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育期刊编辑审稿行为认识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育期刊编辑审稿行为认识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教育期刊编辑审稿行为认识分析

关键词:教育期刊;审稿行为;审稿思维;审稿原则;审稿技巧

编辑工作中,审稿是关键,对保障出版物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随着融媒体的飞速发展,信息呈聚合之势,受众参与媒体生产的程度日益加深,教育期刊编辑的角色正从“把关人”转向信息“引导者”。就教育研究类期刊而言,它的专业性较强,涉及领域较广,作者群体泛化,探讨问题的视角多元,这些现状和特点对教育期刊编辑的审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引发对审稿行为进行再认识的必要。

1教育期刊编辑审稿行为的基本认知

1.1审稿行为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审稿定义为审查稿件。在相关论著中,审稿的概念更为明确和深化,“审稿是编辑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决定取舍,以及对可接受出版但需要修改的稿件提出修改要求和建议的活动”。广义的审稿还包括通过加工整理使决定采用的稿件达到出版规范要求的编辑活动,体现为审读、审改和审定等工作内容。审稿是编辑业务的基础性、综合性工作,更是关键性工作。一般情况下,作者撰写出拥有知识产权的稿件,在此基础上,编辑进行二次加工,最终形成具有传播价值的出版物。由此可见,编辑参与再创造使作者文稿的价值增值,形式得以完美呈现[1]。目前,我国审稿分为两类:内审和外审。内审指出版单位内部实行的三级审稿责任制,由初审、复审和终审三个审级组成,通常简称为“三审制”。外审指在本出版单位内部缺少相应专业编辑人员的情况下,请本出版单位以外的专家或有关部门审读稿件。这里要注意的是,外审只是对出版单位审稿工作的一种补充,不是三级审稿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

1.2审稿行为的价值取向

期刊从打造自身品牌的需求出发,应遵循办刊理念组稿,并紧跟时展形势、社会发展需要,选择一定领域的研究热点形成刊物特色。一种刊物只有明确了自身的核心价值取向,才能进行读者定位,并在此基础上,锁定目标读者,进而将刊物的理念清晰地传递给读者[2]。比如,每期《江苏教育》封面都印有办刊理念———“以智者的眼光观照教育现象,以仁者的胸襟关怀教育民生”。这样的办刊理念形成的思想和胸襟深刻影响着《江苏教育》编辑的审稿行为。编辑的日常审稿,一方面,要剔除不符合办刊理念、与新情况新问题联系不紧密及学术价值不高的稿件;另一方面,对入选的稿件要根据其内容与期刊栏目的契合度进行及时准确的分类,从整体上提升刊物的出版质量。同时,在审稿过程中,对未达到发表要求或者需要修改的稿件,编辑应及早通知作者,以免延误作者投稿发表。

1.3审稿行为的学术共同体意识

从某种意义上说,共同体是以行为特点和心理认知为基础,有着共同或相似利益诉求,做出相似行为选择的有机群体。比如,教育期刊编辑作为教育出版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与出版界和教育界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和伦理取向,兼属教育研究共同体范畴。教育期刊编辑审稿的过程,不仅需要进一步深化自身的职业定位,还应具备教育研究共同体意识,建立、维护和发展教育研究共同体成员间的契约和信任[3]。在请外审专家就一篇稿件进行专业审读时,教育期刊编辑不应持旁观者态度,而应深入研读原稿,积极与外审专家沟通。教育期刊编辑在教育研究共同体意识下对审稿进行把握十分重要,有利于其在总结实践经验、服务专业研究创新、引领专业发展方向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教育期刊编辑审稿行为的实践思考

为重新获取内容生产与信息传播主动权,教育期刊编辑必须强化主体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2.1增强专业意识,生成审稿思维

一是夯实知识基础,提高专业学术水平。教育期刊编辑对知识的掌握越全面,审稿时对稿件的定位就越准确,对稿件价值的评价就更客观。因此,教育期刊编辑既要增加教育专业书籍阅读量,又要紧跟教育改革研究方向,时时关注国家颁布的最新政策文件。在面对教育前沿理论类稿件时,要深入把握稿件的核心内容,预测研究内容的前景,形成对稿件的整体把握。高质量的审稿意见源于审稿编辑扎实的专业功底。教育期刊编辑要有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和提高专业审稿能力的意识,注重编辑原理和审稿方法的学习,全方位掌握审稿技能,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二是跟进现有资源,及时更新知识。融媒体时代,海量信息瞬息万变。教育期刊编辑应借助各种数字化资源,通过在线课程培训和信息浏览等方式进行继续教育,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强对前沿信息的敏感性,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更新专业知识,以增强审稿的前瞻性、针对性。为保证审稿质量,教育期刊编辑应在日常审稿中培养形成审稿思维,如超前思维、逻辑思维、决策思维等。编辑具备超前思维可使判断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具备逻辑思维有利于在面对不熟悉的专业领域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具备决策思维有利于避免因主观臆断导致的片面意见。实践证明,科学分析和逻辑判断下的审稿工作,有利于提升教育期刊媒介的稿件质量。

2.2立足工作实践,形成审稿原则

一是内审与外审相结合。在坚持稿件“三审制”的基础上,出版单位可根据需要,聘请外审专家。聘请外审专家审稿应兼顾专家的专业与专长。一般而言,应聘请某一专业领域的专家或权威学者担任外审专家,以保证其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对相近学科领域的稿件做出科学的评价,从宏观的视角对稿件的学术价值、研究方法及研究结论给出客观的评价,给教育期刊编辑的审稿提供参考。二是内涵与形式相结合。内涵指稿件的研究价值,这是决定稿件取舍的首要标准,形式指结构和语言。待审稿件一般可从四个维度进行归类,即学术价值高,语言表达质量高;学术价值高,语言表达质量一般;学术价值一般,语言表达质量高;学术价值一般,语言表达质量一般。毋庸置疑,“双高”稿件最受审稿编辑欢迎,一般无须作过多修改,只要给出审稿的宏观评价即可。“双一般”稿件处理也相对容易。另外两类稿件需要深入分析稿件价值与存在问题,并与作者沟通修改的原因及方法:从大处讲,涉及稿件主旨、立意;从小处看,涉及句子结构、用词及标点。因此,编辑一般可从三个角度给出审稿评价:第一,稿件有否提供新的信息及知识;第二,新信息及知识具有怎样的价值;第三,稿件表述是否清晰、流畅。之后,教育期刊编辑还须进一步检查稿件的参考文献等问题,逐步使稿件符合出版的学术、法律、道德等基础性规范要求。三是审稿与创作相结合。根据情感融合的程度,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被心理学研究者分为轻度卷入、中度卷入和深度卷入,教育期刊编辑审稿无疑是一种深度卷入。通常情况下,教育期刊编辑审稿后要出具一份审稿报告给作者,这份审稿报告源于教育期刊编辑对稿件的深入解读、仔细推敲、认真打磨,进而形成精准的学术判断,这样的审稿行为本质是编辑与作者的学术对话。教育期刊编辑应根据办刊定位,以尊重学术规律为出发点去引导、组织作者有目的地创作,使作者的创作在原有基础上更有效地展开,更加符合教育期刊的用稿要求[4]。

2.3运用审稿技巧,提高审稿效率

第一,在对比中确定审稿对象。审稿中的对比指编辑对内容、观点、形式等具有一定联系的文稿进行对比、分析,判断稿件是否具有学术价值,能否为受众提供全新的学术成果。一般而言,待审稿件的研究方向多样,教育期刊编辑对每一篇来稿的价值做出判断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可运用对比的技巧。基于对学术动态的密切关注,编辑可从文稿间找到联系,确定对比对象。一般情况下,根据不同的对象,对比可分四类:同类对比、异类对比、横向对比、纵向对比。第二,在剖析中研究稿件价值。审稿中的剖析法指把待审稿件分解成多个不同部分,并对各部分的优劣进行深入分析。首先,基于文稿对比,教育期刊编辑获得对稿件学术价值的认知后,须结合相应的理论依据深入研究稿件学术价值的可靠性。比如,稿件的论点是否正确,逻辑结构是否合理,句法、语义是否规范等。其次,分析材料与论点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哪些材料能充分论证论点,对稿件做出合理科学的全面判断,形成最终的审稿意见。最后,就存在的问题和作者进一步沟通,达成一致的修改意见,剔除冗余偏题的材料,完善现有的材料,使稿件的材料能充分准确表达作者的观点。第三,在查核中寻找材料依据。审稿中的查核法指对稿件中引用材料的准确性进行检查、核对,以使稿件的引文、事例、道理更具说服力。编辑只有在读懂稿件引用的材料后,才能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稿件主旨,最终形成准确的判断。查核法用于判定材料的真伪,如果材料是假的,就不能支撑论点。换言之,文稿的主旨缺少了依据,就失去了科学性。查核的范围大到对原始材料、主要论据和引文的核对,小到对注释、图表及文字表述规则的检查。总之,在审稿中使用查核法,能使文稿的材料更加准确,表达更加合理规范[1]。总之,教育期刊编辑在具体的审稿过程中,要怀有大局意识,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要处理好与专家、作者、读者的关系,强化自律精神,重视职业道德,维护职业形象,有效提升自身的学识水平,合理利用外在信息,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份稿件,在综合各方专家审查意见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刊物的出版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永庆.学术期刊编辑审稿作为的思考及技巧[J].编辑之友,2019(1):65-68.

[2]张俊平.以“文”化人:教育期刊要追求价值引领[J].新闻世界,2013(6):124-125.

[3]汪沛.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学术情怀[J].科技与出版,2019(2):149-154.

[4]郜书锴.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审稿机制的启示———试论学术论文审稿的四项原则[J].中国编辑,2016(5):62-65.

作者:王冬美 单位:江苏教育报刊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