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发展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科技期刊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通过分析信息传播和获取行为的新特点对科技期刊的影响,从提高办刊效率、扩展期刊功能、打造特色学术社群3方面给出科技期刊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发展路径
大数据时代,在即时的海量数据的冲击下,科技期刊如何定位读者需求,走特色发展之路,这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和获取行为的特点
大数据时代,技术手段的应用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信息传播和获取行为也有了新的特点。第一,电子资源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并因其更容易获取、更方便下载和更大存储量,成为读者更愿意接受和使用的对象。尽管传统纸质资源仍然占有相对平稳的市场总量,但电子资源的占有比例在迅速增加。尤其涉及高端前沿技术方面的信息资源,考虑到时效性,读者更愿意通过网络来获取,而不是等待出版周期相对较长的纸质资源。第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即时获取信息成为可能。移动终端成为个人信息交互最常用的工具,信息传播的形式不得不改变,以适应信息需求者的习惯。图书馆或信息门户平台,纷纷研究更方便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并将更多更全面的信息资源转换为电子资源,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让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检索和使用这些信息。第三,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信息主体数量庞大,但大量信息主要通过少量综合型或专业型平台得到,信息渠道的普泛性和单一性同时并存。读者往往希望通过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信息获取的大部分问题,然后根据需要进行更加细分式的搜索,以满足全部需要。这也决定了信息渠道自身必须顺应大数据变革,在不断增加数据容量的同时,向基于读者分析的专一、精准方向转变。
二、科技期刊的发展困境
高度发展的互联网促使传统科技期刊需要在传播方式、传播渠道、内容形式、效果评价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期刊主办方在理念变革、队伍建设、读者维系等方面面临极大的困境。第一,个别传统科技期刊办刊理念滞后。传统的期刊传播形式主要依靠纸质媒介按期出版,在媒介融合方面应变不足。随着国内各类期刊纷纷开展融合发展的探索,部分科技期刊也开始跃跃欲试,但当媒介主体向大数据方向进行更深刻的变革的时候,个别科技期刊并没有做好准备。纸质期刊究竟是主体还是补充?数字化期刊内容是不是必须与纸质期刊在全部内容和形式上完全保持一致?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科技期刊办刊主体必须思考的问题。第二,适应期刊数字化办刊需求的人才匮乏。传统科技期刊办刊的前期改革主要集中在管理模式上,诸如通过重组实现集团化运作,将多本期刊的办刊部门整合到一起,集中人力、物力打造为集成式学术出版中心。数字化的期刊内容可以融合多种媒体形式,包括文本、语音、图像、视频等,这些内容经过整合,成为新的数字化的出版产品,会比纸质刊物更加全面、生动地呈现学术成果,提升了传统纸质媒体的传播效果。这对传统期刊编辑人员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因为他们通常是编辑类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者是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但并不熟悉新兴数字化媒体技术,而媒体技术本身就是一个专业领域,擅长这一技术的人才又可能并不懂编辑和文章涉及学科的相关知识。在大数据、新媒体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组建一支适应期刊传播新要求的复合型编辑人才队伍,创新学术信息的传播形式,充分发挥数字出版的特点和功能,这是学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必然。[1]第三,科技期刊的读者黏性需加强。大数据时代的读者信息获取渠道较多,综合性科技学术门户平台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削弱了科技期刊的用户黏性。作者可以通过网络构建自己的开放性平台,自主传播信息,自由表达学术观点;而读者对学术信息具有较大的选择权。数据库对所有入库期刊进行了外科手术式的拆解,导致学术传播的中心从期刊转移到了论文。[2]科技期刊的整体特色已不再以期刊本身来体现,而是被分散于不同的文章,必须通过关键词检索才能为读者所获取。这意味着科技期刊必须适应大数据检索的特点,充分了解读者检索习惯以及读者学术信息需求发展方向,从而在数字化世界中吸引作者的持续关注。
三、科技期刊的定位及发展路径
在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必须创新运营模式,充分发挥数字化传播、大数据分析的优势,获得更好的信息传播效果,进而增强期刊的影响力。第一,提高办刊效率。无论是利用大数据分析读者需求,还是充分发挥数字传播优势增强学术论文传播效果,科技期刊的基本属性即其有用性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科技期刊并非意味着从办刊形式到内容都发生根本变化,而是在传统期刊办刊基础上进行变革。这要求传统科技期刊必须提高学术成果的出版效率,利用技术外包的形式解决数字化嵌入的困难,借助数据库平台实现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以应对数字化出版的冲击和压力,提高学术期刊的“生产效率”。具体来说,在确保传统纸质办刊的基础上,一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深度挖掘读者需求,紧跟学术前沿办刊。二是利用学术交流的媒体平台,将经过编辑处理的学术成果优先出去,改变纸质期刊出版周期长、传播滞后的困境。三是借助分工日益细化、内容形式日趋多元化的软件技术外包服务,组建专业化的情报信息分析团队、后期技术处理团队、传播运营团队,优化办刊流程,提升办刊效率。第二,扩展期刊功能。科技期刊不仅是学者学术成果,作者和读者进行学术交流的媒介,其功能还体现在遴选、加工学术成果,传播创新知识和学术思想,为文化继承和生产提供服务。大数据时代,信息的积累速度呈几何式的增长,其中充斥着大量无效信息,有用信息可能成为沉没信息而失去效用。因此,传统学术期刊要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特性,全面提升原创学术作品科学价值的知识生产、传播、利用方式,推进新型数字出版模式。[3]科技期刊应在尊重作者权益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为用户免费提供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全文服务。[4]在综合性的学术信息平台之外,独自或联合建立本领域共享的学术交流平台,为科技期刊开辟新的传播途径,实现学术交流、知识服务、政策建议等功能的统合。第三,打造特色学术社群。大数据时代,网络媒体深刻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打破了空间的局限性。以兴趣为纽带的群落使人们交流的方式和交流的对象大大增加,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模式。作者不但可能作为观点的提出者存在,作为论证过程的参与者存在,甚至可以作为整个成果的读者而存在。学术社群以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建立,当某个学术成果在群落中分享传播时,会吸引群落成员进行评论;当群落成员参与度增加,并将这个成果传递到群落以外,那这个成果有可能成为学术热点,并在更多领域和读者中间进行传播,而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将极大地促进这一过程的酝酿和发酵。因此,科技期刊打造本领域的学术社群,将极大地提升作者和读者在学术成果过程中的交互感与参与感,从而维系更为忠诚的作者和读者,让参与人员成为期刊的组成部分,而不只是单纯的期刊学术成果的创造者或接受者。
四、结语
科技期刊的生命力根植于期刊能够采集和输出本领域优秀的学术成果,其可持续发展在于能够利用新的技术手段维系和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一方面要坚持采集和传播优秀的学术成果,提高办刊质量,提升办刊水平;另一方面应该充分适应信息传播新的特征,建设复合型的期刊办刊队伍,改进期刊内容呈现形式,增强期刊传播效果,维系和赢得知识精英的青睐与关注,扩大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军峰.我国学术期刊智库化转型的优势、路径与意义[J].中国编辑,2019(11):66-71.
[2]张耀铭.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的关键与进路[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23.
[3]李子木.中国知网开启学术期刊转型发展新模式[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03-08(1).
[4]车晓彤,谭必勇,张莹.国内档案学期刊网站建设现状[J].档案管理,2012(3):59-62.
作者:张莉 刘飞阳 税红 钟晓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