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科技期刊参考文献隐性错误及编校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科技期刊参考文献隐性错误及编校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科技期刊参考文献隐性错误及编校策略

摘要:科技期刊参考文献错误是困扰编辑的一个重要问题,参考文献的隐性错误更是防不胜防,直接影响着刊物的出版质量。结合编校工作实际,本文分析了几种参考文献隐性错误实例,给出相应的编校策略,并从作者、审稿人、编辑3个角度提出改进参考文献编校工作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助力提高科技期刊参考文献写作质量和编校质量。

关键词:科技期刊;参考文献;隐性错误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体现论文研究的背景和依据,便于评判论文的学术创新,精简论文篇幅,同时也给读者提供检索的信息[1]。国家标准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将参考文献定义为:“对一个信息资源或其中一部分进行准确和详细著录的数据,位于文末或文中的信息源”[2],该定义同时也对参考文献的著录提出了要求———准确和详细。但在实际编辑出版中,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却不尽人意[3-5]。已有较多文献对参考文献著录错误进行研究,如:文献[6]针对文中和文后的参考文献著录,讨论了文献序号、著录项以及著录符号缺失和错误等问题;文献[7]分析了英文参考文献中主要责任者、书名、刊名、书籍出版项、期刊卷期号以及页码等著录问题,并给出了对策和建议;文献[8]从参考文献著录符号误用、著录项目不规范、著录格式混用等方面,分析了参考文献中会议论文集的著录问题;文献[9]分析了28种农业大学学报类核心期刊2018年第1期参考文献著录情况,结果表明,学术期刊参考文献著录的不规范问题主要出现在专著、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电子资源类文献中。这些文献基本都着眼于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格式规范问题,属于显性错误。另外,还有一些参考文献著录看似正确,其实隐含着错误,称为隐性错误。专门讨论参考文献隐性错误的文献不多,文献[10-12]讨论了几种参考文献的隐性错误:栏目名错为期刊名、改变文献著录语种、题名著录不正确、卷号期号混乱、出版地与出版者不对应以及文献的多引和漏引等。笔者在参考文献编校实践中还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参考文献隐性错误,其中不乏严重错误,在此给出这些错误的解析以及编校中采取的策略,以利于识别和避免这些错误。

1隐性错误例析

为了与本文的参考文献区分,本文例子中的参考文献序号采用圈码数字标识。

1.1政治性差错

例1[13]正文:“……国外不少学者都进行了论证:Harrod①和Sreedevi②的研究表明……”。参考文献:“②SREEDEVIP,HWANGW,LEIS.Anexamplar-basedapproachfortexturecompactionsyn-thesisandretrieval[J].IEEETransactionsonImagePro-cessing,2010,19(5):1307-1318.”例1中参考文献②的著录是正确的,经核查,所有著录项目均与原文一致。仔细看文献②的作者单位,第一作者是印度人,但论文全体作者所署单位均为我国台湾地区研究机构,在正文中将此文献列为国外研究,显然是严重的政治性错误。当今科学研究国际合作已成常态,且研究人员国际流动频繁,研究基金跨国跨地区资助也很常见,这导致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复杂化。一篇论文的知识产权可能由多个国家或组织分享;同一作者的论文,由于作者国籍、单位的变动或者基金资助情况的不同,其知识产权也可能归属不同的国家、地区或组织。因此,对于作者和编辑来说,不对照原文仔细辨析,很难断言某篇论文是“属于哪国的研究”。编校策略:论文中对文献进行评述时,最好不要按照“国内研究”和“国外研究”来分类,一般可按照时间顺序或者研究的内在逻辑来分。如确有必要区分国内和国外研究,作者和编辑一定要高度重视,谨慎对待,仔细对照引用的文献原文,如有拿捏不准的,可联系文献作者。科技期刊编辑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上不能麻痹大意。

1.2文献嫁接

例2[14]王鲁,王志良,杨溢.一种多agent系统框架与协商机制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3,30(12):380-384.例2所示的文献,看上去参考文献著录的所有要素齐全、格式规范,似乎没有问题。但通过查证发现,文献前半部分(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与文献后半部分(连续出版物题名、年、卷、期、页码)不对应。通过文献题名查证到的文献如下:③王鲁,王志良,杨溢.一种多agent系统框架与协商机制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9(3):852-855.进一步思考,文献的后半部分是否也对应着一篇文献?通过对文献后半部分信息查证,得到如下文献:④王若慧.基于免疫多Agent的协同进化模型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3,30(12):380-384.这2篇文献研究领域相同,且在正文中是作为阅读型文献引用,无法判断作者是要引用文献③还是文献④。经与作者联系,系文献引用错误,并更换成另一篇正确的文献。编校策略:要发现此类文献前后嫁接的问题,可采用参考文献自动校对软件,或者人工逐条核查。核查后还需仔细分辨是引用文献③还是文献④,像此例无法分辨的情况下,必须与作者沟通,由作者核实。

1.3IEEE期刊名和论文集名词序颠倒

例3[15]ZHUXF,SUKH,SHENDG.Matrix-similaritybasedlossfunctionandfeatureselectionforalzheimer’sdiseasediagnosis[C]//ComputerVisionandPatternRecognition(CVPR)2014IEEEConferenceon.LosAlamitos,CA:IEEEComputerSociety,2014:3089-3096.例3的文献著录看上去是符合规范的,但会议论文集名称却感觉有些奇怪。这是一篇IEEE出版的文献,在IEEEXploreDigitalLibrary上查证之后发现,会议论文集名应该为“2014IEEEConferenceonComputerVisionandPatternRecognition(CVPR)”。编校策略:过去IEEEXploreDigitalLibrary上的期刊名称和论文集名称与纸质版不同,确实如例3这样词序前后颠倒,许多作者在著录文献时没有修正过来,现在IEEEXploreDigitalLibrary上已经全部改为正常词序。一些作者引用二次文献,没有查看原文,造成如例3那样的问题,编辑在碰到IEEE的文献时应该注意查看期刊名和论文集名的词序。

1.4主要责任者差错

例4[16]沈昌祥.信息安全综述[J].中国科学E辑:信息科学,2007,37(2):129-150.例5[17]RABANIAA,MADARIAGABJ,BOU-VIERCC,etal.Anapproachforusingiterativelearningforcontrollingthejetpenetrationdepthinabrasivewater-jetmilling[J].JournalofManufacturingProcesses,2016,22:99-107.例4初看是符合规范的参考文献,但经查证,实际上主要责任者不止1人,为“沈昌祥,张焕国,冯登国”。例5初看同样是符合规范的,经过查证,主要责任者姓氏全部存在拼写错误。查到例5原文的作者为“A.Rabania,J.Madariagab,C.Bouvierc,D.Axintea”,每位作者姓氏后的上角标“a”“b”“c”是作者单位的标识,与作者单位项中的标识对应。由此可见,造成错误的原因是在复制原文的作者姓名时连同上角标一同复制了,且原文采用字母上角标,容易忽视错误。编校策略:参考文献中主要责任者错误是很严重的错误,甚至会引发文献作者维权[18]。科技期刊中独著论文是比较少的。据研究,科技论文的合著率一般在80%~90%[19],且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如《水利学报》2010—2018年刊发论文的合著率高达96.78%[20]。编辑在碰见独著文献时,应该多考虑一下,是否遗漏了其他责任者。另外,一些研究者对英文参考文献中主要责任者的著录错误进行了归纳总结[21-22],编辑应注重多阅读此类编辑学文献,提高辨识错误的能力。

1.5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无法解析

例6林坤宁,马剑,袁东星,等.海水中硝酸盐的无阀连续流动分析[J].分析化学,2017,45(2):151-156.DOI:10.11895/j.issn.0253-3820.160790.例6中著录的DOI号无法解析,显示页面不存在。为探究此例DOI解析失败的问题,笔者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文DOI网以及《分析化学》期刊官网查找相关信息,结果显示,《分析化学》从2010年第2期开始在论文首页页眉下方左侧著录DOI号,至今有过3个注册机构———“Crossref”“ISTIC”“CNKI”,对应的DOI前缀码分别为“10.3724”“10.11895”“10.19756”,其中DOI解析失败情况如表1所示。编校策略:DOI在文献检索上具有便捷、稳定的优势,GB/T7714—2015“为适应网络环境下电子资源存取路径发展需要,以便于读者快捷、准确地获取电子资源,新增加了‘DOI’这一必备的著录项目”[23]。对于非电子资源,DOI项目的著录则不是必备的。但鉴于目前很多科技期刊都以电子资源的形式收录于网络出版平台中,一些期刊要求在参考文献著录中,对DOI项目的著录做到有则必著[24-25]。笔者在校对和审读参考文献时经常碰到DOI号无法解析的情况,按照参考文献著录准确、详细的原则,这时可以转为电子资源的形式著录。如例6可著录为:林坤宁,马剑,袁东星,等.海水中硝酸盐的无阀连续流动分析[J/OL].分析化学,2017,45(2):151-156[2019-12-25].这里选择《分析化学》官网的OA出版链接,读者通过链接可以免费获取pdf格式和html格式的全文。推荐使用期刊官网链接,是因为期刊官网下载论文大多免费,且一些期刊的官网还会采用富媒体出版的形式,为读者提供更多论文相关的资源,这也符合参考文献著录的详细原则。

2对策与建议

对参考文献合理恰当地引用以及正确规范地著录,需要作者、审稿人、编辑三者共同努力来实现,下面给出改进参考文献编校工作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2.1引导作者重视和熟悉参考文献著录

作者是论文参考文献引用和著录的源头,也是首要责任人。如果从源头上把控参考文献的引用和著录质量,将大幅降低参考文献的错误率。为此,大部分期刊都在投稿须知里对参考文献著录有详细的要求,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编辑应该利用多种手段引导作者重视和熟悉参考文献的著录:1)利用微博、QQ、微信、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社交软件和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向作者精准推送本刊的参考文献著录细则,在这些平台上,编辑能够与作者互动,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2)编辑可以把本刊参考文献著录的要求做成培训课件或者录制成公开课,并利用新媒体平台提供给作者,以此来培训作者(特别是核心作者),以提升作者参考文献引用和著录的水平,降低来稿中的参献的著录错误;3)编辑在对论文进行编辑加工时,应对参考文献进行细致编修,并把带有编修痕迹的论文反馈给作者,可以使作者清楚存在的问题,这对提升作者文献引用和著录的水平有明显帮助。

2.2要求审稿人对参考文献著录情况作出评价

论文审稿人都是所在领域的专家,熟悉领域内的大量经典文献和前沿文献,对论文中文献的引用错误和著录准确性具有很高的审查能力。编辑应该充分利用审稿人对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和著录情况进行审核,在审稿单中明确要求审稿人对论文参考文献作出评价,最好制定评价细则,给予量化评分。通过审稿,审稿人可以很大程度上找出编辑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而未曾察觉的错误。

2.3提高编辑对参考文献错误的辨识能力

编辑作为论文编辑出版的把关人,其工作态度和能力水平直接影响论文参考文献著录差错率。笔者认为编辑提高参考文献错误的辨识能力,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重视参考文献的编校工作。编辑应该认识到参考文献的编校与论文其他部分的编校同样重要,形成对参考文献编校严格要求的自觉性,增强编辑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心。2)敢于质疑。一些作者在引用自己的论文作为参考文献时也往往出错,名家大家的论文参考文献出错也时有发生。因此,编辑在参考文献编校工作中对所有论文均要一视同仁,对每条文献都要同等对待,不放过任何错误的“蛛丝马迹”,要敢于质疑,并养成质疑的习惯。3)加强编辑业务学习。编辑除了对参考文献最新国家标准烂熟于胸外,还要多阅读相关方面编辑学文献,吸收他人的经验和方法,并及时总结自己编校中碰到的问题,随着知识的积累,不断提高对错误的敏感性,练就一双“慧眼”。4)提高文献检索能力。编辑对参考文献逐条核对查证无疑是查找错误最好的办法,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对本就繁重的编辑工作造成更大的压力。编辑如熟练掌握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百度学术、IEEEXplore、ScienceDirect、PubMed、必应搜索等检索工具,将大大提高参考文献的核对效率。另外,让作者提供参考文献的DOI号,利用DOI号来检索文献会更加便捷。

3结束语

科技期刊参考文献中的隐性差错复杂多样,差错形成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给编辑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也给期刊的出版质量造成不小的隐患。以上分析的几种隐性差错及提出的对策建议供作者、编辑等参考,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作者:黄勇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