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科技期刊审稿委员会构建管理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科技期刊审稿委员会构建管理办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科技期刊审稿委员会构建管理办法

摘要:审稿人是稿件科学性和创新性的评价者,在控制期刊学术质量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期刊审稿人主要扮演“外”审专家的角色,不是期刊的“编内”人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国外期刊成立了审稿委员会,使得期刊审稿人成为期刊编委会的一部分。本文首先提出审稿委员会的概念并介绍了一些期刊的具体做法,接着分析了科技期刊成立审稿委员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审稿委员会的运作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审稿委员会;科技期刊;审稿人;期刊质量;管理模式

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9)》的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科技期刊4973种(不含军队系统期刊),其中中文4477种,英文333种,剩余为其他语种。无论中文、英文还是其他语种,每本期刊都建立了完整的编辑委员会,其中包括一名主编或多名联合主编,副主编数人,编委会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还有编辑部成员数人。为了保证期刊质量,多数科技期刊都采用了严格的同行评议制度,审稿人既是学术论文科学性的把关者、创新性的鉴定者,又是稿件取舍的决策者,更是刊物质量的支撑者[1],在把控期刊质量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期刊质量,不少期刊还建立了审稿专家库,并就此提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做法[2-8]。通过研究国外科技期刊的一些做法,发现与国内最大的区别是许多期刊成立了正式的审稿委员会。例如,由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创办的百年美国名刊《Science》,运筹与管理领域连续多年蝉联影响因子第一的《JournalofOperationsManage-ment》(JOM),最初由瑞士洛桑大学的HenryMarkram创办的优质OA期刊Frontiers系列,医学期刊《Gastro-intestinalEndoscopy》(GE)、《RadiologyManagement》(RM)等许多期刊都建立了自己的审稿委员会,与期刊编委会一起公布在期刊网站。

1审稿委员会的概念及主要职责

审稿委员会是许多国际期刊编委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正副主编和编委会,另外设立一个审稿委员会,主要职责是为期刊提供高质量的审稿,加强审稿过程并使其更加公正合理。其成员应涵盖期刊所涉及的各个分支,可以精准而专业地分析各类稿件,从而引导和帮助期刊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审稿委员会的英文表达方式主要有2种,有些期刊称为“EditorialReviewBoard”或者“BoardofRevie-wingEditors”。审稿委员会成员的英文表达也有2种:“ReviewEditor(审稿编辑)”和“EditorialReviewer(编委审稿人)”,本文统称为审稿编辑。其主要作用是担任期刊核心审稿人,他们的工作可能是期刊同行评议的一部分,也可能在其他环节担任重要审稿人,总之是期刊质量的重要把关人,期刊质量的“守门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审稿编辑与外审专家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是期刊编委会的成员,属于固定的审稿团队,而后者则是期刊根据稿件内容聘用的审稿人,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审稿委员会与审稿专家库的概念有很大的不同。审稿专家库是把潜在的审稿人搜集起来建立的一个数据库,需要时从中搜索审稿人,审稿专家库可以非常庞大,几百甚至几千人,他们与期刊之间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并不属于期刊编委会成员,只是期刊的同行评议外审专家。而审稿委员会是精选数十至数百人作为期刊的核心审稿人,承担期刊的主要审稿工作。对于一本期刊来说,审稿委员会与审稿专家库可以并存,除了审稿委员会中的专家,期刊还需要从范围更广的审稿专家库中邀请普通的同行评议外审专家,两者一起共同完成审稿工作。审稿委员会中的专家有义务完成一定的审稿工作,对期刊的质量负主要责任,是期刊编委会的一部分,是期刊的“自己人”,办刊人员的一部分。

2审稿委员会工作介绍

由于每本期刊的运作模式各有特点,不同期刊的审稿委员会工作内容也会稍有不同,下面重点介绍几本有代表性的期刊的审稿委员会的工作。Frontiers系列期刊均设有审稿委员会,由主编负责指定。所有成员的名字公布在编委会名单中,负责在稿件同行评议过程中提供独立而高效的评审报告。审稿编辑的所有工作都是公开透明的,直接与作者互动并帮助提高稿件的质量。为了对审稿委员会的工作表示感谢,同时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Frontiers系列期刊在出版论文时都会同时刊登具体负责的审稿编辑的名字。《Science》审稿委员会目前共有176名成员,其中105名来自美国,71名来自美国以外的世界各地。编辑部收到稿件后,首先按照专业分配给相应的学科编辑,然后由学科编辑将稿件分配给审稿编辑。审稿编辑每周需要完成5~6次审稿工作,而且需要在收到稿件的48h内完成,大多数稿件在这个环节被拒绝。学科编辑根据审稿编辑的意见决定稿件是否需要进行同行评议,对于需要同行评议的稿件,审稿编辑通常还会推荐适当的外审专家。JOM的审稿委员会成员主要是作为期刊的核心审稿人参加审稿工作,为期刊提供高质量的审稿报告,每名审稿编辑每年至少要完成4次以上的审稿工作。编委在邀请审稿人时一般会邀请一名审稿编辑作为核心审稿人,一名外审同行评议专家。同时,为了培养年轻人,编委有时还会再选择一名相关专业的年轻学者作为临时审稿人,在邀请时就告诉他只是作为第三方独立试审人,他的审稿结果有可能不会告诉作者。副主编和编委会对3名审稿人的审稿质量进行评估,如果审稿质量过关,年轻的第三方试审人有可能晋级为正式的外审专家,优秀的外审专家则有可能会晋级加入期刊审稿委员会,成为正式的期刊审稿编辑。GE2000年前的审稿工作与大多数期刊一样,通过邀请外审专家进行同行评议。期刊编委会对审稿工作非常重视,除了记录每个审稿人的工作数量和完成时间,对审稿质量也会进行详细评估,许多审稿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稿件质量。为了表达对外审专家工作的高度认可,同时也为了让他们更好地为期刊服务,编委会于2000年决定成立审稿委员会,50名成员均是根据他们在GE的审稿纪录挑选出来的优秀审稿人。作为审稿编辑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他们在服务期内每年至少要提供10次以上的高质量审稿。RM审稿委员会的审稿编辑都是其主办单位美国医学影像管理协会的常务理事,由主编根据期刊的不同分支方向指定相应的人员担任。他们的工作包括学会和期刊2方面,在RM的主要工作包括:1)提供发展指导建议和执行编委会计划;2)提供高质量的同行评议,审查文章是否合适在RM出版、专业水平和时效性等;3)组稿;4)写稿,每位审稿编辑在任期内至少要写一篇专业论文或者2篇编者按;5)对编委会和审稿政策给出意见和建议;6)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会议,形式可能是现场会议、电话会议或网络会议。

3设立审稿委员会的必要性

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同行评议已经成为科技期刊审稿的主流方式[9]。目前我国的科技期刊在同行评议中主要存在2个问题,一是审稿时效有待提高,二是审稿质量不尽如人意。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审稿人的积极性无疑在审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笔者看来,成立审稿委员会是调动审稿人积极性和解决各种审稿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可以为期刊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3.1审稿委员会是期刊编委会的有效补充和完善

中国科协等五部门于2015年联合下发的《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的若干意见》指出:“发挥同行专家特别是小同行专家的质量控制作用,切实提升审稿质量和审稿效率。倡导专家学者参与办刊和出版工作,努力引进、吸收一批既精通学科领域专业知识、又熟悉科技期刊发展规律的科学家,进入期刊编委会和审稿队伍,参与办刊方向的确定、主题策划、内容审议等重大办刊活动[10]。”目前我国的科技期刊对主编和编委会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办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小同行审稿专家却始终站在期刊的外面,作为“外”审专家而存在于期刊的“边缘”地带,在发挥办刊作用方面始终没能进入核心层面。主编是期刊的灵魂,编委会是期刊的学术领导和决策机构,而审稿委员会则是期刊的学术质量把关人。如果能够成立审稿委员会,那么期刊的办刊队伍就会更加完善,结构更加科学,更加严谨,从源头上解决期刊的质量问题。

3.2审稿委员会是对审稿人“定编”的一种方式

审稿人在把握和控制稿件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甚至长年累月为期刊服务,但始终还是期刊的“编外人”,并没有真正属于期刊的“编制”。如果能够成立正式的审稿委员会,这就是对审稿人工作的肯定,同时,也能增加审稿人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更好地为期刊服务。GE的编委会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于2000年成立了审稿委员会。目前英文科技期刊对审稿人的致谢主要有2种方式[11]:1)编辑部在期刊上集中列出参加审稿的专家名单,一并致谢;2)作者在期刊上(论文后)对匿名专家致谢。虽然这2种致谢方式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多数期刊实行双盲评审,至少是单盲评审,对于作者来说,审稿人基本都是“不知名的幕后英雄”。虽然审稿人往往对文章的修改提出关键性的意见,甚至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验证科技论文中涉及的数据处理和实验过程,但作者也无法表达他们心中的感激,只能在文章末尾加上一句感谢“Anonymousreview-ers(匿名审稿人)”话语。多数作者不知道感谢的究竟是谁,而审稿人也不知道曾有人感谢过自己,可以说盲审的致谢也是“盲谢”。目前我国的中文期刊多数会发给审稿人一笔审稿费,而英文科技期刊则遵从国际惯例,除了一封致谢信,没有任何酬谢。因此,英文科技期刊成立审稿委员会更加必要和具有实际意义。近年来,随着同行评议记录平台Publons的开通,审稿人的工作得到系统记录与展示[12]。然而,非常遗憾的是,他们的工作并没有真正得到官方认可和补偿,对审稿人的认可还是仅仅停留在Publons的记录。有研究指出,编辑部在改变不了国内科研评定机制的背景下,只能着重从精神层面满足审稿人的需求[13]。成立审稿委员会,让审稿人的身份由幕后走向前台就是对审稿人的精神鼓励,可以增加他们的身份认同感和对期刊的归属感,成为办刊团队的一部分。

3.3精准专业匹配,提高审稿质量

我国的英文科技期刊同行评议组织形式主要分为2种[14]:1)由编委负责邀请审稿人,编辑部负责催审或提醒编委等。2)由编辑部组织实施审稿过程,包括邀请审稿人和催审等一系列与审稿相关的工作,实在找不到时向编委求助推荐审稿人。第一种方式是国际上的主流方式,多数编委有自己的研究团队和相近专业的朋友圈,相对来说寻找审稿人更容易一些,但拒审和拖延审稿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第二种方式是我国期刊采用较多的方式,由于编辑部的寥寥数名工作人员不可能对期刊的所有分支了如指掌,寻找小专业相同的审稿人成为重点工作。如果期刊有专业的审稿团队,编辑就可以精准送审,同时,由于资质和专业范畴的事先确认,可以快速精准匹配,对提高期刊质量也会产生巨大影响,有利于尽快成长一批高质量的国际期刊。

3.4缩短审稿周期,减少审稿资源浪费

2007—2016年我国学者共发表高被引论文18947篇,其中发表在国内期刊的仅有208篇,占同期我国作者高被引论文数的1.10%[15]。虽然造成科技论文外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同行评议的时效和质量是作者选择投稿的重要考虑之一[16]。《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编辑部对148名药学领域作者的调查发现,70.27%的作者认为目前同行评议最大的问题是评审周期过长[17]。提高同行评议客观性、公正性、时效性成为我国科技期刊刻不容缓的任务,成立审稿委员会就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如果科技期刊能够根据每个学科分支聘请相应的审稿编辑,那么精准送审就不再是问题,审稿时效性和质量可以得到很大提高。相反,如果没有专职的审稿人,期刊编辑为了尽快找到审稿人,往往会同时送审多名专家,有时完全没人接受审稿邀请,有时一篇文章又会同时有3~4人接受审稿。对于前者,编辑只能继续送审,耗费大量时间。对于后者,为了表示对审稿人的尊敬,一般送审编辑会等待所有审稿人的意见提交后再做出决定,这样既浪费了评审时间又造成审稿资源的极大浪费。《Science》文章从投稿到发表一般只需要2~3个月,审稿编辑高效的工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大减少了外审文章的数量,从而也缩短了发表周期。综上所述,成立审稿委员会对期刊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既可以缩短期刊评审周期,提高审稿质量,节约审稿资源,又可以提高审稿人的工作积极性。

4审稿委员会成立和运行的几点建议

期刊主编和编委会要在思想上认同审稿委员会是期刊不可或缺的部分,审稿编辑是办刊人的一部分,在把握期刊质量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期刊要在期刊网站和纸质印刷版同时公布审稿委员会名单,同时还要颁发具有主编签名和公章的纸质或电子证书。

4.1根据学科细分,通过自我申请,择优录用

随着学科分类越来越细,每本期刊都会有许多细化的研究方向,为了各类稿件都能够有专业的审稿人,建议在成立审稿委员会时根据不同的学科方向选择审稿编辑。Frontiers系列期刊在选择审稿编辑时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具有博士学位且有博士后经历,或者有过相关的科研工作经验;2)具有正式工作单位;3)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不同的期刊有不同的要求,Frontiers系列期刊的做法可以提供一些参考。选拔程序可以先在专门的期刊网站或微信、微博等广泛宣传,通过编委推荐和审稿人自荐的形式,编辑部核验专家信息,最后由编委会确定审稿委员会,一般规模以50~100人为宜,太少不便细分专业,太多则不易管理。当然,仅凭简单的资料对审稿人很难有深入的了解,审稿委员会需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才能正常运作。

4.2明确责任,加强管理

对审稿委员会的培育和服务,体现了期刊管理能力与服务意识的提高。审稿委员会成员是期刊的核心审稿人,对期刊的质量起着“守门员”的责任,每年要完成一定的审稿工作量。成立由编辑和编委共同组成的审稿人评价团队,根据评审质量、效率、作者反馈等信息对审稿编辑进行评分,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优秀审稿编辑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期刊每年至少应该组织一次审稿委员会会议,交流审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期刊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同时,通过建立微信群或QQ群等,加强日常管理,并对审稿编辑提供一定的服务。

4.3动态管理,建立良好的晋级机制

正如期刊编委会一样,审稿委员会是一个相对固定但又不是绝对固定的团体,应该建立良好的动态机制。JOM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典范,优秀的同行外审专家可以晋升为审稿编辑,工作认真负责的审稿编辑则有可能晋升为期刊编委。审稿委员会的任期一般为2年或3年,上一任期的表现是聘任下一任期的重要参考。同时,由于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新的分支与方向不断出现,每次换届时还要非常关注行业内的新趋势并增加相应的审稿编辑。

4.4充分发挥作用,成为宣传期刊的外围编委

RM的审稿委员会不仅提供专业的审稿工作,还在期刊运行方面提供了不少意见和建议。可以说,审稿委员会就是期刊的外围编委,发挥他们在期刊宣传方面的作用意义重大。让审稿专家以主人翁的精神对待期刊出版中的事务,为期刊工作提出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审稿委员会除实施审稿职能之外,还要帮助期刊消除运作中的盲区,担负起帮助期刊进行论文打假和惩治学术腐败等工作。运作到一定时期后,审稿委员会还可对期刊的选题、策划等工作给予指导,使得期刊办出自己的特色,拥有更广泛的读者群。

5结束语

审稿委员会是对编委会的合理补充和有效完善,是对审稿人工作认可和肯定的一种方式。审稿委员会可以让审稿人变成办刊人员的一部分,是审稿专家库的升华和进一步加强。成立审稿委员会是期刊机构完善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科技期刊与国际接轨的方式之一,将对提高科技期刊质量和效率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张济明 单位:上海大学期刊社《中国运筹学会会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