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媒体融合农业科技期刊转型发展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媒体融合农业科技期刊转型发展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媒体融合农业科技期刊转型发展对策

摘要:当前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新媒体不断发展壮大,给传统农业科技期刊带来了巨大冲击。通过介绍新媒体和农业科技期刊的自身特点,研究新媒体时代下农业科技期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业科技期刊要丰富传播方式,加快新媒体融合速度,合理整合资源,增强互动交流,培养复合型人才,打造精期刊等建议。农业科技期刊应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增强读者的粘性互动,促进期刊的转型升级,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关键词:农业科技期刊;新媒体;融合;转型;问题;对策

随着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及时和全面,同时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新的机遇。国家高度重视新媒体融合发展,《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新媒体提出了顶层设计,明确提出,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2019年发表“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文章,指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中央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是新兴媒体的发展机遇,也是传统媒体的转型方向[1]。作为“三农”信息传播的重要传统媒体,农业科技期刊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传统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通过新媒体的应用,开拓期刊信息传播渠道,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促进期刊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1新媒体与农业科技期刊的特点

1.1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限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使用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新闻信息和娱乐服务的媒体,主要特征为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2]。新媒体特点如下:交互性强,海量化信息承载功能以及信息碎片化,资源的可共享性,超文本和超链接的应用并提供多媒体支持,个性化与主动性强,虚拟社群化。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打破了媒介之间的壁垒以及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具有其他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8.6%,互联网普及率达59.6%。在这个互联网和手机盛行的时代,以手机为媒介的APP、微信和微博等新媒体形式,更受大众的欢迎。

1.2农业科技期刊的特点

农业科技期刊承载着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传播农业知识、交流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农业科学评价等使命,是展示一个国家农业科技水平和发展现状的窗口,在科技期刊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3]。农业科技期刊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专业性,对稿件内容和研究水平的要求相对较高,主要报道农业科研领域中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指导性等农业科学研究内容,以及促进本学科发展的综述性内容[4]。作者和读者多来自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农业生产企业等,具有丰富的农业专业技术知识。读者范围一般包括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图书馆、农业管理部门等,纸质期刊的用户订阅数量相对较少,发行量不高。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从网络下载各种所需的农业期刊文章,对于纸质的期刊需求不多。因此,农业科技期刊不能仅仅依靠纸质的发行,应该开拓新的传播渠道,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提高期刊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2农业科技期刊发展的主要问题

2.1新媒体发展缓慢

许多农业科技期刊被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收录在内,读者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库和纸质期刊查阅下载所需的资料和信息。在新媒体时代,一些科技期刊开辟了新的服务渠道,如微信公众号等。但是依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版)[5],对32种综合农业学术核心期刊调查发现,只有14家开通了微信公众号[6]。虽然大部分农业科技期刊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出版转型,但是对于新媒体融合的意识淡薄,期刊的传播方式过于单一、传播影响力弱,无法切实体现文章的真正价值,缺少文章与科技期刊的连通性,从而影响了科技期刊传播以及品牌形象的树立[7]。另外,大部分农业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融合不彻底,规划不明确,缺少成熟技术依托,新媒体平台缺少特色和良好的维护,甚至部分新媒体平台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传播效果不佳,成效不明显。

2.2资源整合能力弱,与读者缺少互动

农业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具有较强的编辑能力和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能够确保刊物质量有较高的水平,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技术知识和优秀成果。但是,农业科技期刊缺乏对这些农业技术资源的整合再利用,利用新媒体推送的信息多是纸质期刊文章,普遍存在推送内容较为单一,推送的条数过少等问题,没有利用视频、语音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更加直观的展示[8]。传播内容枯燥乏味,没有很好地迎合读者的实际需求,对读者缺少吸引力,并且与读者的互动联系不够强,传播范围有限,未能很好地利用读者的互动获得关注流量,扩大自身的影响力,直接影响了期刊的未来发展和传播效果。

2.3缺乏复合型新媒体编辑队伍

传统农业科技期刊的编辑主要从事选题策划和编辑校对等工作,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和编辑水平。随着新媒体的壮大,数字化成为科技期刊发展的主流趋势[9]。新媒体平台日趋增多,目前大部分期刊对于新媒体的操作管理由编辑负责完成,编辑对于新媒体使用维护没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使用操作并不是很精通,不具备较好的信息处理水平和互联网思维模式,不善于整理和分析相关信息,难以发现潜在的市场和读者,更不用说通过新媒体开发利用,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

3农业科技期刊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丰富完善传播方式,加快新媒体融合速度

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时效性更强,农业科技期刊要想追求更大发展,迫切需要与新媒体融合。除了发行纸质期刊以外,要积极打造期刊的新媒体平台。研究表明,新媒体的应用对期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即年指数有一定的影响[10-11]。农业科技期刊在发挥“内容为王”优势的同时,要增强新媒体融合的意识,加快推进新媒体融合速度。与新媒体融合时,农业科技期刊要注重高质量稿件,设置特色栏目,完善传播方式,与读者保持粘性;要充分采用多种新媒体平台,利用电子目录、网站、网页、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适时组织开展微策划、微直播、微调查等活动,实时采集、即时发稿[12];采用新闻化、碎片化等新媒体手段,线上线下合作,对期刊进行全方位宣传,树立期刊的品牌;要注重新媒体平台的维护,重点突出新媒体平台的特色和风格,吸引读者的眼球,增加读者对期刊的关注度,提高期刊的知名度。

3.2积极整合资源,增强互动交流

传统农业科技期刊积累了大量的农业资源,但在如今信息泛滥的时代,新媒体充斥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读者更易产生疲劳感,读者更需要简练的、高质量的、有价值的内容。因此,期刊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对农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分类和精炼,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二是要注重内容的编辑、等环节,尤其是高价值的内容传播,以及标题、关键词的编辑,以便读者能够准确迅速地获取所需信息;三是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增加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内容,避免内容单一、枯燥,给读者提供更生动的信息,更直观的理解,更便捷的服务;四是要注重与读者的互动,建立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对期刊的意见建议,方便为读者提供个性化需求,指导期刊后续工作,增加与读者的黏性,充分发挥读者与期刊的沟通桥梁作用。作者既是信息的提供者也是信息接收者,利用新媒体和作者进行交流,这种信息的互动性使传统科技期刊焕发出新的活力[13]。此外,农业科技期刊可以联合传媒机构,共同搭建新媒体传播平台,不断发挥新媒体平台在农业科技期刊中的重要作用。

3.3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打造农业精品期刊

由于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强、迅速及时、形式多样等特点,许多期刊编辑逐渐认识到新媒体对刊物发展的重要性,并逐步尝试转型。由于现有期刊编辑大多兼职从事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不强,还需要培养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复合型编辑。作为农业科技期刊的编辑,一是熟悉了解农业科学技术的最新动向以及最新的农业知识,具有丰富的农业知识、扎实的选题策划能力和编辑水平;二是从思想上清醒认识到新媒体融合对期刊发展的重要作用,具有宽阔的视野和活跃的互联网思维,能够及时发现读者的需求和潜在市场,定位准确,能够对期刊新媒体进行深度开发;三是熟练掌握各种新媒体技术,做好信息的加工处理等工作,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由传统出版模式转为编辑+网传+服务的模式,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必要时可将部分新媒体运营服务外包,获取专业公司的付费服务,从而提高农业科技期刊的新媒体运营效率[14]。

4结语

农业科技期刊是农业技术和成果传播的重要桥梁,其发展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中国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及农业发展[15]。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农业科技期刊应与时俱进,转变办刊理念,不断创新探索与新媒体进行深度融合的方式,构建适合农业科技期刊的新媒体平台,根据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及时、精炼和准确地信息,增加与读者的粘性和互动性,打造出服务全面的优秀农业科技精品期刊,从而获得新的生命力,实现期刊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艳.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的转型路径[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6):129-132.

[2]王晴.农业期刊面临困境及新媒体融合发展途径浅析[J].现代农业,2016(12):108-109.

[3]李媛媛,杨芳,胡璐璐,等.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焕发农业科技期刊新活力[J].吉林农业,2016(21):126.

[4]吕珂,徐世艳,杜鹃,等.农业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路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2):209-211.

[5]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188.

[6]赵琳琳,杨锦莲.农业类核心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及发展对策[J].2019,39(6):127-131.

[7]汪汇源.新媒体时代下科技期刊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9(1):40-44.

[8]何婧,张琼,王芳,等.综合性农业类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模式分析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0(4):148-150.

[9]刘文君,王贵春,王晓芳,等.“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科技期刊知识服务模式探索——以《湖北农业科学》实践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9):280-283.

[10]陶华,朱强,宋敏红,等.地学核心期刊新媒体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4):414-417.

[1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54-162.

[12]贺晋瑜,聂磊云,张志玲.媒体融合背景下农业科技期刊的宣传策略[J].新媒体研究,2017(14):58-60.

[13]陈唯真.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科技期刊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3):561-563.

[14]文瑞.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之道[N/OL].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2-2)[2017-06-10].

[15]林明和.手机4G微信公众平台在农业科技期刊推广中的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27(7):133-135.

作者:马雪 单位: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