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期刊编辑部识别及学术不端行为应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期刊编辑部识别及学术不端行为应对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期刊编辑部识别及学术不端行为应对

摘要:学术造假事件近年来频频见诸报端,编造基金、编造数据,企图蒙混过关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数据库等技术的发展,学术不端行为出现了新的特点,变得更加隐蔽,不容易被发现。学术期刊编辑部应更加细致、耐心、专业地对文章真实性进行识别,建立内控机制。同时,维护学术诚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科研管理部门、数据库技术部门、立法执法等部门应协同合作,防范惩戒学术不端行为,促进科研诚信的实现。

关键词:学术不端行为;基金文件造假;数据造假;图片造假;编辑部内控制度

近年来,国内外科研造假事件频发,如何打击学术造假、维护科研诚信成为学术界、编辑学界非常关注的问题。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教育、医疗、学术期刊出版等单位完善内控制度,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本研究通过对30多家学术期刊编辑部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对出现较频繁、较隐蔽的学术不端的新花招和编辑部新对策进行总结归纳,现报道如下。

1基金文件造假

本研究涉及的各家编辑部均表示,近年来基金文件造假的比例有所上升,造假形式为:(1)伪造基金申请文件、基金批复件。(2)挂靠他人相符或不相符课题。(3)单位协助证明虚假立项课题。究其原因,在于在对期刊进行评价、考核的过程中,基金文章占比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故很多期刊编辑部对基金文章会优先考虑录用。对期刊的评价考核参考基金论文比重,固然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科研项目能通过立项,其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等是经过了一番论证的。而投稿作者利用这一审稿规律,为提高论文录用的可能性,不管自己是不是基金文章,都挂上基金的头衔,甚至出现伪造基金文件等学术不端行为。而作者所在单位一味为了刊发论文数量,也不顾事实,帮助造假。编辑部应加大基金文件真实性的审核和甄别,一般规范的基金项目申报书应有项目基本信息,包含立项依据、项目情况、计划安排、经费预算、项目组负责人、成员基本信息,申报书末尾还应有申报单位签章、主管部门审核意见及盖章。很多作者伪造的基金申报书仅为基金申报书的封面,仅有申报单位的盖章,且上传的电子版申报书单位盖章亦为photoshop软件所做。其次,编辑可以在相应的基金批复单位对基金项目进行查询,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即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结果公布、项目查询中进行查询。目前部分省级、市级、县级科研项目尚无法在网上进行相应查询,希望后期科研管理部门能加强科研项目的查询和公示工作。编辑在处理这类文章时,如基金属实,作者是可以登录科研管理网上系统的,可向其索要相关截图对基金真实性进行核实。与此同时,编辑部对基金文章的取舍,也应严格按照文章质量。优质文章优先录用,而不是基金文章优先录用,以此打破作者对基金文件造假的学术不端行为。

2数据造假

数据是科学研究的核心,也是学术论文的核心,是作者论点成立与否的基础,但试验并从中搜集整理数据也是一个极其繁重的工作,故有的作者通过编造、篡改、抄袭数据企图蒙混过关。但惮于数据库系统,作者在编造、抄袭时有使用了一些小的“花招”,需要编辑擦亮眼睛仔细分辨。刘胜利等[1]将数据造假分类归纳为三类:(1)故意采用必然产生误导性数据的研究方法/方案;(2)伪造、篡改和歪曲试验记录的数据;(3)研究数据的虚假呈现和运用。综合各编辑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数据造假类的稿件还有以下特点:(1)多为对计数资料的描述和比较,因对计量资料的正常和异常范围是更为专业,编造起来更为麻烦,容易露出马脚。而计数资料多为率的比较,编造数据更为容易。笔者所在编辑部就曾收到过关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治疗的相关文章,文章内只对治愈率进行了比较,编辑对作者提出要补充计量资料的要求,作者就再未返回。发现此类造假尚较为容易。(2)参考已发表相关论文的数据,进行数据编造。此类数据编造是“有理有据”的编造,在识别时更为困难。为使数据合理,有的作者在数据编造时,在已发表文章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小的改动,数据库系统也不易发现。(3)对数据表述方式进行改变的抄袭,如已发表文章数据为表格的,抄袭文章内用文字描述,或利用他人的数据制作成柱状图、饼图等。数据库系统对这类抄袭也无能为力。那么编辑部如何寻找分辨出这些新型的更加隐蔽的抄袭的“蛛丝马迹”呢,建议为:(1)不能过度依赖数据库系统。在之后,应比对类似文献,对文章数据存疑时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数据。(2)利用统计方法与规律发现论文数据造假。刘青海[2]提出,可以用excel对统计结果进行验证,同时利用“其他变量固定时,随着统计检验量绝对值的增加,P值相应变小”等统计学规律,发现论文数据造假的痕迹。(3)成立专门的数据编委会对数据进行审核。《科学》杂志为了应对逐渐增多的数据造假,在原有审稿规则的基础上,加入了专业统计学家对论文数据审核这一环节。2013年,杂志还正式公布了第一批数据标准清单,供投稿者和研究者与自己的研究数据进行对照,以追踪数据偏差的根源和进行可重复性验证[3]。如果编辑部囿于实际情况的限制,无法设立专门的数据编委会,也应加强对编辑统计学基础知识能力的培训,提升其数据审核方面的能力。

3图片造假、抄袭

图片造假、抄袭也是一种数据造假,但由于其特殊性,故本文将其单列出来进行讨论。随着数据库系统的使用,单纯的文字抄袭能得到较好的识别。但国内的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大多是将图片自动剔除后进行的,故图片造假、抄袭成为近年来论文造假的重灾区。叶青等[4]将图片学术不端行为分为3类:图片伪造、图片篡改、图片剽窃。因目前图片处理软件非常多,且使用方便快捷,作者将图像进行调色、饱和度改变、裁剪、拼接等操作后,编辑仅靠肉眼是很难进行真实性判断的。针对这一类较为隐蔽的图片学术不端行为,编辑部可以从以下方向进行应对:(1)注意图片像素:剽窃他人的图片一般为下载、在论文中截取、重新拍摄、扫描等方式获得,图片像素不高,可向作者索要原始图片。(2)查看图片的文件属性:余菁等[5]通过使用MagicEXIF软件查看图片EXIF信息,“XMP数据”和“Pho-toshop资源”,发现如果是小的改动一般也要几千到一万字节,从而鉴别是否进行了图片篡改。(3)注意对图片的文字描述的:作者为了应对同行评议,在图片抄袭时往往使用类似文章中的图片,编辑可查找对图片进行文字描述类似的文章原文,再进行图片比对。(4)利用数据库中的图片库:通过在学术图片库中进行关键词检索,对类似图片进行比对。此外,除了从编辑部内对图片学术不端进行控制,还应加强专家外审与主编复审阶段的图片审核。专家和主编在本行业和专业领域中,见多识广,对图片真实性存疑的稿件,编辑应和专家多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徐晶等[6]还提出,在出版后,数据库应对图片加密,使他人不得从下载的pdf或caj文档上拷贝图片,以防止图片抄袭。

4抄袭、翻译国外文献

国内的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收录的为国内的学术期刊文章、毕业论文等,因为没有将国外文献纳入,期刊编辑部得到的结果仅为国内文献的比对结果。本次参与调查的不少期刊编辑部表示,抄袭、翻译国外文献也是近年来出现较多的一种学术不端形式。此类文章有一些特点:(1)抄袭、翻译的多为较为前沿、冷僻的研究领域:作者如果抄袭国内已有研究,很容易被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查出,而抄袭国外较前沿、冷僻的研究领域,被检出的可能性大大减少。(2)文章的翻译腔浓重:很多此类文章采用了翻译软件,就算作者后期对其进行了语句上的加工、修饰,其翻译腔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针对此类学术不端,编辑在处理文章时应注意:(1)遇到翻译腔浓重的文章,提取其关键词,在国外文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核实其是否为翻译文章。(2)如文章研究内容过于前沿或生僻,同样也应查询国外文献数据库进行核实,倘若自己把控不准,可请外审专家帮助核实。(3)编辑可向作者直接核实,就文章中的细节发问,索要研究的原始数据,如果为编造或翻译外文文献,作者很容易露出马脚。(4)编辑平时应加强本学科的知识积累,了解并把握本学科内的学术前沿、动态等,将有助于识别此类学术不端。当然,这些隐蔽的学术不端也许会有漏网之鱼,但是文章发表后,还会接受广大读者、业内人士的监督,一经发现,编辑部应严肃处理,将此类作者列入黑名单,并通报其单位。

5总结

由于科研与职称、名利等挂钩,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止,并随着数据库等技术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上文所述基金文件造假、图片造假、抄袭翻译国外文献等,因其更加隐匿、更难被发现,编辑部应更加细致、耐心、专业地对其进行识别。同时,维护学术诚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科研管理部门、数据库技术部门、立法执法等部门应通力合作,防范惩戒学术不端行为,促进科研诚信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胜利,潘云涛,赵筱媛.科研数据造假判定使用情报策略与技术的宏观考量[J].现代情报,2017,37(12):3-9.

[2]刘清海.利用统计方法与规律发现论文数据造假[J].编辑学报,2018,30(6):617-620.

[3]郜书凯.《科学》杂志怎么应对数据造假[J].现代出版.2016(4):76-78.

[4]叶青,林汉枫,张月红.图片中学术不端的类型与防范措施[J].编辑学报,2019,32(1):45-50.

[5]余菁,邬加佳,刘清海,等.医学论文图片篡改实例分析及对策[J].传播与版权,2019(5):51-53.

[6]徐晶.王昱苏.吴凤鸣.等.医学期刊图标重复的防范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2):152-156.

作者:杨叶 向晓莉 舒砚 吕永胜 李金桃 张俊娜 单位:《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编辑部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