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出版流程下的科技期刊智能出版平台构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出版流程下的科技期刊智能出版平台构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出版流程下的科技期刊智能出版平台构建

【摘要】为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科技期刊出版流程中的应用,更好地服务科技期刊出版平台,本研究提出构建智能选题策划平台、智能编辑加工管理平台、智能知识服务平台、场景式阅读平台。一是用智能算法转变依赖于经验的选题策划,准确抓取学科前沿,自动生产选题策划方案;二是建立审稿人、作者、编辑智的能沟通流程,录用稿件编辑校对自动化处理,从而对科技期刊的编辑加工过程进行优化;三是建立由科技期刊的编委、作者、审稿人和读者所组成的专家信息库,通过数据挖掘、更新,定期发送与用户背景相关的信息,通过反馈点击阅读数,进一步优化精准推送;四是为用户构建不同的阅读场景,如AR、VR等沉浸式体验,提高科技期刊出版内容的被关注度,实现对科研过程多方面、系统化的展现。文章所提出的基于出版流程构建的智能出版平台可为科技期刊开展知识服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科技期刊;出版流程;知识服务

国际科学技术与医学出版商协会(简称STM)在2019年4月的《STM出版2022技术趋势》报告主旨为:“EnteringtheAIEra,CreativeHumans&SmartMachines(跨入人工智能时代,创新人与机器的智慧融合)”。STM报告指出,未来科技出版的发展趋势为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人机协同工作加强信息流通的过程。由此可见,国际出版业十分注重科学技术对行业的积极影响,试图通过科技推动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逐步改变科技期刊的出版模式,期刊可直接参与到科研活动中,通过大数据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学者需求、同行信息等,提高了科技期刊的知识服务能力,推动出版业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数据化、智能化阶段转变。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1],将人工智能发展提高至国家战略高度,并探讨如何将人工智能与出版业深度融合发展,特别是在科技期刊的内容生产、编辑加工、发行推广、知识服务等方面进行智能化转型,从而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目前,众多学者已经在人工智能和科技期刊出版领域结合的方向进行了众多探讨。例如,黄志红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科技期刊编辑流程的影响以及给科技期刊编辑带来的机遇[2];向飒认为,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优化学术出版流程,为科研工作提供有意义的知识服务[3]。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传统科技期刊的编辑模式,代替人类完成机械而重复的工作,优化投稿、审稿、编辑、校对等过程,让编辑人员能够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从事具有实践性与创造力的工作[4]。人工智能利用其强大的技术优势逐渐改变着传统出版模式,现有的研究也充分肯定了人工智能与出版融合是出版业转型升级的趋势。目前,人工智能与科技出版融合的探索还处在初级阶段,相关领域学者多从宏观角度对实际应用研究进行探索,人工智能对科技期刊智能化出版平台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本文以科技期刊的出版流程为出发点,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科技期刊在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营销发行、阅读方式等方面带来的变化,构建科技期刊智能出版平台,探索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化道路。

一、人工智能对科技期刊出版流程的影响

随着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逐渐发生转变,人们更倾向于碎片化阅读,如何从海量信息中迅速便捷地获取精准信息成为现代出版业亟须解决的问题[5]。科技期刊的出版流程由纸质投稿、邮寄审稿、邮局订阅等传统形式,在数字化的发展下逐渐转向系统投审稿件、数字出版印刷、网络下载等形式,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助推下,期刊出版将迎来新的技术性变革[6]。一是将人工智能技术的大数据、计算法、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方法理论运用到科技期刊出版流程中的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营销发行、阅读方式等要素中,将实现科技期刊的选题策划从经验转变到智能计算;二是编辑加工过程从耗时、复杂到高效、自动化,由原来的广撒网式营销发行到精准推送、个性化定制服务;三是阅读方式从单一转变为场景化,全面、系统地将人工智能技术贯穿整个出版流程,体现了人工智能赋能下科技期刊的新型出版模式特点。图1为从科技期刊出版流程出发构建智能化出版平台的示意图。

二、科技期刊智能出版平台的构建

1.构建选题策划智能算法平台内容质量决定科技期刊的发展,优秀的科技期刊往往需要通过选题策划来不断提高其内容质量,集中报道最新研究成果,引导未来发展趋势,以吸引读者的关注。因此,选题策划在科技期刊的出版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传统科技期刊在选题策划上主要依赖主编和编委的科研影响力以及期刊编辑对学科热点的直觉判断,受限于专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这种传统的选题策划方式在大数据背景下已经滞后,特别是对交叉学科的内容把握相对较弱。人工智能运用于科技期刊出版后,依据人类经验的选题策划逐渐向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能化算法转化,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选题策划可以更为精准地抓取学科热点、交叉学科以及学科前沿发展趋势,获取所需领域的专家信息,同时,结合读者下载量以及相关文章的引用量等自动生成选题策划方案,填充科技期刊的素材储备与知识结构。

2.构建智能编辑加工管理平台人工智能技术对科技期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编辑加工的变革,通过人工智能的代替,需要人类进行重复劳动的、不可控的、复杂的传统编辑加工过程将实现自动化、标准化的作业流程,编辑过程更为统一化、精细化、规范化,大大提高了编辑的编校质量与效率,减少了编辑的重复劳作,使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更具创造力的工作。大数据背景下,人工智能可以在三个方面对科技期刊的编辑加工过程进行优化,建立智能编辑加工管理平台。一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期刊来稿进行预处理,将来稿内容的学科、选题热度等进行归类,对来稿进行把关与定位;同时,统计作者发文数量、发文期刊级别、被引频次等,评价作者的学术水平、学术知名度,为论文初审提供参考意见;在稿件外审阶段,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匹配关键词、题目等关键信息,在审稿专家库中进行匹配,以安排更为适合该稿件的审稿人;另外,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智能检测识别,保障科技期刊出版的科研诚信,有效提高编辑加工的质量和效率[7]。二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保证编辑、审稿人、作者三者在编辑加工过程中的及时沟通与公正。对审稿专家审阅的稿件进行定期超时提醒,对审稿人的审稿速度、审稿意见进行综合评价,保证审稿专家可利用移动终端登陆审阅系统,进而加快审稿进度;对于作者而言,不仅可以及时获知所投稿件状态,还可以通过平台及时获取后被下载与引用等信息;编辑在审稿人与作者之间起到的是“中间人”的作用,须及时将专家的审稿意见、编辑意见等整合后反馈给作者,并允许作者在规定时间内答辩或申诉,使作者、专家和编辑三者之间形成良好互动,保证审稿的公正和透明化[8]。三是传统科技期刊内容制作需要编辑对文章逐字通读、编辑校对、识别图表错误、核验数据模型、参考文献核实等,编辑人工操作容易出现错漏且效率低下。而人工智能可以基于大数据挖掘、图文识别等功能,对明显的逻辑错误、前后文不对应等错漏进行纠正;自动文稿中的编辑错误也能通过自动校对完成更正,以降低编辑校对的差错率。四是整合所有疑似错误信息,形成一个智能分析报告,交给编辑分析判断把关。

3.构建智能知识服务平台在学术论文出版后,营销发行对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尤为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科技期刊的作用已由单纯的消息传播转为面向用户的知识服务,科技期刊营销发行阶段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逐渐向为科研人员提供创新型的知识服务层面发展[9]。大数据时代,构建智能化知识服务平台能够让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成果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智能化知识服务平台通过将大数据和智能算法相结合,实现科技期刊内容的多维度传播推广,为特定用户提供了其所关心的最新科研动态。未来,用户获取科研信息的方式将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下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科技期刊的传播营销方式是撒网式传播,即使在融媒体发展下,大多数科技期刊也只是将其纸本期刊的内容复制后到数据库、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并不能针对用户需求进行精准推送。撒网式传播的推广模式忽略了读者的阅读需求,需要读者主动浏览网页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记录读者的阅读习惯,分析读者的关注点,精准洞察读者的需求,定制和推送相关信息和文章,做到科技期刊的个性化服务。科技期刊的编委、作者、审稿人和读者信息可以形成一个最基础的专家信息库,其中包含专家的研究领域、学术背景、科研团队成员、发表的文章、文章被引用情况等各种数据,专家库的建立为科技期刊的约稿和审稿工作提供了必要保障,同时也为期刊的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基础条件。个性化服务的发展目标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分析专家的科研背景以及研究方向,定期发送与其背景相关的文章信息,并通过收集点击阅读数量,进一步优化推送精准度。

4.构建场景式阅读平台传统的科技期刊论文篇幅过长,且阅读方式较为单一,难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通过大数据分析读者的阅读习惯,为用户构建不同的阅读场景,如碎片化阅读、移动阅读等更能提高读者对出版内容的关注度,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不再是单一的文稿加工工作,而是在出版内容中添加丰富的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形式,将原本复杂、难以理解的科研成果转化更为简洁、直观的表达;增强现实和虚拟实境,为用户带来沉浸式体验,同时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意与灵感。新型出版载体的加入让传统的科技期刊出版变得丰富多彩,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科研过程全方面、系统化的呈现,不仅可以杜绝学术造假行为,还可以为读者阅读带来便利,利用直观的学术科研活动吸引读者的关注度。

三、结语

科技期刊出版业正由数字化向智能化、数据化变革,人工智能的大数据逐渐融入科技期刊的出版流程中,从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营销发行、阅读方式等要素出发,构建科技期刊的智能出版平台。人工智能技术在优化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的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缺少信息技术层面的创新,科技期刊尚未建立起自己的数据仓储、语义挖掘和决策支持等知识服务平台。因此,我国科技期刊亟须转变固有思维,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融媒体平台相结合,并贯穿至学术期刊出版的各个流程中。此外,从单纯的科学信息传播向用户知识服务转型,实现选题策划算法化、编辑加工智能化、知识服务精准化、阅读方式多元化。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17-07-08)[2019-11-28].

[2]黄志红.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编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401-403.

[3]向飒.国外学术出版集团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现状及我国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7):740-744.

[4]王晓光.人工智能与出版的未来[J].科技与出版,2017(11):4-6.

[5]初景利,盛怡瑾.科技期刊发展的十大主要态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6):531-540.

[6]匡文波.人工智能时代出版业的变革之道[J].出版广角,2018(1):6-8.

[7]刘鑫,谭彩霞.人工智能在学术不端行为风险控制中的应用[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0-84.

[8]孙赫男.人工智能技术与学术和专业出版的融合发展[J].出版广角,2018(7):34-36.

[9]刘平,杨志辉.人工智能构建科技期刊智慧出版模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5):462-468.

作者:赵燕萍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