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探讨医学期刊论文编辑加工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探讨医学期刊论文编辑加工问题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探讨医学期刊论文编辑加工问题

摘要:医学期刊论文是传播医疗科学技术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重要工具和载体。编辑加工是期刊编辑出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巴楚医学》为例,对医学期刊论文编辑加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为提高论文的学术质量和医学期刊的出版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医学期刊论文;编辑加工;学术质量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9)》显示,2019年底我国科技期刊总量为5020种,医药卫生类期刊1185种(23.61%),占比较高[1]。医学论文是传播医疗科学技术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重要工具和载体。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是衡量医学期刊论文的重要标准,编校质量的提高可促进论文学术质量的提升。编辑加工是对拟录用稿件进行全面的检查、修改、删减、补充和润饰整理,并对文字、图表、公式和文献等进行规范统一的工作,是期刊编辑出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2]。医学科技期刊论文学术性较强,涉及的图、表、公式、外文符号较多,版式要求较复杂,对编辑加工的质量要求更高。本文参照相关的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标准,同时结合《巴楚医学》办刊过程中的经验及有关思考,对医学期刊论文编辑加工中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期为作者和编辑同行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一、论文相关信息漏项或不正确

与论文相关的信息包括作者署名、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基金项目及中图分类号。作者限于主要参与论文的写作、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处理,并能对文稿内容负责、解答有关问题的责任者。作者简介常遗漏学历、职称和主要研究方向,也存在作者署名中英文不一致或不对应的情况。作者单位常遗漏科室或部门、邮编。基金项目常遗漏项目编号或书写项目编号不正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JX2019425)”,这个项目编号明显不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8位编号,编辑部一般要求作者提供基金批文并根据批文中的基金编号填写。中图分类号一般建议作者根据论文主题,参考《中国图书馆分类法》,选取一个合适的分类号,编辑部再进行查阅和核对是否合适。我们常发现作者选取的中图分类号范围过大、不够精确,如以冠心病为主题的论文,作者以“R541心脏疾病”为分类号,修改为“R541.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更准确。

二、内容书写不规范

1.标题用词或结构不合理

标题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要能准确地反映论文的学术成果,一般不超过20字,用词应规范、科学、正确、醒目,尽量用短句[3]。标题对全文具有引领作用,合理、规范、简明的标题可吸引读者对论文的阅读兴趣。我们在编辑加工过程中,偶尔遇到标题用词或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以下用实例加以说明。例1:在人巨细胞病毒(HCMV)-IgM阴性情况下,联合尿液及乳汁HCMV-DNA荧光定量检测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中的效能分析。例2:常规消毒换药方法对骨科Ⅰ类切口易感因素消减效果比较。例1中“在人巨细胞病毒(HCMV)-IgM阴性情况下”是一个条件状语,“尿液及乳汁”都是HC-MV的定语,这些状语和定语导致标题过长且结构不合理,这些内容都可以在文章正文方法部分详细描述,标题修改为“HCMV核酸检测在婴儿HCMV感染诊断中的效能分析”更为合理。例2中“常规消毒换药方法”“比较”,并未体现谁和谁比,“易感因素消减效果”这一用词晦涩难懂。通过阅读原文,修改为“三种常规消毒换药方法对骨科Ⅰ类切口杀菌效果的比较”,明确了比较的三种方法,研究结局是杀菌效果。

2.摘要概括性不强和重点不突出

摘要是展示论文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论文学术质量的参考指标之一[4]。摘要主要分为指示性摘要和结构式摘要,综述型论文一般采用指示性摘要,论著型论文一般采用结构式摘要。指示性摘要用来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进展,概括性较强,用语要求简明扼要,一般200字左右;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及结论(conclution)四个部分,要求客观真实、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内容完整,一般400字以内[3]。我们在编辑加工过程中,常遇到摘要概括性不强和重点不突出的情况,如结构式摘要将正文的方法和结果照搬过来,并未进行概括,重点也不突出,字数较多,难以通过摘要快速获取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同时,还可能存在摘要与正文数据不统一、中英文摘要内容不一致、及英文摘要表述不准确的情况。

3.关键词选取不恰当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中心内容的名词或名词词组,一方面可使读者对论文主题一目了然;另一方面也利于编著索引和计算机检索[5]。因此,关键词的选取将直接影响论文的检索和阅读,选择规范、正确的关键词可提高论文的传播和使用。关键词尽量使用中文医学主题词表(CMeSH)和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主题词表》。但在实际来稿编辑加工中,我们发现关键词的选取常比较混乱,存在不规范、不恰当的情况。有的关键词采用的是无检索意义的形容词、副词、动词等,如“最佳的”“激活”“院外”等,其实可以用形容词、副词、动词等与名词组成名词词组作为关键词使用;有的关键词缺乏专指性,如“临床意义”“研究进展”“疗效观察”“治疗效果”等,不能体现论文的关键信息,而且检索范围也较大;有的关键词采用非常见的缩写词,如“ASC-US”,应该使用正规中文全称“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还有的关键词脱离了原文,甚至未在原文中出现过。

4.前言介绍不合理

前言是医学论文的开场白,有提领全文、承上启下和引文入题的作用[6]。在前言中,应以简短的文字来介绍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以及对该领域前人所做的研究进行概述,要求开门见山、言简意赅、突出重点。有的论文,虽然创新性较好、内容丰富、分析深刻,但前言背景介绍欠妥,也会影响论文的学术质量。编辑加工过程中,我们一般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前言背景介绍过多,大篇幅叙述同行熟知或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另一种是前言背景介绍过少,甚至存在未引用参考文献的情况,特别是文中叙述“研究发现,……”,但未标引相关研究作为参考文献。

5.方法描述不恰当

研究方法反映了研究者的科研设计思路,是医学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解决“用什么做和怎么做”的问题[7]。研究方法是判断论文科学性、创新性和真实性的重要依据,一般包括研究对象的选择、测评方法及工具的描述、研究内容的实施及统计学方法的运用等[8]。研究方法的描述应详略得当,一方面是便于读者理解和评价;另一方面是便于其他研究者验证和重复。在医学研究性论文中常见的方法描述不恰当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最常见的是方法描述过于简略:(1)未制定严格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见例3);(2)未描述研究的实施过程(见例4);(3)未交代结局指标的判定标准(见例5)。另外,还存在研究方法过于繁琐、不够精炼的情况,类似于硕博士毕业论文中方法学的描述。同时,统计学方法描述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1)描述不完整(见例6);(2)描述不准确(见例7);(3)描述不规范(见例8)。值得注意的是,方法部分还存在前后不一致的情况,特别是纳入研究对象数量(见例9)、研究结局指标(见例10)及统计分析方法(见例11)。例3:“纳入心脏多瓣膜病变患者”,即无诊断标准也未标引相关标准的文献资料。例4:“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处理”和“……的检测按照试剂盒方法操作”,并没有描述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实验步骤。例5:“采用水肿程度评分评价创面红肿情况”,并没有详细描述水肿程度评分标准,也没有标引相关标准的参考文献。例6:“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缺少“若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条件描述。例7:“计量资料若程偏态分布,两两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描述得笼统,应具体说明是哪种检验方法。例8:“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精确2检验”,并不存在“精确2检验”的说法,应为“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例9:方法部分描述“选取2015年6月~2018年7月在我院行结肠镜检测的门诊及住院患者2201例为研究对象”,而结果部分“表2各临床症状与肠道疾病的关系”中各临床症状(每名患者选一主要症状)患者数量相加为2200例,前后明显不符,而且文中也无退出研究病例的相关解释说明。例10:方法部分描述免疫组化涉及的抗体有“CD30、CD31、CD34、CD8、CD68”共五种,但结果部分只有“CD30、CD31、CD34、CD8”四种蛋白的免疫组化结果。例11:结果部分有计数资料相关结果的统计分析,但统计学方法部分未描述该类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6.结果展现不规范

研究结果是论文的关键部分,直接体现论文的研究价值和学术水平[9]。经过研究方法的实施、资料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学处理分析,得出的研究结果应真实、准确、客观、完整,需实事求是进行书写。研究结果的展现应图文并茂,文中避免重复罗列数据,只需概括主要发现。结果部分可使用图和表,一般先图表后文字,文中要有“见表1/图1”等相应描述。表式为三线表,并标明表题和表注,表题一般位于表前,表注一般位于表后;图片必须色彩鲜明,清晰易辨,并标明图号、图题和图注,图号一般位于左上角、大写字母按序表示,图注和图题一般位于图后。编辑加工处理过程中,结果部分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仅有图表,无具体文字描述(见例12);(2)仅有大段文字叙述,无图表(见例13);图/表、文字描述不一致(见例14);(3)统计分析结果仅描述P>0.05或P<0.05,而无具体统计量和P值(见例15);(4)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有误(见例16);(5)图片清晰度差,一方面无法清晰辨认数据或结果,另一方面将影响后期排版印刷质量;全文图片编号不统一,有的标左上角、有的标右上角;(6)显微照片(如HE染色、免疫组化和Masson染色等图片)内未标注比例尺或注明放大倍数;(7)结果和讨论不分,在结果中进行讨论。例12:结果部分仅描述“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见表1”,而未具体描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对比分析情况。例13:“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消化系统损伤的临床症状”的结果中,用大量文字叙述了10种不同消化系统症状的病例数和百分比,而无相应表格,显得文字叙述冗长、重点不突出。例1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6.42%”,而表中数据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4.62%,表格数据和文中数据不一致。例1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1%,明显低于对照组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文中或表中均无具体统计量和P值。例16:“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6.42%(121/143)”,通过简单核算数据发现121÷143=84.62%,而不是86.42%。

7.讨论不合理

讨论不仅是作者对研究成果的解释和说明,更是对所做研究的逻辑思考、理论分析和科学推论[10]。因此,通过合理、科学的讨论,可进一步提升医学研究论文的学术价值。讨论应重点阐述本文新的研究发现和科学观点,同时联系本文目的、研究结果及他人研究进行对比分析和思考。讨论部分的书写常出现以下问题:将讨论写成综述,甚至与前言内容大量重复;将讨论写成结果的重复,甚至多次重复,而无任何深层次的分析;将讨论写成工作总结,未参引他人研究及观点,即使出现“研究发现,……”,也未标引此研究的文献资料。8.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参考文献是撰写论文或著作时,引用的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是医学学术论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1]。参考文献的著录,一方面可以为读者提供论文中引用文献的出处;另一方面对学术信息的传递和文献资源的共享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参考文献著录看起来细小繁琐,但一定程度可以反映作者的写作态度和学术水平。参考文献一般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期主要文献,避免二次引用,按文中首次出现的秩序编号,在右上角用方括号注明。参考文献包含作者名、题目、刊名、年、卷、期、页,各刊格式略有不同,一般为“[序号]作者(列出前3位,第3位以后用“,等”或“,etal”).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刊名(外文刊名应缩写),年份,卷号(期号):起页-讫页.”。参考文献各部分均可能出现不规范的情况,以参考文献“[1]LvS,JuC,PengJ,etal.25-Hydroxycholesterolprotectsagainstmyo-cardi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viainhibitingPARPactivity[J].IntJBiolSci,2020,16(2):298-308.”为例进行说明。例17:作者名为“SuyingLv.,ChenhuiJu.,JiangtongPeng.,MingluLiang.”,未对名称进行缩写、超过3名作者、每个作者名后面多了一个点号,修改为“LvS,JuC,PengJ,etal.”。例18:题名为“25-HydroxycholesterolProtectsAgainstMyocardi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viaInhibitingPARPActivity.”,题名中除了首单词首字母和专有名词大写外,其余均小写,且掉了文献类型标志“[J]”,修改为“25-Hydroxycholesterolprotectsagainstmyocardi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viain-hibitingPARPactivity[J].”。例19:刊名为“InternationalJournalofBiologicalSciences”,外文期刊名应缩写,修改为“IntJBiolSci”。例20:年、卷、期及页面为“2020,16;293-8.”,缺期号、页码前符号错误、页码表示不完整,修改为“2020,16(2):293-298.”。经过pumbed查阅,发现页码错误,修改为“2020,16(2):298-308.”。

三、文字表达不规范

医学研究最终要通过文字表达作为载体形成医学论文,才能体现其学术价值。若医学论文的文字表达不规范,将影响论文的学术质量,并影响读者对论文的阅读兴趣。医学论文的文字表达不同于一般论文,即要求准确、简练、通顺,同时要求格式合适、逻辑性强、术语规范。我们在编辑加工中,常发现文字表达方面存在的句子结构不合理和表述不准确等情况,如句子结构缺失、词组搭配不当、歧义、句子过长一逗到底、英文缩略词使用不规范等。

四、结语

医学论文是对医学研究成果的记录和总结,论文的规范化书写可提高研究的学术价值,进一步促进学术成果的传播和交流。我们以《巴楚医学》为例,发现在编辑加工过程中,论文从标题到参考文献,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作者需要端正写作态度、根据投稿须知规范书写论文,并在论文完成后反复通读,以保证论文结构正确、格式规范、内容恰当、前后一致。另一方面,编辑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医学学术素养,认真对待编辑加工工作,对论文格式和语言表达做到规划化处理,并尽可能的发现和纠正各类错误。对于有疑问的地方,编辑要充分与作者沟通,并查找资料核实和解决问题。通过作者和编辑的共同努力,医学论文的学术价值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9)[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2]王国鸿.浅谈编辑与编辑加工[J].大陆桥视野,2019,(11):50~52.

[3]时红.医学论文编辑加工规范化探讨[J].开封大学学报,2015,29(2):77~79.

[4]霍达,陶丽新,林长缨,等.中文医学期刊英文摘要写作的常见错误修改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8):34~37.

[5]许卓文.医学论文中的关键词和主题词[J].临床荟萃,2012,27(20):1748.

[6]陈辉,赵海燕,任玉皎.医学论文前言部分写作的基本要求初探[J].河北医学,2015,21(4):701~702.

[7]]张卫华.医学论文方法学部分的形式审查[J].编辑学报,2010,22(6):497~499.

[8]王成岗,郭栋.医学论文资料与方法部分写作及存在的问题[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361~362,370.

[9]周传敬,陈新.医学论文正文部分的写作要点[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6,17(3):190~192.

[10]王娜娜,王国品.医学论文常见问题及编辑加工分析[J].中国报业,2019,(18):82~83.

[11]封静.参考文献著录问题分析与思考———以医学期刊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9,(6):46~48.

作者:杨超君 张静 薛江 张吉英 单位:三峡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