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谈非核心科技期刊困境及出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浅谈非核心科技期刊困境及出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浅谈非核心科技期刊困境及出路

[摘要]以个案分析的视角,对徘徊在核心期刊边缘的科技期刊——《四川建筑科学研究》进行深度剖析,分析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发现非核心科技期刊存在稿源数量不够、质量不足,审稿不规范、难度大,稿件影响力有限、引用率低,编辑积极性低、成就感弱等共性问题。针对《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提出的与高校、科研单位课题组合作,重视综述类及试验类稿件,向专家邀约稿件,促进与数据库合作、重视引用,提高服务意识和编校质量等意见和建议对大多数非核心科技期刊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非核心科技期刊;稿源;引用;服务意识

据《2017—2018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显示,2017—2018我国期刊业仍处于多重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期刊业从高速增长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大部分期刊发行量呈下滑趋势,全国期刊业在焦虑中寻找“破局”,阵痛、机遇、转型、突围成为2017—2018我国期刊业发展的关键词[1]。科技期刊作为期刊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具有上述特征。而科技期刊中的弱势群体——非核心科技期刊的生存与发展更加困难重重。本文以个案分析的视角,深度剖析徘徊在核心期刊边缘的《四川建筑科学研究》,分析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对策研究,以期管中规豹,对非核心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SWOT分析

(一)优势《四川建筑科学研究》自1975年创刊至今已出版45卷204期,发表文章7000余篇,积累了一大批读者和作者;审稿制度、编校制度等较为成熟,人才管理和资金保障也有其特色,目前足以支撑其维持现状;拥有稳定的、业绩突出的合作印刷厂,可以保证较高水平的印制标准;与主办单位处于良性的互惠阶段,办刊环境宽松,编辑自由度大,在工作上有较大的发挥空间[2-3]。

(二)劣势《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最大的劣势在于未能整合刊物的优势资源,形成拳头栏目。分析历史稿件,并结合主办单位的专长和特色,其在抗震、加固等领域拥有较强的话语权,但现今其栏目涵盖加固、抗震、结构、地基、材料、绿色建筑与施工等多个方面,范围广且杂,部分栏目优质稿件匮乏。此外,《四川建筑科学研究》在管理上存在漏洞,主要体现在对编辑的管理以及对审稿专家的积极性调动上。其领导层由于同时兼任主办单位的众多事务,对编辑部的管理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编辑部普通员工有时较为懈怠。处于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边缘的尴尬位置,直接导致《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的稿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处于巨大的波动状态。被评为核心期刊时,年投稿量1500~2000篇;落选核心期刊时,年投稿量降至不足千篇,稿件质量也直线下降,基金论文比也随之降低。为维持刊物的正常出版,稿源数量与质量过山车式的变化导致刊物的审稿标准也随之变化,进而导致审稿专家在审稿时对刊物的审稿标准拿捏不准,审稿难度增大,这成为审稿专家审稿积极性不高的一大诱因。除此之外,由于栏目众多,稿源涉及领域广泛,每个细分领域的审稿专家较少,也会导致审稿难度大。

(三)机会数字化为出版行业的高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学术期刊出版而言也同样如此。对于自身力量较为薄弱,数字研发人力与财力都欠缺的编辑部而言,搭载知名数据库的东风,谋求自身发展,成为可选项。目前,《四川建筑科学研究》已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开展了初步的合作,例如采用中国知网提供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投稿平台、优先出版等,未来还应该开展更深层次和更充分的合作。从以定性评价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定量评价为主,核心期刊评价机构对期刊的评价也充分依赖大数据的发展。所以,期刊应该从大数据提供的分析结果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这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知网的公开数据,分析建筑领域的高下载量与高引用文章,归纳总结,形成自我特色。主办单位对《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的发展目前较为看好,并将办高水平学术期刊作为刊物定位,在人力和财力上都给予了较大支持。这对于刊物的发展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没有资金的烦扰,刊物能够更加专注在科研阵地的角色扮演上,力争重新入选核心刊物。

(四)威胁《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显示,建筑类刊物共282种,其中核心刊物33种,核心刊物占总刊物的11.7%[4]。要想入选核心刊物,《四川建筑科学研究》必须要成为10%以内的刊物,比遵从“二八”法则的普通竞争更为激烈,作为偏居一隅、特色不明显的非核心科技期刊,其难度可想而知。投稿时,是否为核心期刊是部分作者决定是否投稿的最关键因素[5],甚至是唯一因素。因此,核心刊物的稿源多且优,非核心刊物的稿源少且差。稿源的问题将直接反映在出版刊物的质量上。稿源向核心刊物集中,对于非核心刊物而言,要想获得优质稿源难度颇大,要想进入核心刊物难度更大。

二、发展对策

(一)与高校、科研单位课题组合作建议与省内开设土木工程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和相关科研院的省部级及以上课题组进行合作,对于优质稿件在审稿时间和发表周期上设立绿色通道,也可对急需课题验收的省部级及以上课题组的论文在审核通过的情况下集中批量发表。与省内科研单位合作成功后,考虑将其扩大到全国范围。

(二)重视综述类及试验类稿件通过对中国知网提供的数据分析发现,《四川建筑科学研究》从创刊至今引用频次最多的前10篇稿件中有5篇为综述类文章[6],故而对于优秀综述类稿件应该在审稿和发表时给予优先考虑。分析近年来《四川建筑科学研究》阅读量和下载量较高的文章,其中科学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文章较受欢迎。

(三)向专家邀约稿件稿源问题成为非核心科技期刊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根据前文的问题,《四川建筑科学研究》可以每期或者每两期根据栏目特色向相关领域专家邀约优质类综述类或试验与分析相结合的稿件。这需要主办单位给予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支持。

(四)促进与数据库合作,重视引用研究最新版核心期刊的评价指标发现,Web下载量和引用所占比重较大。为提升Web下载量,近期《四川建筑科学研究》与中国知网合作开始整期优先,即在整期清样出来后就将电子版上传至中国知网,上网时间较以往能提前3周左右。从2019年4期开始施行,8月10日前后已可在中国知网查询本应于8月25日出版的刊物,8月15日已经有一定的阅读量和下载量[7]。同时,从2019年4期开始也为刊发的每篇稿件申请了DOI号,作为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对稿件索引、再更新等都有助益,能够提升稿件的可获取性[8]。因此,建议《四川建筑科学研究》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搭载数据库的快车,让受众在更多的平台索引到其文章。引用由自引和他引两部分组成。《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的自引目前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对于缺少优质稿件、读者群体较少的非核心科技期刊,提高他引尤其是高水平他引颇具难度。针对此,建议《四川建筑科学研究》重视综述类文章,并且向相关领域专家邀约高影响力文章。

(五)提高服务意识和编校质量在稿源减少的情况下,更应该提升编辑部的服务:第一,快速响应作者的合理诉求,尽量及时而耐心地解决作者投稿、审稿、刊发过程中的种种疑问[9-10];第二,尽可能地缩短审稿周期并尽可能地给出每一个审次的审稿意见。办一本高水平的学术刊物,除了有优质论文填充内容外,高水准的编校工作仍不可轻视,遍翻核心刊物发现,其均在编校质量上有可圈可点之处。因此,《四川建筑科学研究》应在有限的人力下继续发扬严谨求实的编校特色,并力图更进一步。

三、结语

非核心科技期刊存在稿源数量不够、质量不足,审稿不规范、难度大,稿件影响力有限、引用率低,编辑积极性低、成就感弱等共性问题,那么,本文针对《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提出的与高校、科研单位课题组合作,重视综述类及试验类稿件,向专家邀约稿件,促进与数据库合作、重视引用,提高服务意识和编校质量等意见和建议对大多数非核心科技期刊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范军.2017—2018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8:50.

[2]张曼莉,李嫣.科研院所非核心科技期刊的生存和发展[J].编辑学报,2016,28(S1):6-8.

[3]徐书荣,潘静,陈幼平.科研院所主办的科技期刊主编的角色定位[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03):435-436.

[4]陈建龙,朱强,张俊娥,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M].8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5]孙静,韩颖,张陈,曲艳丽.从科技期刊作者角度分析稿件外流的原因[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07):707-714.

[6]中国知网.按照“文献来源: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的搜索结果[DB/OL].

[7]四川建筑科学研究.《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9年4期阅读与下载量[DB/OL].

[8]黄江华,王维朗.学术期刊编辑应对零被引论文的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03):253-257.

[9]孙菊.科技期刊建立作者诉求快速响应机制的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02):111-115.

[10]周锐,宋胜合,李晓波,王强.科技期刊编辑服务作者的途径探讨[J].编辑学报,2016,28(03):260-263.

作者:马攀可 庄溢 单位: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