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探讨财经期刊媒体融合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大数据、5G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交互无限发达的全媒体时代进入高潮期。在此背景下,抖音、微信、新闻客户端、微博等新媒体和自媒体发展如火如荼,以极大优势抢占和挤压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纸媒要在新媒体时代生存,必须与时俱进拥抱新媒体,走融合创新发展之路。本文从当下媒体融合的实际情况出发,阐述了我国财经期刊媒体融合现状,并对财经期刊媒体融合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财经期刊;媒体融合;发展建议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5G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新媒体如虎添翼,传统媒体特别是财经期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已然到来,财经期刊积极向全媒体融合转型,以期适应时展的要求。
一、媒体融合的由来及其发展
财经期刊向媒体融合转型是现代通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财经期刊要想成功地实现媒体融合必须拥抱互联网技术,在做好内容的同时必须创新传播方式。
(一)何为媒体融合媒体融合这一概念普遍认为来源于美国。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创始人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就提出了“媒体融合”的概念,他认为“媒体融合是将各种各样的技术和媒介形式汇集在一起”。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媒体融合的概念不断延伸。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媒体融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媒体融合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而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后会产生质的变化,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我们常见的网站新闻、电子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广义的媒体融合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泛指所有媒介及其相关要素的结合、汇聚或者是融合,所谓媒体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
(二)媒体融合在我国的实践纵观世界媒体融合的进程可以发现,西方国家对媒体融合的探索起步非常早,不过这些探索大都属于民间行动和个体行为,并没有上升到国家层面或者是国家战略的高度。毫无疑问,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媒体融合作为国家战略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位居全球媒体“第一方阵”。不得不承认这一成就的取得既有我国民间行动和个体媒体自己的努力,但更多的是国家层面的重视、谋划和部署。正如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管洪所说:“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和中国共产党这样从国家层面重视、谋划、部署这场迎接和应对互联网传播革命的重大战役。”仔细梳理我国关于媒体融合的政策,不难发现: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2014年8月18日,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指导媒体融合实践的纲领性文件《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媒体融合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2019年1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一系列媒体融合政策的出台及支持为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赢得了重要先机,不管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媒体融合的进程。
二、我国财经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现状
我国的财经媒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严格来说20世纪90年代以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财经媒体,上世纪80年代,只有《经济日报》等算得上是财经类媒体;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市场信息与新闻的强烈需求催化了财经媒体的成长;上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再加上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财经类媒体也越来越多,一发不可收拾。在此过程中,我国财经期刊开始出现并走上逐步媒体融合发展之路。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财经期刊媒体融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纸质刊物中的优质内容数字化再利用时代变了,媒体生存的环境变了,但读者对优质内容的追求没有变。优质的原创内容依然是一本刊物的灵魂。杂志社、传媒集团只要把内容做到极致,把内容做成精品,符合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就可以盈利。为了实现刊物优质内容最大化利用,很多期刊以电子杂志等形式进行二次或多次销售,比如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实行不同程度的知识付费阅读。
(二)挖掘新业态的经营增长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财经期刊的媒体融合发展一直在进行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部分的财经期刊都是以传统纸质刊物为依托,在做好优质原创内容的同时,积极拓展网站、客户端、官方微信平台、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挖掘新的经营增长点,以抢占融媒体时代的新市场。以《浙商》杂志为例,《浙商》杂志自2004年创刊起,就牢牢抓住了杂志的灵魂——优质的原创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精耕细作,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品牌,扩大了影响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浙商》杂志紧跟时代步伐,衍生出了官方微博、官网、视频、音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产品,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0年3月,浙商新媒体更是全面升级:浙商新媒体矩阵、浙商影视中心宣告正式成立,开通了浙江新闻客户端浙商频道,浙商侨音云阅读平台、浙商俱乐部抖音号亦正式上线,实现了移动优先、全媒体融合发展。
(三)建立新媒体盈利运营平台财经期刊建立新媒体盈利运营平台同挖掘新业态的经营增长点一样,都需要以优质内容为基础。任何时候读者都需要各种各样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强的财经资讯,已经形成自己文化品牌的传统财经媒体正好可以满足受众这一需求。为了合理利用资源,传统财经媒体完全可以以新媒体的形式创建一种全新运营模式。比如《财经》杂志就以网站的形式提供“订阅中心”“广告中心”“过刊检索”等多种服务,同时还可以销售网络版的《财经》杂志,推出专门的“网络版《财经》每周特刊”,一些因印刷版《财经》篇幅所限无法刊登的财经深度调查报道和财经视频访谈等。
三、未来财经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建议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媒体、自媒体的优势显而易见,尤其是在传播方式和传播技术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随着全媒体融合发展,新媒体、自媒体将取代传统纸媒。传统纸媒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仍有其自身无法取代的优势,如:专业化的传媒队伍建设、丰富的出版传媒经验、过硬的品牌、浓郁的地域特色等。如果传统纸媒能够深入挖掘自身优势,在全媒体融合发展中积极探索新的对策,相信定能迎来另一番景象。为此,笔者认为财经期刊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快、加强对财经期刊社体制机制的革新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已不可逆转。在这一情形下,传统纸媒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多地被新型媒体、自媒体挤占。就表象来看,是由于传统纸媒传播方式和传播技术的落后,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传统纸媒体制的问题。加快、加强对体制的革新,是财经期刊媒体融合发展转型的关键所在。纸媒和全媒体融合发展并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财经期刊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要革新以往传统的落后的旧观念,比如主要依靠杂志销售的发展模式,打破不能适应现代传媒发展的政策限制,以积极的姿态朝着全媒体方向融合,使财经期刊和新媒体从相加走向相融,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做强全媒体时代独立的、优秀的文化品牌。加快、加强对体制的革新,人才是关键。只有加大投入力度,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传媒管理、经营、采编和技术等方面的人才,才能为自己注入新鲜血液,推动财经期刊内部体制的革新和发展,以确保传统媒体与全媒体融合发展,适应全媒体的时代要求。同时,也要加强对已有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使其紧跟时代步伐,符合媒体融合时代传媒发展的需求。加快、加强对纸媒体制的革新,必须要改变不能适应现代传统纸媒发展的管理模式,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上,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不断满足新时代用户的需求,更好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二)不断优化传统纸媒的内容不管是阅读资料匮乏的时代还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优质的原创内容一直是媒体制胜的法宝。尤其是在信息泛滥,媒体的权威性受到质疑的情况下,优质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以财经期刊为代表的传统纸媒,优质的原创内容是其灵魂。传统纸媒只有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原创内容才能在全媒体融合中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传统纸媒在打造优质原创内容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不断加强独家、深度、影响力内容的打造。对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而言,比较适合图文并茂的浅层阅读,不太适合大篇幅地去呈现更深层的阅读,展示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深度思考,这些都需要借助杂志等传统纸媒。以财经期刊为代表的传统纸媒在深度阅读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因此,在全媒体融合创新发展中,要强化这一优势,加大对深度报道这一品牌的利用和开发。《浙商》《徽商》《商界》《贵商》等财经期刊也是看中了这一优势,经常推出关于财经人物的深度报道和经济形势分析。这些深度报道不仅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而且已经形成了各自独有的文化品牌。第二,加强专题策划意识,推出系列报道。尽管新媒体也可以推出专题策划,但其专题策划很难与杂志上的专题策划相媲美,由于阅读方式等种种条件的限制,读者很难用手机用碎片化的时间去看专题策划这一较为沉重的内容。如《贵商》杂志推出的《吃在贵州》《贵州的多彩贵州水》等专题,对贵州的餐饮业、饮用水产业等领域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吸引了一大部分读者,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读者的好评。因此,财经期刊在全媒体融合创新发展中,加强专题策划意识,推出系列深度报道,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三)增强纸媒的可收藏性面对新兴媒体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增强纸媒的可收藏性不失为纸媒在全媒体融合创新发展中的一大法宝。我们经常所说的“可收藏性”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收藏品本身要有一定的价值;二是收藏品本身要具备长期存放的特性,两者缺一不可。新媒体随时可以刷新信息资源,但其数字化的本质使其不利于保存和收藏。而传统的纸媒可以随时收藏、展出以及查阅,承载着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难以忘怀的记忆,在长期保存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要增强纸媒的可收藏性,那么核心的问题是如何让纸媒更有“价值”。为了使财经期刊更有价值,就必须合理平衡杂志采编内容和广告版面经营,全体采编人员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竭尽所能将杂志办得好看、吸引人、有价值,追求杂志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财经期刊还需注重深度报道和专题策划,增强新闻的深度,扩张新闻的广度,使读者拿到刊物后,能够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同时又可以作为资料进行收藏,真正实现“一刊在手,此事尽知。”
(四)移动优先,创新融合发展随着全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已经无所不及,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即“四全媒体”,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在此情况下,财经期刊必须坚持移动优先,推动媒体创新融合发展的理念。这不仅是一场媒体发展的变革,更是一场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变革。
四、结语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相对落后,市场上可供读者阅读的读物较少,报纸、杂志等传统纸媒在信息采集以及信息传播上一度引领媒体潮流,满足了那个年代人们的阅读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数据、5G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优势日益凸显,单纯的报纸、杂志等传统纸媒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阅读的需求,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因此,在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财经期刊要想适应时代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自身优势,有效地朝着全媒体方向融合,科学地对自身进行创新和改革。
参考文献:
[1]郭毅,于翠玲.国外媒体融合及其相关概念研究[J].现代出版,2013(06):162-163.
[2]郭全中.我国媒体融合实践进展研究[J].行政管理改革,2019(07).
[3]范华栋.新媒体环境下影响纸媒发展的因素探究[J].传媒论坛,2020(03):42.
[4]屈鑫.大数据给新闻采编带来的五个“度”——从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实践说起[J].中国记者2018(08):64-66.
[5]维克托•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2012:66.
[6]曾珍.纸媒在全媒体融合中的创新发展[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02):257-258.
作者:刘林艳 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