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媒体融合农业科技期刊转型发展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媒体融合农业科技期刊转型发展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媒体融合农业科技期刊转型发展对策

摘要:当前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新媒体不断发展壮大,给传统农业科技期刊带来了巨大冲击。通过介绍新媒体和农业科技期刊的自身特点,研究新媒体时代下农业科技期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业科技期刊要丰富传播方式,加快新媒体融合速度,合理整合资源,增强互动交流,培养复合型人才,打造精期刊等建议。农业科技期刊应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增强读者的粘性互动,促进期刊的转型升级,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关键词:农业科技期刊;新媒体;融合;转型;问题;对策

随着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及时和全面,同时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新的机遇。国家高度重视新媒体融合发展,《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新媒体提出了顶层设计,明确提出,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2019年发表“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文章,指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中央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是新兴媒体的发展机遇,也是传统媒体的转型方向[1]。作为“三农”信息传播的重要传统媒体,农业科技期刊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传统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通过新媒体的应用,开拓期刊信息传播渠道,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促进期刊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1新媒体与农业科技期刊的特点

1.1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限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使用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新闻信息和娱乐服务的媒体,主要特征为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2]。新媒体特点如下:交互性强,海量化信息承载功能以及信息碎片化,资源的可共享性,超文本和超链接的应用并提供多媒体支持,个性化与主动性强,虚拟社群化。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打破了媒介之间的壁垒以及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具有其他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8.6%,互联网普及率达59.6%。在这个互联网和手机盛行的时代,以手机为媒介的APP、微信和微博等新媒体形式,更受大众的欢迎。

1.2农业科技期刊的特点

农业科技期刊承载着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传播农业知识、交流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农业科学评价等使命,是展示一个国家农业科技水平和发展现状的窗口,在科技期刊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3]。农业科技期刊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专业性,对稿件内容和研究水平的要求相对较高,主要报道农业科研领域中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指导性等农业科学研究内容,以及促进本学科发展的综述性内容[4]。作者和读者多来自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农业生产企业等,具有丰富的农业专业技术知识。读者范围一般包括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图书馆、农业管理部门等,纸质期刊的用户订阅数量相对较少,发行量不高。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从网络下载各种所需的农业期刊文章,对于纸质的期刊需求不多。因此,农业科技期刊不能仅仅依靠纸质的发行,应该开拓新的传播渠道,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提高期刊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2农业科技期刊发展的主要问题

2.1新媒体发展缓慢

许多农业科技期刊被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收录在内,读者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库和纸质期刊查阅下载所需的资料和信息。在新媒体时代,一些科技期刊开辟了新的服务渠道,如微信公众号等。但是依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版)[5],对32种综合农业学术核心期刊调查发现,只有14家开通了微信公众号[6]。虽然大部分农业科技期刊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出版转型,但是对于新媒体融合的意识淡薄,期刊的传播方式过于单一、传播影响力弱,无法切实体现文章的真正价值,缺少文章与科技期刊的连通性,从而影响了科技期刊传播以及品牌形象的树立[7]。另外,大部分农业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融合不彻底,规划不明确,缺少成熟技术依托,新媒体平台缺少特色和良好的维护,甚至部分新媒体平台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传播效果不佳,成效不明显。

2.2资源整合能力弱,与读者缺少互动

农业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具有较强的编辑能力和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能够确保刊物质量有较高的水平,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技术知识和优秀成果。但是,农业科技期刊缺乏对这些农业技术资源的整合再利用,利用新媒体推送的信息多是纸质期刊文章,普遍存在推送内容较为单一,推送的条数过少等问题,没有利用视频、语音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更加直观的展示[8]。传播内容枯燥乏味,没有很好地迎合读者的实际需求,对读者缺少吸引力,并且与读者的互动联系不够强,传播范围有限,未能很好地利用读者的互动获得关注流量,扩大自身的影响力,直接影响了期刊的未来发展和传播效果。

2.3缺乏复合型新媒体编辑队伍

传统农业科技期刊的编辑主要从事选题策划和编辑校对等工作,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和编辑水平。随着新媒体的壮大,数字化成为科技期刊发展的主流趋势[9]。新媒体平台日趋增多,目前大部分期刊对于新媒体的操作管理由编辑负责完成,编辑对于新媒体使用维护没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使用操作并不是很精通,不具备较好的信息处理水平和互联网思维模式,不善于整理和分析相关信息,难以发现潜在的市场和读者,更不用说通过新媒体开发利用,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

3农业科技期刊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丰富完善传播方式,加快新媒体融合速度

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时效性更强,农业科技期刊要想追求更大发展,迫切需要与新媒体融合。除了发行纸质期刊以外,要积极打造期刊的新媒体平台。研究表明,新媒体的应用对期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即年指数有一定的影响[10-11]。农业科技期刊在发挥“内容为王”优势的同时,要增强新媒体融合的意识,加快推进新媒体融合速度。与新媒体融合时,农业科技期刊要注重高质量稿件,设置特色栏目,完善传播方式,与读者保持粘性;要充分采用多种新媒体平台,利用电子目录、网站、网页、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适时组织开展微策划、微直播、微调查等活动,实时采集、即时发稿[12];采用新闻化、碎片化等新媒体手段,线上线下合作,对期刊进行全方位宣传,树立期刊的品牌;要注重新媒体平台的维护,重点突出新媒体平台的特色和风格,吸引读者的眼球,增加读者对期刊的关注度,提高期刊的知名度。

3.2积极整合资源,增强互动交流

传统农业科技期刊积累了大量的农业资源,但在如今信息泛滥的时代,新媒体充斥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读者更易产生疲劳感,读者更需要简练的、高质量的、有价值的内容。因此,期刊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对农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分类和精炼,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二是要注重内容的编辑、等环节,尤其是高价值的内容传播,以及标题、关键词的编辑,以便读者能够准确迅速地获取所需信息;三是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增加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内容,避免内容单一、枯燥,给读者提供更生动的信息,更直观的理解,更便捷的服务;四是要注重与读者的互动,建立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对期刊的意见建议,方便为读者提供个性化需求,指导期刊后续工作,增加与读者的黏性,充分发挥读者与期刊的沟通桥梁作用。作者既是信息的提供者也是信息接收者,利用新媒体和作者进行交流,这种信息的互动性使传统科技期刊焕发出新的活力[13]。此外,农业科技期刊可以联合传媒机构,共同搭建新媒体传播平台,不断发挥新媒体平台在农业科技期刊中的重要作用。

3.3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打造农业精品期刊

由于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强、迅速及时、形式多样等特点,许多期刊编辑逐渐认识到新媒体对刊物发展的重要性,并逐步尝试转型。由于现有期刊编辑大多兼职从事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不强,还需要培养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复合型编辑。作为农业科技期刊的编辑,一是熟悉了解农业科学技术的最新动向以及最新的农业知识,具有丰富的农业知识、扎实的选题策划能力和编辑水平;二是从思想上清醒认识到新媒体融合对期刊发展的重要作用,具有宽阔的视野和活跃的互联网思维,能够及时发现读者的需求和潜在市场,定位准确,能够对期刊新媒体进行深度开发;三是熟练掌握各种新媒体技术,做好信息的加工处理等工作,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由传统出版模式转为编辑+网传+服务的模式,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必要时可将部分新媒体运营服务外包,获取专业公司的付费服务,从而提高农业科技期刊的新媒体运营效率[14]。

4结语

农业科技期刊是农业技术和成果传播的重要桥梁,其发展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中国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及农业发展[15]。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农业科技期刊应与时俱进,转变办刊理念,不断创新探索与新媒体进行深度融合的方式,构建适合农业科技期刊的新媒体平台,根据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及时、精炼和准确地信息,增加与读者的粘性和互动性,打造出服务全面的优秀农业科技精品期刊,从而获得新的生命力,实现期刊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艳.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的转型路径[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6):129-132.

[2]王晴.农业期刊面临困境及新媒体融合发展途径浅析[J].现代农业,2016(12):108-109.

[3]李媛媛,杨芳,胡璐璐,等.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焕发农业科技期刊新活力[J].吉林农业,2016(21):126.

[4]吕珂,徐世艳,杜鹃,等.农业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路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2):209-211.

[5]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188.

[6]赵琳琳,杨锦莲.农业类核心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及发展对策[J].2019,39(6):127-131.

[7]汪汇源.新媒体时代下科技期刊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9(1):40-44.

[8]何婧,张琼,王芳,等.综合性农业类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模式分析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0(4):148-150.

[9]刘文君,王贵春,王晓芳,等.“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科技期刊知识服务模式探索——以《湖北农业科学》实践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9):280-283.

[10]陶华,朱强,宋敏红,等.地学核心期刊新媒体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4):414-417.

[1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54-162.

[12]贺晋瑜,聂磊云,张志玲.媒体融合背景下农业科技期刊的宣传策略[J].新媒体研究,2017(14):58-60.

[13]陈唯真.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科技期刊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3):561-563.

[14]文瑞.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之道[N/OL].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2-2)[2017-06-10].

[15]林明和.手机4G微信公众平台在农业科技期刊推广中的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27(7):133-135.

作者:马雪 单位: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