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健康传播医学科普期刊作用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健康传播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的重要环节,医学科普期刊承担着大众健康教育的责任。医学科普期刊编辑在突出期刊特色的前提下,应力求增加内容的导向性、实效性和创新性,通过这三项策略,发挥科普期刊的健康传播作用,提升大众健康素养。
关键词:健康传播;医学科普;健康素养
健康传播是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健康知识,通过大众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以降低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一个社区或国家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1]医学科普期刊作为传统的大众健康传播媒介,承载着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增加大众健康知识储备,普及健康生活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传播的职责。当前,我国市场上共有超过100种医学科普期刊,种类众多,竞争激烈,而且,从20世纪末开始,包括微博、微信、社交网站、播客、电子书、电子报、网络杂志等在内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层出不穷,对传统大众健康传播媒介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满足大众对医学科普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并在健康传播工作中发挥优势,是医学科普期刊亟待解决的问题。传播科学的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的重要责任,更是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健康类传媒的神圣使命。[2]2017年,习在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医学科普期刊应明确定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过程中,采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互补的方式,为大众提供兼具普及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的医学科普文章,提升大众健康素养。
1坚持导向性,传播健康新理念
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健康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传统媒体有其赖以生存的“资本”—权威性与公信力。[3]不同于医学专业期刊,医学科普期刊的受众以非医学专业读者为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众对医学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医学科普期刊应在保证科学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起到引导新理念、传播新知识的作用,避免“老调重弹”“闭门造车”,以科普期刊特有的优势—多样的表现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提供一手信息,科学引导健康观。《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9.48%,即每100人中不到10人具备健康素养,[4]健康传播是当前解决低健康素养的最佳途径。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公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包括健康知识普及在内的15个重大专项行动。针对当前我国公民健康素养和科学素养都比较低的现状,医学科普期刊担负着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的使命。《中老年保健》杂志于2020年特别策划了《解读“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慢性病防治行动》系列专题科普文章,系统解读了“健康中国行动”中的癌症防治行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及糖尿病防治行动等。健康观念的改变是健康行为改变的基础,医学科普期刊不应拘泥于传统观念,而应增强对国内外医疗卫生前沿观念的关注度,引导大众接受新理念,普及最新的医学知识和健康观,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促进健康传播。2017年10月初,世界卫生组织了关于老年人的整合照料指南。《保健医苑》杂志刊出专访《老年人的整合照料: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办事处项目官员张拓红教授指出,老年人并非有病就意味着不健康,存在疾病是普遍状态;年老并不意味着就要依赖他人、需要照护、得到所有人的关照,也并非什么都不能做。医学科普期刊应倡导积极健康老龄化的新观念。
2坚持创新性,提高健康传播的效果
2.1封面策划——突出特色,精准健康传播
科普期刊封面是体现期刊特色的窗口,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集艺术性、科学性和文化性于一体。设计精美、内涵丰富的封面对读者有提示作用,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直接影响读者的关注程度。[5]由于医学科普期刊的封二、封三及封底一般刊登科普宣传海报、广告、书画等,所以本文讨论的封面策划主要是指封一的策划。医学科普期刊封面主要包括3类:①展示风景照片、花卉照片、国画图片等与期刊的栏目内容基本没有关联的封面;②人物封面,如期刊采访的专家、明星等人物的照片;③抽象画、漫画等作为封面。由于专家访谈栏目是《保健医苑》杂志的特色栏目,其采访对象均为两院院士、院长以及医学专家等,因此该杂志封面采用医学专家作为封面人物,封面设计突出了期刊的科学性和独特性。《糖尿病之友》杂志则选择糖尿病友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的照片作为封面,既突出了杂志的特色,又给予糖尿病患者面对疾病、与疾病和谐共存的信心。《生活与健康》《健康时尚》《家庭健康》等杂志则以明星照片作为封面,凸显了健康与时尚相结合的主题,增加了期刊的吸引力。在封面设计方面,仅凭期刊编辑难以对设计推陈出新,编辑人员可提供期刊的理念、定位等设计思路,由专业设计人员进行艺术角度的创作和升华。此外,编辑人员应提高对封面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别具一格、体现期刊特色的封面设计,有利于树立期刊品牌形象,提高大众对科普期刊的关注度,促进科普知识的传播。
2.2选题策划——关注新发展,服务大众健康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于2018年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6]显示,手机和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80.43分钟,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60.70分钟。新媒体信息虽然传播速度快,受众广,但是由于其高度碎片化,读者难以多角度、全方面了解某一疾病或健康知识的内容,而作为传统媒体的医学科普期刊却可以“将一个个碎片化的健康信息传导和补充为具有广泛传播价值的健康议题”[7]。此外,65岁以上老年人目前仍以传统媒介阅读为主。医学科普期刊在选题策划中,应在专业性、知识深度、知识广度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力求选题策划有新意,系统全面地为大众呈现科普知识,可以通过4~5篇系列文章,集中阐述某种或某一类疾病的各个方面的健康科普知识,尤其要关注近期热点,让读者能够“读得到、读得懂、读得精”。此外,医学科普期刊要结合自身定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策划。医学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很多读者却仍秉承着传统观念,对医学发展以及新的诊疗技术不甚了解,在自我保健上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很多读者在临床就诊时,与医生存在沟通障碍,不利于健康传播和疾病恢复。因此,医学科普期刊在选题策划时应重视新技术、新观念的普及,提高健康传播的有效性和质量。另外,编辑在选题策划阶段,还可以借助网络检索来收集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对选题方向进行预测,使选题新颖、独特,又符合受众需求。[8,9]《保健医苑》杂志通过《千金难买老来瘦?当心肌肉减少症》《衰弱,潜伏在老年人身边的“杀手”》以及《打开一扇窗:走近失智症》等系列科普文章,聚焦肌少症、衰弱、失智症等老年医学发展的前沿内容,让读者了解医学的最新发展,更新知识体系,拓宽视野,提高健康素养。编辑在选题策划和组稿时,应力求从细节入手,突出新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深入而具体地为读者答疑解惑,在健康传播中发挥精准解决问题的作用。
2.3栏目策划——精品专栏有新意,读者寓读于乐
医学科普期刊在栏目设置上存在同质性过高的现状,[10]受众很容易被其他刊物分流,导致降低读者购买和阅读兴趣。栏目策划是期刊整体策划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栏目策划过程中,医学科普期刊宜突出“新”字,从新的视角和新的发展来普及医学知识,增强科普文章的可操作性,并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创作和传播。医学科普期刊可通过编委会、选题会以及编辑会议等进行栏目策划,旨在不断推陈出新,保持期刊的活力、新颖性和创造力。《健康指南》杂志的“医学新知”栏目和《中老年保健》杂志的“特别策划”栏目等,紧握医学前沿脉络,避免期刊内容同质化,提高读者阅读意愿。医学科普期刊还可通过运动、养生及疾病康复等栏目,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运动、康复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增强科普文章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由医学专家撰写文字内容、绘画专业人员绘制漫画的科普栏目,用医学科普知识和漫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健康传播,把艰涩难懂的医学知识以生动易懂的方式展现,可提高医学科普期刊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此外,医学科普期刊还可策划新颖别致的栏目,如情感港湾栏目,探讨家庭和谐、敬老、孝老等方面话题;慧心夕阳栏目,针对近年来越来越常见的老年人心理疾病,侧重介绍老年人如何度过身心健康的晚年;名人访谈栏目,请专栏作者介绍名人的养生经验。
2.4媒介融合——转变形式,与时俱进
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强,传播效率高;传播速度快,普及率高;形式多样、可制定个性化信息;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等优势[11],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共融互补可以增强健康传播效果。科普期刊的受众比以往更加分散化、个体化和私人化[12],医学科普期刊除公开发行外,还可通过设立微信公众号、加入头条新闻、建立网站等方式扩大读者群。此外,医学科普期刊还可与卫生相关部门、医学专家等联合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约请专家为公众进行医学科普讲座、撰写科普文章,通过资源共享,促进健康传播。《中医健康养生》杂志以“互联网+”思维构建融媒矩阵,在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中采取“线上+线下”融媒手段,并将民众与专家的现场沟通实景同步直播到新浪微博和西瓜视频上,[13]拓宽了医学科普期刊的受众面,增强了影响力。《大众医学》微信公众号对医术仁心并重、热心科普宣传的好医生加以介绍,随后在纸质期刊“特别关注”栏目进行“妙笔仁心好医生”大盘点,介绍了一大批好医生,实现了微信公众号与纸质期刊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14]针对医学科普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头条新闻、网站等,编辑在文章内容选择上,宜选择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与科普类文章,避免长篇大论、内容生涩、医学术语过多的稿件,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例如,《哈哈镜照相机摄像机——如何准确测定血糖》一文中将糖化血红蛋白监测比喻为“哈哈镜”,将空腹、餐后多点监测血糖比喻为“连续拍照”,将动态血糖监测比喻为“立体摄像”,3种检查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形象贴切,易于被读者接受和理解,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3坚持热点追踪,加强健康传播的时效性
健康传播的实效性直接关系到医学科普期刊的效能及影响力,虽然期刊在实效性方面弱于报纸、新媒体等,但因其具有出版周期长、适宜反复阅读和保存的特点,更适合编辑进行热点话题和前沿问题的专题报道。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报道,有助于公众及时了解事实真相,减少猜测、消除恐慌、稳定情绪,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15]医学科普期刊应始终保持新闻敏感性,读者通过阅读可及时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健康信息,保证健康信息传播的迅速有效。2020年2月以来,病毒肺炎(以下简称“肺炎”)肆虐,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和居民日常生活。医学科普期刊均在主要版面对相关话题进行深度的专家采访和专栏策划等。《保健医苑》杂志第一时间采访了江苏援黄石医疗队总指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院长鲁翔,并连续在2020年第3期和第4期刊登了肺炎专题,通过10篇系列报道,从肺炎的病原体、临床表现、治疗、预防、传播途径和心理调适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肺炎的相关知识。《中老年保健》杂志和《健康指南》等医学科普期刊在卷首语及重点栏目策划中,均进行了肺炎的科普知识传播,其中包括科学性、权威性、科普性兼备的《病毒肺炎健康教育手册》《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六版)》《来自一线专家团队的肺炎中医辨证治疗方案》等多篇文章,以减少肺炎带来的公众恐慌,及时传播肺炎相关医学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
4结语
医学科普期刊是大众健康传播的重要一环,其发展的核心在于明确期刊定位,提高期刊质量,突出期刊特色,增强导向性、创新性和时效性。为满足读者对新知识的需求,减少认识上的误区,医学科普期刊应提高期刊的可读性和科学性,力求期刊内容兼具专业性和大众化。重点加强三项策略,是打造精品医学科普期刊,提高期刊可读性、增强期刊生命力、实现期刊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作者:高超 段春波 单位: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期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