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民国期刊缩微胶片数字化分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民国期刊缩微胶片数字化分期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民国期刊缩微胶片数字化分期

摘要:缩微胶片数字化技术又称文献影像数字化的技术,是将传统缩微技术与数字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缩微胶片转换数字资源的关键技术。作为一线工作者,笔者在实际的缩微胶片数字化图像文献整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文献整理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图像整理中民国期刊的期次划分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最终提出了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缩微胶片数字化;民国期刊;分期

1缩微胶片数字化技术概述

缩微胶片数字化技术是利用专门的胶片扫描仪、计算机软件将缩微胶片上记录的图文信息转换为数字图像的技术,即将缩微胶片上的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直接存储到数字化存储介质中,以便于读者利用网上等客户端查阅以及出版利用。该技术优势在于将缩微技术与数字技术融合在一起,一方面继续发挥缩微胶片长期保存的优势,另外一方面满足当下读者对数字图像的需求。传统缩微拍摄是依据原始文献的实际载体情况进行前期整理、拍摄、冲洗形成缩微胶片,而文献数字化阶段为了避免原始文献再次受损的风险,文献整理的对象变成胶片扫描后保存在硬盘上的条带图像,这便是传统缩微胶片拍摄和数字化转换流程中文献整理对象的不同。全国图书馆缩微复制中心(以下简称缩微中心)自2003年仔细调研并引进了整套缩微胶片扫描设备。从2005年开始对缩微传统技术和数字技术充分改进和应用之后,启动图书馆的缩微胶片数字化的专项任务。在转换实验和实际工作中,缩微中心建立了一套具体而实用的缩微胶片数字化工作流程和严格、细致的加工操作规范。目前缩微中心正在全面开展民国期刊的缩微胶片数字化项目,是以缩微胶片上的文献内容为蓝本进行全部转换,最终呈现出以近乎原始文献的全部数字图像。综上所述,本文重点讨论的是数字图像中如何划分民国期刊的期次,关系到缩微胶片转数字图像中画幅内容整理的一个关键环节。

2缩微胶片数字化中民国期刊的分期

将民国期刊进行缩微胶片数字化,必然会遇到民国期刊的分期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对民国期刊的划分单位及其定义进行标准化,并和传统缩微拍摄中的分隔标准对应。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在民国期刊后续的缩微胶片数字化中建立明确、整齐且统一的分期标准。

2.1民国期刊的划分单位

目前民国期刊的划分单位主要是期和卷,它最小的装订单位为期。期和卷的区别在于不同的装订形式。期指的是依据出版时间来划分,有日刊、周刊、月刊、季刊等。如《云南政报》,1912年创刊,1915年12月后停刊。1912年-1915年7月是日刊,1915年8月-1915年12月是周刊,最后将所有期次合编在一起,装订成了4卷。而卷表示的是民国期刊的物理状态,目前存藏单位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收藏文献将同一种刊物装订在一起,是一种装订单位。每卷刊的书脊通常印有该期刊的刊名、第几卷、时间,在同一卷刊物中,每期刊的封面上印有该刊物的刊名、期次。

2.2民国期刊整理拍摄中的分期标准

传统缩微拍摄在前整理中以期为单位分配每卷胶片实际拍摄的内容。缩微胶片的编组卷要以以下三个方面为出发点,一是根据一卷胶片所能拍摄内容(包括全部标版)的最大数量,二是每卷/期的总页数以及前后的相互关系,三是确保缩微胶片上所拍摄的期刊内容的完整和有效地断开。因此民国期刊按照期次划分有利于缩微品后期数字化时的图像整理和数据的制作。根据GB/T7518-2004缩微摄影技术在16mm卷片上拍摄古籍的规定中7.8空幅的要求,7.8.1“两册书之间应空两个画幅”。此标准应用于传统缩微拍摄的各个流程环节,传统缩微的整理和拍摄面对的都是民国期刊原文献,期次的划分可以按照原文献的装订和出版情况来定。而对于胶片转数字图像的环节来讲,缩微胶片数字化的图像整理面对的是扫描完成后的条带画幅,无法直接接触到原文献,期次的划分需要仔细地查看数字图像。

2.3缩微胶片数字化图像及数据调研

根据上述传统缩微拍摄中对期刊进行分期划分标准。缩微胶片数字化的图像条带是指缩微胶片经过MEKEELMACHV扫描仪生成固定格式的数字图像条带,经接收软件识别后产生合格的数字图像,储存在相对应的摄制号的文件夹里,一张规定半径大小的扫描大盘为一个文件夹,而每一个文件夹并非按照每期来划分的。对此我们对缩微胶片上的图像先进行调研,在传统缩微胶片整理过程中,完全按照原文献的物理状态进行整理,不是以卷划分,而是以期为划分单位,每卷胶片的最大容量包含标板为600拍左右,扫描后便生成一个文件夹的数字图像条带。用QuantumProcesst1.04.42(简称为QP)软件打开文件夹,先检查数字图像,确保图像上的信息在肉眼范围内呈现出完整清晰的内容。我们根据数字图像无法一下子准确地进行期次划分,这就需要我们查找出该数字图像的原始数据,进一步为数字图像的期次划分提供帮助。在数据库里查找民国期刊数据时,根据传统缩微拍摄前整理的著录数据字段可以看出,215$a字段里指明了原文献的期次,906字段更是详细地划分了期次。无法看到民国期刊原纸本文献,数据库字段的详细信息也可以给缩微胶片数字化整理人员提供可靠的划分方案之一。

3数字图像的民国期刊期次划分方案及建议

3.1划分方案

根据民国期刊传统缩微拍摄标准和数字图像调研,笔者初步总结出目前缩微胶片数字化民国期刊数字图像分期的3种方案:(1)基于扫描后的条带,遵循传统缩微拍摄标准按照传统缩微拍摄前整理和拍摄标准,对条带上的数字图像进行期次划分,如前文传统胶片拍摄标准规定,“两册书之间应空两个画幅”。在文献前整理环节,一种文献卷与卷之间,期次前后都会加上分隔标板,以提示拍摄人员在此处留有空拍。纸本文献转换成数字图像环节时,空拍符便成了数字图像条带的期次划分的提示信号。如图1条带所示,期刊名为《大公》,一卷多期次。条带上的第一行是《大公》期刊民国三十年(1941年)创刊第一号,第二行两个空画幅后的是《大公》期刊民国三十年创刊第三号,条带上有明显的两处空拍,便是期次划分的依据。在空拍提示下,若数字图像上有封面、书名页或版权页有出版时间、期次等完好信息,确保期次划分的准确性,方便后期读者查阅。因期刊文献年代久了加上纸张受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原始文献出版日期、期次信息缺失或不清楚,两个空拍画幅变成了划分期次的重要依据。(2)按照扫描接收后的文件中的数字图像逐个划分胶片扫描后形成的条带(见图1),经过QP软件识别出民国期刊的画幅,再设置画幅间距和画幅长度,保证全部画幅大小一致,做到接收保存到文件夹中的数字图像与原始胶片上的规格相当。此方案对接收人员的工作准确率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数字图像内容与原文献做到一致。对接收下来的数字图像进行期次划分,用看图软件逐个打开文件夹,仔细查看图像内容,需要逐页查看,根据图像中期次内容来分隔,这种划分方法能够降低数字化图像整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无形中也加快了后期各项程序的进度。(3)根据图像数据来划分在对某一种期刊文献进行数字图像期次划分前,应先行查文献的著录信息。著录信息是在传统缩微拍摄前整理阶段,根据原始纸本文献如实著录的。例如期刊《遗族校刊》,如图2所示,此数据著录了该刊物所记载的全部基本信息及馆藏信息。在数据215$a字段显示共有4期,906$a字段显示共有2盘缩微胶片,$b字段显示出版的先后时间、期次,此刊1932年11月18日创刊,也是第1期。在面对某种数字图像的民国期刊时,著录信息可以使图像整理人员初步掌握该刊物的基本信息,如文献期次数,为后期的期次划分等各项程序都降低了错误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了解期次数据信息后,用看图软件打开接收后期刊的文件夹,可以快速地找到每一期次的封面页进行期次划分。(4)根据条带图像和数据信息结合来划分为了确保后续期刊分期的正确完整。根据数字化图像整理的实际经验,参考传统缩微工作中拍摄和缩微胶片数字化的图像整理工作规范。我们拟将民国期刊整理过程中的分期次划分进行规范,将上述的方案3和方案1融合在一起。

3.2方案分析

在分析上述列举的4个解决方案之前,需要首先明确缩微胶片转数字化工作的意义,它是缩微胶片上的图文信息依托计算机及软件等方式识别出来,实现了缩微影像网络利用的功能,意义在于读者无需再用缩微阅读器逐页翻查胶片,数字化图像可以让读者快速检索定位到自己所需查找的内容。我们从缩微胶片数字化的图像整理标准规范中研究了上述4个方案,以此进一步总结出适用于期刊分期的操作规范。方案1:遵照传统缩微拍摄文献整理和期刊拍摄中的分隔标板原则,一旦在扫描条带上没有发现清晰明了的空拍画幅,划分的正确与否并不能完全确定。在使用此方案划分期次时,要求传统缩微拍摄中前整理环节,在面对纸本期刊文献时,文献信息的记录,期次分隔标板的整理都需要准确无误,这样拍摄人员拍摄的胶片信息准确率就会很高,为后期数字化时的各道工序提供了方便。方案2:通过逐页查看接收完成的数字图像内容来划分期次,但该方案需要消耗海量的人力资源,且对整理图像的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有一定要求。此外,方案2有不易复核的缺点,不容易确定分期的准确程度。方案3:此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数字图像整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在期次划分前,通过数据可以了解到期次的总数量及缺失的记录。接下来再对数字图像进行期次划分时,可以快速地定位到期次页,这样和数据中的期次信息可以保持一致。方案4:在进行期次划分前,先到数据库里查找所要划分刊物的期次状况,接下来到条带中对数字图像按照空拍提示进行快速划分,这为缩微胶片数字化整理工序如:图像命名、数据制作(元数据、标引数据、对象数据)、质检等工序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上述的解决方案虽然是针对民国期刊的期次划分进行的方案建议,其实也可以适用于其它的纸质文献的文献结构划分,如报纸、普通古籍等,将数字图像的分期次整理和传统缩微拍摄的纸本文献整理、胶片数据编目联合在一起,这样可以促进传统缩微拍摄和胶片数字化中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提高传统缩微拍摄的缩微胶片和数字化图像的质量。

4结语

传统缩微拍摄与胶片数字化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它们的文献信息内容是完全一致的,只是载体不同而已。对于胶片数字化图像整理中民国期刊分期,我们依然基于传统缩微整理的标准和工作规范,将民国期刊的特点与现实际操作相结合,形成可划分的期次。而对已缩微拍摄的传统纸本文献,我们采用传统缩微的技术规范,从数据编目中提取相应字段信息,形成对应的编目标准,对数字化民国期刊图像的分期整理工作提供依据。总之,缩微胶片数字化技术是将缩微技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研究,如何能在增加文献数字化量的同时提高图像质量,则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工作中的流程规律,熟悉扫描仪的硬件和各项操作,掌握各个软件的使用方法。根据缩微胶片数字化本身的特性,制定出适合胶片转换图像工作的操作规范和图像标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深入开展缩微胶片转数字图像的工作研究,为更多的胶片资源转换数字图像提供可能,最终为读者提供尽可能全面丰富的高质量的数字文献资源。

参考文献:

[1]缩微摄影技术等级标准培训教材[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2]宁三香.基于数转模拍摄的普通古籍分册问题探讨———以国家图书馆藏地方志为例[J].数字与缩微影像,2015(4)

[3]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文献影像技术国家标准汇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作者:杨柳青 单位:国家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