,从而对作者资源实现从“用稿”到“用人”的拓展,此举不仅能够使作者收获高质量高水平的审稿意见,更会收获学术研究道路上宝贵的学术素养教育。

6结语

编辑与作者是学术期刊出版最重要的参与主体,两者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值得深入探讨。在实践层面,不同期刊往往会有不同的做法和取向,但对编辑来说,始终需要有育人有责、服务有道的意识和担当。本文结合期刊中心的编辑实务,从审、退、修、录、用五个环节阐释了学术期刊编辑如何通过换位思考与服务育人构建起与作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当然,学术期刊的办刊实践要比这五个环节所阐述的更为丰富和复杂,本文希望这些思维理念和经验心得能更多融入到编辑工作的日常,以助益于期刊的发展和作者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咸大庆.浅谈作者队伍的建设[J].科技与出版,2004(4):38-41.

[2]刘杲.我们是中国编辑[J].中国编辑,2002(1):1-3.

[3]柳萍.关于编辑做好作者工作的思考[J].科技与出版,2005(5):40-41.

作者:张丛 赵歌 张园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